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2例

朱兆明;杨建平

关键词:他巴唑,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全身乏力, 口服, 颈部肿块, 血常规, 诊断, 头痛, 生化, 复查, 服药, 发热
摘要:例1,女,38岁,因发现颈部肿块、多汗、多食、消瘦、手抖半年.生化示:TSH↓、FT3十、FT4↓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给予他巴唑10mg·Tid口服,口服后3周内每周复查血常规1~2次均正常,服药第24天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乏力.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病人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我院1998年4月至2001年6月以来,在硬膜外麻醉下成功地为36例心脏病患者施行剖宫产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36例心脏病人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多动症儿童血铅水平测定

    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认为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度脑损害是重要因素,有人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临床上不显症状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1].

    作者:杜松奎;王育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纳洛酮对老年人慢性Ⅱ型呼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老年人慢性Ⅱ型呼衰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采取随机前后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分别采用纳洛酮和可拉明、洛贝林联合治疗呼衰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等监测.结果:①纳洛酮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②除合并肺脑者外,纳洛酮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和大呼气流速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③治疗组血气分析,尤其是PaO2、PaCO2、SaO2三项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238例临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县自1982年首次大流行后,一直散发流行,但1987年1月及2000年11月~2001年2月又为大流行,且中、重、危重型较多.现将此期收治的238例患者临床及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李凤云;樊景华;张湘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严重烧伤继发心搏骤停成功复苏12例

    目的:为了提高严重烧伤继发心搏骤停的临床救治水平,降低烧伤死亡率.方法:通过12例严重烧伤继发心搏骤停的复苏救治,对肾上腺素的用量、碳酸氢钠的应用、紧急气管切开、对因治疗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复苏成功,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分秒必争,尽快而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仍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畅通气道,必要时紧急气管切开,对复苏的成功至关重要.烧伤休克期心肺复苏中应用碳酸氢钠,具有纠酸、扩容双重作用,利于复苏.肾上腺素的效应与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作者:张振信;孙要文;刘晓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无环鸟苷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探讨无环鸟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HS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用无环鸟苷5~10mg/kg·d,疗程10~14d,对照组用三氮唑核苷10~15mg/kg·d,疗程10~14天,观察治疗后体温正常天数,意识清醒、肢瘫恢复、头痛呕吐消失、心电图好转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及好转率、死亡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除心电图好转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环鸟苷早期及时治疗HSE,临床症状改善显著,预后良好.

    作者:陈雄;赵红琳;李建春;赵春林;李月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竹叶青蛇咬伤中毒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竹叶青蛇咬伤中毒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竹叶青蛇咬伤中毒合并DIC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予伤口清创,应用抗蛇毒血清,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山莨菪碱,补液;3例中度贫血予输血,1例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予输血小板,6例均输新鲜血浆.结果:6例DIC均获纠正,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平均时间6.3天(5~8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4.5天(3~8天),纤维蛋白原5.0天(4~6天),3P试验6.5天(5~8天).结论:及早应用足量有效抗蛇毒血清,补充足够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赖应昌;邓念强;陈小林;刘扶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地尔硫(艹卓)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地尔硫(艹卓)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作用.方法:应用心脏超声多普勒测定二尖瓣水平舒张早期血流速曲线峰值(E)与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曲线峰值(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E/A<1且LVEF>45%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2例老年患者入选,服用地尔硫(艹卓)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E值、A值及E/A比率的情况.结果:服药4周后患者心率、血压及A值均显著降低(P<0.01),而E值与E/A比率显著增加(P<0.01).患者临床症状也有所改善.结论:地尔硫(艹卓)可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作者:陆昀;高凌;王裔欣;尤云英;汤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甲减性心脏病误诊分析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是由于血液循环中缺乏甲状腺激素,体内代谢过程减弱而引起的疾病.因其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程长,临床症状复杂.

    作者:张西玲;梁颖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同种类降血压药物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业已证明左心室肥厚(LVH)增加心血管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猝死),与无LVH者相比,高血压伴LVH患者更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受CAST研究结果的影响,对这些病人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往往有所顾虑.

    作者:张福兴;张素清;陈旭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内皮素(ET)是一种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是机体在缺血缺氧状态下,体内产生的一种致损因子,参与体内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1].

    作者:张忠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破伤风合并呼吸道窒息5例治疗体会

    由于破伤风抗毒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生在大城市医院的破伤风已不多见.我院地处海岛,1989年10月至2001年10月医治破伤风8例,其中5例并发呼吸困难、呼吸道窒息,均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宋志军;王奎海;姚雪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38例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分娩的GDM及健康孕妇各38例妊娠结局.结果:GDM组中病理妊娠发生率、剖宫产率、胎婴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79%、73.7%、73.3%,高于对照组28.95%、39.5%、21.05%(P<0.01),合并妊高征者病理妊娠发生率83.33(5/6),胎婴儿并发症100%(6/6).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合并妊高征者母婴并发症增加,剖宫产是目前GDM终止妊娠的主要手段.

    作者:吴芸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肺心病致蛛网膜下腔反复出血1例

    患者男,32岁,因慢性咳嗽10余年加重伴气喘3天,于2001年3月15日住院,住院号34256.患者近10余年来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发病与受凉有关,近2年来明显气喘.3天前因受凉病情再次加重,气喘不能平卧,并咳大量黄色粘痰.

    作者:赵云渠;周晶华;钱素泉;赵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疗效分析

    咯血常见的疾病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支气管动脉畸形等,如内科保守治疗不能见效常危及病人生命,而且对病变部位不明者又无法手术.

    作者:张和平;张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原因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病死率较高的心脏急症之一.晚近,冠心病尤其是AMI的治疗有了明显进步.

    作者:贾文剑;王燕芳;焦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42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例分析

    本文回顾分析我科二年来42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出血的病因、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变化及诱因,根据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掌握防治重点,从而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

    作者:魏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32例因产后并发DVT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上分别采用手术取栓、介入局部溶栓、药物溶栓等不同方法.结果:30例获随访,总优良率73%,手术治疗组优良高为81%.结论:产后DVT原因多因素有关,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其三大基本因素;产后应警惕DVT发生,高危患者可预防用药,并发DVT后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胡红波;吴强;贝抗胜;李高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治

    目的:回顾总结10年治疗的62例四肢动脉损伤.方法:62例分别采用血管断口修补、端端吻合、自体静脉移植.结果:46例肢体存活并具良好功能,一期截肢4例,二期截肢6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争取伤后8h内处理血管,恢复肢体血循环,是挽救肢体的关键.

    作者:刘德强;李广义;郑寿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腹腔脱落细胞检查对淋巴瘤诊断意义的探讨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诊断确定主要依靠淋巴结活检,而对于伴发胸腹水者,一般认为在胸腹水中找到瘤细胞的机会不多[1].而我院通过对34例淋巴瘤伴胸腹水者行脱落细胞检查,有26例发现淋巴瘤细胞,且与淋巴结活检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7例因首先在腹水中找到淋巴瘤细胞而得以确定淋巴瘤诊断,意义尤为特殊.

    作者:龚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