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业骞;初杰
目的:总结分析益母草饮片中盐酸水苏碱、益母草碱含量测定的不同方法,为应用适宜、准确、可靠的方法测定益母草饮片中有效成分含量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细管电泳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含量测定上的优劣,针对盐酸水苏碱、益母草碱的的分子和含量特点,选择HPLC法测定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益母草碱的含量,选取适宜的色谱条件和检测器进行检测研究,测定益母草饮片中二者的含量.结果:经多方面比对,HPLC法是测定盐酸水苏碱、益母草碱简便准确的方法,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盐酸水苏碱线性方程为Y=81065X+ 433.5(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98.83%,RSD为0.95%,益母草碱线性方程为Y=5202.64X-221.14(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8.62%,RSD1.41%.结论:本研究所选用的HPLC法在测定益母草饮片中盐酸水苏碱、益母草碱的含量时专属性强、相关性好、重现性好、结果准确,是测定益母草饮片有效成分含量的可靠方法.
作者:尹金磊;关素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查阅历代中医重要古籍文献,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古代文献中关于髓的内容进行收集,并筛选出髓相关病证,经梳理、归纳出44个髓病证,再依五脏理论进行分类,从而有助于系统掌握髓病证.研究结果表明,髓病证的产生与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髓病证以虚征为主,肾虚髓亏是其基本病机,故本研究为临床治疗髓病证提供资料参考与方法启示.
作者:刘源香;杨继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呃逆俗称“打嗝”,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证医家多责之于胃,笔者秉承《内经》“肺主气”思想,认为呃逆不可执着于胃,可从肺论治,肺气通利则气机统摄有权,中焦气运通畅,呃逆可止.笔者将呃逆分为寒呃、热呃、虚呃,并以宣肺降逆为主要思路,临证分别应用宣肺散寒、宣肺清热、补肺益气等平衡枢机之法治疗呃逆,颇有奇效,值得深思与推广.
作者:李鲜;肖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成药越鞠丸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治未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21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教育.对照组仅给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给予越鞠丸口服并观察12个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HbA1C、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及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FBG、P2Hbg、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胰岛素及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指标观察组TC、TG、VLDL水平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糖尿病发病率(4.3%)显著低于对照组(10.3%),血糖转归正常(38.8%)远高于对照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期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越鞠丸口服联合生活方式改变能阻止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良毅;韦海涛;张相珍;陈晓;王钧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医学是具有独特范式的中国传统生命科学体系,而象数与义理的结合是《黄帝内经》中主要的科学方法,我国传统科技深入发展了象数义理,成为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古典科学范式.现有的《黄帝内经》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象数种类,五行、三阴三阳、九宫八风和五运六气是主要模式,但是后世五脏六腑的藏象成为医学的主流象数思维模型,象数思维建构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逻辑体系和时空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作者:吴新明;马晓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对当今慢性病、常见病病因病机认识的深入,痰瘀互结越来越成为中医理论与临床关注的重点与热点.故通过对近年来痰瘀互结证代表性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从痰瘀互结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对现代医家有关痰瘀互结的成因、转归、辨证要点、临床治疗等代表性观点作一综述,以期总结归纳痰瘀互结证理论研究在现代的发展,为痰瘀互结证的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更可为兼夹证及复合证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作者:杜松;胡镜清;卢红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当代名中医诊治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经验,探讨DN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规律.方法:筛选30位名中医治疗DN的文献130篇对其证侯及用药进行聚类和频数分析.结果:DN病机以虚实夹杂为主,气阴两虚血瘀、脾肾两虚血瘀、脾肾阳虚和水湿瘀阻为常见证候;论治方法有辨证论治、分期论治和辨病论治,治法分为调理气血阴阳、补益脏腑、活血化瘀通络等8种;高频次药物是茯苓、黄芪、山药、山茱萸、白术、泽泻、丹参等.结论:DN是多因素共同致病,正气虚损、邪实壅结为主要病机,扶正固本、活血利水、祛湿泄浊综合运用为常用治法.
作者:郭利莎;沈玉燕;赵玲;曾慧妍;杨国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方加减辨治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15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肿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效果方面对照组显效率30.67%,总有效率74.67%;观察组显效率52.9%,总有效率88%;在生活质量方面对照组提高率17.34%,观察组提高率50.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免疫组化和中医证侯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补肾方加减能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力.
作者:杜修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国家妇科名中医尤昭玲教授基于中医传统安胎方法不完全适应现代临床的背景,构思中医“别类分步”安胎方案.该方案依据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人工授精(AI)、药物助孕、自然受孕“四类”不同受孕方式的特点,分胚胎着床前与后“两步”,并膳药结合养胎安胎.着床前以健脾长膜为主,注意把控各类受孕方式的胚胎着床时期;着床后辨证安胎,以补肾固胎为主,注意饮食宜忌.其健脾长膜治法的运用是对《内经》“治瘘独取阳明”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文乐兮;尤昭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象思维是中医药学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对中药功效及方剂学治法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论述象思维对中药功效及方剂学治法方面的影响,为后世医家在诊治疾病时选方用药提供指导,开拓思路.
作者:史业骞;初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通过对真实世界下中风病术语进行研究,从标准化术语收集与分类整理、编码规则制定、真实世界下术语的引入和完善机制的建立等角度,制定以真实世界下中风病术语编码的方案,以期为大数据时代的真实世界中风病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工作提供一座沟通真实世界下丰富术语与计算机储存的标准化术语的桥梁,从而为有效地分析、利用数据提供帮助,促进真实世界下中医临床科研的发展.
作者:董兴鲁;曹克刚;高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均称吞咽障碍[1].脑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碍常见的原因,约占全部吞咽障碍的25%,而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51%[2],大约10%~15%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由吸入性肺炎所致[1].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是脑卒中后第1个月内第三大致死原因,并且可造成脑卒中后第1年内20%、以后每年10%~15%的病死率[3].因此,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给予较早期有效的治疗[4],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多采用疗效较显著的康复治疗、冰刺激治疗、球囊扩张术治疗、针刺治疗、中药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综合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作者:楚海波;杜俊卫;杨保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伤寒论》中关于神志病的记载很多,故将治疗神志病证中表现烦躁的相关方剂按照治法详细论述,总结经方在治疗神志病中烦躁方面的用药规律,以期对临床用药提供借鉴依据.
作者:刘鹏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亚型之一,因其记忆力轻度损伤、处理能力迟缓、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下降等临床表现,可散见于中医学善忘、喜忘、健忘、好忘、多忘、髓消等病症中,属于中医学神志病范畴.从中医整体现出发,此病病位在脑,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生发展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龙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波动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相比,波动生物学不仅更接近于生命系统的动态过程,而且也更接近于实现.
作者:刘德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朱婉华教授为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擅长运用虫类药治疗风湿病.故以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干燥综合征为例系统阐述虫类药在不同风湿病中的应用经验和特色.
作者:蒋恬;顾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内VEGF、VEGFR1、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复制组.对模型复制组大鼠采用线栓法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再将模型复制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眼针组、眼针加运动组,分别进行眼针、眼针运动疗法干预治疗,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VEGF、VEGFR1/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眼针组及眼针运动疗法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域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眼针组及眼针运动疗法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眼针运动疗法组大鼠脑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眼针组.结论:眼针运动疗法能够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缺血半暗带区域内VEGF、VEGFR1、VEGF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半暗带组织中血管的新生,加快侧枝循环的建立,实现其脑保护作用.
作者:邵妍;王鹏琴;王树东;李超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唐代是我国食疗专门研究的形成时期.昝殷所撰的《食医心鉴》是当时的一本重要食疗专著,继承了孙思邈的食疗思想,“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全书共载211首食疗方,以病症为纲分为14类,先述病再列方,具有疗疾广泛、选材丰富、制作考究、应用灵活等特点,促进了药膳的发展,值得借鉴与研究.
作者:刘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减牵正散治疗小舞蹈病的临床疗效和探讨加减牵正散治疗小舞蹈病的可行性.方法:舞蹈病给予加减牵正散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脑电图检查恢复正常,CT检查示尾状核区低密度灶及水肿消失.结论:在辨证施治基础上灵活运用加减牵正散治疗舞蹈病,对其病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许亚兵;陈有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或特殊类型,以气道高反应为特征,临床上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随着对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针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VA的实验研究、机制研究和中医辨证治疗概况作一综述,以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思路,说明中医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作者:陶迪;司振阳;张骠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