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勇强;杨晓琼;陈桂凤;何韵妍;苏茹
目的:观察耳甲部电针刺激对肥胖鼠体质量、摄食、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60只4周SD雄性大鼠独笼饲养,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Normal组)正常食物喂养,余50只高脂食物喂养8周后,36只大鼠体质量高于空白对照组体质量平均数的10%,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Model组)、耳甲部电针刺激组(EA-ACR组)、非耳甲部电针刺激组(Sham-EA-ACR组),每组12只.观察肥胖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量、胃排空、内脏脂肪质量和棕色脂肪质量的变化.结果:与Model组比较,EA-ACR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2),睾周脂肪减少(P=0.02),棕色脂肪含量增多(P<0.05),肾周脂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1):Sham-EA-ACR组大鼠体质量下降不明显(P=0.65),睾周脂肪减少不明显(P=0.47),棕色脂肪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周脂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摄食量高脂饲料各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脂饲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排空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EA-ACR组比较,EA-ACR组大鼠体质量下降有意义(P<0 05),睾周脂肪减少(P=0.01),肾周脂肪减少(P<0.05),棕色脂肪含量增多(P<0.05).结论:耳甲部电针刺激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脂肪代谢产生减肥的效果.
作者:冉红星;唐青青;王茵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系统收集整理60年来中医诊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中医诊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基本治疗思想和治疗原则,分析名老中医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疗经验,总结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诊疗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为应用中医疫病理论防治其他新型传染病提供宝贵经验.
作者:杜松;彭鑫;李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的降压作用及对眩晕的影响.方法:①左肾动脉狭窄法建立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无创尾套法测量清醒肾性高血压大鼠(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RHR)尾动脉收缩压;②采用尾动脉测压法测量给药前及给药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的降压作用;③以氯仿引起的眼球震颤潜伏期和持续时间评定药物对眩晕的影响.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眩晕宁片实验组及卡托普利组对RHR产生明显的降压作用;实验组各剂量间降压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给药2周后,眩晕宁片明显降低SHR的血压,但其降压幅度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灌胃不同剂量眩晕宁片后,氯仿引起的豚鼠眼球震颤潜伏期均有延长和持续时间缩短.结论:眩晕宁片有明显的降压和抗眩晕作用.
作者:常华;何胜旭;张陆勇;江振洲;邹节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三叶人字草(Ks)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氧化机制.方法:尾根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的方法诱导出CIA大鼠模型,Ks低、中、高3个剂量(4 g、8 g、16 g生药/kg)于第1次免疫后14 d开始灌胃进行干预.在给药后第0、5、10、15、20、25 d对大鼠左右后足关节红肿程度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定,28 d后取材,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水平.结果:Ks高剂量组能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炎肿胀,降低血清中MDA水平,升高T-AOC、T-SOD活性,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同时病理检查发现,可以改善局部关节炎症状,抑制C1A大鼠滑膜细胞增生,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结论:Ks可以缓解CIA模型的关节肿胀程度,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作者:罗丹;荆生龙;赵宏艳;许慧慧;周晓峰;肖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归纳近年来当归在妇科临床应用的研究成果,当归既能补血、活血又能止血调经止痛,女子以血为本,在治疗血虚、血热、血瘀、血寒型月经病等方面应用广泛.现代药理表明,当归中多项成分可以调和血液平衡,如多糖与抗贫血作用相关,因此当归被历代医家尊为妇科要药.
作者:袁雪菲;曹阳;张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阐明尺胫针疗法之刺激点与针灸理论的关系及其特点.方法:从尺胫针刺激点与十二经脉、相关皮部、标本、经穴的关系以及该刺激点所具有的区带性、浅刺性、针刺的数量、特殊“得气”现象、点线面结合的立体行针手法和临床疗效加以论述.结论:尺胫针之刺激点以针灸理论为指导,是泛化了的腧穴,是尺胫部局部与十二经脉系统这一整体全息的体现,其操作简便、安全、起效速,对躯体软组织损伤痛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张卫华;刘彦丽;雷寿清;李芳琴;郭新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探讨《礼记》记载的40多个病症名词,对“鼽”、“咳”的病症和病因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与《黄帝内经》及历代相关医籍相比较,考察其源流演变.“鼽”本义是鼻塞不通,后世医籍又加两义:一是指颧骨处,二是鼻流清涕.现代鼻鼽为病名,指鼻流清涕.“咳”表示咳嗽之义时本写作“欬”,因长期混用遂以咳为通用的正体,而本来表示咳嗽义的“款”成为异体字.
作者:刘勇;赵鸿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导向因子Slit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4只.建立大鼠右坐骨神经横断后即刻端对端缝合模型.治疗组取“环跳”、“足三里”电针治疗,每日1次,7d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以免疫组化法、RT-PCR法分别检测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L4-L6) Slit1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组Slit1及其mRNA在第1疗程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且治疗组与模型组始终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明显增强损伤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L4-L6)中Slit1及其mRNA的表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
作者:杜旭;王瑞辉;王孟林;张晓芹;胥冰;胡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肝病易传变,古人云“肝为五脏之贼”.肝既可贮藏有形之血,又能调畅无形之气,其生理特性复杂,病理机制亦头绪纷繁,诚乃“肝病杂而治法广”.肝与心两脏关系密切,互为影响.故通过梳理古代文献中从肝论治心系疾病的众多医案,试从肝与心的生理联系、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等方面,初步探讨心系疾病从肝论治的理论与实践特点.
作者:王锦平;张京春;刘玥;赵莹科;邬春晓;张惠;吕长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基于“肝主筋、肾主骨”理论从肝肾论治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骨质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肝补肾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增生发病与肝肾亏虚有关,从肝肾论治本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于晖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百日咳以痉咳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儿健康,中医药运用辨证论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凸显其自身优势.查阅近10年中医药治疗百日咳的文献,分别从证候分型、分期论治、治疗方法、多脏并治、特效药物、针刺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百日咳现状,并指出其现存问题及努力方向.
作者:袁海霞;韩新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罗天益作为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秉承李东垣之学,博采众方,其在中风论治时首倡中脏腑与中经络之不同,将脏腑病机与六经辨证相结合,突出调和气血的地位,同时对中风进行了分期辨证,针灸药物相辅相成,配合功能锻炼,疗效颇佳.
作者:任艳芸;杨景锋;文颖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相关文献并采用RevMan5.0.25软件进行分析.对于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进行统计量合并,对于连续变量采用均数差进行统计量合并.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WeeFIM评定儿童功能独立性提高[OR =4.09,95% CI(1.93 to8.66),P=0.0002]、[MD=14.30,95% CI(6.23to2.36),P=0.0005];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肌肉痉挛程度降低[MD=-0.70,95%CI(-t.06to-0.35),P<0.0001];GMFM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改善[MD =3.62,95% CI(1.53to5.72),P=0.0007];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提高[MD=5.00,95% CI(2.32to7.68),P=0.0003].结论:针剌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瘫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疗法,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绩锐;余小江;胡小利;张婷;马丽;艾军;方显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FM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患者疼痛点个数变化,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纤维肌痛影响调查表(FIQ)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患者痛点个数、疼痛程度VAS值及FIQ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够改善FM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工作能力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爱松;李爱红;陈鑫;朱振杰;孙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明确体质构成情况,发现其中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放体质量表,收集其一般情况及体质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患者体质构成规律.结果:在观察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气虚,阴虚、痰湿体质转化分较其他5种体质高;女性气虚、阴虚体质转化分高于男性;年龄及遗传因素对3种体质转化分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阴虚、痰湿体质为2型糖尿病人主要的体质类型,气虚、阴虚体质在女性患者的表现中更为突出.
作者:郑勇强;杨晓琼;陈桂凤;何韵妍;苏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咳嗽是内科常见症状,清代名医尤在泾将治疗咳嗽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其治咳善用温法,以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中阳亏虚、痰饮犯肺证,以黄芪建中汤治疗中阳不足、肺脾两虚证,以金匮肾气丸、都气丸等治疗肾阳不足、摄纳无权、气逆犯肺证.他还巧用润法,以桑叶贝母方、阿胶补肺汤加减治疗温邪化燥、灼伤肺阴证,以麦门冬汤加减治疗燥火劫伤肺胃津液证,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肾阴亏虚、阴火上炎证等.尤在泾治咳方剂中不独治肺,而是脾、肝、肾同调,理法方药不囿于宣肺止咳,而是圆机活法,不拘一格.
作者:林亭秀;杨钊田;夏小珣;杨卫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近代中医的一大流派-孟河医派起源于江苏常州,其传承脉络清晰,门人弟子众多,名医云集,经验成熟,学术思想逐渐形成,以费、马、巢、丁四大家为代表,其学术特色明显,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
作者:苗苗;李燕;余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黄帝内经》是经络腧穴理论发展的奠基石,标志着针灸从医疗实践上升到系统的理论时代.从《内经》成书时代开始,对腧穴的形象运用了多种名称加以描述,如《灵柩·本输》之“输”、“腧”,《动输》之“输”,《背俞》之“俞”、“腧”,《素问·气穴论》之“气穴”,《气府论》之“气府”,《骨空论》之“骨空”,其他篇章中还有“节”、“会”等,均从《内经》经文及文字发生学两方面重新审视了腧穴的蕴义与内涵.
作者:苏妆;鞠宝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体质量和血清皮质酮(COR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佳乐组、中药组4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摘除双侧卵巢模拟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的模型,连续药物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及血清皮质酮(COR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去卵巢大鼠的体质量及血清CORT水平显著升高,益肾填精中药“坤安煎剂”干预后大鼠体质量及血清CORT值下降(P<0.05).结论:实验大鼠去卵巢后体质量增加、分泌CORT增多,益肾填精中药“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体质量及血清CORT水平有调节改善作用.
作者:傅金英;于胜男;徐萌萌;李瑞丽;杜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小儿慢性肺炎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拉啶+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拉啶治疗,比较治疗2周后2组患儿白细胞计数、CRP值和胸片病灶阴影大小.结果:组间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RP值和胸片病灶阴影直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联合传统西医治疗小儿慢性肺炎疗效确切,能够在短期内控制肺部炎症,值得探讨.
作者:袁方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