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39例临床分析

韦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患者, 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继发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 皮质类固醇, 免疫抑制剂, 机会性感染, 临床, 抗菌药物, 应用
摘要:肺部真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尤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多见.随着抗菌药物、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COPD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多.1996年1月至2000年8月我科共收住COPD患者530例,其中继发真菌感染的患者39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肾脏损害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累及多个内脏器官,肾脏为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我们收集了42例pSS肾脏损害的病例,其中13例行肾活检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燕;巴楠;毕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分析

    慢性重型肝炎病情危重,预后差,如何判断预后,及时治疗,提高存活率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我院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105例慢性重型肝炎,治疗成功60例,失败45例,现进行比较,分析其存活原因.

    作者:袁春蓓;陆伟民;庄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帕金森病人脑干诱发电位及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分析

    帕金森病(PD)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锥体外系进行性变性疾病[1].主要病变位于黑质和纹状体.随着神经电生理学的发展,已明确各种不同的诱发电位(EP)可反映其相应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将EP应用到PD病人的研究中,将可了解PD病人是否存在多发性神经损害.目前,这类报道不多,我们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对PD患者的视听神经传导通路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付氏钳经皮固定治疗胫骨不稳定性骨折

    胫骨不稳定性骨折传统治疗方法是跟骨牵引加夹板外固定,其疗程漫长,治疗过程中骨折移位机会多,多需数次整复,不少病人出现软组织嵌入,骨折迟延愈合甚至不愈合,后不得不采取手术治疗.自1982年洛阳正骨医院推广付氏钳治疗胫骨不稳定骨折以来,我院已用付氏钳治疗胫骨不稳定骨折100余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杨高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系指心、肝、脑、肺、肾、消化道和凝血等两个以上的生命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在短时间内发生功能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30例,并发MOF4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经慧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及远期智力低下、癫痫发作和脑瘫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而受到普遍重视.现将我科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素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10例误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多个系统同时受累或症状表现典型时,诊断不难.但某些患者往往以某一症状或某一系统为突出表现,临床医生若警惕性不高,容易导致误诊.我院自1991年~1999年收治SLE患者32例,其中误诊1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杜丽娟;陈志烈;徐巨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速避凝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肾病综合征(NS)常处于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既往用普通肝素或维生素K拮抗剂等抗凝剂防治NS并发血栓形成,因易出血或效果欠佳而受到限制.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速避凝)是经普通肝素化学或酶促解聚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抗凝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量效关系明确、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等优点,近年有逐渐取代普通肝素的趋势.我们从1999年3月至2000年3月对14例原发性NS高凝状态患者,在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速避凝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福荣;刘美荣;王育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维生素E与红花油局部用药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护理探讨

    为提高新生儿硬肿症的治愈率,缩短病程,我科自1996年1月以来,在复温、保暖、控制原发疾病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采用维生素E与正红花油联合局用药的综合疗法,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艳琴;赵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81例SLE患者EEG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为探讨EEG对SLE的诊断价值,我们随机选择了1991年1月~1999年12月在我院作过EEG检查的SLE患者81例.现将81例SLE患者的EEG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林启文;蔡红宇;庄惠山;叶德富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过期妊娠在围产期对母儿的影响

    过期妊娠的诊断是临床根据妊娠时间达到或超过42周计算,但在确诊时必须要注意孕妇的月经周期、哺乳情况、胎儿发育大小、胎心和胎动出现时间等,以校正妊娠时间是否可以诊断为过期妊娠.现将58例过期妊娠在围产期对孕妇、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等方面的危害分析如下.

    作者:李清素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经贵要静脉床边心内膜起搏的临床观察

    自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从左侧贵要静脉穿刺置入5F气囊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内膜临时起搏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65.2±11.4(45~82)岁,SSS5例,Ⅲ°AVB3例,AMI3例,永久起搏器更换2例,外科手术保护5例.

    作者:卢建平;朱阳亮;邱林林;王琦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大灶脑梗塞40例临床分析

    脑梗塞系脑部大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引起中、小动脉硬化所致,据Adams分类法[1],梗塞面积》3cm2称为大灶脑梗塞,常跨叶或多叶受损,大多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现将我科收治的大灶脑梗塞40例分析如下.

    作者:范立红;宣夏清;陈顺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静脉穿刺失误原因分析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种常用的操作技术,它在治疗和诊断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的关键时刻,穿刺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为避免或减少静脉穿刺的失误,我们将静脉穿刺失误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肖爱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6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是心血管疾病中危重症之一,其特点是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急性期死亡率高.现就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做一临床分析.

    作者:陈彩秀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气胸12例报告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气胸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分析12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发生气胸的原因、临床特点.结果:60岁以上患者占83.3%,其中合并慢支肺气肿者占80%,10例经闭式引流,2例行胸腔穿刺抽气,全部治愈.结论:伴有慢支肺气肿的食管贲门癌患者是术后气胸的高危因素,应重视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术中认真防范.胸腔穿刺抽气与上胸闭式引流是术后气胸早期有效的诊治方法.

    作者:李红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重症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观察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作对照.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组病例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减少,预后良好.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脑损伤病人尽早康复.

    作者:管军;徐锋;周炳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经阴道徒手转位矫治头位难产200例分析

    1999年~2000年两年中,我院对200例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采取经阴道徒手转位矫治,成功率达90%,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资料:本组200例孕妇的年龄23~40岁.初产妇190例,经产妇10例.枕后位98例(49%),枕横位77例(38.5%),高直位17例(8.5%),前不均倾位5例(2.5%),面位3例(1.5%).宫颈扩张阻滞73例,扩张延缓99例,扩张正常28例.其中胎膜早破者占97例.本组200例均具备徒手转位条件.

    作者:段其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出血性输卵管炎30例临床分析

    出血性输卵管炎是因输卵管粘膜血管扩张、淤血、肿胀、细小血管自发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腹腔,引起剧烈腹痛和腹腔内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腹症.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频繁的宫腔操作,致阴道内各种致病菌未得到有效治疗而诱发其发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将我院收治的30例出血性输卵炎报告如下.

    作者:马海珍;李金枝;朱晓秀;耿协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产时胎心监护与适时人工破膜在诊断胎儿窘迫中的应用

    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早期正确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不良预后,我们对120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产时胎心监护结合适时人工破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玲;周梅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