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信息化远程技术在医疗联盟中的应用新进展

赵作伟;孙岩国;刘宪伟;闫冬;李欣欣;张策;任萍

关键词:医疗联盟, 信息化, 网络平台, 远程心电, 远程诊断, 健康管理云平台
摘要:区域医疗联盟建设是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关键手段,是医改的重要课题,在信息化发展今天,如何以医疗联盟为载体,更好的利用好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服好务是摆在大型医院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实践工作中,我院通过不断摸索,建立起依托有线电视网络的居民健康管理系统,依托互联网的远程心电和远程诊断系统,使优质的医疗资源患者触手可及,提高群众防病能力,节约医疗资源;同时为基层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助力.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单纯西医治疗COPD不能逆转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远期效果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对COPD认识的逐步加深,中西医药在治疗COPD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近年来中西医药治疗COPD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萍;李颜;王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两种预备方法对根管治疗约诊间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两种预备方法对根管治疗约诊间痛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124例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组.A组患者采用常规步退技术进行根管预备,B组患者采用G钻改良步退技术进行根管预备.对比两组患者根管治疗期间约诊间痛发生率和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结果:A组患者约诊间痛发生率为19.35%,满意率为88.71%;B组患者约诊间痛发生率为6.45%,满意率为98.39%.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B组患者约诊间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根管治疗过程中采用G钻改良步退技术进行根管预备有助于降低约诊间痛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陈小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皮炎湿敷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研究

    目的:建立皮炎湿敷剂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英》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用常规法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用常规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查.结果:皮炎湿敷剂中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回收率均>70.0%.控制菌中,样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未检查出控制菌,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检出控制菌.结论:使用常规法可以去除皮炎湿敷剂抑菌作用,此法可以适用于皮炎湿敷剂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作者:何维;张丹;朱星枚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常规超声检查.研究组患者术前进行CT平扫和/或增强检查.分析间质瘤的CT表现,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胃肠道间质瘤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CT检查技术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小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消化性溃疡的维持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维持治疗.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维持治疗患者36例临床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维持治疗复发时间12 ~ 16周复发1例,16 ~ 20周复发1例,20 ~ 24周复发3例.经维持治疗有效25例,镜下复发7例,Hp阳性4例.结论维持治疗能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使第一年的复发率从80%左右降至20%左右,其中对症状性复发的控制尤为肯定.

    作者:鲁林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120例血液病骨髓穿刺活检的病理形态分析

    目的:观察骨髓穿刺活检各类血液病的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方法:对120例血液检查异常病人的骨髓穿刺片进行回顾性观察.进行常规制片,H.E染色体,部分切片并作PAS染色,Gomeri氏网状纤维染色以及Massom结缔组织染色.部分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骨髓象12例,再障及再生性低下10例,增生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2,白血病24,骨髓纤维化18,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11,转移癌2例,其他5例.结论:骨髓活检对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等异常综合征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明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的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包括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进行科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改建,合理布局,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配置必配的清洗、灭菌设施设备和工作人员,规范工作流程.对管理控制前后无菌物品合格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消毒供应中心改建和科学管理后,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无菌合格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3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并研究腹部手术后黏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53例腹部手术后出现黏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7例,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26例,配合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腹部手术以后出现黏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为患者配合整体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禹彩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法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采取随机、对照分成2组的方式,每组3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中医康复护理法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中效果显著,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张业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社区医院治疗3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和孟鲁司特口服.治疗4~8周,随访3~ 12个月.结果: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有效率为91.43%.患者治疗后的PEF为(415.35±52.89)ml,PEF日间变化率(15.87±3.56)%,FVC为3.21±0.86 L,PEV1为80.12+8.90.停药后3~ 12个月内复发率为22.8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较好,适合推广社区医院应用.

    作者:刘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对如何做好儿童保健台账、报表的分析和探讨

    儿童保健工作台账和报表反映了儿童的生存状况及儿童保健服务的基本状况,为儿童保健工作决策提供依据.掌握统计口径和正确解读统计项目,根据工作中遇到儿童数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容易错报、漏报的情况,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适合工作开展的方法,保证报表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作者:钱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与空腹血糖(FPG)、及脂类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根据T2DM患者HBA1C控制水平分为三组:控制较好组HBA1C≤7%;控制较差组7%<HBA1C<9%;控制差组HBA1C≥9%,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回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对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三组间生化指标比较显示HBA1C与空腹血糖和呈正相关(P<0.05);与TG、TC、LDL-C呈平行升高趋势(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糖化白蛋白的控制水平是否达标与其血糖、血脂以及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注重HBA1C、血糖、血脂联合检测在T2D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十分有价值.

    作者:吴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微格教学法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微格教学也称为微型教学,它是一种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具体地“格化”为多个可观察、易于操控的小项目,利用现代影音设备及电子教学手段来对各项教学项目进行反馈的教学方法[1].微格教学法形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大潮.

    作者:董伟;闫大志;王金玲;林晓瑜;汤英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 2015年9月来我院呼吸内科进行就诊的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患者.结果:所有三组不同患者的发病原因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肺部感染所致.结论: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和患者本身疾病无明显关系,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志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护理配合个案报告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一种微创技术,因其手术适应症宽、恢复快、治愈率高,而易被患者所接受.前列腺增生患者均为高龄往往合并心、肺、肾等功能损害,手术的耐受性会较差,手术除了要求医生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外,也需要手术护士准确及时的护理配合,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商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背阔肌皮瓣即刻乳房再造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本文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背阔肌皮瓣即刻乳房再造围手术期内的相关护理措施及体会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评价了护理效果,并得出结论:加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陈丽明;向川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妊娠早期阴道出血临床观察与治疗

    目的:分析妊娠早期阴道出血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所收治的80例出现妊娠早期阴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妊娠早期阴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将同期正常妊娠产妇分为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黄体酮肌注作为治疗方案,对照组以口服地炔孕酮作为治疗方案,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检查诊断发现,观察组产妇的血清孕酮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血清TSH水平与对照组产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阴道出现出血症状与产妇自身病症有密切关联,同时也是先兆性流产的重要迹象,因此当产妇在妊娠早期出现此症状时需加以重视,立即入院接受全面检查.

    作者:曹天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HPLC法测定消瘀散结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消瘀散结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mersions C18 (4.6x250mm,5 μ m);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74nm;柱温为35℃.结果:丹皮酚浓度在2.03μg·mL-1 ~ 101.50μ 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n=6),RSD为0.42%;方法精密度试验RSD值为0.3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性强、重复性好,为评价和控制消瘀散结胶囊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作者:崔东焕;刘汇;王宇;南善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近年收治的6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观察患者不适症状,了解这一诊断操作的安全性.结果:60例患者中7例出现不同类型的不适感,均在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发生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时,病灶离胸膜较远时会加大气胸发生率,距离胸膜较近时安全性较高,可临床推广.

    作者:王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8例确诊的精神分裂患者平均分为奥氮平与氯氮平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NASS)、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例数、记录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在奥氮平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少于氯氮片组,奥氮平可以使患者生活的质量显著提高,效果优于氯氮平.结论应用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患者均有效,奥氮平治疗安全性更高.

    作者:卓越;严卫国;王俊;徐霞;吕治宇;孙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