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花
甲亢一般以20~40岁多见,但近年来老年性甲亢日益增多,且症状多不典型.我院自1989~1999年间共诊治老年性甲亢65例,其中误诊24例,误诊率达38.1%.为避免漏误诊,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嵇月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评价胺碘酮对2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为窦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胺碘酮用量为0.2TIDPO,5~7天后改为0.2BID,再用5~7天后改为0.2QD.观察房颤转复为窦律的天数,心电图的QTc变化及服药的副作用,房颤复发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时间为1月.结果:27例有20例完全转复,3例用药减量后复发,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较前明显减少,4例无效,其中2例安装永久起搏器DAO心房起搏后房颤控制良好.治疗当中出现消化道反应2例,1例晕厥,1例P-R间期延长,1例rT3增高.评价:胺碘酮转复房颤为窦律为74.1%,与报道70~80%相符合,副作用少,服药时依从性好.
作者:王艳红;杨苗玲;石振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6年3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AMI)64例,其中误诊2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丁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休克型肺炎是以休克为主症的一种重症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部分病例可因假象而误诊[1].我院自1984~1999年确诊休克型肺炎70例,误诊15例,误诊率高达21.4%.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志勇;袁希平;张青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至此次手术有关治疗基本结束的时间.1999年7月我们收治了1例因误服硫酸致食管全程狭窄的病人,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邵月娥;姜秀荣;苗华云;孙香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1980~2000年7月共收治小儿有机磷中毒200例,其中误诊13例,误诊率6.5%.本文就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浅析误诊原因,以便吸取教训减少临床误诊.
作者:潘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小腿下1/3、踝部、足跟部外伤后,挫伤之皮肤容易坏死,易致骨与肌腱外露、踝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创面经久不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我院自1996年5月~1999年12月运用足背岛状皮瓣修复上述缺损15例,效果满意.
作者:薛金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检出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意义重大[1].因此,对有症状人群的检查十分重要.收集本科1998年4月~2000年5月间以不明原因贫血而来我科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诊断为大肠癌的23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文总结我科自1994年10月~1999年10月收治的18例桥小脑角肿瘤.认为肿瘤直径较大并手术不易全切除时,手术切除大部肿瘤结合伽玛刀治疗是提高面听神经保留率的值得尝试的方法之一.
作者:朴哲范;董长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妊娠晚期腹腔出血临床上甚为少见,尤其是由子宫浆膜层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一旦发生,病程发展快,病情危重,母婴死亡率高.为减少围产期母婴死亡率,必须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为了探讨其发病原因与机理,特将我院发生的2例报告并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田耕;陈惠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DVHD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对65例SDVHD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DVHD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93.85%,60.66%有二种或二种以上心律失常并存,主要表现为各种房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27.69%的患者有心功能不全.结论:SDVHD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病因上占重要地位.
作者:金钰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胃平滑肌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因早期症状不典型,且无特异性,加之单一的检查方法,很难确诊.因此,临床上早期诊断很困难,误诊和漏诊率颇高.本院从1990年~1999年十年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胃平滑肌肿瘤1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传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乙肝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特点,估计全球已有3亿以上的乙肝病毒携带者[1],而乙肝病毒传染途径除了与患者密切接触而感染外,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据报道,某医院3名医务工作者被乙肝病毒感染,短期内有两人因重症肝炎死亡.1987年英国利用计算机储存资料查明两名手术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妇女,她们几个月前由同一医生做过手术,检测当时医生血液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2].我院手术室为了预防乙肝病毒的扩散,本着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原则,积极地制定了一系列严格周密的消毒隔离制度.
作者:张小琴;贾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嗜铬细胞瘤(PCC)在缺乏儿茶酚胺(CA)测定条件下的定性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CC的临床特点及24小时尿VMA测定,立其丁试验为定性诊断.结果:临床主症为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24小时VMA测定、立其丁试验均阳性,阳性率达100%.22例患者全部诊断为PCC.结论:本组病例资料提示:PCC、VMA测定及立其丁试验仍可作为本病的筛选试验,且为价值较高,方便、经济的定性诊断方法.
作者:桂庆云;陈洁华;苏允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常需用强有力的正性肌力药物治疗,以维持必要的血液循环功能.近年来氨力农、消心痛单独用于治疗心衰的疗效已得到肯定[1~3],而两药联合应用治疗患儿心衰少见报道.我院儿科自1995年以来观察、比较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应用静脉滴注氨力农、消心痛与两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培喜;徐华;刘淑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恶性肿瘤晚期因癌肿浸润或转移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处理的关键是尽早明确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我院自1986~1998年收治因直肠癌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5例,报告如下.
作者:石岐兴;郭洪新;付艳;李芳;白晓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文统计总结了100例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原因,结果表明: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多由胆囊自身病变引起,而胆囊壁普遍性增厚既可能是胆囊自身的病变,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种表现.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1990年4月~2000年3月用PD治疗重症ARF26例.结果:26例患者存活15例,存活率57.7%.结论:PD对重症ARF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汤京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性,56岁.患者于入院前8天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同时自己触及腹部有一包块,入院前出现腹胀,无发热,恶心无呕吐.大便次数减少,无脓血便.查体:腹隆,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右中腹可触及一12×10×8cm包块,质韧、边界清、活动可.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腹透肠管胀气明显,见中量气液平面,钡灌肠未见异常.诊断:小肠肿瘤并不完全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系膜距肠管处有一12×10×8cm大小肿物,质韧,包膜完整,边界较清楚,肿物与肠壁粘连,致肠管变形.肿物完整切除.病理检查示:肠系膜脂肪瘤.术后7天痊愈出院.
作者:马静;张国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T波倒置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3例急性心梗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病例分为24小时T波倒置组和超过24小时出现T波倒置组,观察两组病例溶栓后再通率、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有无左心功能不全情况.结果:有早期T波倒置组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机率小,CK峰值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无早期T波倒置者,有早期T波倒置者临床预后好于无早期T波倒置者,梗塞区域冠脉再灌注较充分.结论: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临床判断有效再灌注的指标.
作者:李淑杰;崔珊珊;董哲育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