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新;孙顺成;李爱琴
目的 总结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组织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病变椎体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压缩,表现为扁平椎6例,楔形椎3例,破坏椎体,使前后径线有不同程度增加;病变椎体T1WI呈低信号5例,等信号4例;T2 WI呈等信号4例,稍高信号5例,脂肪抑制序列均呈高信号,其内信号均匀4例或略混杂5例;5例椎体周围软组织肿块在矢状面及冠状面呈“袖套征”,与椎体信号基本一致;7例椎间盘信号正常,2例稍膨隆;1例软组织肿块压迫硬膜囊及脊髓,出现下肢不完全瘫痪.结论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在MRI影像有特征性表现,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秋莉;乔聚义;王健;席彬;刘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膜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3例,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31例(PMMA组),采用聚砜膜32例(PS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3例为对照组.PMMA组和PS组每次血液透析时间、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流速均相同.PMMA组与PS组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常规血液透析前、后血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erythrocyte superoxide dismutase,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血浆丙二醛(plasma malondialdehyde,p-MDA)水平,采用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共轭法检测常规血液透析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百分比的变化.对照组也用相同方法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透析前PMMA组与PS组e-SOD,CAT及GSH-P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MD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MMA组与PS组透析后p-MDA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1),e-SOD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MA组透析后CAT,GSH-PX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透析前PMMA组与PS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透析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呈高氧化应激状态,T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血液透析未能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PMMA膜的生物相容性可能较PS膜好.
作者:丛军;高弼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一期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椎脊柱结核患者14例,其中经前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9例,经后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5例.结果 14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术前脊柱后凸角度平均27°(15°~40°),术后平均13°(6°~18°);5例术前合并脊髓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C~D级),术后1a内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正规抗结核药物应用、正确的手术及内固定指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是胸椎结核治疗的关键.
作者:周鹏;王海蛟;张永辉;张生;李玉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深部出血填塞物的选择及其止血效果.方法 46例非外伤性鼻腔深部出血患者经鼻内镜明确出血部位后,随机分为A,B组各23例,分别应用明胶海绵+膨胀止血材料、明胶海绵+凡士林沙条填塞止血,比较2组填塞期间及抽取沙条时患者舒适程度、控制鼻出血有效性和抽取填塞物的难易程度.结果 A组填塞期间及抽取填塞物时患者不适感较B组轻,2组控制鼻出血的有效性均为100%.结论 鼻内镜检查可明确鼻腔深部出血;应用明胶海绵+膨胀止血材料填塞患者不适感较轻,可作为鼻腔深部出血的常规填塞材料.
作者:彭娟;谢寒冰;林雨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RI在剥脱性骨软骨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30例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病变位于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及外侧髁26例,距骨滑车关节面内侧及外侧4例;MRI表现为软骨不光滑、粗糙、变薄甚至坏死,软骨碎片与宿骨脱落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不同程度积液21例;并关节退行性改变4例中3例为膝关节,1例为踝关节.结论 MRI检查可作为诊断剥脱性骨软骨炎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尤壮志;于静红;朝鲁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O2气腹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99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50例和开腹手术组49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患者结直肠癌手术组织标本中缺氧诱导因子-1α、β-链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标本中缺氧诱导因子-1α(72%与67%)、β-链蛋白(38%与47%)和E-钙黏蛋白(50%与49%)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β-链蛋白(68%与65%)和E-钙黏蛋白(66%与57%)在细胞膜中表达缺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气腹不影响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β-链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及结合,可能不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梁鸿;张辉;张超;王旺河;曹俊;黄克俭;江弢;裘正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颈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四肢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恶性肿瘤并VTE患者79例,依据血栓形成部位不同分为颈内VTE组36例和四肢VTE组43例,分析肿瘤特性与VTE的关系,并比较性别、肿瘤有无转移及淋巴结压迫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 恶性肿瘤并颈内或四肢VTE与患者性别、肿瘤有无转移及局部淋巴结压迫有关(P<0.05);颈内VTE多见于男性,多数患者有局部淋巴结压迫症状;四肢VTE多见于女性,局部淋巴结压迫症状少见;颈内VTE多见于鳞癌患者,四肢VTE多见于腺癌患者.结论 颈内及四肢静脉血栓形成与肿瘤组织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种及患者性别等有关;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VTE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万志龙;刘继斌;朱海霞;何英;杭达明;张晴;曹旻昱;季秀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Krukenberg瘤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分析影响肿瘤发生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Krukenberg瘤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分析年龄、原发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腹腔积液、转移瘤直径、单双侧及预后等,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1,2,3 a生存率分别为60.0%(15/25),20%(5/25),12%(3/25);年龄、有无腹腔积液及治疗方式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原发瘤直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瘤直径、单双侧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rukenberg瘤主要预后因素是年龄和治疗方式,手术可改善患者生存率.
作者:李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卡介苗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内外各种组织的影响.方法 28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卡介苗鼻腔内和皮下给药组4组各7只.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致敏,哮喘模型用尘螨致敏激发,给药组在尘螨致敏同时鼻腔内或皮下给予1×105 CFUs卡介苗1次,1个月后计数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气道组织杯状细胞增殖程度和平滑肌厚度.结果 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对照组((0.34±0.12)%)和给药组(鼻腔给药组(0.43±0.21)%和皮下给药组(0.58±0.18)%)均低于哮喘对照组((5.54±1.02)%)(P<0.05),4组间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对照组和卡介苗给药组均低于哮喘对照组(P<0.05),卡介苗皮下给药组嗜酸性粒细胞数((17.40±3.20)个/mm2)低于卡介苗鼻腔给药组 (36.96±5.86)个/mm2)(P<0.05);正常对照组和卡介苗给药组杯状细胞增殖程度低于哮喘对照组(P<0.05),卡介苗皮下给药组抑制杯状细胞增殖作用较卡介苗鼻腔给药组强(P<0.05);卡介苗鼻腔给药组平滑肌厚度 (32.89±5.02)×10-1 μm)较哮喘对照组 (54.41±8.32)×10-1 μm)减低(P<0.05).结论 卡介苗鼻腔内及皮下给药均可抑制气道组织的哮喘反应,且皮下给药作用更强.
作者:林香花;时军;马希涛;商玉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RI联合结肠镜检查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40例MRI影像和结肠镜检查资料,其中25例同时行上腹部MRI检查.结果 组织活检病理诊断黏液腺癌12例,管状腺癌20例,乳头状腺癌7例,管状腺瘤恶变1例;MRI表现为直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狭窄,可见向腔内突出之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影或不规则环状增厚肿块影,表面欠光整,T1WI呈稍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高分辨率MRI-T2WI呈不均质稍高信号,MRI弥散加权成像呈明显高信号;术前MRI分期T1-2期11例,T3期20例,T4期9例.33例行手术治疗者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与术前组织活检病理结果一致,术后病理分期T1-2期14例,T3期17例,T4期2例.结论 MRI联合结肠镜检查对直肠癌术前治疗方案的拟定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邵福明;孟祥;丁志伟;胡益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伴胰岛素抵抗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 102例PCOS伴胰岛索抵抗不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0例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口服,B组52例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二甲双胍口服,治疗3个周期后2组均应用来曲唑促排卵,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性激素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促排卵和妊娠结果.结果 2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泌乳素、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黄体素及睾酮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P<0.05),B组周期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A组(P<0.05).结论 PCOS伴胰岛素抵抗不孕患者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改善其内分泌,纠正糖代谢紊乱,提高妊娠率.
作者:岳爱珍;张秋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前、后颈动脉管腔显示情况、斑块数量、形态特征、评估狭窄程度,并与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或MR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造影后检出斑块个数(43个)与造影前(32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或MRA结果为标准,造影后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100.0%)、特异性(98.3%)及准确率(97.6%)均明显高于造影前(分别为95.2%,89.2%,90.4%)(P<0.05).结论 超声造影是诊断颈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杨欣;孙鹏;信天游;李丹;郑春梅;曹霞;邹晓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鼻息肉组织标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48例鼻息肉患者术后鼻息肉组织标本(鼻息肉组)与10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2组IL-1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鼻息肉组IL-17 mRNA光密度值(1.82±0.47)明显高于对照组(0.65士0.08)(P<0.01);鼻息肉组织中IL-17 mRNA表达水平在性别、年龄、息肉初发或复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 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呈高表达,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刘新彦;霍占江;牛敬莲;王晖;单春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急性毒物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毒物中毒患者32例均在洗胃、导泻、利尿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行HP治疗,分别于第1次行HP前及行HP治疗后1,2h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正常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及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并观察患者出血情况.结果 HP治疗1,2h时PLT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h时PLT较治疗1h时增高(P<0.05);HP治疗2h时D-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治疗1,2h时PT,APTT,INR,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发生透析导管处渗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血尿1例,口腔出血1例,皮肤大片瘀斑1例.结论 HP治疗可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下降,不影响其他凝血功能.
作者:吴增斌;王树云;陈凉;张征;郑晨;赵洁;徐雯;潘曙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治疗的不孕妇女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治疗的不孕妇女60例,选取自然周期月经第3天、黄体生成素峰日、排卵后第7天及促排卵周期降调后月经第3天、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取卵后第7天和移植后第16天为监测点,分析比较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各个监测时间雌、孕激素水平及超声心动参数.结果 自然周期雌、孕激素水平与促排卵周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卵后第7天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排卵后第7天(P<0.05);移植后第16天妊娠妇女保持雌、孕激素高水平,未妊娠妇女激素恢复到自然周期水平,心脏功能参数恢复到自然状态;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射血分数与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r=0.380,P=0.042;r=0.390,P=0.030).结论 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对不孕女性心脏功能虽有一定风险,但仍是一种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臧丽丽;章蓉;吴瑞英;邹淑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患者340例,根据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240例和血流正常组100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男性、吸烟率、体质量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清肌酐、尿酸和三酰甘油水平高于血流正常组,年龄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血流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863,95%CI:1.069~3.245,P<0.05)和红细胞压积(OR=1.169,95%CI:1.083~1.261,P<0.01)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吸烟和红细胞压积增高可促进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生.
作者:王苏;孙涛;孙俊平;黄觊;刘彤;吴翔宇;张冬花;高云;张京梅;李志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和辛伐他汀组各24只.百草枯水剂按120mg/kg灌胃大鼠,建立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辛伐他汀组在制备百草枯中毒模型前7d,以辛伐他汀20 mg/(kg·d)+生理盐水稀释后灌胃,对照组与中毒组均留置胃管并注射10 mL/(kg·d)生理盐水,连续7d,1次/d;于给药后6,24,72h采集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结果 中毒组给药后6,24 h时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6h时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6,24,72 h时血清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给药后6,24,72 h时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中毒组(P<0.05),给药后6,72 h时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中毒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预处理可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全身炎症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杨贤义;刘梅;朱艳霞;张绪国;陈立东;谢华;肖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激光腔内治疗与浅静脉刨削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6例采用激光腔内治疗,对照组74例采用浅静脉刨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30 d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下肢酸痛、肿胀、乏力及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均消失;2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无皮肤烧灼现象,小腿皮下瘀斑、创口血肿、皮肤麻木及踝关节以下肿胀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激光腔内治疗和浅静脉刨削术均为治疗下肢浅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良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下冲洗治疗急性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急性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子支气管镜下局部冲洗治疗.治疗2周后评定2组疗效,并比较2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及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79.4%(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及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电子支气管镜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下冲洗辅助治疗急性肺脓肿创伤小、安全可靠.
作者:王永;吕高荣;张晓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或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6例急性GB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例,PE组在营养神经、早期康复干预、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PE治疗,IV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IVIG静脉滴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7,14 d及1,6个月Hughe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7d血浆IgG、IgA、IgM、补体C3、C4及总蛋白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7d血浆补体C3,C4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及治疗后14 d及1,6个月Hughe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2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及各时间点Hugh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及IVIG均是治疗急性GBS安全有效地方法.
作者:郑建新;孙顺成;李爱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