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效库
1病例报告患者男,19岁,学生.体检时诉左胸不适,摄胸片见左下肺野片状密度增高影,上缘较清晰但不光整,左肋膈角消失,报告为左侧胸膜炎.临床即给予抗炎治疗.某日体育课时,患者突感胸闷气促,急送医院治疗.摄胸片见左中下肺野大片密度不均的阴影,内见含气的肠袢,诊断为左膈疝.手术所见:左膈肌大部分为一层纤维膜状结构,肠管通过一裂孔进入胸腔.后诊断为:左膈肌发育不全并左膈疝形成.
作者:陈圣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提高胸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及提供病因诊断.方法:采用常规涂片,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找癌细胞,同时对有核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及形态观察,结合可疑病例多次(三次以上)送检的方法.结果:恶性胸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率83.3%,多次送检癌细胞检出阳性率可达100.0%,多次送检癌细胞检出率显著提高(P<0.01);结核性胸水嗜酸性粒细胞(E)显著高于恶性胸水(P<0.01),E>10.0%提示有结核的可能;恶性胸水中组织细胞较结核性多见(P<0.05).结论:该方法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方法简便,阳性率高.
作者:李亚红;李亦民;袁古治;岑妙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本文检查到50名中老年农民,合计600个磨牙(牙合)面的磨耗状况,按Lavelle分类法,发现F型与G型磨耗较多;按牙位以第一磨牙多;按牙颌,上颌多于下颌;按侧别,右侧多于左侧.除此还发现一些与牙磨损有关的牙病变,后讨论了原因与预防.
作者:朱建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老年患者大手术后在禁食期间常易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人病情恶化,临床十分棘手[1].所以,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科1998年以来对20例大手术后并发霉菌感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袁燕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有耳鼻咽喉症状者,多次检查无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又无好转,结果颈椎摄片发现有颈椎病,用颈部牵引等治疗而好转.说明颈椎病可引起耳鼻咽喉的症状,鉴于此种资料文献报道很少,我们在近15年内遇1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姚加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肝源性溃疡的临床及胃镜下特点及其与门脉高压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34例肝硬化住院病人的胃镜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源性溃疡患者按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分组分析.结果:肝源性溃疡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病率为17.2%(23/134).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成因中占11.1%,以胃溃疡为主(52.2%),多呈浅表性小溃疡及多发性,半数以上伴糜烂性胃炎.结论:肝源性溃疡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与肝功能损害及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柳龙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神经病的电生理改变特征.方法:在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神经病学症状或体征的39例为A组,无神经病学症状或体征的41例为B组.C组为正常对照.在三组中测定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期(DP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时限,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A组与B、C组分别对比,A组MCV减慢(69%),DPL延长(53.8%),CMAP波幅降低(35.9%),时限延长(51.2%),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对比,B组CMAP波幅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B组17%DPL延长,7.3%CMAP时限延长.各组内远端与近端刺激引出的CMAP波幅、时限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电生理异常率为100%,B组为26.8%.A组病程长但血糖水平同B组相近.结论:了解胫神经的电生理改变有助于评价糖尿病性远端神经病与临床病程、进展的关系.
作者:闫晓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腰腿痛,部分病人行走后有尿急、排尿困难或大小便失禁等括约肌障碍症状[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先桃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并急性肾衰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收集符合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衰者共22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病人均属狼疮活动状态,肾脏病理改变以Ⅳ型较多见,与预后相关因素为大量蛋白尿、血清补体显著下降,肌酐清除率(Ccr)降低,累及脏器多少等.大剂量甲基强的松及环磷酰胺联合冲击治疗,总有效率为63.6%,死亡率为27.3%.结论:狼疮性肾炎并急性肾衰是肾科的危重症,而早期强有力的治疗可改善本病的预后.
作者:张堃芳;肖建平;叶任高;黄锋先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院超声科自1996年以来,先后诊断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700余例,现总结回顾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计718例,年龄大61岁,小22岁,平均小39.5岁.其中20~29岁的48例,占6.69%;30~39岁的291例,占40.53%;40~49岁的301例,占41.92%;50~59岁的75例,占10.45%;60岁以上的3例,占0.41%.所有病例均以首次超声检查记录为准,病史从2个月至数年不等.受检患者膀胱充盈仰卧,盆腔探查,采用RT-fino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
作者:李敏;丁玫;王心刚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肾病综合征首次激素治疗大多数能获得完全缓解,但复发率高.1996~2000年我们对42例采用激素减至中等量时加服雷公藤多甙片,并与同期常规服激素、潘生丁、降脂、ACEI类等对症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明珠;雷霖;张天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逐步建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存活率明显升高,但存活者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仍较高.如何改善预后,提高儿童生存质量,是目前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我科自1996年以来对重度HIE及部分中度HIE患儿进行新生儿期后多疗程脑活素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梅;李小兰;姚平;黄婉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在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抢救是否成功和病人脱离危险后是否能够顺利恢复健康.现就其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俊彩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预防远期后遗症.方法:对我院3年多来发生新生儿窒息的118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可为单一性,也可为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结果:脐带因素是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胎盘因素、产程异常、羊水过少、早产、妊高征等.结论:孕期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脐带、胎盘的异常,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可有利的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张建果;郑云英;李丽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恶性淋巴瘤由于首发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且无明显的组织病理学特异性,容易造成早期诊断失误.现对1998年以来我们经治的7例鼻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中5例早期误诊的原因,以提高临床对其诊治水平.
作者:吴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弥漫性轴索损伤属于闭合性脑外伤,是外伤引起的脑白质广泛轴索损伤,但由于病情较重,昏迷时间长,而且往往对其认识不足及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与治疗措施,使其致残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作者:安玉福;杨凤杰;孟凡(艹羽);于伟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我国开展已10余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院自1993年12月~2001年5月行LC6500例,效果显著,无重大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现将LC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永珍;徐秀敏;薛艳平;王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甘露醇在抢救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作用.方法:将169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用二种不同的抢救措施:①对照组:用常规措施,包括镇静止痉、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吸氧、能量供给、输液等;②甘露醇治疗组:常规措施加静脉注射甘露醇.对比应用两种措施后惊厥停止时间、神志转清时间、退热时间、再发、复发、继发癫痫等方面的效应,以此作为临床疗效判断指标.结果:甘露醇治疗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在惊厥停止时间、神志转清时间、降温时间明显缩短,再发、复发、继发癫痫患者明显减少.结论:静脉注射甘露醇加常规措施抢救小儿高热惊厥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措施,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罗启林;解福平;龙一成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宫内残留是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及产后常见的并发症,我院从1999年3月至2001年3月利用经阴道超声(TVS)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S-CD)对82例药流、人流或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盛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肝包虫囊肿破裂是肝包虫病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在包虫病高发的新疆较常见,及时确诊和早期手术摘除内囊,清除破入腹腔内的囊液及子囊,是减少原头蚴腹腔内种植和其它并发症的关键.但肝包虫囊肿破裂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部分病例缺乏特异性、典型的症状体征,加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和警惕性不高,易误诊延误手术治疗时机,甚至误治.我院自1990年6月~2000年3月共收治肝包虫囊肿破裂27例,误诊误治5例,误诊误治率18.5%,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仕明;徐静;李长玉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