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健脾、活血方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及骨骼肌中Ca2+-Mg2+-ATP酶含量影响

孙鑫;杨芳;邓洋洋;郑洪新;王拥军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骨骼肌, Ca2+-Mg2+-ATP酶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方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及骨骼肌中Ca2+-Mg2+-ATP酶含量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药物灌胃8周后,ELISA法测定股骨及骨骼肌中Ca2+-Mg2 +-ATP酶的含量.结果:补肾组、福善美组小鼠骨骼及骨骼肌的Ca2+-Mg2+-ATP酶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结论: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可能与骨及骨骼肌Ca2+-Mg2+-ATP酶含量异常有关;补肾、健脾方法通过调控骨质疏松症小鼠的骨及骨骼肌Ca2+-Mg2+-ATP酶含量,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肾、健脾、活血方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及骨骼肌中Ca2+-Mg2+-ATP酶含量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方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及骨骼肌中Ca2+-Mg2+-ATP酶含量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药物灌胃8周后,ELISA法测定股骨及骨骼肌中Ca2+-Mg2 +-ATP酶的含量.结果:补肾组、福善美组小鼠骨骼及骨骼肌的Ca2+-Mg2+-ATP酶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结论: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可能与骨及骨骼肌Ca2+-Mg2+-ATP酶含量异常有关;补肾、健脾方法通过调控骨质疏松症小鼠的骨及骨骼肌Ca2+-Mg2+-ATP酶含量,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作者:孙鑫;杨芳;邓洋洋;郑洪新;王拥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概况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或特殊类型,以气道高反应为特征,临床上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随着对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针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VA的实验研究、机制研究和中医辨证治疗概况作一综述,以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思路,说明中医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作者:陶迪;司振阳;张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张仲景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探讨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多发的精神性疾病之一,故对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的中医机理进行探讨,认为抑郁症是以心气不足、肝气不疏为主要病机,进而影响到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并可导致气血营卫不和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而甘麦大枣汤可补益心肝脾肺之气,调和气血而精神治、悲忧解.

    作者:凌燕;冼绍祥;刘树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脾补肾方加减辨治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方加减辨治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15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肿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效果方面对照组显效率30.67%,总有效率74.67%;观察组显效率52.9%,总有效率88%;在生活质量方面对照组提高率17.34%,观察组提高率50.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免疫组化和中医证侯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补肾方加减能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力.

    作者:杜修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呃逆从肺论治

    呃逆俗称“打嗝”,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证医家多责之于胃,笔者秉承《内经》“肺主气”思想,认为呃逆不可执着于胃,可从肺论治,肺气通利则气机统摄有权,中焦气运通畅,呃逆可止.笔者将呃逆分为寒呃、热呃、虚呃,并以宣肺降逆为主要思路,临证分别应用宣肺散寒、宣肺清热、补肺益气等平衡枢机之法治疗呃逆,颇有奇效,值得深思与推广.

    作者:李鲜;肖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泻南补北法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情感障碍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对抑郁症的治疗较多是从肝郁论治,笔者提出本病具有心肾不交、志衰不宁的病机特点,基于“泻南补北”的传统治法论治抑郁症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讨.

    作者:徐向青;宗成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黄帝内经》的象数思维析要

    中医学是具有独特范式的中国传统生命科学体系,而象数与义理的结合是《黄帝内经》中主要的科学方法,我国传统科技深入发展了象数义理,成为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古典科学范式.现有的《黄帝内经》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象数种类,五行、三阴三阳、九宫八风和五运六气是主要模式,但是后世五脏六腑的藏象成为医学的主流象数思维模型,象数思维建构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逻辑体系和时空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作者:吴新明;马晓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刺灸法调节RA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水平异常是RA重要发病机理,针灸治疗RA疗效显著,研究表明,针灸良性调节RA异常的细胞因子是发挥治疗效应的关键所在.笔者检索了近10年相关文献并整理、综述、分析不同刺灸法对RA发生特异改变的不同细胞因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阐释针灸治疗RA的有效方法,并评述该领域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赵中亭;郑倩华;严兴科;赵耀东;李晓亮;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尤昭玲中医安胎思路的构想与实践

    国家妇科名中医尤昭玲教授基于中医传统安胎方法不完全适应现代临床的背景,构思中医“别类分步”安胎方案.该方案依据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人工授精(AI)、药物助孕、自然受孕“四类”不同受孕方式的特点,分胚胎着床前与后“两步”,并膳药结合养胎安胎.着床前以健脾长膜为主,注意把控各类受孕方式的胚胎着床时期;着床后辨证安胎,以补肾固胎为主,注意饮食宜忌.其健脾长膜治法的运用是对《内经》“治瘘独取阳明”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文乐兮;尤昭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白花九里明提取液对小鼠不同时间段血压、心率影响

    目的:观察白花九里明提取液对小鼠不同时间段血压和心率影响.方法:取5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硝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白花九里明小龄组和大龄组,一次性灌胃按小鼠体质量计算灌胃量,并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给药前和给药后15、30、45、60 min的血压和心率数值.结果:硝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和白花九里明小龄组给药后各时间段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白花九里明小龄组给药后备时间段收缩压和给药后30、45 min的舒张压与硝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和白花九里明大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花九里明大龄组给药后30、45 min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白花九里明小龄组和大龄组给药前后各时间段心率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花九里明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对心率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王彩冰;黄丽娟;晋玲;何显教;黄彦峰;阳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论经筋痹痛

    经筋痹痛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十二经筋体系则是传统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长期以来中医学术界重视“经脉”而忽略“经筋”,故对经筋痹痛缺乏细致的认识,甚至常常以治疗经脉疾病的方法来治疗经筋痹痛.故通过经筋理论探讨经筋痹痛,以期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方向.

    作者:苏鑫童;马晓晶;薛立功;刘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胸椎小关节错位建立兔胃脘痛模型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错位建立兔胃脘痛模型.方法:将12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错位组动物采用自制器械进行固定,造成相应的小关节错位;对照组动物仅方式内固定器械,但并不造成小关节错位,比较2组动物饲养3个月后胸椎CT三维重建以及胃窦部组织HE染色.结果:从CT三维重建来看,错位组动物其胸椎多个偏离正中线,同时脊柱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侧弯;取胃窦部组织进行HE染色,错位组可见有细胞变性、溃疡形成.结论:采用手术切开人工错位内固定能够成功造出胸椎小关节错位模型,同时胸椎小关节错位将引起胃脘痛.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来看,主要表现为细胞变性以及形成溃疡.

    作者:王军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理论自信:中医理论的传承发展——“中医辨证方法与临床高峰论坛”主题报告

    今天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建所35周年的日子,在这里举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史陈列馆及陆广莘纪念室揭牌仪式,同时举办“中医辨证方法与临床高峰论坛”,我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对此表示衷心祝贺,也向各位国医大师和同道表示崇高敬意和热烈欢迎!向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全体同仁表示诚挚问候和感谢!35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肩负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任,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克服困难,团结奋进,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就.在庆祝建所3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忘记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不应忘记他们为中医理论发展而做出的艰辛努力.陆广莘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陆老的一生事迹在他的纪念室里有了较全面的介绍.

    作者:张伯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病机探析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亚型之一,因其记忆力轻度损伤、处理能力迟缓、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下降等临床表现,可散见于中医学善忘、喜忘、健忘、好忘、多忘、髓消等病症中,属于中医学神志病范畴.从中医整体现出发,此病病位在脑,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生发展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龙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研究及其“气虚血瘀”机理探讨

    通过分析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相关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结合中医“久病必虚”、“久病必瘀”原则,提出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发病机理,认为其病机发展经历了气虚-气滞-血郁-血瘀4个阶段,从而完善了糖尿病肾病“气血理论”,在病案中列举并拟补益脾肾之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纠正了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的气血运行.

    作者:卢洪梅;吕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桑葶泻肺方加减辨治尿毒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桑葶泻肺方加减辨治尿毒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效果,以期以安全的方法取得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70例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桑葶泻肺方加减辨证治疗并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率45.71%,总有效率77.14%;观察组治愈率57.14%,总有效率9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咯痰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桑葶泻肺方加减辨治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

    作者:冯辉;藏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病灶的多发性和时间的多发性.临床表现以肢体瘫疾、感觉异常、视力障碍、发作性症状为主,其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目前,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尚无统一的标准,故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症状来分析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着重从肝之功能失调、风寒邪气侵袭人体等方面阐述.

    作者:张法英;李黎;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何俊安治疗乳癖方药精微论

    何俊安老师为四川省眉山市名中医,对乳癣的诊治颇有心得.认为此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脾、肾虚为本,痰、郁、瘀为实为标.痰为乳癖形成的主要病理产物,治乳癖首重治痰,重视调理肝、脾、肾;又当合理选用虫类药,以达通络止痛的作用而增强疗效;临证使用疏肝解郁之法当谨慎根据病情选择药物,避免损伤肝肾之阴.

    作者:夏庭伟;杨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析《食医心鉴》的食疗特点

    唐代是我国食疗专门研究的形成时期.昝殷所撰的《食医心鉴》是当时的一本重要食疗专著,继承了孙思邈的食疗思想,“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全书共载211首食疗方,以病症为纲分为14类,先述病再列方,具有疗疾广泛、选材丰富、制作考究、应用灵活等特点,促进了药膳的发展,值得借鉴与研究.

    作者:刘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VEGF蛋白及VEGF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内VEGF、VEGFR1、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复制组.对模型复制组大鼠采用线栓法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再将模型复制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眼针组、眼针加运动组,分别进行眼针、眼针运动疗法干预治疗,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VEGF、VEGFR1/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眼针组及眼针运动疗法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域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眼针组及眼针运动疗法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眼针运动疗法组大鼠脑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眼针组.结论:眼针运动疗法能够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缺血半暗带区域内VEGF、VEGFR1、VEGF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半暗带组织中血管的新生,加快侧枝循环的建立,实现其脑保护作用.

    作者:邵妍;王鹏琴;王树东;李超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