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平滑肌瘤12例诊治体会

洪传坤

关键词:平滑肌瘤, 平滑肌肿瘤, 症状不典型, 现报道如下,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临床, 检查方法, 病理确诊, 特异性, 漏诊率, 误诊
摘要:胃平滑肌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因早期症状不典型,且无特异性,加之单一的检查方法,很难确诊.因此,临床上早期诊断很困难,误诊和漏诊率颇高.本院从1990年~1999年十年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胃平滑肌肿瘤12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系膜脂肪瘤误诊小肠肿瘤1例

    患者男性,56岁.患者于入院前8天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同时自己触及腹部有一包块,入院前出现腹胀,无发热,恶心无呕吐.大便次数减少,无脓血便.查体:腹隆,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右中腹可触及一12×10×8cm包块,质韧、边界清、活动可.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腹透肠管胀气明显,见中量气液平面,钡灌肠未见异常.诊断:小肠肿瘤并不完全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系膜距肠管处有一12×10×8cm大小肿物,质韧,包膜完整,边界较清楚,肿物与肠壁粘连,致肠管变形.肿物完整切除.病理检查示:肠系膜脂肪瘤.术后7天痊愈出院.

    作者:马静;张国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纵隔钙化囊肿误诊为食管肿瘤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因胸骨后胀满感4月于2000年2月10日入院.病人4月前无诱因出现胸骨后胀满感,略感吞咽困难、无吐酸、嗳气等症状,无其它不适.体检:未见阳性体征.食管钡透:未见异常;胃镜检查示:食管右侧壁1.0×1.0cm2略隆起性肿物,表面光滑,质硬.采取的活检组织病理诊断:食管鳞状上皮.初步诊断:食管平滑肌瘤.决定予以手术.手术所见:食管中段右侧紧靠食管可见一1.0×1.0cm淡白色、质硬、钙化肿物.切除的肿物病理检查示:内皮细胞分化不明显,外围为钙化组织.病理诊断:纵隔单纯性囊肿伴钙化.

    作者:许崇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1例分析

    患者男,28岁,因大量便血(约1000m1)6小时急诊入院.之前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症状.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小肠炎病史,但无鲜血便.查体:T36.4℃,P118次/分,Bp12/8kPa,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腹部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肛门指诊指套染鲜血,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示:Hb100g/L,WBC14.8×109/L,NO.84.

    作者:严玉平;翟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急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呼吸系统急症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急症纤支镜检查.结果:纤支镜应用于紧急吸痰排除气道梗阻或窒息,抢救窒息性大咯血,急查呼吸困难、肺不张或大咯血原因,紧急经鼻置入气管插管等情况下,有效率为95%.结论:纤支镜检查是呼吸系统急诊中实用、可靠、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董德琼;杨渝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性甲亢24例误诊分析

    甲亢一般以20~40岁多见,但近年来老年性甲亢日益增多,且症状多不典型.我院自1989~1999年间共诊治老年性甲亢65例,其中误诊24例,误诊率达38.1%.为避免漏误诊,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嵇月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

    目的:探讨糖尿病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类型.方法:通过近10年来治疗的41例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治疗进行讨论.结果:41例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8~75岁.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18例(43.9%),以单一神经病变为首发15例(36.6%),以植物神经病变为首发8例.结论:凡是中老年人隐匿或急性起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应及时检查血糖,以排除糖尿病.

    作者:阮永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子宫破裂13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引起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方法:对1990年4月~2000年4月收治的子宫破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子宫破裂病例中7例为疤痕子宫,3例有三次以上妊娠或人流史,2例使用促宫缩药不当,1例腹部按压助产过度.结论:疤痕子宫为妊娠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其次还有多次妊娠或人流术、宫缩剂的不当使用及助产不恰当等原因.

    作者:任永变;孙伟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误诊21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6年3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AMI)64例,其中误诊2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丁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后癫痫的治疗体会

    外伤性癫痫是颅脑损伤后的并发症之一,是继发于脑损害引起的癫痫性发作的一种临床综合症[1].颅脑损伤后各个时期都可以发生癫痫,根据外伤引起癫痫的时间,二周前为早期癫痫,二周后为晚期癫痫.现就我院近六年收治颅脑损伤病例中损伤后引起癫痫的58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银章;张爱婷;王松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肛灌肠给药在临床急症中的应用

    经肛灌肠给药由于其接触面积小,吸收少而不规则,临床很少将其作为常规给药途径.但是,经肛灌肠给药,药物不经肝门脉系统,破坏少,而且作用快,应用于某些临床急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口服给药不配合时,应用经肛灌肠给药不失为一种好的给药途径.我科应用经肛灌肠给药治疗临床急症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罗登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心血管手术后加强监护的体会

    1999年3月~2000年5月我院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共收治各种心脏病患者45例,其中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38例,非体外循环手术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心外科手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许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氟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效果并与辛伐他汀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68例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8周测定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同时测血尿素氮、肌酐、ALT、肌酸激酶和血糖.结果:治疗后4周TC分别降低了23.2%和22.1%;降低LDL-C分别是29.1%和28.2%作用相似;氟伐他汀明显降低血清TG水平19.2%;载脂蛋白(APO)A1分别增加了13.1%和12.2%;APOB水平分别下降8.1%和7.0%;分别使脂蛋白A(LPa)水平降低了31.1%和24.4%;治疗8周后的疗效与4周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氟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能显著降低Ⅱa和Ⅱb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TC、LDL-C,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相等;氟伐他汀降低TG作用优于辛伐他汀.

    作者:陈林;陈蔚娟;梁永会;杜敬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BillrothⅡ式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改变了正常人体的解剖、生理、生化关系,所以术后并发症常见.探讨其原因旨在供同行进一步作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质量,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作者:段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4例气胸误诊分析

    笔者统计了本院近10年50岁以上的气胸病例134例,全部X线胸片确诊,其中24例继发性气胸病例,由于病史、症状与其他疾病混淆,体征不典型,存在不同时间范围内的误诊,误诊率达17.9%,特分析误诊原因,供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唐至隆;郭凤娟;朱克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嗜铬细胞瘤2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嗜铬细胞瘤(PCC)在缺乏儿茶酚胺(CA)测定条件下的定性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CC的临床特点及24小时尿VMA测定,立其丁试验为定性诊断.结果:临床主症为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24小时VMA测定、立其丁试验均阳性,阳性率达100%.22例患者全部诊断为PCC.结论:本组病例资料提示:PCC、VMA测定及立其丁试验仍可作为本病的筛选试验,且为价值较高,方便、经济的定性诊断方法.

    作者:桂庆云;陈洁华;苏允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AMI早期Q-T及J-T间期离散度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本文通过用回顾性单盲法分析10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T-Td及J-Td的变化,得出Q-Td及J-Td的变化与AMI早期心律失常有着很密切的关系.Q-Td≤50ms或J-Td≤50ms时发生心律失常的人数较少,为1.7%;Q-Td或J-Td≥50ms而小于65ms则发生一般的心律失常;而其≥70ms时则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因而Q-Td或J-Td可以做为AMI病人临床预测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

    作者:邢艳丽;李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平滑肌瘤12例诊治体会

    胃平滑肌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因早期症状不典型,且无特异性,加之单一的检查方法,很难确诊.因此,临床上早期诊断很困难,误诊和漏诊率颇高.本院从1990年~1999年十年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胃平滑肌肿瘤1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传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3例小儿有机磷中毒误诊原因分析

    我院1980~2000年7月共收治小儿有机磷中毒200例,其中误诊13例,误诊率6.5%.本文就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浅析误诊原因,以便吸取教训减少临床误诊.

    作者:潘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59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系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甲亢是内分泌科常见病之一,典型的甲亢诊断并不困难,但近4年甲状腺不肿大或肿大不明显的甲亢发病率增加,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秋娥;段顺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T波早期倒置在心梗溶栓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早期T波倒置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3例急性心梗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病例分为24小时T波倒置组和超过24小时出现T波倒置组,观察两组病例溶栓后再通率、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有无左心功能不全情况.结果:有早期T波倒置组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机率小,CK峰值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无早期T波倒置者,有早期T波倒置者临床预后好于无早期T波倒置者,梗塞区域冠脉再灌注较充分.结论: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临床判断有效再灌注的指标.

    作者:李淑杰;崔珊珊;董哲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