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泻南补北法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徐向青;宗成翠

关键词:泻南补北, 抑郁症, 理论探讨
摘要: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情感障碍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对抑郁症的治疗较多是从肝郁论治,笔者提出本病具有心肾不交、志衰不宁的病机特点,基于“泻南补北”的传统治法论治抑郁症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象思维”谈药说方

    象思维是中医药学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对中药功效及方剂学治法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论述象思维对中药功效及方剂学治法方面的影响,为后世医家在诊治疾病时选方用药提供指导,开拓思路.

    作者:史业骞;初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张士舜运用霸药临床分析

    霸药即超常用量用药.张士舜教授推崇“药以胜病为准”,诊病辨证精准,切中病机、善用霸药,多获良效.故总结张士舜教授运用霸药治疗疑难病验案3则,藉此管窥张士舜教授学术经验.

    作者:袁素;李雪松;安国辉;苗永华;毕俊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补肾、健脾、活血方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及骨骼肌中Ca2+-Mg2+-ATP酶含量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方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及骨骼肌中Ca2+-Mg2+-ATP酶含量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药物灌胃8周后,ELISA法测定股骨及骨骼肌中Ca2+-Mg2 +-ATP酶的含量.结果:补肾组、福善美组小鼠骨骼及骨骼肌的Ca2+-Mg2+-ATP酶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结论: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可能与骨及骨骼肌Ca2+-Mg2+-ATP酶含量异常有关;补肾、健脾方法通过调控骨质疏松症小鼠的骨及骨骼肌Ca2+-Mg2+-ATP酶含量,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作者:孙鑫;杨芳;邓洋洋;郑洪新;王拥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越鞠丸口服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治未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成药越鞠丸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治未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21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教育.对照组仅给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给予越鞠丸口服并观察12个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HbA1C、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及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FBG、P2Hbg、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胰岛素及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指标观察组TC、TG、VLDL水平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糖尿病发病率(4.3%)显著低于对照组(10.3%),血糖转归正常(38.8%)远高于对照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期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越鞠丸口服联合生活方式改变能阻止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良毅;韦海涛;张相珍;陈晓;王钧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波动生物学纲要

    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波动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相比,波动生物学不仅更接近于生命系统的动态过程,而且也更接近于实现.

    作者:刘德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退行性脊柱疾病的中医证治

    探讨“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是退行性脊柱疾病的病机所在,分析“阳化气,阴成形”功能与人体生理状态的表现及与退行性脊柱疾病中的病理变化表现,并由此提出“温阳化气”是治疗退行性脊柱疾病的总则.在临床实践中,以“五苓散”为“温阳化气”治疗的基础,再结合疾病的标本缓急及兼夹邪气随证加减,总以调整机体“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为要.

    作者:林一峰;唐汉武;史彭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参芪四逆汤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芪四逆汤(党参、黄芪、附子、干姜、甘草)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采用Doering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心肌纤维化模型.8周后,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Masson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TGF-β1和CTGF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四逆汤可以明显改善大鼠心功能,减少胶原纤维含量,降低心肌TGF-β1和CTGF的表达.结论:参芪四逆汤具有防治心肌纤维化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心肌TGF-β1和CTGF表达有关.

    作者:翟建丽;石月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李鲤运用保和丸化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经验

    李鲤教授诊治疾病注重机体内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升降、出入的和谐,尤其重视中焦脾胃升降运化功能和谐的重要性.善于运用消法的消食、行气、活血、化瘀、祛湿、祛痰等治则,临证提出“寓补于消”治疗观,擅长保和丸加减治疗内科诸病,并取其升清降浊、宣通气机、化滞和胃、健脾渗湿之功,辨证化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为民;何华;李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理论自信:中医理论的传承发展——“中医辨证方法与临床高峰论坛”主题报告

    今天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建所35周年的日子,在这里举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史陈列馆及陆广莘纪念室揭牌仪式,同时举办“中医辨证方法与临床高峰论坛”,我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对此表示衷心祝贺,也向各位国医大师和同道表示崇高敬意和热烈欢迎!向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全体同仁表示诚挚问候和感谢!35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肩负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任,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克服困难,团结奋进,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就.在庆祝建所3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忘记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不应忘记他们为中医理论发展而做出的艰辛努力.陆广莘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陆老的一生事迹在他的纪念室里有了较全面的介绍.

    作者:张伯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肺主治节”理论探讨生脉散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研究设想

    中医学认为心肺密切相关,“肺主治节”是肺主一身之气和心主一身之血密切相关的具体体现.借鉴西医生理病理学诊断指标,宏观、微观和功能、形态相结合,以体现生脉散方证特征的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为平台,考察肺、血管内皮和心脏功能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生脉散干预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揭示生脉散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优势特色,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医“肺主治节”理论的科学内涵,提升中医生理病理学理论的临床指导价值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柴程芝;庄先飞;陈茜;寇俊萍;严永清;余伯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刺灸法调节RA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水平异常是RA重要发病机理,针灸治疗RA疗效显著,研究表明,针灸良性调节RA异常的细胞因子是发挥治疗效应的关键所在.笔者检索了近10年相关文献并整理、综述、分析不同刺灸法对RA发生特异改变的不同细胞因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阐释针灸治疗RA的有效方法,并评述该领域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赵中亭;郑倩华;严兴科;赵耀东;李晓亮;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乌梅丸(汤)加减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

    目的:观察采用乌梅丸(汤)加减治疗各种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性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4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胃肠减压后以免煎中药颗粒形式口服乌梅丸加减方剂,观察患者胃液变化及胃管拔除后进食等情况.结果:采用乌梅丸(汤)治疗术后胃瘫的47例患者全部痊愈,总有效率100%,其中服用3剂后痊愈16例,5剂后痊愈25例,7剂后痊愈6例.结论:采用乌梅丸(汤)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快速有效.

    作者:刘淑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概况

    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均称吞咽障碍[1].脑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碍常见的原因,约占全部吞咽障碍的25%,而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51%[2],大约10%~15%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由吸入性肺炎所致[1].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是脑卒中后第1个月内第三大致死原因,并且可造成脑卒中后第1年内20%、以后每年10%~15%的病死率[3].因此,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给予较早期有效的治疗[4],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多采用疗效较显著的康复治疗、冰刺激治疗、球囊扩张术治疗、针刺治疗、中药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综合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作者:楚海波;杜俊卫;杨保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佛医学的病因观

    受道医学本因、内因、外因等三因学说的影响,探讨佛医学的疾病观,佛教将疾病大致分为三类即生理疾病、冤业病和宿业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四大不调和贪瞋痴三毒,并认为后者为本因.癌症既是身病更是业病,目前放化疗、手术和药物并不能让癌症得到根治,修心尤为重要,只有祛除贪嗔痴三毒,转妄成真,业因不起业缘散,癌症不生自尽灭.

    作者:罗安明;戎志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病灶的多发性和时间的多发性.临床表现以肢体瘫疾、感觉异常、视力障碍、发作性症状为主,其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目前,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尚无统一的标准,故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症状来分析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着重从肝之功能失调、风寒邪气侵袭人体等方面阐述.

    作者:张法英;李黎;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加减牵正散治疗小舞蹈病临床举隅

    目的:观察加减牵正散治疗小舞蹈病的临床疗效和探讨加减牵正散治疗小舞蹈病的可行性.方法:舞蹈病给予加减牵正散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脑电图检查恢复正常,CT检查示尾状核区低密度灶及水肿消失.结论:在辨证施治基础上灵活运用加减牵正散治疗舞蹈病,对其病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许亚兵;陈有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研究及其“气虚血瘀”机理探讨

    通过分析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相关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结合中医“久病必虚”、“久病必瘀”原则,提出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发病机理,认为其病机发展经历了气虚-气滞-血郁-血瘀4个阶段,从而完善了糖尿病肾病“气血理论”,在病案中列举并拟补益脾肾之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纠正了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的气血运行.

    作者:卢洪梅;吕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张仲景经方对神志病中烦躁证治探讨

    在《伤寒论》中关于神志病的记载很多,故将治疗神志病证中表现烦躁的相关方剂按照治法详细论述,总结经方在治疗神志病中烦躁方面的用药规律,以期对临床用药提供借鉴依据.

    作者:刘鹏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益母草饮片中盐酸水苏碱、益母草碱含量测定的应用研究

    目的:总结分析益母草饮片中盐酸水苏碱、益母草碱含量测定的不同方法,为应用适宜、准确、可靠的方法测定益母草饮片中有效成分含量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细管电泳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含量测定上的优劣,针对盐酸水苏碱、益母草碱的的分子和含量特点,选择HPLC法测定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益母草碱的含量,选取适宜的色谱条件和检测器进行检测研究,测定益母草饮片中二者的含量.结果:经多方面比对,HPLC法是测定盐酸水苏碱、益母草碱简便准确的方法,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盐酸水苏碱线性方程为Y=81065X+ 433.5(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98.83%,RSD为0.95%,益母草碱线性方程为Y=5202.64X-221.14(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8.62%,RSD1.41%.结论:本研究所选用的HPLC法在测定益母草饮片中盐酸水苏碱、益母草碱的含量时专属性强、相关性好、重现性好、结果准确,是测定益母草饮片有效成分含量的可靠方法.

    作者:尹金磊;关素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病机探析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亚型之一,因其记忆力轻度损伤、处理能力迟缓、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下降等临床表现,可散见于中医学善忘、喜忘、健忘、好忘、多忘、髓消等病症中,属于中医学神志病范畴.从中医整体现出发,此病病位在脑,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生发展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龙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