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皇甫谧天人相应思想探讨

田丙坤;邢玉瑞

关键词: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天人相应观
摘要: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的编撰中,以天人相应思想为指导,论述生理天人相参,认为人体脏腑经脉气血阴阳与自然界息息相应,倡相顺而治;缕析病理天人相应,认为季节、晨昏变化影响疾病发生发展,曰相逆而乱;指导诊疗,顺天之时,按季取穴、择时用针,而病可期,从而构建了独特的针灸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值得系统探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从脾胃论治机理探讨

    通过分析高血压西医研究现状以及高血压与消化系统的联系,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认为高血压多重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靶器官损害与“脾胃”相关;指出气机升降异常是高血压的病机关键,脾胃是调节高血压气机升降异常的契入点,并联系镇肝息风汤方药特点和名医经验分析了高血压从脾胃论治机理.

    作者:金华;金钊;张蕾蕾;颜春鲁;徐厚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益母草注射液有效部位提取及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索益母草注射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有效物质基础.方法:首先对益母草注射液进行提取分离,然后通过体外实验测定凝血4项值、血小板聚集率和纤溶活性,探索益母草注射液及其提取物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凝血4项值测定结果表明,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非生物碱部分体外给药能明显延长PT、APTT,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生物碱部分体外给药能明显缩短APTT,两者均明显降低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和明显延长TT.血小板聚集实验表明,益母草注射液两大部分均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尤以水溶性非生物碱部分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更强,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纤溶实验表明,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非生物碱部分具有明显的纤溶活性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生物碱部分未见明显的纤溶活性.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同时具有活血与止血的作用,止血作用机制与缩短内源性凝血时间有关,活血作用机制与延长内外源性凝血时间、抗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有关.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非生物碱部分是益母草注射液活血化瘀的主要部分,该提取分离方法对益母草注射液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小梅;彭成;熊亮;谢晓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84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即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肌肉注射甲钴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即用中药正容汤加减以益气活血化瘀、祛风化痰通络,针刺睛明等穴位以疏通局部经脉,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3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0.4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有显著疗效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张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病为本,工为标”的临床启示

    中医标本理论认为,病为本,工为标,病人及其疾病是本,医工及其治疗措施是标,医生的治疗措施能否发挥治疗作用,取决于病人的神之“使”与“不使”.所以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要以病人中心,形神兼治,顾护患者的神机、正气,发挥病人自身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张彩勤;张雪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体质量及皮质酮的影响

    目的:观察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体质量和血清皮质酮(COR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佳乐组、中药组4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摘除双侧卵巢模拟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的模型,连续药物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及血清皮质酮(COR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去卵巢大鼠的体质量及血清CORT水平显著升高,益肾填精中药“坤安煎剂”干预后大鼠体质量及血清CORT值下降(P<0.05).结论:实验大鼠去卵巢后体质量增加、分泌CORT增多,益肾填精中药“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体质量及血清CORT水平有调节改善作用.

    作者:傅金英;于胜男;徐萌萌;李瑞丽;杜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聚类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侯分布特点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将入选的105例符合纳入要求的患者行颈部彩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1.0 mm或有粥样斑块)和生化指标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极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记录病史(高血压痛、糖尿病)和采集中医辨证信息,以证候聚类等方法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分类方法及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1)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出现频次为气虚(19次)、血虚(38次)、血瘀(25次)、痰瘀(47次)、肝肾不足(34次)、肝肾阴虚(62次)和其他(10次);(2)气虚(相关系数0.49,P=0.023)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具有相关性,血虚(相关系数0.38,P=0.042)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具有相关性;痰瘀(相关系数0.55,P=0.012)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具有相关性,肝肾阴虚(相关系数0.51,P=0.024)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具有相关性;310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脑梗死占53例,脑小血管病占21例.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肝肾阴虚和痰瘀占多数,以本虚标实为多见;本研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内膜增厚与气、血虚有一定相关性,而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肝肾阴虚、痰瘀有一定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脑梗死多,其次是脑小血管病.

    作者:祁建国;邹全;梁晓鹰;张震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分布分析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明确体质构成情况,发现其中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放体质量表,收集其一般情况及体质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患者体质构成规律.结果:在观察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气虚,阴虚、痰湿体质转化分较其他5种体质高;女性气虚、阴虚体质转化分高于男性;年龄及遗传因素对3种体质转化分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阴虚、痰湿体质为2型糖尿病人主要的体质类型,气虚、阴虚体质在女性患者的表现中更为突出.

    作者:郑勇强;杨晓琼;陈桂凤;何韵妍;苏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礼记》病症名词“鼽”、“咳”考释

    探讨《礼记》记载的40多个病症名词,对“鼽”、“咳”的病症和病因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与《黄帝内经》及历代相关医籍相比较,考察其源流演变.“鼽”本义是鼻塞不通,后世医籍又加两义:一是指颧骨处,二是鼻流清涕.现代鼻鼽为病名,指鼻流清涕.“咳”表示咳嗽之义时本写作“欬”,因长期混用遂以咳为通用的正体,而本来表示咳嗽义的“款”成为异体字.

    作者:刘勇;赵鸿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预后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贞芪扶正颗粒,对照组(n=29)不接受其他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2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CR21例,PR3例,总有效率82.8%,对照组CR14例、PR5例,总有效率65.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明显上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改善其免疫功能,而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应进行强化化疗治疗,并在病情缓解后稳定期进行骨髓移植,保证其生存质量.

    作者:朱明霞;成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传统中医药熏蒸在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应用中药熏蒸法对患有产后尿潴留症状的患者进行临床效果研究.方法:抽取94例患有产后尿潴留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尿潴留处理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通尿方熏蒸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产后尿潴留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尿潴留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产妇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药通尿方熏蒸法对患有产后尿潴留症状的患者实施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乔东鸽;姬霞;程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内经中睡眠产生的阴阳机制

    中医学对于睡眠是采用宏观角度认识的,《内经》运用阴阳学说阐释睡眠产生的机制,将睡眠-觉醒这一生命现象称为“寤寐”.寤寐的交替循环即是阴阳的动静变化,因此阴阳变化与睡眠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睡眠产生的阴阳机制,为中医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李黎;邵祺腾;王昊;张振华;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国家、社会与文化对医学理论形成的影响

    通过分析古代东西方国家组织结构、祭祀与国家政权关系与医学理论建构之间的相关性,说明国家社会因素对医学理论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影响背后的推动因素——文化和社会思维方式,分析了它们与国家组织与医学理论建构之间的相互影响.

    作者:李海峰;陈正;赵心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丁樱治疗小儿蛋白尿经验

    介绍丁樱教授治疗小儿蛋白尿的经验,探讨小儿蛋白尿病因病机,将本病分为脾肺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郁不舒、风邪外感、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等证型进行辩治.治疗上别具一格,从肝论治,重视对肝的调理;善用藤类药物,畅通肾络,去除络中病邪;注重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强调活血化瘀贯穿于蛋白尿治疗的始终.

    作者:都修波;丁樱;闫永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温肾健脾方辨治对糖尿病肾功能及微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方辨治对糖尿病肾功能及微循环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叭3年2月118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基础治疗加福辛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和温肾健脾方辨治,比较2组治疗后在肾功能和微循环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从肾功能情况看,2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在BUN、Scr、Ccr分别为(6.73±1.03) mmol/L、(145.24±12.94) μmol/L、(63.95±16.93) ml/min;观察组则分别为(6.13±0.67) mmol/L、(131.32±10.74) μmol/L、(71.63±17.81) ml/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微循环上看,对照组治疗后正常例数为13例,所占比率21.67%,轻度、中度、重度异常例数分别为19、17、11例,所占比率为31.67%、28.33%、18.33%;观察组治疗后正常例数为38例,所占比率为65.52%,轻度、中度、重度异常例数分别为11、7、2例,所占比率为18.97%、12.07%、3.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甲襞(甲襞是人体内构型简单的毛细血管,甲襞微循环观察是临床常用观察活体微循环动态的窗口,所显示的微循环清晰度、流速、流态及其微血管周围状态等,都是反映微循环灌流状态的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循环状态)微循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方辨治能改善糖尿病肾功能,提高微循环效果.

    作者:刘斌;刘柏林;王永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1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导向因子Slit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4只.建立大鼠右坐骨神经横断后即刻端对端缝合模型.治疗组取“环跳”、“足三里”电针治疗,每日1次,7d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以免疫组化法、RT-PCR法分别检测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L4-L6) Slit1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组Slit1及其mRNA在第1疗程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且治疗组与模型组始终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明显增强损伤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L4-L6)中Slit1及其mRNA的表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

    作者:杜旭;王瑞辉;王孟林;张晓芹;胥冰;胡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皇甫谧天人相应思想探讨

    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的编撰中,以天人相应思想为指导,论述生理天人相参,认为人体脏腑经脉气血阴阳与自然界息息相应,倡相顺而治;缕析病理天人相应,认为季节、晨昏变化影响疾病发生发展,曰相逆而乱;指导诊疗,顺天之时,按季取穴、择时用针,而病可期,从而构建了独特的针灸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值得系统探讨.

    作者:田丙坤;邢玉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壮医病因学说初探

    “毒虚论”是壮医的病因学说,认为“毒”邪和体“虚”是导致一切疾病原因,不重视情志致病之因.其“毒”的涵义宽泛,涵盖了除情志致病之外的中医病因.故从壮医毒虚论的起源入手,联系壮族的人文心理,对壮医“毒虚”病因学理论的形成进行深入探讨,对完善壮医病因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莫清莲;林怡;戴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发作性睡眠病中药治疗述评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治疗发作性睡病有副作用少、疗效较好的优势.但在研究方面仍存在样本较少、诊疗标准不够准确等不足,故总结前人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经验,从辨证、用药等方面分析中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特点,并提出从痰、瘀、毒论治的观点.

    作者:冯帆;刘艳骄;汪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当归注射液辨治对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辨治对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影响情况,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90例肺纤维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注射液辨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在显微镜下的观察表现,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超微结构和肺间隔宽度、单位面积上肺间质所占百分比、血MDA和肺匀浆MDA、血Hyp和肺匀浆Hyp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当归注射液可延缓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新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进行证候属性评价.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单一因素大剂量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冠心痛心绞痛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心电图和心肌微循环等指标变化,对模型的证候属性进行评价.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唇周、爪子颜色紫暗、体温下降等体征;心电图显示ST段显著抬高、心率减慢;心肌活体微循环检测显示,心肌微静脉收缩,红细胞流速明显减慢;血浆TXB2/6-Keto-PGF1α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通过对模型宏观表征和微观指标的辨证分析,认为冠心痛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成功建立.这种在西医疾病基础上进行证候属性判定方法构建的病证结合模型客观性强、可信度高,更符合临床诊疗思路.

    作者:王朋;杨明会;李绍旦;霍旺;刘毅;张俊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