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徒手转位矫治头位难产200例分析

段其民

关键词:经阴道, 徒手转位, 矫治, 胎头位置异常, 宫颈扩张, 经产妇, 资料与方法, 现报告如下, 前不均倾位, 胎膜早破, 枕后位, 枕横位, 初产妇, 成功率, 孕妇, 年龄
摘要:1999年~2000年两年中,我院对200例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采取经阴道徒手转位矫治,成功率达90%,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资料:本组200例孕妇的年龄23~40岁.初产妇190例,经产妇10例.枕后位98例(49%),枕横位77例(38.5%),高直位17例(8.5%),前不均倾位5例(2.5%),面位3例(1.5%).宫颈扩张阻滞73例,扩张延缓99例,扩张正常28例.其中胎膜早破者占97例.本组200例均具备徒手转位条件.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例小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医院感染是目前临床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控制医院感染是衡量医疗质量的指标之一.本文对某医院儿科1995年1月~1999年6月间出院的2108份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现将小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翟凤兰;白文杰;高菊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大灶脑梗塞40例临床分析

    脑梗塞系脑部大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引起中、小动脉硬化所致,据Adams分类法[1],梗塞面积》3cm2称为大灶脑梗塞,常跨叶或多叶受损,大多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现将我科收治的大灶脑梗塞40例分析如下.

    作者:范立红;宣夏清;陈顺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产时胎心监护与适时人工破膜在诊断胎儿窘迫中的应用

    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早期正确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不良预后,我们对120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产时胎心监护结合适时人工破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玲;周梅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型超声对肠道肿瘤的诊断分析

    现将我院自1985年3月至1999年10月应用B型超声明确诊断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肠道肿瘤报告如下.1资料本组66例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50.1岁,40~55岁者28例,占42.4%.临床主要表现:腹痛16例,腹部包块30例,便血4例,大便习惯改变4例,乏力、消瘦、贫血8例,肠梗阻4例.

    作者:薛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81例SLE患者EEG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为探讨EEG对SLE的诊断价值,我们随机选择了1991年1月~1999年12月在我院作过EEG检查的SLE患者81例.现将81例SLE患者的EEG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林启文;蔡红宇;庄惠山;叶德富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老年人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7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76例病人的致伤原因,探讨老年人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的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分析各种损伤发生率、术中脑保护与术后专科监护和救治.结果:本组伤因主要为交通伤35例(46%),坠落伤9例(11.8%),跌伤21例(27.6%),打击伤11例(14.5%).损伤类型为硬膜下血肿40例(52.6%),其次为脑内血肿(31.6%),多发性血肿(15.8%),硬膜外血肿(15.8%),本组存活46例(60.5%),死亡率39.4%.结论:强调早期诊断及CT扫描,术中脑保护及时清除颅内血肿等占位病变及专科监护室内接受积极的处理是及时有效地抢救危重病人,降低老年人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武峰;朱成;王廷友;郭之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目测法估计新生儿黄疸水平的临床观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迁延不退,呈加重趋势及血清胆红素大于12mg/dl者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儿科中有很高的发病率,是新生儿期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如果黄疸持久不退,不仅新生儿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而且可出现全身水肿、新生儿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其中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严重并发症,所以,快速有效准确地判定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不但能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并对预防胆红素脑病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也可减少患儿因化验胆红素指数而行静脉采血所带来的痛苦,本文采用目测法估计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探讨其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国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重症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观察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作对照.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组病例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减少,预后良好.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脑损伤病人尽早康复.

    作者:管军;徐锋;周炳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过期妊娠在围产期对母儿的影响

    过期妊娠的诊断是临床根据妊娠时间达到或超过42周计算,但在确诊时必须要注意孕妇的月经周期、哺乳情况、胎儿发育大小、胎心和胎动出现时间等,以校正妊娠时间是否可以诊断为过期妊娠.现将58例过期妊娠在围产期对孕妇、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等方面的危害分析如下.

    作者:李清素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小剂量必可酮持续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中轻、中度占绝大多数.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并能抑制细胞因子和肥大细胞的产生,是目前较肯定的治疗哮喘药物之一.由于具有高疗效与安全性,吸入疗法已逐渐替代口服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治疗中的地位.本文通过研究哮喘患儿吸人不同剂量必可酮(一种糖皮质激素)3个月后临床控制情况,来探讨小剂量治疗轻、中度哮喘的可能性,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吸入疗法提供借鉴.

    作者:闫安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帕金森病人脑干诱发电位及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分析

    帕金森病(PD)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锥体外系进行性变性疾病[1].主要病变位于黑质和纹状体.随着神经电生理学的发展,已明确各种不同的诱发电位(EP)可反映其相应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将EP应用到PD病人的研究中,将可了解PD病人是否存在多发性神经损害.目前,这类报道不多,我们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对PD患者的视听神经传导通路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39例临床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尤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多见.随着抗菌药物、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COPD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多.1996年1月至2000年8月我科共收住COPD患者530例,其中继发真菌感染的患者39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韦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静脉穿刺失误原因分析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种常用的操作技术,它在治疗和诊断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的关键时刻,穿刺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为避免或减少静脉穿刺的失误,我们将静脉穿刺失误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肖爱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钾水平与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钾含量与预后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在2~12小时之内住院的病人100例,在治疗前采静脉血,立即送检,并同时对全部病人进行连续心电监护,监测4小时内血压、心率、心律失常、心衰发生的情况,并对监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血钾<3.5mmol/L组及血钾3.5~4.0mmol/L组心律失常、心衰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血钾>4.0mmol/L组.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无论血清钾是否正常,均应进行积极早期补钾治疗,补钾的目标使血清钾达4.0~5.0mmol/L左右,对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成功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英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6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是心血管疾病中危重症之一,其特点是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急性期死亡率高.现就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做一临床分析.

    作者:陈彩秀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复方丹参滴丸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我们在临床中采用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合黄芪注射液缓解冠心病的心绞痛症状,并同单纯西药治疗组进行对照.现将我们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郭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小儿急性灭鼠药中毒28例临床分析

    我院儿科自1991年1月~2001年5月共收治急性灭鼠药中毒患儿28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患儿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小1 1/12岁,大12岁.其中《3 6/12岁12例,~5岁11例,~7岁3例,~12岁2例.

    作者:马爱琴;周清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缬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左室肥厚系血压升高及其他代谢内分泌因素改变所致的左室体积或/和重量增加,其产生与心肌细胞的体积增大及间质增生有关,并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卒中和猝死的发生紧密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文通过对67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病人应用缬沙坦,观察其对高血压的效能及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作者:柴建平;郭清晓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及远期智力低下、癫痫发作和脑瘫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而受到普遍重视.现将我科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素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小剂量美多心安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远期疗效

    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能系统活动增强是维持心排血量和辅助周围循环功能的一种重要代偿机制.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能系统的长期代偿性机能亢进反而对心肌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并导致心肌功能发生进行性损伤,这种改变不利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长期预后.因此,如何控制心力衰竭的病情进展以降低其远期死亡率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自1998年7月我们利用小剂量美多心安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了30个月的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清晓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