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分析手术室护理中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的是我院收治的232例手术患者,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16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心理状态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对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74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我院2013年3月~ 2014年1月收治,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治疗组房性、室性以及交界性期前收缩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期前收缩,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翟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路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中医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护理总满意度、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路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永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 2015年9月来我院呼吸内科进行就诊的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患者.结果:所有三组不同患者的发病原因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肺部感染所致.结论: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和患者本身疾病无明显关系,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志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在肱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120例,通过患者入院顺序,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0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差异统计意义具有显著性,即P<0.05.结论:对肱骨骨折患者行个性化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以及患者术后疼痛感,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汤意;魏蓉;徐秀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因治疗的需要常留置多种管道,以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保证营养的摄入,进行排泄等需求,如头部引流管、胃管、人工气道管,深静脉置管,导尿管等.当患者出现躁动时,大多神志不清,此时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对2015年03月至12月躁动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给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盛玲凤;李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与空腹血糖(FPG)、及脂类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根据T2DM患者HBA1C控制水平分为三组:控制较好组HBA1C≤7%;控制较差组7%<HBA1C<9%;控制差组HBA1C≥9%,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回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对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三组间生化指标比较显示HBA1C与空腹血糖和呈正相关(P<0.05);与TG、TC、LDL-C呈平行升高趋势(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糖化白蛋白的控制水平是否达标与其血糖、血脂以及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注重HBA1C、血糖、血脂联合检测在T2D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十分有价值.
作者:吴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8例确诊的精神分裂患者平均分为奥氮平与氯氮平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NASS)、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例数、记录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在奥氮平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少于氯氮片组,奥氮平可以使患者生活的质量显著提高,效果优于氯氮平.结论应用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患者均有效,奥氮平治疗安全性更高.
作者:卓越;严卫国;王俊;徐霞;吕治宇;孙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对三个批次的某中药注射液进行免疫每性试验,以判断某中药注射液的主动全身致敏情况.方法:按照《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变态反应)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给豚鼠腹腔注射某中药注射液7.72ml·kg-1致敏,后一次致敏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取各组半数豚鼠静脉注射相应受试药物予以激发,受试药物的激发量是致敏量的2倍,激发后详细观察记录每只动物的过敏情况.结果:给予某中药三个批次药物的豚鼠均未出现明显过敏反应.结论此三个批次的某中药注射液无潜在致敏性.
作者:吴琪;杨程;赵越;刘梦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Ⅱ呼吸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9例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SpO2、PaO2升高,PaCO2降低.观察组治疗后SpO2、PaO2、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氧和功能,提高疗效.
作者:董强;鲁平海;李少雄;周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由临床医师对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督查办对出院患者随机抽样进行电话再访的制度,规范了回访流程,完善了医院督促机制,从医疗和服务上都有效地提高了出院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施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PBL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在应用中,我们围绕PBL教学理念,除开展经典教学模式外,还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等探索应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本文基于PBL教学理念,在妇产科学教学中探索实践了适合妇产科学实践教学特点的多种教学形式,以期促进PBL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作者:王静;苏晶;陈志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与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用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方式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4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联合用药治疗组与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两组人数均等各24例.对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联合用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用药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明显更高,且在LVEF、LVEDD、LVESD三项指标方面,联合用药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比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更加显著.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与盐酸替罗非班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可以取得更加良好与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彭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陶生策研究员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竺院士领衔的联合研究组研究证实,砒霜(三氧化二砷)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中糖酵解通路限速酶己糖激酶2 (HK2)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终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法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采取随机、对照分成2组的方式,每组3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中医康复护理法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中效果显著,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张业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常规超声检查.研究组患者术前进行CT平扫和/或增强检查.分析间质瘤的CT表现,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胃肠道间质瘤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CT检查技术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小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治疗组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PEF、FEV1/FVC值等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热哮证患者应用定喘汤进行治疗的方法及效果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热哮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定喘汤治疗,统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此外,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以及FEV1/FVC等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热哮证患者展开治疗,可充分缓解其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雁青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移位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5月~ 2014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68例,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小18月,大13岁,平均年龄6.2岁;按Jakob移位分度Ⅱ度41例,Ⅲ度27例,按Milch分型Ⅰ型7例,Ⅱ型6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麻醉下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常规石膏托外固定3~4周.结果:术后平均6.6月返院取出内固定,也为平均随访时间;根据Hardacre的疗效判定标准,优43例,良22例,差3例.术后并发症有:肱骨外髁过度生长外观凸起18例,骨骺早闭肘外翻3例,鱼尾畸形8例,针尾刺激皮肤形成皮下滑囊12例,术后感染1例,3例肘关节活动较健侧受限.结论:对于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能使骨折块达到解剖对位,减少肘关节功能障碍、骨折不愈合的发生;故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很好的有效方法.
作者:唐勇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