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孙晓鸣;陆雪官;陈列松;苏存锦;鲍君杰

关键词:食管癌, 局部中晚期, 三维适形放疗, 多烯紫杉醇, 奈达铂, 顺铂, 同步放化疗
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2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并于放疗第1天同步进行化疗,对照组化疗应用顺铂+多烯紫杉醇方案,观察组应用奈达铂+多烯紫杉醇方案.2组化疗均每21 d为1个周期,出现Ⅱ度及以上血小板减少症、Ⅱ度以上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停止化疗.比较2组同步放化疗结束时及治疗3个月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观察1 a生存率.结果 对照组完成化疗周期55个,观察组完成60个;观察组同步放化疗结束、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85.71%、90.48%)和疾病控制率(100.00%、100.00%)与对照组(76.19%、80.95%和90.48%、95.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 a生存率(80.95%)高于对照组(61.90%)(P<0.05);放化疗期间,观察组Ⅰ~Ⅱ、Ⅲ~Ⅳ级食欲下降(28.57%、23.81%)、恶心(38.10%、9.52%)、呕吐(14.29%、9.52%)、肾功能损害(23.81%、14.29%)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食欲下降(61.90%、38.10%)、恶心(71.43%、28.57%)、呕吐(57.14%、33.33%)、肾功能损害(47.62%、3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比较,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1 a生存率较高.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颌下腺移位对防治头颈鳞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作用

    目的 评价颌下腺移位对防治头颈鳞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头颈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仅行放射治疗,观察组放疗前先行单纯颌下腺移位术或肿瘤根治+颌下腺移位术,放疗时颏下区设置挡块.放疗前及放疔后6个月行99mTc核素扫描,了解患者颌下腺功能;放疗后3、6个月行口干程度问卷调查,观察口干燥症发生情况,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放疗前2组患者颌下腺功能均正常;放疗后6个月,观察组颌下腺摄取、分泌功能基本正常率(71.4%、66.7%)高于对照组(25.0%、20.0%)(P<0.01);放疗后3、6个月,观察组中、重度口干燥症发生率(33.3%、23.8%)均低于对照组(90.0%、80.0%)(P<0.01).结论 颌下腺移位对防治头颈鳞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吴修洪;罗克勍;田克强;李韶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粪菌移植临床研究新进展

    肠道微生态是人体大、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失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调节肠道菌群失衡是治疗肠源性疾病的关键,其中粪菌移植已成功用于治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本文就粪菌移植的适应证、治疗效果、操作方法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元红;苏连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碘对甲状腺疾病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碘参与人体内代谢,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率和治疗水平逐渐提高.碘在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碘在甲状腺疾病中的代谢路径、病因机制,对甲状腺疾病和其他碘代谢疾病的预防、治疗均有一定作用.本文就碘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姜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关性

    目的 v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 c,HbA1 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76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例HbA1c≥6.5%为观察组,41例HbA1c<6.5%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3、6、12个月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其与HbA1 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中合并糖尿病24例,对照组合并糖尿病1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1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PCI术后3个月总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术后6、12个月总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8.57%、42.58%)高于对照组(7.32%、14.63%)(P<0.05),且观察组PCI术后12个月总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42.85%)高于术后3个月(14.29%)(P<0.05).结论 冠心病PCI预后与患者HbA1c水平有关,HbA1c水平较高者预后较差,控制HbA1c水平,尤其是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第14天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妊娠结局关系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水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后预测妊娠结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接受助孕并获得妊娠的1 173例患者,在胚胎移植后第14天测定血清β-hCG水平;按不同妊娠结局分为生化妊娠流产组100例,异位妊娠组47例,临床妊娠早期流产组169例,单胎妊娠组538例和多胎妊娠组311例,比较各组血清β-hCG水平.结果 生化妊娠流产组血清β-hCG水平[105.1(41.7,113.8) u/mL]明显低于单胎妊娠组[649.5(469.8,865.6) u/mL]、多胎妊娠组[1 278.3(878.1,1 654.4)u/mL]、异位妊娠组[226.7(82.5,330.8) u/mL]和临床妊娠早期流产组[360.7(207.8,645.1) u/mL] (P<0.05),临床妊娠早期流产组低于单胎妊娠组和多胎妊娠组(P<0.05),单胎妊娠组低于多胎妊娠组(P<0.05);血清β-hCG水平<100 u/L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阳性预测值为78.74%,阴性预测值为78.99%;血清β-hCG值>1 000 u/L对多胎妊娠的阳性预测值为76.24%,阴性预测值为90.72%;因产检胎儿畸形引产8例.结论 胚胎移植后第14天血清β-hCG水平可较好预测早期妊娠结局.

    作者:徐进;姜李乐;张翠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前置胎盘15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153例前置胎盘患者,其中完全性前置胎盘52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3例,边缘性前置胎盘88例;19例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其中合并胎盘植入11例;19例合并胎盘植入;分析前置胎盘的诊断、妊娠结局以及导致产后出血、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前超声确诊前置胎盘92例,诊断率为60.1%,胎盘植入诊断准确率为42.1%(8/19);6例患者经会阴侧切分娩,147例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其中51例为未足月分娩),发生产后出血55例,其中11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者,10例发生产后出血,6例行子宫切除术;有胎盘植入者流产次数和剖宫产次数与无胎盘植入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植入与流产史(r=0.261,P=0.004)、剖宫产史(r=0.468,P=0.000)呈正相关,完全性前置胎盘(r=0.485,P=0.000)、合并胎盘植入(r=0.354,P=0.000)、有剖宫产史(r=0.247,P=0.002)与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呈正相关.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有助于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的诊断,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及有剖宫产史的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高.

    作者:王雅琴;张军;李燕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外周血Apelin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及预后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外周血Apelin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90例STEMI患者,45例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为直接PCI组,45例择期接受PCI治疗者为择期PCI组;选择同期4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检测STEMI患者入院时、PCI术后、出院及随访1 a时外周血Apelin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Apelin水平与STEMI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和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 直接PCI组及择期PCI组患者入院时Apelin水平[(423.6±11.0)、(425.8±10.9)pmol/L)]均低于对照组[(521.5±10.8) pmol/L] (P<0.05);术后、出院及随访1 a时,直接PCI组Apelin水平[(481.2±10.9)、(480.5±10.5)、(468.9±11.6) prnol/L]较入院时增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择期PCI组术后、出院时、随访1 a时[(431.9±11.2)、(432.5士10.8)、(431.5±11.0)pmol/L]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LVEF患者外周血Apelin水平[(400.6±10.1) pmol/L]低于正常水平LVEF患者[(459.8±11.2)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a,择期PCI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7.8%)高于直接PCI组(13.3%)和对照组(4.4%)(P<0.05).结论 外周血Apelin水平与急性STEMI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关.

    作者:王妮;刘伟;毕四锐;齐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生物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在生物医学领域,二维图像获取的主要技术有X线、CT、MRI、超声扫描和组织病理切片等.三维重建技术可利用二维图像获得三维结构的立体形态和空间关系,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图像信息.本文对生物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文园;刘雪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结节病18F-脱氧葡萄糖PET/CT影像学表现

    目的 总结结节病的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with CT,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40例结节病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结果 40例18F-FDG PET/CT影像均有纵隔淋巴结肿大,34例双肺门淋巴结肿大,6例右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位于JACC-UICC标准分区4R区40例,10R区40例,7区34例,10L区30例,5区24例;胸内肿大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值24.0~57.6(34.1±8.5)Hu,淋巴结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5.4~28.2(20.8±6.2);淋巴结内见轻度钙化2例,未见明显融合、坏死及侵犯血管;36例见肺部结节,结节SUVmax 1.8~6.5(4.4±1.9),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2例,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分布22例,肺内磨玻璃影6例,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26例;有腹盆腔淋巴结肿大26例,皮下结节或肌间软组织受累20例,脾脏受累4例,双膝关节受累2例.结论 结节病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18F-FDG PET/CT在结节病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作者:李莎;吴静;胡亚辉;韩星敏;刘保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水平变化,评价超声心动图在HF-PE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年龄≥65岁的HF-PEF患者60例(HF-PEF组),同期住院有胸闷症状、左室射血分数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正常的非心力衰竭患者31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HF PEF组左心房内径[(46.58±6.43)mm]、右心房内径[(40.95±6.54) mm]、右心室内径[(34.12±5.49)mm]、肺动脉收缩压[(37.82±9.02)mm Hg]、二尖瓣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E峰[(90.77±29.36)cm/s]、E峰与二尖瓣环室间隔及左室侧壁组织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Ea)比值(E/Ea)(13.93±7.49)、收缩期肺静脉血流速度(S)与舒张早期肺静脉血流速度(D)比值(S/D)<0.5比例(21.67%)、三尖瓣中度以上反流比例(26.67%)、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比例(33.33%)高于对照组[(40.58±5.67)mm、(35.90±4.20)mm、(30.81±5.29)mm、(30.13±6.90)mm Hg、(68.15±25.02)cm/s、10.72±4.11、3.23%、3.23%、6.45%],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195.81±69.91)ms]较对照组[(238.48±76.67)ms]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2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主动脉瓣反流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心房增大,E峰及E/Ea比值增高,心脏瓣膜反流增加、肺动脉收缩压增高,以及右心功能改变是老年HF-PEF患者常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作者:张敬云;杨俊华;孙林敏;周亚峰;马长胜;邹萍;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脱垂性痔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1975年Thomson提出的“肛垫学说”使人们对痔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解剖层次上,肛垫由肛垫上皮、黏膜下血管、肛垫黏膜下结缔组织构成,宛如心脏瓣膜,协助括约肌维持肛管的正常闭合.本文对肛垫解剖结构的病理生理、脱垂性痔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肖团有;孙锋;黄丹丹;陈丹;赵文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vasohibin-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表达及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vasohibin-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3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乳腺癌组织(乳腺癌组)和癌旁乳腺组织(癌旁组),18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乳腺纤维腺瘤组织(腺瘤组).3组采用反转录-PCR检测vasohibin-2和VEGF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asohibin-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应用50 μg/L VEGF刺激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于0、6、12、24、48 h时采用跨膜迁移实验观察VEGF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组vasohibin-2和VEGF-C mRNA(15.35±1.31、10.75±1.34)和蛋白(2.01±1.29、2.89±1.0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mRNA为1.21±0.36、0.92±0.19,蛋白为0.56±0.22、0.83±0.31)和腺瘤组(mRNA为0.51±0.26、0.91±0.31),蛋白为(0.33±0.17、0.85±0.13)(P均<0.05);乳腺癌组淋巴结转移者vasohibin-2和VEGF mRNA(20.19±2.57、16.32±2.24)和蛋白(2.95±1.66、3.66±1.89)表达水平高于未转移者(mRNA为10.22±1.86、8.42±2.16,蛋白为1.74±1.23、2.18±1.56)(P均<0.05);加入VEGF后0、6、12、24、48 h时,乳腺癌MCF 7细胞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3.51%、14.62%、37.18%、71.49%0、95.4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sohibin-2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可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并上调vasohibin-2基因表达.

    作者:贺晓静;吕心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早期处理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中合并轻度吸入性损伤4例,中度吸入性损伤2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1例;给予加强气道管理、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营养支持、抗感染、个体化液体治疗及创面治疗后,4例轻度损伤患者7d后痊愈出院,16例中度患者住院15d后出院,7例中度患者在28 d出院,1例重度损伤患者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对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应早期给予气道管理、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营养支持、抗感染、个体化液体治疗的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刘洪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子宫内外同时妊娠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内、外同时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子宫内、外同时妊娠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9例确诊时孕6+1~9+2周,其中37例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受孕,2例为自然受孕;20例有腹痛或阴道出血,2例因腹腔出血导致休克,17例无症状;37例经阴道超声确诊,2例于腹腔出血术后确诊;32例输卵管峡部、壶腹部妊娠者行经腹或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5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行经腹或腹腔镜下宫角楔形切除或切开取胚术,另2例为宫角妊娠,在阴道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抽吸减胚术,手术均顺利,术后无并发症;术后失访4例,余35例随访至2015年6月1日,3例正常妊娠中,2例流产,30例足月分娩,其中29例新生儿健康,1例为21-三体综合征患儿.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子宫内、外同时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经阴道超声可早期诊断,输卵管为常见异位妊娠部位,早孕期经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可使宫内妊娠获良好结局,对宫角妊娠可行经宫角楔形切除、切开取胚术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减胎术.

    作者:张蕾;周怀君;周白;凌静娴;张焱;赵霞;卢先艳;顾宁;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p-选择素及瘦素与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P-选择素、瘦素及相关代谢指标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大血管病变(macrovascular lesion,MVL)的关系.方法 T2DM患者300例,依据是否合并MVL分为MVL组和非MVL组各150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空腹血清P-选择素、瘦素水平等指标,分析P-选择素、瘦素与T2DM及MVL的关系.结果 MVL组及非MVL组血清瘦素水平[(1.61±1.07)、(1.32±1.10)μg/L]、P-选择素水平[(5.40±4.10)、(3.10±2.10)μg/L]均高于对照组[(1.14±1.04)、(1.40±0.40)μg/L],MVL组高于非MV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血清P-选择素与瘦素(r=0.361,P=0.050)、体质量指数(r=0.360,P=0.050)、三酰甘油(r=0.370,P=0.04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407,P=0.026)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r=-0.396,P=0.036)、空腹胰岛素(r=-0.376,P=0.041)呈负相关,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T2DM合并MVL相关.结论 血清P-选择素、瘦素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瘦素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MVL的危险因素.

    作者:田爱荣;田晨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Hedgehog信号通路在卵巢癌中作用研究进展

    卵巢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过程,可伴一系列致癌因素所致的基因突变及某些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不仅与胚胎发育、组织形成、再生及修复相关,同时与多种肿瘤细胞的形成、生长和转移具有相关性.当该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时,可引起肿瘤的发生、发展.Hedgehog信号通路传导异常可导致卵巢癌的发生,并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与卵巢癌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为卵巢癌的防治提供新的可能途径及作用靶点.本文就Hedgehog信号通路在卵巢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师海英;黄明莉;张广美;张苑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低载荷机械振动对小鼠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载荷机械振动对小鼠MC3T3-E1细胞增殖及成骨相关信号分子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MC3T3-E1细胞采用35 Hz、加速度0.25g的低载荷机械振动装置作用,按每天振动时间分为0 min组,15 min组,30 min组和60 min组,连续7d.各组采用MTT增殖实验检测小鼠MC3T3-E1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反转录-PCR检测成骨相关信号分子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mRNA、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 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Runx2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5 min组、30 min组细胞增殖活性(0.553±0.041、0.596±0.078)、TGF-β1 mRNA (5.022±0.223、4.526±0.235)和蛋白(0.986±0.037、1.216±0.054) 、BMP-2 mRNA(3.876±0.230、4.329±0.198)、Runx2 mRNA (6.014±0.330、7.977±0.356)和蛋白(0.564±0.017、0.794±0.044)、p-ERK蛋白(0.577±0.021、0.946±0.05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0 min组(增殖活性:0.292±0.025,TGF-β1 mRNA和蛋白:1.012±0.038、0.438±0.012,BMP-2 mRNA:1.014±0.032,Runx2 mRNA和蛋白:1.022±0.028、0.215±0.008,p-ERK蛋白:0.203±0.011)和60 min组(增殖活性:0.313±0.037,TGF-β1mRNA和蛋白:1.239±0.038、0.578±0.072,BMP2 mRNA:0.987±0.028,Runx2 mRNA和蛋白:1.230±0.026、0.262±0.029,p ERK蛋白:0.265±0.009)(P<0.05),60 min组与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载荷机械振动可提高小鼠MC3T3-E1细胞的增殖能力,上调成骨相关信号分子TGF-β1、BMP-2、Runx2及p-ERK的表达.

    作者:闫利;闫玉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负载磺胺嘧啶银纳米片治疗轻度烧伤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负载磺胺嘧啶银(silver sulfadiazine,AgSD)纳米片对轻度烧伤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纳米技术制备负载0.1、1.0、10.0、20.0、50.0、100.0 μg/cm2 AgSD颗粒纳米片,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确定佳治疗浓度.雄性C57 BL6小鼠18只腹腔麻醉后将背部毛发除去,暴露于70℃热水中4 s,制备小鼠烧伤模型,1d后在伤口处接种10 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浅度烧伤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治疗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6只.观察组应用负载20.0 μg/cm2 AgSD纳米片进行治疗,治疗对照组应用未负载AgSD的纳米片进行治疗,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3d后测量3组伤口面积,统计伤口细菌数,显微镜观察烧伤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随AgSD浓度增高,纳米片形成的AgSD颗粒增大,AgSD颗粒和纳米片的黏附力降低;确定纳米片负载AgSD的佳浓度为20 μg/cm2;治疗3d后,观察组伤口感染面积[(25.1±0.9)cm2]较治疗对照组[(46.3±2.5)cm2]、空白对照组[(47.1±1.5)cm2]明显缩小(P<0.01);观察组伤口感染细菌数[(2.1±0.2)×102 cfu]较治疗对照组[(1.4±0.2)×106 cfu]、[空白对照组(2.5±0.1)×106 cfu]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伤口感染程度较治疗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 负载AgSD纳米片治疗轻度烧伤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季一发;章静;李冬海;沙德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肺栓塞抗凝治疗后残余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抗凝治疗后残余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经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的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CT肺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血栓完全溶解组85例和残余血栓组44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残余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残余血栓组急性期纤维蛋白原水平[(4.01±1.12)g/L]、无明显诱因比例(93.2%)、右心室扩大发生率(38.6%)、中央型栓塞发生率(50.0%)、确诊时主肺动脉与主动脉直径比值>1发生率(45.5%)均高于完全溶解组[(3.43±o.93)g/L、77.6%、14.1%、27.1%、24.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明显诱发因素(OR=0.231,95%CI:0.062~0.861,P=0.029)、急性期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OR=1.958,95%cI:1.282~2.991,P=0.001)、右心室扩大(OR=5.696,95%CI:2.085~15.561,P=0.002)是残余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部分APE患者经抗凝治疗后血栓不能完全溶解,无明显诱发因素、急性期纤维蛋白原水平、右心室扩大是残余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隋婧婧;王丽君;邵艳梅;程兆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翻倍剂量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无应答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翻倍剂量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原发无应答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疗效.方法 无应答慢性丙肝患者66例,入组后均行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多态性检测;并给予翻倍剂量长效干扰素(360 μg/次,1次/周,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15 mg/(kg·d),根据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EVR)情况决定抗病毒疗程.比较不同HCV基因型、IL-28B基因位点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us response,SVR)率、复发率、无应答率.结果 66例中HCV基因1b型57例,HCV基因2a型9例;IL-28Brs12979860位点是CC型19例,CT型23例,TT型24例;基因1b型患者中实现SVR率为31.6%,无应答率为56.1%,复发率为12.3%,基因2a型患者中实现SVR率为22.2%,无应答率为55.6%,复发率为22.2%,不同基因型患者SVR率、复发率、无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IL-28Brs12979860位点为CC型患者SVR率为63.16%、复发率为15.79%、无应答率为21.05%,IL-28B rs12979860 CT型患者SVR为34.78%、复发率为8.70%,无应答率为56.52%,IL-28B rs12979860TT型患者SVR率为0,复发率为14.67%,无应答率为83.33%,IL-28B rs12979860 CC组与TT组,IL-28B rs12979860 CT组与TT组SVR率、无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多态性可预测翻倍剂量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再治疗无应答慢性丙肝的疗效.

    作者:刘俊平;靳秀;宁会彬;李宽;曹永革;肖二辉;李威;毛重山;康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