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旁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疗效观察

符进卿;刘秋杰;张书鑫;马广雷;李金歌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手术, 椎旁肌入路
摘要: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行椎旁肌入路内固定治疗术,观察术后椎体恢复情况及有无慢性腰背部疼痛.结果 术后椎体高度恢复90%以上,无腰背部疼痛症状,功能良好.结论 经椎旁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满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椎管减压后融合固定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行椎管减压术后融合固定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单纯椎管减压、椎管减压后融合固定治疗120例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15~39个月,单纯椎管减压手术35例治疗优良率74,3%,椎管减压后融合固定85例治疗优良率89.4%.结论 对术前已存在腰椎不稳、严重腰痛及预计减压手术可能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的DLSS患者,于椎管减压后行融合固定术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道德;付志彬;周凌;钟睿;王传恩;戴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1组(观察1组)、右美托咪定2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1组10 min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然后以0.5 μg/(kg·h)速度注射;观察2组10 min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5 μg/kg,然后以0.3μg/(kg· h)速度注射;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入室(T0)、麻醉后(T1)、手术开始时(T2)、阻断供瘤动脉时(T3)、阻断动脉瘤时(T4)、恢复供瘤动脉时(T5)、手术结束时(T6)7个时间点测量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于T0、T6、手术后6 h(T7)、手术后12 h(T8)、手术后24 h(T9)检测血清S100β蛋白与NSE水平.结果 观察1组与观察2组T1、T2、T3、T4、T5、T6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T2、T3、T4、T5、T6时间点心率较T0、T1时间点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T6、T7、T8、T9时间点8100β蛋白、T9时间点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S100β蛋白、NSE水平,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宋直雷;孟凡民;张加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治疗策略在老年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中作用

    目的 探讨行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drug-eluting stent,DES)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老年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artery,ULM)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比较行DES治疗的111例(DES组)和行CABG治疗的119例(CABG组)老年ULM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及远期临床预后.结果 DES组患糖尿病比例(40.5%)高于CABG组(21.8%) (P<0.05);CABG组左室射血分数(57.82±11.50)明显低于DES组(63.34±8.85) (P<0.01);CABG组合并多支病变者比例(68.1%)高于DES组(26.1%) (P<0.01);DES组远期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比例(10.8%)高于CABG组(3.4%)(P>0.05);2组远期心脑血管事件、总死亡、心源性死亡、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ABG术比较,DES术可增加老年ULM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远期再次血运重建,不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潘昱;陈方;任学军;罗亚玮;张晓玲;张宇晨;何继强;玉献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布加综合征介入术后复发临床特征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t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PTA治疗后复发的BCS患者(复发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首次确诊111例BCS患者(新发组)进行对照.结果 复发组常见临床表现为下肢水肿、体表静脉曲张、腹腔积液、腹胀等,初次确诊时年龄((35.3±12.8)岁)、病程((45.3±41.3)个月)均低于新发组((47.8±12.6)岁和(108.7±99.9)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糖链抗原-125水平高于新发组(P<0.05);复发组血管完全闭塞37例、血管管腔狭窄28例,其中11例合并血管内血栓形成.结论 与新发BCS相比,PTA术后复发BCS患者年龄小、病程短、肝脏损伤严重;PTA术后复发率与BCS患者自身病变特征有关;复发原因与纤维增生所致血管内或支架内阻塞有关.

    作者:成德雷;徐浩;祖茂衡;张庆桥;华荣;徐新建;仇焕;杜洪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肝静脉压力梯度研究进展

    肝静脉压力梯度被认为是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金标准,对门静脉高压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腔积液、肝性脑病、肝癌等均有诊断价值.此外,其在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中也有较好价值.本文对肝静脉压力梯度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断、并发症预测及患者预后评估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婉蓉;范国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例中肾管残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总结女性中肾管残件肿瘤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例中肾管残件肿瘤患者手术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无特异临床症状;肿瘤位于输卵管系膜及阔韧带,瘤细胞呈紧密小管状排列,细胞形态较温和,核分裂像罕见;管周基底膜PAS染色阳性,肿瘤细胞vimentin、α-inhibin、肌酸激酶弥漫阳性.结论 女性中肾管残件肿瘤诊断需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发生部位.

    作者:曹东辉;李宁霞;关会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降钙素原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并细菌感染价值

    目的 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并细菌感染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依据痰培养结果及衣、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为单纯毛细支气管炎组45例,合并细菌感染组10例,合并衣、支原体感染组5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3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毛细支气管炎组,合并细菌感染组,合并衣、支原体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0.32±0.12)、(0.41±0.18)、(3.76±1.33)μg/L,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 血浆降钙素原可为临床判定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提供依据.

    作者:石明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上消化道狭窄患者经鼻胃镜空肠营养管置入营养支持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鼻胃镜引导下空肠营养管置入用于上消化道狭窄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 73例上消化道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7例经鼻胃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36例予肠外营养,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与营养支持前比较,2组治疗后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升高(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升高较对照明显(P<0.05).结论 上消化道狭窄患者采取经鼻胃镜留置空肠营养管行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保护患者胃肠道功能,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力.

    作者:秦先锋;朱惠明;刘玉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组织工程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的免疫学特征

    目的 探讨去细胞组织工程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的免疫学特性.方法 新鲜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组织3份,分别为对照组、去细胞组与明胶嵌合组,对照组不作处理,去细胞组、明胶嵌合组采用胰蛋白酶+Triton X 100对新鲜猪肺动脉带瓣管道进行去细胞处理,明胶嵌合组在去细胞处理后行明胶嵌合再处理;对3组瓣膜及管壁组织行大鼠皮下包埋实验,8周后观察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生长情况,Van Kosaa银染色法定性分析、原子吸收光度计法定量分析组织的钙化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去细胞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明胶嵌合组仅有轻微组织反应;去细胞组及明胶嵌合组材料组织相容性好,8周后有纤维细胞长入;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去细胞组与明胶嵌合组瓣叶和管壁组织中呈黑色颗粒的钙盐沉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明胶嵌合组钙盐沉积较去细胞组明显下降;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去细胞组肺动脉管壁组织及瓣膜组织钙盐含量((1.39±0.11)、(0.60±0.07)mg/g)较对照组((19.47±0.83)、(16.68±0.74)mg/g)明显下降,较明胶嵌合组((0.14±0.03)、(0.06±0.01)mg/g)明显升高(P<0.05).结论 采用明胶嵌合去细胞方法构建的组织工程猪肺动脉带瓣管道,其免疫原性明显下降,有一定生长潜能,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理想的组织工程肺动脉带瓣管道支架材料.

    作者:王圣;李温斌;武喜红;马金辉;程兆云;赵子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甲状腺自身抗体及淋巴细胞浸润对桥本病甲状腺肿大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桥本病(Hashimoto's disease,HD)甲状腺肿大程度与甲状腺功能状态、淋巴细胞浸润及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HD患者140例依据甲状腺肿大程度分为轻中度肿大组86例和重度肿大组54例,测定2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SH receptors antibody,TRAb)水平,并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细胞学活检,了解2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并比较分析2组情况.结果 2组TPOAb、TgAb、TPOAb/TgA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POAb阳性率、TgAb阳性率、TPOAb强阳性率、TgAb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肿大程度与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TPOAb强阳性率、TgAb强阳性率呈正相关(r=0.809,P=0.00;r=0.609,P=0.03;r=0.503,P=0.04);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TPOAb、TgAb强阳性率呈正相关(r=0.992,P=0.00;r=0.901,p=0.04).结论 HD患者甲状腺肿大程度与甲状腺淋巴结浸润程度、TPOAb强阳性和TgAb强阳性呈正相关,与甲状腺功能状态无关,监测TPOAb、TgAb可动态观测HD患者病情进展.

    作者:马跃华;王存丰;徐丹丹;张慧慧;袁慧娟;赵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谷氨酰胺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联合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标准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UFA 1.5 g/(kg·d),1次/d,静脉滴注;Gln 0.4 g/(kg·d),1次/d,静脉滴注.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7天检测患者IgG、IgA、IgM、CD4-、CD8+,计算CD4+/CD8+,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比较2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6.0%、住院时间为(11.0±3.6)d,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47.9%、住院时间为,(12.8±4.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第1天IgG、IgA、IgM、CD4+、CD4+/CD8+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免疫学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仍低于术前(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较术前降低(P<0.01),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UFA与Gln联合应用可改善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

    作者:韩东景;李伟;金哲;赵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测定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血清纤维化指标的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血清纤维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3例,其中病程<5 a者42例(<5a组)、5~10 a者40例(5~10a组)、>10 a者41例(>10 a组),同期体检健康者41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4组CTGF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组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5a组血清CTGF、透明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5~10 a组与>10 a组血清CTGF、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5~10a组血清层黏连蛋白水平高于<5a组(P<0.05),>10 a组血清CTGF、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均高于<5a组与5~10 a组(P<0.05).结论 CTGF在肺纤维化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早期肺纤维化的诊断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孟凡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降钙素原诊断下呼吸道感染价值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72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2例(AECOPD组)和肺炎患者90例(肺炎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4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色谱测定法检测3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3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行血常规检查.结果 肺炎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AECOPD组与对照组(P<0.05);降钙素原对肺炎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佳界值为0.35 μg/L,敏感度为67.8%,特异度为85.2%,阳性预测值为88.06%,阴性预测值为59.74%.结论 降钙素原对肺炎的诊断价值优于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

    作者:樊满齐;张鑫;刘翱;张鸿玲;赵生涛;周涛;胡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PA患者246例,依据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06例和颈动脉正常组140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PA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男性比例、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醛固酮水平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P<0.01,OR=2.13)、年龄(P<0.01,OR=3.4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4,OR=1.80)、醛固酮(P=0.02,OR=2.14)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结论 男性、高龄、高醛固酮、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PA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史超;李南方;李红建;张德莲;常桂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咪唑立宾对急性Thy1肾炎大鼠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咪唑立宾对急性Thy1肾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的影响.方法 5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hy1肾炎模型组和咪唑立宾组各18只.模型组与咪唑立宾组尾静脉注射OX-7细胞上清浓缩液制备急性Thy1肾炎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6h灌胃给药,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咪唑立宾组给予咪唑立宾20 mg/kg,连续给药7d后,检测3组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PAS染色评估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应用RT-PCR法检测Cyclin D1基因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内细胞数、Cyclin D1 mRNA及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咪唑立宾组(P<0.05).结论 咪唑立宾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D1抑制急性Thy1肾炎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减少尿蛋白.

    作者:阎磊;秦福芳;邵凤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对急性非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6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钛夹组91例于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药物注射组69例于内镜下注射止血药物,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钛夹组即时止血率为100%,有效止血率为96.25%,72 h再出血率为3.30%,外科手术率为2.20%;药物注射组即时止血率为92.75%,有效止血率为85.51%,72 h再出血率为11.59%,外科手术率为10.1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穿孔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优于药物注射治疗,但2种方法均安全、有效.

    作者:张东伟;许树长;王志荣;杨长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炎症反应在脑缺血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紊乱.以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炎症介质增加为特点的炎症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炎症反应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段乐;白利群;田苗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头皮联合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网治疗关节部位瘢痕16例

    目的 探讨因自体皮源不足无法行关节部位瘢痕整复或中厚皮片移植术后皮片回缩严重及供皮区遗留瘢痕等的治疗方法.方法 关节部位瘢痕增生患者16例共18个创面,采用自体头皮联合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支架网形成复合皮肤进行移植治疗.结果 16例共18个创面皮片成活率为92.8%;2个创面治疗指数为60%,余16个创面均愈合;术后随访8~48周,植皮区外观平整,无瘢痕增生,光泽较深,触之柔软,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头部供皮区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毛发生长良好,无缺损.结论 以自体头皮联合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支架网形成复合皮肤移植治疗关节部位瘢痕增生疗效确切,可克服临床供皮区不足、预防取皮后局部瘢痕形成.

    作者:张青;王端祥;张中原;李华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64排螺旋CT与组织病理对胃癌患者TNM分期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64排螺旋CT判定的TNM分期与术后组织病理TNM分期的差异.方法 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胃癌患者166例,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平扫+增强)并判定TNM分期,以组织病理TNM分期为金标准,比较术前64排螺旋CT判定的TNM分期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64排螺旋CT判定T分期、N分期、M分期与组织病理TNM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69.3%、72.9%、95.8%,64排螺旋CT判定的T分期及N分期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9,0.58,P=0.000),与M分期一致性较好(Kappa=0.75,P=0.000).结论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对胃癌术前TNM分期尤其是M分期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徐月阳;牛建华;袁明;何家赓;秦乐;徐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腋部入路乳房后间隙隆乳术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腋部人路乳房后间隙隆乳手术的可行性与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采用腋部切口分离乳房后间隙行隆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腋部切口向乳房后间隙分离简单易行,不损伤乳腺组织,出血少;隆乳术后疼痛较轻,乳房假体位置符合正常乳房生理特点,其外形自然.结论 经腋部入路行乳腺后间隙隆乳手术安全、可行,适用于年轻且有哺乳要求者.

    作者:郭玉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