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杨澍

关键词: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摘要:目的:对新药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进行临床研究.方法:65例随机双盲对照法分成治疗组35例,用一般护肝药加拉米夫定100~150mg,qd,疗程1年;对照组30例用同样一般护肝药.结果:治疗组4个月时累计97.1%HBV-DNA和74.3%HBeAg阴转,85.7%ALT复常,12个月时累计72.7%HBV-DNA和52%HBeAg持续阴转,较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停药后半年仅11.4%HBV-DNA和8.6%HBeAg持续阴转,22.9%患者ALT保持正常.结论:拉米夫定确实能迅速明显抑制HBV,使HBV-DNA转阴,ALT复常,短期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副作用轻,耐受性好,但耐药和停药后累计反跳率较高,远期持续有效仅22.9%,值得注意.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达宁配合氯硝西泮治疗中重度癌痛8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达宁配合氯硝西泮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中度癌痛患者应用达宁1片,tid或qid口服,睡前加服氯硝西泮1~2mg;重度癌痛患者应用达宁2片,tid口服,睡前肌注氯硝西泮1mg.结果:中度癌痛治疗有效率为100%,显效率23%;重度癌痛治疗有效率为87.5%,显效率28%.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无显著意义(P>0.05).中重度癌痛治疗总有效率95%.结论:达宁配合氯硝西泮治疗癌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可使二阶梯止痛时间延长.

    作者:张志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洛美沙星与甲基异恶唑合用治疗耐药性伤寒疗效观察

    我们于1997年3月~1999年11月共收治耐药性伤寒62例.用洛美沙星针与甲基异恶唑片(SMZ)合用治疗34例,取得显著疗效.另28例采用氨苄青霉素针或氯霉素针作对比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肖鸣;俞惠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15例分析

    近年来,剖宫产幅度上升,为了配合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需要,我科于1996年以来开展了15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经过实践观察证明这种方法具有对腹腔干扰少,术后肠蠕动恢复快,腹痛较下段剖宫产轻,术后近期合并症及远期后遗症少,有利于母乳喂养.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新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

    目的:探讨糖尿病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类型.方法:通过近10年来治疗的41例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治疗进行讨论.结果:41例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8~75岁.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18例(43.9%),以单一神经病变为首发15例(36.6%),以植物神经病变为首发8例.结论:凡是中老年人隐匿或急性起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应及时检查血糖,以排除糖尿病.

    作者:阮永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2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其发生率有明显增高,发病年龄有明显提前的趋势.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而早期胃癌往往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而被延误.作者收集了32例早期胃癌作一分析,以探讨如何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王佩飞;胡韶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足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小腿下1/3、踝部、足跟部外伤后,挫伤之皮肤容易坏死,易致骨与肌腱外露、踝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创面经久不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我院自1996年5月~1999年12月运用足背岛状皮瓣修复上述缺损15例,效果满意.

    作者:薛金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BillrothⅡ式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改变了正常人体的解剖、生理、生化关系,所以术后并发症常见.探讨其原因旨在供同行进一步作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质量,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作者:段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直肠癌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5例报告

    恶性肿瘤晚期因癌肿浸润或转移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处理的关键是尽早明确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我院自1986~1998年收治因直肠癌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5例,报告如下.

    作者:石岐兴;郭洪新;付艳;李芳;白晓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立止血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立止血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立止血,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68例显效32例,有效28例,无效8例;而对照组70例显效18例,有效29例,无效27例.结论:加用立止血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诗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肠系膜脂肪瘤误诊小肠肿瘤1例

    患者男性,56岁.患者于入院前8天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同时自己触及腹部有一包块,入院前出现腹胀,无发热,恶心无呕吐.大便次数减少,无脓血便.查体:腹隆,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右中腹可触及一12×10×8cm包块,质韧、边界清、活动可.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腹透肠管胀气明显,见中量气液平面,钡灌肠未见异常.诊断:小肠肿瘤并不完全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系膜距肠管处有一12×10×8cm大小肿物,质韧,包膜完整,边界较清楚,肿物与肠壁粘连,致肠管变形.肿物完整切除.病理检查示:肠系膜脂肪瘤.术后7天痊愈出院.

    作者:马静;张国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1例分析

    患者男,28岁,因大量便血(约1000m1)6小时急诊入院.之前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症状.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小肠炎病史,但无鲜血便.查体:T36.4℃,P118次/分,Bp12/8kPa,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腹部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肛门指诊指套染鲜血,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示:Hb100g/L,WBC14.8×109/L,NO.84.

    作者:严玉平;翟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AMI早期Q-T及J-T间期离散度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本文通过用回顾性单盲法分析10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T-Td及J-Td的变化,得出Q-Td及J-Td的变化与AMI早期心律失常有着很密切的关系.Q-Td≤50ms或J-Td≤50ms时发生心律失常的人数较少,为1.7%;Q-Td或J-Td≥50ms而小于65ms则发生一般的心律失常;而其≥70ms时则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因而Q-Td或J-Td可以做为AMI病人临床预测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

    作者:邢艳丽;李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78例老年急性胆道疾病的临床处理

    随着人类平均年龄的延长,老年胆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这类病人年龄大,体内各主要脏器多有退行性病理变化或伴有其他多种疾患.因此,在诊治中应特别予以重视.本文总结近4年来,对70岁以上老年急性胆道疾病手术治疗的体会.

    作者:俞伟辰;周建平;贺夫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1990年4月~2000年3月用PD治疗重症ARF26例.结果:26例患者存活15例,存活率57.7%.结论:PD对重症ARF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汤京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新药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进行临床研究.方法:65例随机双盲对照法分成治疗组35例,用一般护肝药加拉米夫定100~150mg,qd,疗程1年;对照组30例用同样一般护肝药.结果:治疗组4个月时累计97.1%HBV-DNA和74.3%HBeAg阴转,85.7%ALT复常,12个月时累计72.7%HBV-DNA和52%HBeAg持续阴转,较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停药后半年仅11.4%HBV-DNA和8.6%HBeAg持续阴转,22.9%患者ALT保持正常.结论:拉米夫定确实能迅速明显抑制HBV,使HBV-DNA转阴,ALT复常,短期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副作用轻,耐受性好,但耐药和停药后累计反跳率较高,远期持续有效仅22.9%,值得注意.

    作者:杨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654-2加酮替酚治疗慢性难治性支气管哮喘

    慢性难治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在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往往气急症状很难得到控制.本文总结1997年10月~2000年4月我院收治的32例慢性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应用654-2加酮替酚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裕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青年人咯血的病因分析

    我院1993年7月~1998年12月选择30岁以下青年人咯血83例,经过双肺X线检查及纤支镜等检查,并与同期老年人(>60岁)咯血71例作为对照,旨在讨论青年人咯血的主要病因.

    作者:赵茂茂;栾瑞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嗜铬细胞瘤2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嗜铬细胞瘤(PCC)在缺乏儿茶酚胺(CA)测定条件下的定性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CC的临床特点及24小时尿VMA测定,立其丁试验为定性诊断.结果:临床主症为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24小时VMA测定、立其丁试验均阳性,阳性率达100%.22例患者全部诊断为PCC.结论:本组病例资料提示:PCC、VMA测定及立其丁试验仍可作为本病的筛选试验,且为价值较高,方便、经济的定性诊断方法.

    作者:桂庆云;陈洁华;苏允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1例尿毒症胸部X线表现

    本文收集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作者单位经住院治疗的21例尿毒症(原发疾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现就其胸部X线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松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4例新生儿死亡诱因分析

    新生儿由宫内生活转为宫外生活,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瞬间发生巨大变化,而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袭击时易发生机体内环境紊乱与各器官功能和器质性损害而发生病情加重或死亡.为进一步了解新生儿死亡诱发因素,对我院近十年44例新生儿死亡诱因分析如下.

    作者:吕利平;黄由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