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总管末端狭窄术中术式选择及疗效分析(附28例报告)

袁国伟

关键词:胆总管末端狭窄, 术式选择, 疗效分析, 胆总管探查, 应用, 胆道手术, 管条, 处理, 病人, 报告
摘要:胆总管末端狭窄在胆道手术胆总管探查中经常碰到,因其处理上的复杂性及重要性,术中术式应用需根据狭窄原因、胆总管条件及病人情况作严格选择.本院1992年~1999年间共收住28例,术式应用合理,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1例尿毒症胸部X线表现

    本文收集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作者单位经住院治疗的21例尿毒症(原发疾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现就其胸部X线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松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BillrothⅡ式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改变了正常人体的解剖、生理、生化关系,所以术后并发症常见.探讨其原因旨在供同行进一步作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质量,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作者:段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性甲亢24例误诊分析

    甲亢一般以20~40岁多见,但近年来老年性甲亢日益增多,且症状多不典型.我院自1989~1999年间共诊治老年性甲亢65例,其中误诊24例,误诊率达38.1%.为避免漏误诊,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嵇月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1例分析

    患者男,28岁,因大量便血(约1000m1)6小时急诊入院.之前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症状.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小肠炎病史,但无鲜血便.查体:T36.4℃,P118次/分,Bp12/8kPa,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腹部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肛门指诊指套染鲜血,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示:Hb100g/L,WBC14.8×109/L,NO.84.

    作者:严玉平;翟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手术室乙肝病毒术中感染的预防措施

    乙肝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特点,估计全球已有3亿以上的乙肝病毒携带者[1],而乙肝病毒传染途径除了与患者密切接触而感染外,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据报道,某医院3名医务工作者被乙肝病毒感染,短期内有两人因重症肝炎死亡.1987年英国利用计算机储存资料查明两名手术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妇女,她们几个月前由同一医生做过手术,检测当时医生血液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2].我院手术室为了预防乙肝病毒的扩散,本着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原则,积极地制定了一系列严格周密的消毒隔离制度.

    作者:张小琴;贾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误诊21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6年3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AMI)64例,其中误诊2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丁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SDVHD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对65例SDVHD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DVHD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93.85%,60.66%有二种或二种以上心律失常并存,主要表现为各种房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27.69%的患者有心功能不全.结论:SDVHD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病因上占重要地位.

    作者:金钰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肠系膜脂肪瘤误诊小肠肿瘤1例

    患者男性,56岁.患者于入院前8天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同时自己触及腹部有一包块,入院前出现腹胀,无发热,恶心无呕吐.大便次数减少,无脓血便.查体:腹隆,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右中腹可触及一12×10×8cm包块,质韧、边界清、活动可.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腹透肠管胀气明显,见中量气液平面,钡灌肠未见异常.诊断:小肠肿瘤并不完全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系膜距肠管处有一12×10×8cm大小肿物,质韧,包膜完整,边界较清楚,肿物与肠壁粘连,致肠管变形.肿物完整切除.病理检查示:肠系膜脂肪瘤.术后7天痊愈出院.

    作者:马静;张国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肾炎舒与强的松联用治疗PNS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有效药物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肾炎舒和强的松治疗21例PNS,并与单用强的松治疗19例PNS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缓解率95.2%,对照组52.6%,缓解后6个月、12个月时复发率对照组分别为20%和40%,治疗组为0和5%,两组缓解率和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肾炎舒与强的松联用治疗PNS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李桂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654-2加酮替酚治疗慢性难治性支气管哮喘

    慢性难治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在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往往气急症状很难得到控制.本文总结1997年10月~2000年4月我院收治的32例慢性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应用654-2加酮替酚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裕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

    目的:探讨糖尿病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类型.方法:通过近10年来治疗的41例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治疗进行讨论.结果:41例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8~75岁.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18例(43.9%),以单一神经病变为首发15例(36.6%),以植物神经病变为首发8例.结论:凡是中老年人隐匿或急性起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应及时检查血糖,以排除糖尿病.

    作者:阮永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15例分析

    近年来,剖宫产幅度上升,为了配合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需要,我科于1996年以来开展了15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经过实践观察证明这种方法具有对腹腔干扰少,术后肠蠕动恢复快,腹痛较下段剖宫产轻,术后近期合并症及远期后遗症少,有利于母乳喂养.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新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81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1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常规治疗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组40例,治愈16例,中残4例,死亡20例.手术组41例,治愈21例,中残3例,死亡17例.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甘露醇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可以改善大脑半球肿胀合并硬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59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系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甲亢是内分泌科常见病之一,典型的甲亢诊断并不困难,但近4年甲状腺不肿大或肿大不明显的甲亢发病率增加,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秋娥;段顺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32例临床观察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62.8%[1].在引起梗阻的因素中,由于腹内粘连导致的占40%左右[2].临床常规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需再次手术,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我们自1999年11月~2000年7月共收治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32例,均经胃镜注入泛影葡胺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振兴;孟祥永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2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其发生率有明显增高,发病年龄有明显提前的趋势.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而早期胃癌往往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而被延误.作者收集了32例早期胃癌作一分析,以探讨如何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王佩飞;胡韶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达宁配合氯硝西泮治疗中重度癌痛8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达宁配合氯硝西泮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中度癌痛患者应用达宁1片,tid或qid口服,睡前加服氯硝西泮1~2mg;重度癌痛患者应用达宁2片,tid口服,睡前肌注氯硝西泮1mg.结果:中度癌痛治疗有效率为100%,显效率23%;重度癌痛治疗有效率为87.5%,显效率28%.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无显著意义(P>0.05).中重度癌痛治疗总有效率95%.结论:达宁配合氯硝西泮治疗癌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可使二阶梯止痛时间延长.

    作者:张志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3例小儿有机磷中毒误诊原因分析

    我院1980~2000年7月共收治小儿有机磷中毒200例,其中误诊13例,误诊率6.5%.本文就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浅析误诊原因,以便吸取教训减少临床误诊.

    作者:潘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直肠癌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5例报告

    恶性肿瘤晚期因癌肿浸润或转移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处理的关键是尽早明确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我院自1986~1998年收治因直肠癌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5例,报告如下.

    作者:石岐兴;郭洪新;付艳;李芳;白晓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子宫破裂13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引起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方法:对1990年4月~2000年4月收治的子宫破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子宫破裂病例中7例为疤痕子宫,3例有三次以上妊娠或人流史,2例使用促宫缩药不当,1例腹部按压助产过度.结论:疤痕子宫为妊娠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其次还有多次妊娠或人流术、宫缩剂的不当使用及助产不恰当等原因.

    作者:任永变;孙伟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