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膜样痛经的思路与方法

王燕;贾孟辉

关键词:膜样性痛经, 中医, 辨证分期
摘要:膜样痛经多见未婚或未孕妇女,属于现代医学功能性痛经范畴,严重者可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故从疾病性质、治病时机、选方用药以及后期调护等方面进行论述,根据月经气血阴阳的周期变化采用不同的治法,经前期、卵泡期、黄体期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法、补益脾肾法、温补肾阳法,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张子和中医心理思想探讨

    张从正,字子和,金元四大家之一,对情志因素的病因病机理论有独到创见,在医案中多处灵活使用习以平惊、情志相胜、移精变气等心理治疗方法,时后世中医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研究其学术思想,在当前心理治疗本土化的背景下,对发展中医心理疗法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作者:张冰;杜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木防己汤中石膏作用探析

    木防己汤是医圣张仲景治疗支饮的一首名方,由木防己、石膏、桂枝、人参组成.由于方中石膏一药的应用指征不明,历代医家多根据《神农本草经》中石膏记载,随文衍义主要有5种认识,即清肺平喘、清解郁热、主心下逆气、重镇降饮、解肌散饮.笔者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查阅研究,并结合临床用药体会,认为石膏在木防己汤中的主要作用为化痰散结兼能清解郁热,临床上只要药证相符,无论有无热象均可放胆用之.

    作者:徐建虎;马立旭;李卫强;周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通脑活络针刺法头针取穴数及头针的电针刺激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将1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9组,研究头针取穴(A:方案1,方案2,通脑活络原取穴组)、电针参数(B:2 Hz,50 Hz,100 Hz)两因素三水平9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以治疗前后NIHSS评分,简化F 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分析并比较其疗效.结果:选择以上3种头针取穴方案、3个不同的电针频率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脑活络针刺法优化方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艮;朱栋华;赵杨;范刚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现代文献的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证据研究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分析灸法临床实践中高度相关的高质量证据,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证据.方法:立足于灸法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重要问题,全面检索当前可得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改良循证医学5级标准从高到低选用能够回答对应临床问题的证据,采用RevMan5.3统计结局指标.结果:有15篇符合要求的文献,2项1c级和1项2a级证据表明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3项2b级和2项2c级证据表明灸法可能优于西药或者疗效相当.2项2a和1项3a级证据表明,不同灸法之间有疗效差异,其中以热敏灸疗效佳.1项2b级证据比较了灸法结合西药与西药之间的疗效差异,并表明灸法结合西药优于单用西药.结论: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是有效的且安全副作用小,不同灸法疗效各异,针药并用的效果可能更佳,尚需高质量试验证实.

    作者:朱道成;熊俊;陈日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真实世界25338例肠恶性肿瘤患者中西药联合应用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肠恶性肿瘤患者中西药联合应用特征.方法: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HIS数据仓库中提取所有被诊断为肠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信息,运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方法对患者的用药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肠恶性肿瘤患者以中老年男性患者发病为多,患者平均年龄60岁;用药情况常用的中成药为参芪扶正注射液(3021例占11.92%),常用的西药为亚叶酸钙(10253例占40.46%);药物联合应用的关联分析示,规则支持度高的中西药联合应用组合为莲芪胶囊联合应用小檗胺片(占2.39%).结论:现阶段在肠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仍以西药治疗为主,中成药处于辅助地位.

    作者:王处渊;谢雁鸣;王连心;杨薇;黎元元;张一颖;王卓月;庄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疗效.方法:在中国知网、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至2014年4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在F ugl-Meyer运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而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方面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但对痉挛程度的改善无明显疗效.

    作者:严连凤;励建安;朱毅;马鑫;金宏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膜样痛经的思路与方法

    膜样痛经多见未婚或未孕妇女,属于现代医学功能性痛经范畴,严重者可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故从疾病性质、治病时机、选方用药以及后期调护等方面进行论述,根据月经气血阴阳的周期变化采用不同的治法,经前期、卵泡期、黄体期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法、补益脾肾法、温补肾阳法,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燕;贾孟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益肾逍遥汤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观察

    笔者集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有自己的见解.临床治以益肾疏肝理脾法,采用益肾道遥汤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取得明显疗效.

    作者:李伟;刘伟娜;单国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瘀的病机转归

    血瘀是临床重要的病机之一,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血瘀日久可生风致瘀风内动,并常与其他内风相兼出现;瘀血蕴积日久可化毒,毒又可致瘀,毒瘀从化,引发诸多临床急证;瘀血还可与痰浊、内热相互搏结形成痰瘀互结、瘀热互结证,而血瘀化风、瘀毒从化、痰瘀互结、瘀热互结多见于老年病、慢性病或疾病的危重病阶段.

    作者:孟锋;卢红蓉;王笑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槐耳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肿瘤的治疗近年来未见明显突破,放化疗又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新的药物和新的治疗手段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槐耳有抗肿瘤、增强患者抵抗力、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

    作者:鲁明骞;卢宏达;孔庆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焦平儿科病治验四则

    焦平教授系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通过对其对小儿外感发热病、婴幼儿腹泻、过敏性紫癜、儿童抽动症等医案总结,开拓临床思路,以飨读者.

    作者:钟振环;赵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脾虚证模型大鼠外观表征和神经功能态及不同健脾方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中医补脾类方对脾虚证模型大鼠外观表征和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四君子汤组、参苓白术散组,采用饮食失节+过度疲劳法复制脾虚模型.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大鼠外观行为、体质量、体温变化和外周血相关指标.结果:较之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出现外观行为异常,体质量、体温、血浆cAMP、Ach及cAMP/cGMP比值均降低,cGMP升高.较之于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体温、cAMP及cAMP/cGMP升高,外观行为变化积分和cGMP降低,补中益气汤组和参苓白术散组Ach升高.三方组间比较,补中益气汤组体温和cAMP/cGMP均较其他两组升高,参苓白术散组Ach较其他两组升高.结论:补脾三方对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症状、体温及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对症状群的改善及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的调整各有侧重.

    作者:张广霞;谢鸣;刘碧原;张媛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对apoE-/-小鼠全身和主动脉血管局部免疫反应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祛痰方、化瘀方和祛痰化瘀方时高脂饮食导致的apoE-/-小鼠全身和主动脉血管局部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12周龄雄性apo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治疗组同时给予基础方、祛痰方、化瘀方或祛痰化瘀方干预.4周后,检测血脂水平、外周血粒、单核细胞比例及其表面受体TLR4的表达;检测主动脉病理变化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LPS刺激检测血浆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4周高脂饮食导致apoE-/-小鼠外周血TC和LDL水平显著增高;粒和单核细胞比例及其TLR4的表达显著升高;LPS刺激后,IL-12、TNF-α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主动脉组织不仅MCP-1、IL-1β和IL-6表达显著升高,IL-10也显著升高,Arg-1显著降低.4周的中药干预并耒引起血脂明显改善,但祛痰化瘀方降低外周血粗细胞比例;对于LPS刺激高脂饲喂apoE-/-小鼠,基础方和活血化瘀方降低IL-12表达水平;对于主动脉血管局部,基础方降低主动脉血管IL-1β和IL-6表达,提高Arg-1表达;祛痰方显著抑制MCP-1、IL-1β和IL-6表达,而对抑炎因子无明显作用;活血化瘀方降低MCP-1、IL-1β和IL-6表达,提高IL-10和Arg-1表达;祛痰化瘀方仅抑制IL-1β表达,但提高IL-10、TGF-β和Arg-1表达.结论:高脂饮食引发apoE-/-小鼠全身性炎症反应和血管局部炎症反应.中药祛痰方、化瘀方及祛痰化瘀方通过不同免疫调节机制,以独立于降脂作用的方式调节高脂血症引发的血管局部免疫反应.

    作者:乔艳雪;马雅銮;韩俊燕;陈冰;袁晓雯;李蕊;李玉梅;薛欣;张剑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傅青主女科》地黄应用规律探析

    从证治案例、配伍特色、炮制方法及用药剂量等方面探讨《傅青主女科》中地黄的应用规律.傅山将地黄广泛用于妇科诸证,补血清火治赤带,滋阴补肾治崩漏,肝肾同治调月经,补肾填精以种子,滋水泻火治妊娠口干,大补气血治产后腹痛.大补阴血时地黄与补血药配伍,生血摄血时与补气药配,滋阴益精时与调肝药配伍,地黄用之补益时药量宜大,多以两计;清热时药量宜轻,三至五钱不等,傅山用药经验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培;马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肾络通对糖尿病肾病大鼠podocin、 CD2AP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络通(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为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UAlb)及肾组织podocin、CD2AP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0只大鼠均行腹腔注射STZ(55 mg·kg-1·d-1)1次,3d后测空腹血糖≥16.7 mmol/L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及厄贝沙坦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第2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 UAlb定量,免疫组化法测肾组织podocin、CD2AP蛋白表达.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24 h UAlb明显减少,podocin、CD2AP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益气养阴、消癜通络中药肾络通可能通过减少podocin、CD2AP蛋白的丢失,使肾小球滤过膜的完整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

    作者:潘利敏;方超;娄菲菲;张江华;郭立芳;王月华;李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祛瘀化痰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性激素及卵巢形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造模大鼠性激素及卵巢形态的影响.方法:以硫酸普拉睾酮钠诱导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采用中医祛瘀化痰法配合达英-35干预治疗,测定T(testosterone血清睾酮)、FSH(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卵泡刺激素)、LH(Luteinizing hormone黄体生成素)、E2(Estradiol雌二醇)并观察卵巢组织形态.结果:中医祛瘀化痰法能显著降低PCOS模型大鼠血清T、LH含量,改善LH/FSH比值,增加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增加黄体组织数量.结论:祛瘀化痰法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高雄激素血症,调节LH/FSH比值.

    作者:陈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醒神开窍活血法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醒神开窍活血法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观察疗效.方法: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临床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醒神开窍活血法汤药口服、高压氧、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高压氧、西药常规治疗,2组进行比较.结果:根据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在常规高压氧及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醒神开窍活血法汤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步向东;沈会;姜永珊;宫晓洋;赵妍妍;朱炜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差异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研究路线及应用现状

    差异蛋白质组学从整体角度分析在不同状态下体内蛋白质表达的动态演变过程,其研究方法与传统中医强调整体观的思想相符合.故创新性地剖析差异蛋白质组学应用于中医证候学、中药学和针灸学领域的研究路线,如证候实质研究、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同类证等证侯学研究,药材炮制及道地性、中药作用机制靶点及方证相关等中药学相关研究,以及经穴特异性、针刺量效关系、脏腑相关及针灸疗效作用机制等针灸学领域研究.同时,归纳分析差异蛋白质组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局限性.

    作者:李礼;樊小农;付静静;沈燕;王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规律与相关客观指标变化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及与各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347例冠心痛患者基本资料、中医证候证素及客观指标给予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因子分析得出4型常见证型,各证型基本资料及FIB、FPG、AST、HCT等指标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BMI值均较正常值偏高;血流变、肝肾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比较均显示证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及规律性.结论:结合现代客观指标和量化手段可使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更趋于规范化和客观化.

    作者:王作顺;戴永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论探讨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在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症状体征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日渐显现.故认为正气亏虚是肝癌发病的内在基础,瘀血阻滞是肝癌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因此益气活血治法正切合肝癌正气亏虚、瘀血凝滞的病机本质.益气健脾药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可攻补兼施、改善血行、固护正气、固摄癌毒,减少肝癌扩散转移.

    作者:臧文华;唐德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