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虚证模型大鼠外观表征和神经功能态及不同健脾方作用的比较

张广霞;谢鸣;刘碧原;张媛凤

关键词:方证相关, 脾虚证, 健脾类方, 外观行为, 神经功能态
摘要:目的:比较中医补脾类方对脾虚证模型大鼠外观表征和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四君子汤组、参苓白术散组,采用饮食失节+过度疲劳法复制脾虚模型.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大鼠外观行为、体质量、体温变化和外周血相关指标.结果:较之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出现外观行为异常,体质量、体温、血浆cAMP、Ach及cAMP/cGMP比值均降低,cGMP升高.较之于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体温、cAMP及cAMP/cGMP升高,外观行为变化积分和cGMP降低,补中益气汤组和参苓白术散组Ach升高.三方组间比较,补中益气汤组体温和cAMP/cGMP均较其他两组升高,参苓白术散组Ach较其他两组升高.结论:补脾三方对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症状、体温及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对症状群的改善及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的调整各有侧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通脑活络针刺法头针取穴数及头针的电针刺激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将1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9组,研究头针取穴(A:方案1,方案2,通脑活络原取穴组)、电针参数(B:2 Hz,50 Hz,100 Hz)两因素三水平9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以治疗前后NIHSS评分,简化F 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分析并比较其疗效.结果:选择以上3种头针取穴方案、3个不同的电针频率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脑活络针刺法优化方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艮;朱栋华;赵杨;范刚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增液通便汤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4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增液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ST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6例.A组给予自拟增液通便汤每日1荆共2周,B组给予莫沙必利片每次口服5 mg,每日3次共2周.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性状评分、每周自主排便次数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90%,B组8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每周完全自发性排便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大便性状评分A组比治疗前明显好转,B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大便性状评分和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肠传输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残留标记物数目明显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增液通便汤治疗STC可缓解便秘症状,使大便性状恢复并接近正常,长期服用效果好.

    作者:李长寿;李吉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焦平儿科病治验四则

    焦平教授系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通过对其对小儿外感发热病、婴幼儿腹泻、过敏性紫癜、儿童抽动症等医案总结,开拓临床思路,以飨读者.

    作者:钟振环;赵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定经汤调节卵巢早衰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定经汤调节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定经汤干预组,分别检测其与卵巢早衰相关的生物分子,如β-EP、IL-1、NOS、NO、GnRH、CRH、FSH、LH、E2 、P、ACTH和CORT;建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生物分子网络模型,探究定经汤干预下各生物分子之间相互调控关系.结果:卵巢早衰大鼠灌服定经汤后,垂体·卵巢轴及垂体-肾上腺轴靶腺层生物分子指标值上升,垂体-卵巢轴及肾上腺轴的变化反馈到下丘脑,使得IL-1、NOS和NO指标值上升;通过IL-1的枢纽作用,使得β-EP、GnRH和CRH上升;后下丘脑生物分子的上升又使得垂体-卵巢轴及肾上腺轴的靶腺层生物分子进一步上升,垂体-卵巢轴垂体层生物分子稍有下降.结论:定经汤干预下卵巢早衰相关生物分子网络趋于平衡,定经汤调节卵巢早衰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生物分子为IL-1.

    作者:王秀凤;张磊;伍庆华;闵建新;马娜;罗来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脾虚证模型大鼠外观表征和神经功能态及不同健脾方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中医补脾类方对脾虚证模型大鼠外观表征和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四君子汤组、参苓白术散组,采用饮食失节+过度疲劳法复制脾虚模型.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大鼠外观行为、体质量、体温变化和外周血相关指标.结果:较之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出现外观行为异常,体质量、体温、血浆cAMP、Ach及cAMP/cGMP比值均降低,cGMP升高.较之于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体温、cAMP及cAMP/cGMP升高,外观行为变化积分和cGMP降低,补中益气汤组和参苓白术散组Ach升高.三方组间比较,补中益气汤组体温和cAMP/cGMP均较其他两组升高,参苓白术散组Ach较其他两组升高.结论:补脾三方对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症状、体温及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对症状群的改善及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的调整各有侧重.

    作者:张广霞;谢鸣;刘碧原;张媛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丹蒌片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丹蒌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西药组(30例),西药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丹蒌片.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西药组76.67%,治疗组9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x2=5.143,P<0.05;治疗后2组C反应蛋白、血脂、sCD40L、HCY、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安全指标检查均正常,符合安全性Ⅰ级标准.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缓解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及sCD40L、HCY、IL-6等炎性因子含量.

    作者:魏群;魏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差异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研究路线及应用现状

    差异蛋白质组学从整体角度分析在不同状态下体内蛋白质表达的动态演变过程,其研究方法与传统中医强调整体观的思想相符合.故创新性地剖析差异蛋白质组学应用于中医证候学、中药学和针灸学领域的研究路线,如证候实质研究、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同类证等证侯学研究,药材炮制及道地性、中药作用机制靶点及方证相关等中药学相关研究,以及经穴特异性、针刺量效关系、脏腑相关及针灸疗效作用机制等针灸学领域研究.同时,归纳分析差异蛋白质组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局限性.

    作者:李礼;樊小农;付静静;沈燕;王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傅青主女科》地黄应用规律探析

    从证治案例、配伍特色、炮制方法及用药剂量等方面探讨《傅青主女科》中地黄的应用规律.傅山将地黄广泛用于妇科诸证,补血清火治赤带,滋阴补肾治崩漏,肝肾同治调月经,补肾填精以种子,滋水泻火治妊娠口干,大补气血治产后腹痛.大补阴血时地黄与补血药配伍,生血摄血时与补气药配,滋阴益精时与调肝药配伍,地黄用之补益时药量宜大,多以两计;清热时药量宜轻,三至五钱不等,傅山用药经验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培;马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祛瘀化痰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性激素及卵巢形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造模大鼠性激素及卵巢形态的影响.方法:以硫酸普拉睾酮钠诱导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采用中医祛瘀化痰法配合达英-35干预治疗,测定T(testosterone血清睾酮)、FSH(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卵泡刺激素)、LH(Luteinizing hormone黄体生成素)、E2(Estradiol雌二醇)并观察卵巢组织形态.结果:中医祛瘀化痰法能显著降低PCOS模型大鼠血清T、LH含量,改善LH/FSH比值,增加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增加黄体组织数量.结论:祛瘀化痰法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高雄激素血症,调节LH/FSH比值.

    作者:陈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论探讨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在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症状体征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日渐显现.故认为正气亏虚是肝癌发病的内在基础,瘀血阻滞是肝癌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因此益气活血治法正切合肝癌正气亏虚、瘀血凝滞的病机本质.益气健脾药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可攻补兼施、改善血行、固护正气、固摄癌毒,减少肝癌扩散转移.

    作者:臧文华;唐德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木防己汤中石膏作用探析

    木防己汤是医圣张仲景治疗支饮的一首名方,由木防己、石膏、桂枝、人参组成.由于方中石膏一药的应用指征不明,历代医家多根据《神农本草经》中石膏记载,随文衍义主要有5种认识,即清肺平喘、清解郁热、主心下逆气、重镇降饮、解肌散饮.笔者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查阅研究,并结合临床用药体会,认为石膏在木防己汤中的主要作用为化痰散结兼能清解郁热,临床上只要药证相符,无论有无热象均可放胆用之.

    作者:徐建虎;马立旭;李卫强;周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从肺气以降观论治肝经湿热的思想探源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肝属木,以升为顺,肺属金,以降为顺,升降有常则阴阳平衡.若嗜食肥甘厚腻、肉食淀粉类生湿生热食品,又兼嗜辛热、举肺升阳类食品,易造成肺气失其肃降,滋生内湿热而逆上,进而失其制约肝木之亢,肝经乃多出现湿热等实证病变.临床在治疗肝经湿热实证时,多是直选如龙胆泻肝汤类入肝经之苦寒药伐其肝.谓其苦能燥湿,寒能胜热,苦寒泻实.然此法虽能解一时之难,但当药停之后病多死灰复燃.如此频用苦寒之品而过伐肝木,必造成木不疏土,胃气衰败,反生壅瘀,病人体质日趋衰弱,疾病丛生,鲜不害矣.故本研究旨在通过中医经典理论探讨从肺气以降论治肝经湿热证疾病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林勇凯;朱笑星;张天成;谢平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益肾逍遥汤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观察

    笔者集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有自己的见解.临床治以益肾疏肝理脾法,采用益肾道遥汤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取得明显疗效.

    作者:李伟;刘伟娜;单国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现代文献的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证据研究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分析灸法临床实践中高度相关的高质量证据,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证据.方法:立足于灸法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重要问题,全面检索当前可得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改良循证医学5级标准从高到低选用能够回答对应临床问题的证据,采用RevMan5.3统计结局指标.结果:有15篇符合要求的文献,2项1c级和1项2a级证据表明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3项2b级和2项2c级证据表明灸法可能优于西药或者疗效相当.2项2a和1项3a级证据表明,不同灸法之间有疗效差异,其中以热敏灸疗效佳.1项2b级证据比较了灸法结合西药与西药之间的疗效差异,并表明灸法结合西药优于单用西药.结论: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是有效的且安全副作用小,不同灸法疗效各异,针药并用的效果可能更佳,尚需高质量试验证实.

    作者:朱道成;熊俊;陈日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肾络通对糖尿病肾病大鼠podocin、 CD2AP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络通(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为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UAlb)及肾组织podocin、CD2AP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0只大鼠均行腹腔注射STZ(55 mg·kg-1·d-1)1次,3d后测空腹血糖≥16.7 mmol/L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及厄贝沙坦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第2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 UAlb定量,免疫组化法测肾组织podocin、CD2AP蛋白表达.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24 h UAlb明显减少,podocin、CD2AP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益气养阴、消癜通络中药肾络通可能通过减少podocin、CD2AP蛋白的丢失,使肾小球滤过膜的完整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

    作者:潘利敏;方超;娄菲菲;张江华;郭立芳;王月华;李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湿热证治探微

    探讨温热证的常用治法.湿热证一般属实邪为患,治则总以攻病祛邪为主,而阴柔腻补之药均非所宜.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治疗湿热诸证拟用宣湿清热法、化湿清热法、渗湿清热法、利湿清热法、燥湿清热法等5种常用治法.

    作者:胡华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黄帝内经》中方位五行理论的渊源研究

    对《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行的理论进行分类发现有两种五行体系,即方位五行理论和生克五行理论.生克五行理论中,五行各自地位是相同的;方位五行理论认为中土为上,调控其他四行,中央控四方,四方对应四时.敌对方位五行理论的渊源及演化过程进行了梳理,以上古殷商以前的五方时空现为萌芽,经河图五行生成数成形,经《管子》、《吕氏春秋》的发展完善,之后经《淮南子》提出医学五行五脏配属,终被引入到《黄帝内经》中.

    作者:彭鑫;刘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瘀的病机转归

    血瘀是临床重要的病机之一,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血瘀日久可生风致瘀风内动,并常与其他内风相兼出现;瘀血蕴积日久可化毒,毒又可致瘀,毒瘀从化,引发诸多临床急证;瘀血还可与痰浊、内热相互搏结形成痰瘀互结、瘀热互结证,而血瘀化风、瘀毒从化、痰瘀互结、瘀热互结多见于老年病、慢性病或疾病的危重病阶段.

    作者:孟锋;卢红蓉;王笑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膜样痛经的思路与方法

    膜样痛经多见未婚或未孕妇女,属于现代医学功能性痛经范畴,严重者可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故从疾病性质、治病时机、选方用药以及后期调护等方面进行论述,根据月经气血阴阳的周期变化采用不同的治法,经前期、卵泡期、黄体期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法、补益脾肾法、温补肾阳法,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燕;贾孟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张子和中医心理思想探讨

    张从正,字子和,金元四大家之一,对情志因素的病因病机理论有独到创见,在医案中多处灵活使用习以平惊、情志相胜、移精变气等心理治疗方法,时后世中医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研究其学术思想,在当前心理治疗本土化的背景下,对发展中医心理疗法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作者:张冰;杜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