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红
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MS)引起的急性肺水肿有别于其他心脏病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确切地说,应是急性左房衰竭,因此,治疗上有其独特性.我们应用美托洛尔对这一临床病症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庆华;柴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是心血管疾病中危重症之一,其特点是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急性期死亡率高.现就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做一临床分析.
作者:陈彩秀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医院感染是目前临床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控制医院感染是衡量医疗质量的指标之一.本文对某医院儿科1995年1月~1999年6月间出院的2108份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现将小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翟凤兰;白文杰;高菊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为了缩短发病至溶栓治疗的时间,提高冠脉再通率,我们自1994年6月开始拟定实施了在急诊科内静脉溶栓治疗AMI方案.现将我院1994年6月至2000年12月急诊科内静脉溶栓治疗AMI42例与同期按同一方案住院部内静脉溶栓治疗AMI36例作对比分析.
作者:王东海;郭丰亚;钟华阳;张勇刚;肖朝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外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6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外各种并发症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近2/3,但对预后影响不大,肺部感染、低血压、应激性溃疡、肾功能不全对预后有明显影响,凝血功能障碍为自限性疾病.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不仅取决于颅内因素,颅外并发症对其预后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防治颅外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
作者:万友根;彭彪;肖国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及远期智力低下、癫痫发作和脑瘫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而受到普遍重视.现将我科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素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常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也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研究发现,甲状腺素的代谢异常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如何采取措施纠正其代谢紊乱,避免心衰进一步恶化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CHF患者给予小剂量、短疗程左旋甲状腺素治疗,观察其对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阐明甲状腺素对CHF患者的治疗效果、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预测其在CHF治疗中的前景.
作者:秦军红;王智彬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我们对6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显示,慢性乙肝组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作者:吴玛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早期正确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不良预后,我们对120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产时胎心监护结合适时人工破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玲;周梅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左室肥厚系血压升高及其他代谢内分泌因素改变所致的左室体积或/和重量增加,其产生与心肌细胞的体积增大及间质增生有关,并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卒中和猝死的发生紧密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文通过对67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病人应用缬沙坦,观察其对高血压的效能及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作者:柴建平;郭清晓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系指心、肝、脑、肺、肾、消化道和凝血等两个以上的生命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在短时间内发生功能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30例,并发MOF4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经慧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05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5例中治愈98例,治愈率为93.2%,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于重度呼吸道烧伤合并严重肺感染,2例死于脓毒血症,1例死于脑干损伤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死率为6.8%.结论:根据伤情、并发症情况,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快速补液复苏、休克期切痂植皮或持续大功率热风保痂、重度吸入损伤及早气管切开,行气道雾化、灌洗或机械通气,积极预防内脏器官并发症、早期肠道喂养,同时配合心理治疗、早期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可提高此类病人的治愈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刘庆文;黄中汉;吴中强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帕金森病(PD)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锥体外系进行性变性疾病[1].主要病变位于黑质和纹状体.随着神经电生理学的发展,已明确各种不同的诱发电位(EP)可反映其相应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将EP应用到PD病人的研究中,将可了解PD病人是否存在多发性神经损害.目前,这类报道不多,我们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对PD患者的视听神经传导通路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乳腺肿物的确定性诊断决定着临床治疗的选择,我院自1997年开始有选择性对一些临床上不能排除乳腺恶性肿物的患者在红外光扫描的引导下行乳腺肿物穿刺细胞学检查,现将资料较完整的62例报告如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曹海峰;赵建国;岳勇;贾智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现将我院自1985年3月至1999年10月应用B型超声明确诊断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肠道肿瘤报告如下.1资料本组66例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50.1岁,40~55岁者28例,占42.4%.临床主要表现:腹痛16例,腹部包块30例,便血4例,大便习惯改变4例,乏力、消瘦、贫血8例,肠梗阻4例.
作者:薛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Graves眼病(Go)是一独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还可在甲亢经过药物、手术、放射碘等治疗后发生.1995年9月~1999年10月我院收治Go病人66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文俭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我院自1995年12月~1999年3月,在尿路手术中采用国产双J管内引流84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孔朝辉;朱海鹏;赵明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子宫全切术是妇科的一种常见手术,传统上分为子宫全切术和子宫次全切除术.鞘内子宫全切术,能防止宫颈残端癌的发生,保持阴道完整性,保持盆底及部分宫颈.我院妇产科于1999年1月~2000年12月共做鞘内子宫全切术77例(A组),同期行传统子宫全切术89例(B组),现将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作一对比分析.
作者:李灵洁;杨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我科试用灯盏花素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8例,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如疼痛、麻木、灼热、针刺感.患者按入院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39~72岁,病程4~15年;对照组44例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7~69岁,病程3.5~14年.
作者:夏志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出血性输卵管炎是因输卵管粘膜血管扩张、淤血、肿胀、细小血管自发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腹腔,引起剧烈腹痛和腹腔内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腹症.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频繁的宫腔操作,致阴道内各种致病菌未得到有效治疗而诱发其发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将我院收治的30例出血性输卵炎报告如下.
作者:马海珍;李金枝;朱晓秀;耿协芳 刊期: 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