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代食管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邵月娥;姜秀荣;苗华云;孙香玉

关键词:结肠代食管术, 病人, 围手术期的护理, 手术治疗, 硫酸, 报告
摘要: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至此次手术有关治疗基本结束的时间.1999年7月我们收治了1例因误服硫酸致食管全程狭窄的病人,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新药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进行临床研究.方法:65例随机双盲对照法分成治疗组35例,用一般护肝药加拉米夫定100~150mg,qd,疗程1年;对照组30例用同样一般护肝药.结果:治疗组4个月时累计97.1%HBV-DNA和74.3%HBeAg阴转,85.7%ALT复常,12个月时累计72.7%HBV-DNA和52%HBeAg持续阴转,较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停药后半年仅11.4%HBV-DNA和8.6%HBeAg持续阴转,22.9%患者ALT保持正常.结论:拉米夫定确实能迅速明显抑制HBV,使HBV-DNA转阴,ALT复常,短期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副作用轻,耐受性好,但耐药和停药后累计反跳率较高,远期持续有效仅22.9%,值得注意.

    作者:杨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评价胺碘酮对2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为窦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胺碘酮用量为0.2TIDPO,5~7天后改为0.2BID,再用5~7天后改为0.2QD.观察房颤转复为窦律的天数,心电图的QTc变化及服药的副作用,房颤复发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时间为1月.结果:27例有20例完全转复,3例用药减量后复发,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较前明显减少,4例无效,其中2例安装永久起搏器DAO心房起搏后房颤控制良好.治疗当中出现消化道反应2例,1例晕厥,1例P-R间期延长,1例rT3增高.评价:胺碘酮转复房颤为窦律为74.1%,与报道70~80%相符合,副作用少,服药时依从性好.

    作者:王艳红;杨苗玲;石振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BillrothⅡ式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改变了正常人体的解剖、生理、生化关系,所以术后并发症常见.探讨其原因旨在供同行进一步作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质量,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作者:段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直肠癌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5例报告

    恶性肿瘤晚期因癌肿浸润或转移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处理的关键是尽早明确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我院自1986~1998年收治因直肠癌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5例,报告如下.

    作者:石岐兴;郭洪新;付艳;李芳;白晓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洛美沙星与甲基异恶唑合用治疗耐药性伤寒疗效观察

    我们于1997年3月~1999年11月共收治耐药性伤寒62例.用洛美沙星针与甲基异恶唑片(SMZ)合用治疗34例,取得显著疗效.另28例采用氨苄青霉素针或氯霉素针作对比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肖鸣;俞惠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足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小腿下1/3、踝部、足跟部外伤后,挫伤之皮肤容易坏死,易致骨与肌腱外露、踝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创面经久不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我院自1996年5月~1999年12月运用足背岛状皮瓣修复上述缺损15例,效果满意.

    作者:薛金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误诊21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6年3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AMI)64例,其中误诊2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丁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减少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的临床体会--附580例报告

    食管贲门切除后吻合口瘘时有发生,尤其是胸内瘘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并发症,临床处理较困难;吻合口狭窄及返流的发生,也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从1986年~1998年对580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吻合口实施套装法吻合没有出现吻合口瘘,也减少了吻合口狭窄,增强了抗返流的能力,对预防上述并发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洪义忠;周家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1例分析

    患者男,28岁,因大量便血(约1000m1)6小时急诊入院.之前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症状.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小肠炎病史,但无鲜血便.查体:T36.4℃,P118次/分,Bp12/8kPa,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腹部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肛门指诊指套染鲜血,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示:Hb100g/L,WBC14.8×109/L,NO.84.

    作者:严玉平;翟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心血管手术后加强监护的体会

    1999年3月~2000年5月我院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共收治各种心脏病患者45例,其中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38例,非体外循环手术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心外科手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许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

    目的:探讨糖尿病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类型.方法:通过近10年来治疗的41例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治疗进行讨论.结果:41例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8~75岁.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18例(43.9%),以单一神经病变为首发15例(36.6%),以植物神经病变为首发8例.结论:凡是中老年人隐匿或急性起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应及时检查血糖,以排除糖尿病.

    作者:阮永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急性肠梗阻的常见死因分析及对策

    报告急性肠梗阻死亡19例,直接死亡原因依次为难复性休克、肺部并发症、全身衰竭、腹膜炎等;同时也与发病年龄、原发病、医师素质有关.只有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医生素质,才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丁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15例分析

    近年来,剖宫产幅度上升,为了配合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需要,我科于1996年以来开展了15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经过实践观察证明这种方法具有对腹腔干扰少,术后肠蠕动恢复快,腹痛较下段剖宫产轻,术后近期合并症及远期后遗症少,有利于母乳喂养.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新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B超测量胆囊壁增厚100例临床分析

    本文统计总结了100例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原因,结果表明: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多由胆囊自身病变引起,而胆囊壁普遍性增厚既可能是胆囊自身的病变,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种表现.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再发性腹痛208例临床分析

    再发性腹痛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因其反复发作,长期持续,常规治疗不理想,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其病因涉及较广泛,成为临床上诊治难点,本文对我科近10年收治的20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作一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手术室乙肝病毒术中感染的预防措施

    乙肝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特点,估计全球已有3亿以上的乙肝病毒携带者[1],而乙肝病毒传染途径除了与患者密切接触而感染外,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据报道,某医院3名医务工作者被乙肝病毒感染,短期内有两人因重症肝炎死亡.1987年英国利用计算机储存资料查明两名手术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妇女,她们几个月前由同一医生做过手术,检测当时医生血液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2].我院手术室为了预防乙肝病毒的扩散,本着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原则,积极地制定了一系列严格周密的消毒隔离制度.

    作者:张小琴;贾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SDVHD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对65例SDVHD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DVHD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93.85%,60.66%有二种或二种以上心律失常并存,主要表现为各种房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27.69%的患者有心功能不全.结论:SDVHD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病因上占重要地位.

    作者:金钰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肾炎舒与强的松联用治疗PNS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有效药物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肾炎舒和强的松治疗21例PNS,并与单用强的松治疗19例PNS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缓解率95.2%,对照组52.6%,缓解后6个月、12个月时复发率对照组分别为20%和40%,治疗组为0和5%,两组缓解率和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肾炎舒与强的松联用治疗PNS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李桂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胸腹多发伤52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胸腹部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52例胸腹部创伤的伤因、伤情及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胸腹腔穿刺确诊率88.5%;胸腔闭式引流,疗效满意率97.6%;49例治愈,死亡3例,病死率5.77%.结论:诊断性胸腹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合适的术式、切口,优先处理致命伤,及时手术,均是提高本病救治的有效措施.

    作者:陶天锡;李庆生;虞长春;程铮;肖正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妊娠晚期子宫浆膜血管破裂出血的原因探讨

    妊娠晚期腹腔出血临床上甚为少见,尤其是由子宫浆膜层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一旦发生,病程发展快,病情危重,母婴死亡率高.为减少围产期母婴死亡率,必须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为了探讨其发病原因与机理,特将我院发生的2例报告并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田耕;陈惠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