陆慧;陈家应
该文研究1970年到2003年之间,土耳其有关医疗技术进出口的变化,数据表示医学技术输入(MTI)从3 460万美元增加到342 790万美元.MTI在1970年占全部进口额的3.6%,在1980年占1.3%,在2003年上升到4.9%.MTI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也由1970年的7.6%增加到2003年的31.5%.医疗技术输出(MTE)在1970年的90万美元增加到在2003年30 320万美元.MTI与MTE的比例在1970年到1990年之间,从2.7%增加到13.9%,并且在1990年之后减少至8.8%.研究表明土耳其医疗技术贸易已经受到了负面影响.并与中国、巴西、墨西哥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做详细比较分析,探究土耳其医疗技术贸易的真实状态、使用和全球化的效果等内容.
作者:齐忆虹;邱晓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人口老龄化给老年医疗保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该文介绍了国外老年医疗保障体系的进展,总结了国外的经验和实践,并提出对我国老年医疗保障制度的启示.
作者:朱吉鸽;刘晓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94%的爱沙尼亚人享有公共医疗保险,但是个人卫生支出近年来增长较快,无论是实际支出额,还是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但直至目前,还较少有人关注它对全民卫生筹资的影响.本文以爱沙尼亚为例,在获得家庭支出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生系统的背景,对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利用1995、2001、2002年爱沙尼亚在家庭支出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卫生支出占家庭总支出20 %以上的家庭由1995年的3.4%上升到2002年的7.4%;2002年有1.3%的家庭因为大额卫生支出陷入贫困.
作者:王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通过比较美国、澳大利亚和荷兰卫生系统中的病例组合管理模式,阐明了为什么某种病例组合模式在面临高编码风险方面要高于其他国家.该研究确定了不同市场、控制和病例组合特征决定的病例组合补偿制度在高编码风险方面存在的缺陷.比较美国,澳大利亚和荷兰系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基于纳入营利性医院以及使用第二代诊断标准进行DRG分类的美国病例组合系统在高编码方面比澳大利亚更为开放.荷兰模式的优势在于有详细的分类方案,使用具有医学意义的分类标准.但是,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系统相比较显得更为复杂.文章对研究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出建议,在改进以及重组病例组合补偿制度时应当认真考虑相关的市场背景、控制以及病例组合的特征,以减少高编码风险.
作者:陆慧;陈家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该研究关注的是克罗地亚卫生保健的筹资机制,着重从持续性、效率和公平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该国卫生筹资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包括高额卫生费用、财政实力有限、国家保险基金持续性赤字、筹资缺乏透明性、老龄化挑战等问题.此外,对1990-2002年期间进行的旨在改善上述问题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进行了评述.该研究认为已经实施的改革过度依赖于将公共筹资模式转变为私人筹资模式,提出改革应当集中于削弱卫生服务供方造成的不断攀升的费用支出.
作者:周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该文分析了目前卫生高职学院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足,指出强化财务管理、加强预算的科学性与执行的严肃性.加强核算与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矛盾、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作者:张王梅;范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了解1986-2002年瑞典药品补偿政策改革引起的药品费用与数量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瑞典所有已经注册的药品和5个指标药来评价1986-2002年补偿政策改革的结果,并由瑞典国家药品公司提供全国所有药房的药品交易数据.这期间有五次补偿政策改革,其中有三次提高共付比例,一次启用参考价格机制和提高累积个人支付费用和一次补偿政策的结构调整.结果:分阶段线性回归分析,增加累计个人支付费用,药品的费用和数量变化没有相关关系;新的补偿政策导致总药品和某些指标药的费用和数量的水平下降;启用参考定价政策减少了总药品和5个指标药的限定日剂量的价格水平.结论:补偿制度的大调整对药品的费用,数量和价格有明显影响,即新的补偿政策(新的结构调整)使药品费用和数量有所减少,启用参考定价政策会导致药品单价降低.
作者:庞慧敏;王小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该文主要通过对一些验证研究的系统综述评价,分析了筹资激励措施与改善卫生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支付方式可以减少卫生保健资源的利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但只能实现一般性的卫生服务目标,并且这些激励措施还存在着一定风险.
作者:王木;刘丽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该文利用2005年和2007年中国东部某富裕省份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列联表分析及多变量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2005年到2007年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运行的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拟提出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作者:王红漫;傅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