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源性Krukenberg瘤术后疗效多因素分析

李洋

关键词:Krukenberg瘤, 预后, 多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总结Krukenberg瘤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分析影响肿瘤发生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Krukenberg瘤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分析年龄、原发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腹腔积液、转移瘤直径、单双侧及预后等,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1,2,3 a生存率分别为60.0%(15/25),20%(5/25),12%(3/25);年龄、有无腹腔积液及治疗方式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原发瘤直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瘤直径、单双侧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rukenberg瘤主要预后因素是年龄和治疗方式,手术可改善患者生存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连锁分析在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诊断中价值

    目的 探讨微卫星连锁分析方法对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X-linked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L)家系症状前患者实施间接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色技术检测微卫星DXS16的片段长度多态性,通过连锁分析对4个SEDL家系中11例年幼待诊对象进行SEDL症状前患者或携带者的诊断.结果 11例中2例为症状前患者,3例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其余6例基本排除SEDL症状前患者或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 微卫星连锁分析方法对SEDL症状前患者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高超;周明锦;陈楠;段佳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干预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budesonide,BUD)雾化吸入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雾化吸入BUD 0.5 mg/kg者为干预1组、雾化吸入BUD 1 mg/kg者为干预2组、肺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各15只.干预1组,干预2组和模型组采用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滴注.0~6 d每天雾化吸入,干预1组和干预2组雾化吸入BUD,模型组和对照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分别于7,14,28 d后每组各处死大鼠5只,进行肺组织形态学观察、肺系数测量、病理HE和Masson染色评价其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结果 肺系数、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干预1组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8天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2组各时间点大鼠肺系数、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及干预1组(P<0.05).结论 雾化吸入BUD可减轻中、后期博莱霉素致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加大BUD雾化吸入剂量可减轻前期肺泡炎,缓解后期肺纤维化的产生.

    作者:邱元胜;闫仁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肠源性Krukenberg瘤术后疗效多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Krukenberg瘤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分析影响肿瘤发生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Krukenberg瘤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分析年龄、原发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腹腔积液、转移瘤直径、单双侧及预后等,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1,2,3 a生存率分别为60.0%(15/25),20%(5/25),12%(3/25);年龄、有无腹腔积液及治疗方式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原发瘤直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瘤直径、单双侧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rukenberg瘤主要预后因素是年龄和治疗方式,手术可改善患者生存率.

    作者:李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aspase-3及P53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癌中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Caspase-3及P53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及鳞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口腔扁平苔藓(扁平苔藓组)和46例口腔鳞癌(鳞癌组)和1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对照组)中Caspase-3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Caspase-3蛋白表达在扁平苔藓组(71.11%)高于鳞癌组(47.83%)(P<0.05)、但低于对照组(93.33%)(P<0.05);P53蛋白在鳞癌组中阳性表达率(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0)和扁平苔藓组(28.89%)(P均<0.05);Caspase-3蛋白与P53蛋白呈负相关(r=0.339,P=0.021).结论 Caspase-3蛋白可抑制口腔扁平苔藓和鳞癌的发展,P53蛋白则在其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作者:韩冰;殷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病毒白细胞介素-6对抑癌基因p16启动子区甲基化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病毒白细胞介素-6(viral interleukin-6,vIL-6)对抑癌基因p16启动子区甲基化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vIL-6真核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转染组)为实验,空载体转染的293T细胞(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的293T细胞(未转染组)为对照,3组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的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p16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16基因的表达.结果 转染组DNA甲基转移酶1蛋白表达较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增加;转染组p16基因启动子区出现甲基化改变;转染组p16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P16蛋白表达较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降低.结论 vIL-6可上调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导致抑癌基因p16启动子区甲基化,抑制p16基因表达;vIL-6所致的DNA甲基化改变,可能是其致瘤机制之一.

    作者:吴静;许雨乔;徐建;潘世扬;孙瑞红;黄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MRI在剥脱性骨软骨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30例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病变位于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及外侧髁26例,距骨滑车关节面内侧及外侧4例;MRI表现为软骨不光滑、粗糙、变薄甚至坏死,软骨碎片与宿骨脱落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不同程度积液21例;并关节退行性改变4例中3例为膝关节,1例为踝关节.结论 MRI检查可作为诊断剥脱性骨软骨炎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尤壮志;于静红;朝鲁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并颈内或四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颈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四肢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恶性肿瘤并VTE患者79例,依据血栓形成部位不同分为颈内VTE组36例和四肢VTE组43例,分析肿瘤特性与VTE的关系,并比较性别、肿瘤有无转移及淋巴结压迫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 恶性肿瘤并颈内或四肢VTE与患者性别、肿瘤有无转移及局部淋巴结压迫有关(P<0.05);颈内VTE多见于男性,多数患者有局部淋巴结压迫症状;四肢VTE多见于女性,局部淋巴结压迫症状少见;颈内VTE多见于鳞癌患者,四肢VTE多见于腺癌患者.结论 颈内及四肢静脉血栓形成与肿瘤组织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种及患者性别等有关;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VTE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万志龙;刘继斌;朱海霞;何英;杭达明;张晴;曹旻昱;季秀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52例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3种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52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行手术治疗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26例行前路减压椎体间撑开植骨内固定术,B组17例行后路经椎弓根钉椎体楔形截骨术,C组9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Cobbs角、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差,并通过Frankel分级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7个月~8 a,3组手术后Cobbs角、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差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时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明显.结论 根据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病情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3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神经减压和后凸畸形矫正,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恢复.

    作者:程少华;崔操;党红胜;吴五洲;常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O2气腹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CO2气腹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99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50例和开腹手术组49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患者结直肠癌手术组织标本中缺氧诱导因子-1α、β-链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标本中缺氧诱导因子-1α(72%与67%)、β-链蛋白(38%与47%)和E-钙黏蛋白(50%与49%)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β-链蛋白(68%与65%)和E-钙黏蛋白(66%与57%)在细胞膜中表达缺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气腹不影响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β-链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及结合,可能不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梁鸿;张辉;张超;王旺河;曹俊;黄克俭;江弢;裘正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前、后颈动脉管腔显示情况、斑块数量、形态特征、评估狭窄程度,并与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或MR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造影后检出斑块个数(43个)与造影前(32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或MRA结果为标准,造影后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100.0%)、特异性(98.3%)及准确率(97.6%)均明显高于造影前(分别为95.2%,89.2%,90.4%)(P<0.05).结论 超声造影是诊断颈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杨欣;孙鹏;信天游;李丹;郑春梅;曹霞;邹晓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4例胸椎结核一期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一期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椎脊柱结核患者14例,其中经前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9例,经后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5例.结果 14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术前脊柱后凸角度平均27°(15°~40°),术后平均13°(6°~18°);5例术前合并脊髓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C~D级),术后1a内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正规抗结核药物应用、正确的手术及内固定指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是胸椎结核治疗的关键.

    作者:周鹏;王海蛟;张永辉;张生;李玉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女性恒牙(牙合)初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Coben分析研究

    目的 应用Coben法分析女性恒牙(牙合)初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颅颌结构特征,探讨Coben分析法的特点.方法 将40例女性骨性Ⅲ类患者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作为研究样本,应用Coben分析测量其颅颌结构数据,并与女性恒牙(牙合)初期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值比较,女性恒牙(牙合)初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Coben分析法测量数据中,颅底点-上齿槽座点/颅底点-鼻根点及关节点-下颌角点/颅底点-鼻根点与正常(牙合)标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应用Coben分析法分析女性恒牙(牙合)初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可显示其面中部结构因代偿所掩盖的上颌发育不足,直观、准确地显示骨性Ⅲ类的错(牙合)机制,为错(牙合)畸形的分析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刘雪凌;彭惠;王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电子支气管镜下冲洗治疗急性肺脓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下冲洗治疗急性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急性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子支气管镜下局部冲洗治疗.治疗2周后评定2组疗效,并比较2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及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79.4%(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及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电子支气管镜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下冲洗辅助治疗急性肺脓肿创伤小、安全可靠.

    作者:王永;吕高荣;张晓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鼻内镜下鼻腔深部出血填塞物的选择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深部出血填塞物的选择及其止血效果.方法 46例非外伤性鼻腔深部出血患者经鼻内镜明确出血部位后,随机分为A,B组各23例,分别应用明胶海绵+膨胀止血材料、明胶海绵+凡士林沙条填塞止血,比较2组填塞期间及抽取沙条时患者舒适程度、控制鼻出血有效性和抽取填塞物的难易程度.结果 A组填塞期间及抽取填塞物时患者不适感较B组轻,2组控制鼻出血的有效性均为100%.结论 鼻内镜检查可明确鼻腔深部出血;应用明胶海绵+膨胀止血材料填塞患者不适感较轻,可作为鼻腔深部出血的常规填塞材料.

    作者:彭娟;谢寒冰;林雨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喉罩在肠道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麻醉中应用

    目的 评价肠道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麻醉中应用喉罩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拟行肠道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2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拔管(罩)时间、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情况及呛咳、术后咽喉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通气装置置入及拔出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表面粘血、咽喉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应用喉罩通气的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作者:李翔;陈惠裕;范志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和辛伐他汀组各24只.百草枯水剂按120mg/kg灌胃大鼠,建立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辛伐他汀组在制备百草枯中毒模型前7d,以辛伐他汀20 mg/(kg·d)+生理盐水稀释后灌胃,对照组与中毒组均留置胃管并注射10 mL/(kg·d)生理盐水,连续7d,1次/d;于给药后6,24,72h采集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结果 中毒组给药后6,24 h时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6h时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6,24,72 h时血清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给药后6,24,72 h时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中毒组(P<0.05),给药后6,72 h时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中毒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预处理可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全身炎症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杨贤义;刘梅;朱艳霞;张绪国;陈立东;谢华;肖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浆置换与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或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6例急性GB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例,PE组在营养神经、早期康复干预、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PE治疗,IV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IVIG静脉滴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7,14 d及1,6个月Hughe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7d血浆IgG、IgA、IgM、补体C3、C4及总蛋白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7d血浆补体C3,C4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及治疗后14 d及1,6个月Hughe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2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及各时间点Hugh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及IVIG均是治疗急性GBS安全有效地方法.

    作者:郑建新;孙顺成;李爱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目的 探讨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48例(96髋)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术,分析患者术后关节功能、髋臼X线片表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访2~5 a,依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术后治疗优良率为96.88%;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术后优良率为94.79%;术后股骨头坏死率4.17%,髋关节功能不良发生率3.13%.结论 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治疗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孙庆增;史迎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术后转移卵巢透明细胞癌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术后转移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OCC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术后转移OCCA患者30例均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每21 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随访1 a观察生存率.结果 30例中完成3个周期化疗者7例,完成4~5个周期化疗者4例,完成6个周期化疗者19例;早期转移(术后12个月以内转移者)、晚期转移(术后12个月以上转移者)患者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灶位于肝脏者总有效率优于转移灶位于盆腔、肺及淋巴结者(P<0.05);不良反应多为Ⅰ~Ⅱ级,患者可耐受.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适用于二线治疗术后肝脏转移OCCA患者,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耿淑美;张晓伟;陈连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卡介苗不同给药途径对哮喘小鼠气道组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卡介苗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内外各种组织的影响.方法 28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卡介苗鼻腔内和皮下给药组4组各7只.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致敏,哮喘模型用尘螨致敏激发,给药组在尘螨致敏同时鼻腔内或皮下给予1×105 CFUs卡介苗1次,1个月后计数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气道组织杯状细胞增殖程度和平滑肌厚度.结果 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对照组((0.34±0.12)%)和给药组(鼻腔给药组(0.43±0.21)%和皮下给药组(0.58±0.18)%)均低于哮喘对照组((5.54±1.02)%)(P<0.05),4组间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对照组和卡介苗给药组均低于哮喘对照组(P<0.05),卡介苗皮下给药组嗜酸性粒细胞数((17.40±3.20)个/mm2)低于卡介苗鼻腔给药组 (36.96±5.86)个/mm2)(P<0.05);正常对照组和卡介苗给药组杯状细胞增殖程度低于哮喘对照组(P<0.05),卡介苗皮下给药组抑制杯状细胞增殖作用较卡介苗鼻腔给药组强(P<0.05);卡介苗鼻腔给药组平滑肌厚度 (32.89±5.02)×10-1 μm)较哮喘对照组 (54.41±8.32)×10-1 μm)减低(P<0.05).结论 卡介苗鼻腔内及皮下给药均可抑制气道组织的哮喘反应,且皮下给药作用更强.

    作者:林香花;时军;马希涛;商玉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