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金
目的:观察脂必泰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转氨酶的影响.方法:将30例转氨酶升高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脂必泰组,给予脂必泰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模拟剂;将30例转氨酶正常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及脂必泰胶囊模拟剂,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在服药前和服药后3个月观察2组患者颈动脉形态学指标、血脂水平及转氨酶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斑块面积、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减少和降低(P<0.05),脂必泰组与西药组疗效接近(P>0.05),且脂必泰组转氨酶变化较小(P>0.05).结论:脂必泰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丽霞;杨国防;彭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药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含量变化的影响,评价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效率.方法:将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组、健脾组和福善美组,用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测定小鼠骨骼、骨骼肌IDH含量.结果:①各组小鼠较正常组骨骼和骨骼肌中IDH表达显著降低(P<0.01);②补肾组、福善美组较模型对照组小鼠骨骼和骨骼肌中IDH表达明显升高(P<0.01);③健脾组较模型对照组小鼠骨骼和骨骼肌中IDH的表达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骨质疏松症的形成,骨骼与骨骼肌功能下降,局部能量代谢减低,导致IDH含量异常变化.②补肾、健脾方法通过提高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骼、骨骼肌IDH的含量,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李佳;杨芳;郑洪新;王拥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我国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18家三甲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对患者一般信息、诊断信息、医嘱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提取患者52350例,其中男性35667例(71.46%),女性14245例(28.54%),男/女比为2.5,中位年龄60岁,中位住院天数10d,中位住院费用12894.4元.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男/女比、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升高.患者入院年代从2006年至2011年间,男/女比升高,住院天数下降,住院费用基本不变.53.13%的患者诊断为“其他恶性肿瘤”,提示其存在转移.患者合并疾病和并发症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出现转移的比例反而下降.患者的入院主症和出院主症都是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药物使用方面,使用频率多的西药是地塞米松(60.53%),中药是参芪扶正注射液(20.86%),使用频率高的西药类别是抗生素类(9.85%),中药功效类别为扶正类(29.1%).结论:我国肺癌患者的特点是老年患者、晚期患者比例高,证候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扶正类中药在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
作者:王薇;姜俊杰;谢雁鸣;杨薇;韩小娟;庄严;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法结合剌络拔罐在治疗痤疮、黄褐斑等面部损美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接收的100例痤疮、20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分别将痤疮、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相应的口服或涂抹相应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痤疮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不仅痤疮面积减少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临床总有效率(88.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褐斑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不仅痤疮黄褐斑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色斑颜色也较治疗前显著变浅、淡化.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差高达92.0%,而对照组仅为5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在治疗面部损美性疾病上具有临床有效率高、恢复效果好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中医美容方案.
作者:高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介绍李发枝教授运用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疗艾滋病合并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经验.首先分析了艾滋病合并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认为艾滋痛合并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的病机为气虚温热下注;其次介绍了黄芪赤风汤加味的组成、功用、适应证并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对艾滋病合并生殖器疱疹、尖锐温疣的治疗应切中病机,灵活运用经方、古方.
作者:张佩江;王丹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疗效.方法:对海口市中医医院肺病科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门诊COPD稳定期65例患者进行中医综合康复疗法,2年为1个疗程,并探讨2年间呼吸感染急性发作的次数、6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症状、生活质量问卷及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通过各种指标显示,治疗前后效果评价明显好转,提示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增强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减轻症状,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达到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目标.
作者:范良;孔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与术后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对190例剖宫产分娩者与240例正常分娩者进行调研,并对各年龄组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的情况加以比较.结果:剖宫产组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的情况高于非剖宫产组;阴虚倾向主要表现在29~35岁年龄组中,阴虚体质主要出现在50岁之后;剖宫产横切口与纵切口之间在导致阴虚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珺;李红岩;陆海涛;刘斯佳;姜文睿;解秸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及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将14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辨证后分为阴虚躁热组40例,气阴两虚组35例,阴阳两虚组31例,痰浊瘀阻组42例共4组,并设正常组40例,检测各组血清RBP4、Hs-CRP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血清RBP4、hs-CRP值高低顺序依次为痰浊瘀阻组>阴阳两虚组>气阴两虚组>阴虚躁热组>正常组,各项指标及证候积分在4组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RBP4、Hs-CRP具有一定相关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痰浊瘀阻>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躁热,可为代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及病理演变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亚琴;张伟成;沈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西医药物治疗临床实效,为临床诊断规范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全国1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使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HIS数据的211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发病年龄多为4~12岁的儿童,男性为主;住院科室多集中在儿科、皮肤科、泌尿科;近1/3人群肾脏损害和感染,西药以抗感染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为主,代表用药为注射用氢化可的松和注射用头孢菌素类,少数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中医药治疗以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代表用药为丹参注射液和雷公藤多甙;大多数患者临床转归良好.结论:过敏性紫癜的患者以儿童为主.合并症主要为肾脏损害、感染,考虑感染为主要的诱发因素;临床治疗应及时控制感染,并佐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辅助治疗,若出现肾脏损害早期应及时进行治疗.
作者:燕丽;王连心;谢雁鸣;杨薇;艾青华;孙勇;庄严;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保肝抗癌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采用中药口服治疗,观察症状、体征、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指标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经保肝抗癌方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8.3%,肝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FP水平变化不显著,85%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肿块缩小或稳定,卡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保肝抗癌方可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彭海燕;张静;朱昕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回顾近30年敦煌医学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呈现两个研究特点:一是文本的整理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初步涉及其学术本体(思想、观念、技术、方法等)与学术价值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辅行诀》、《五脏论》等个别资料上.在文本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其学术本体与学术价值,从而促进当代中医研究的发展、中医学术体系的传承与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已成为下一阶段敦煌医学文献研究的必然趋势.
作者:田永衍;秦文平;梁永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2号方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d,用药期间观察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及皮疹消退天数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完全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食欲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他证候的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2号方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疾病症状,有效缩短病程.
作者:陈鲁;李燕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系膜增生性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病,系膜细胞的增生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沉积是导致肾组织进行性纤维化和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药治疗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疗效,可以减少复发,其中益气、化瘀之品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传统认为肾病以气虚等本虚为“本”,血瘀等邪实为“标”,但临床上活血化瘀几乎是治疗的基本方法.该方法疗效确切,较好地抑制肾脏的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肾脏病理损害,又能降低复发率及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是研究中药治疗MsPGN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广洋;任现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用药规律,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用药规律和方法,大致可分为现代医学理论指导用药和辨证论治用药.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应根据中医辩证论治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灵活用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金菊;陈璐;吴红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柴胡龙牡汤对Lewis肺癌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常规接种Lewis肺癌,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柴胡龙牡汤组、模型组、顺铂对照组和恩度联合NP对照组4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统计肺部结节数量并计算抗肺转移率,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的比值和对脾脏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IFN-y和1L-10含量及T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结果:柴胡龙牡汤组肿瘤质量和肺部转移结节数量明显减少(P<0.05);柴胡龙牡汤组在第2~3天的肿瘤细胞数目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顺铂对照组和恩度联合NP治疗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明显降低,IFN-γ含量减少,IL-10含量升高(P<0.05).柴胡龙牡汤组的白细胞数量高于其他组(P<0.05),脾脏T淋巴细胞的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模型组、顺铂对照组和恩度联合NP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龙牡汤对Lewis肺癌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作者:黄艳;刘鑫;廖端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异位妊娠发病特点及证治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15家三甲医院异位妊娠患者的HIS数据,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异位妊娠患者年龄中位数为30岁,急诊入院占29.14%,入院病情危急的占31.15%,住院1~7d,医保比例逐年增加,住院费用大多在5000 ~10000元;中医证候中气虚血瘀型占51.66%,气滞血瘀型占37.09%;常见合并症为盆腔良性肿物、慢性盆腔炎、慢性输卵管炎;常见并发症为贫血、盆腹腔出血、休克;发病部位以输卵管妊娠多占96.52%:使用频率高的前5类西药依次为抗生素类药、止血药、杀胚药、纠正贫血药、保肝药;使用频率高的前5类中药依次为补气血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理气、祛湿.结论:异位妊娠患者危急症较多,部位多发生在输卵管,中医证型多为气虚血瘀型和气滞血瘀型.
作者:李丽;王志飞;谢雁鸣;杨薇;王卓月;庄严;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明确木通、川木通和关木通的鉴别及差异,为木通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将3种木通的鉴别及差异进行系统归纳,从而论述三者的鉴别方法及差异.结果:3种木通可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光谱分析技术等方法进行鉴别,且在化学成分方面差异显著.结论:木通、川木通与关木通区别明显,不可混用.
作者:郑立红;李淑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或(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从而极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及由其引起的骨折等并发症,对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并极大地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和生活负担.近20多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在大量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述中医药科研中各种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评价.
作者:付小卫;宋长恒;刘梅洁;于峥;赵宏艳;张治国;张方珍;李岳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中医证候、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的问卷调查.结果: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郁化火和心脾两虚为主,初期以肝郁化火为主,后期则以心脾两虚为主,病机演变过程具有由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心脾两虚证的演变规律,且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以及阴虚火旺证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计分明显高于心脾两虚证和心胆气虚证(P<0.05),证型分布与学历、合并疾病有一定的关系.结论: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肝郁化火和心脾两虚为主,分布与病程长短、学历、合并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康雷;杨迎霞;赵晓东;施怡;黄仁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见心斋药录》为清代医药著作,故对《见心斋药录》成书年代、书名、作者及著作所属类别等进行了考证,同时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对该书所蕴含的药店文化特色进行了分析.认为《见心斋药录》目前被归为本草著作是不恰当的,该书的主要特色并非体现在本草学价值上,而是体现在其能够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医疗情况、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发展、药后护理、医学知识的普及及传播方式等信息,对后世研究晚清药店文化对中医药学知识的传播及贡献具有借鉴价值.
作者:张稚鲲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