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扰素-γ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FBL-3体外侵袭能力影响

陈香丽;张王刚;郭建民;赵文利;张茵;雷平冲;朱尊民

关键词:白血病, 干扰素-γ, 侵袭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γ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对小鼠白血病细胞FBL-3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小鼠白血病细胞株FBL-3分为6组,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B~E组分别用干扰素-γ5,50,200,500 ng/mL处理48 h;F组为干扰素-γ50 ng/mL 处理2周.应用 Transwell侵袭模型检测各组FBL-3细胞的体外侵袭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C、D和E组穿过 Matrigel 胶的FBL-3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且存在剂量依赖性效应(P<0.05).F组细胞侵袭能力增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γ短期作用(48 h)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明显抑制FBL-3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小剂量干扰素-γ长期作用可促进FBL-3细胞的侵袭能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CT和MRI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MRI显示6例双侧对称性枕叶白质受累,其中4例双侧额叶顶叶白质受累,1例同时累及中脑和丘脑,1例累及尾状核头;病灶形态不规则,特征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脑回样异常信号.CT显示枕叶低密度影,其中2例广泛脑白质水肿.治疗5~20 d复查,6例病灶部分消失,1例完全消失,2例出现转化灶.结论:结合临床特点和后部脑白质损害为主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RPLS的诊断.

    作者:庞善军;陈立平;赵静;囤荣耀;周宏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对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的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孕14~20+6周1 242名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应用Multicalc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值.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切割值为1∶270,≥1∶270为高风险孕妇;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切割值为1∶350,≥1∶350为 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孕妇均抽取静脉血4~20 mL行胎儿细胞富集分离与鉴定,对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单细胞基因分析,并应用基因扫描技术对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基因片段进行检测.结果:血清甲胎蛋白+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筛查出高风险孕妇35名,其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20名,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9名,神经管缺陷高风险6名,阳性率2.8%.20名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中,21号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为三体图谱型6名,其中1∶1∶1基因型4名,2∶1基因型2名;1名2∶1基因型孕妇自然流产,对流产胎体进行细胞核分型,确诊为唐氏综合征,余5名活产新生儿经细胞核型分析确诊为唐氏综合征.1 207名低风险孕妇基因扫描均为正常二倍体1∶1基因型.结论: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可提高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率,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

    作者:薛燕平;曹烨;刘新正;朱冲;郭振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颈动脉体瘤价值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超声声像学特点,提高其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并与CT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颈动脉体瘤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又处实性低回声团块,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可出现不同程度增大,瘤内血液供应丰富,可见动脉血流信号.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增强表现为均匀性强化.结论:超声有助于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且可明确瘤内血液供应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手术入路的选择.

    作者:朱好辉;袁建军;周艳珂;王振华;王娜;吕传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00例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的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37%,外科手术占24%.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及咳嗽;D-二聚体阳性率100%;血气分析异常78%,心电图变化82%,超声心动图异常82%,下肢B超及下肢深静脉造影异常63%.CT肺动脉造影结果异常80%,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10例行溶栓加抗凝治疗,有效率100%,70例行抗凝治疗,有效率95.7%,20例于患病后立即死亡.结论:肺血栓栓塞症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临床表现多样,采用多种诊断手段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杨晓红;谷春玲;邬超;于丽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静脉高营养下同步放化疗2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高营养在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作用.方法: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行中心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观察治疗前、后KPS评分、体质量、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并评价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高于治疗前;患者KPS评分由治疗前(58.4±8.2)分增加至治疗后的(74.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高营养下同步放化疗常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降低、贫血、血小板降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均为轻中度反应,无需中断治疗;其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2例.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结论: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静脉高营养支持下同步放化疗,有利于患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

    作者:李琦;向森;陈运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婴幼儿体外循环前后血浆脑红蛋白变化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血浆脑红蛋白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脑红蛋白在体外循环前后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4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前后血浆脑红蛋白水平.结果:体外循环结束时、术后第1,2天血浆脑红蛋白水平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血浆脑红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成为评价脑损伤的指标之一.

    作者:魏波;朱耀斌;刘迎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颅咽部数字X线头影测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疗中价值

    目的:探讨颅咽部数字X线测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OSAHS患者40例(OSAHS组),单纯打鼾患者31例(单纯打鼾组),均行颅咽部数字X线头影测量,测量内容包括:上齿槽座角(SNA)、下齿槽座角(SNB)、上下齿槽座角(ANB);舌根后方气道前后径(PAS),软腭后方气道横径(U-MPW),会厌层面测量气道前后径(V-LPW),舌骨上缘到下颌骨的垂直距离(MP-H),软腭长度(PNS-P),软腭厚度(SPT),比较2组测量结果,并比较行低温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OSAHS患者治疗前、后颅咽部数字X线头影测量结果.结果:单纯打鼾组M-PH、PNS-P、SPT、PAS、U-MPW与OSA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低温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OSAHS患者治疗前、后PNS-P、PAS、U-MP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咽部敷字x线测量有助于OSAHS诊断,并可指导手术治疗.

    作者:赵青;韦小燕;汪平;孙书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

    目的:观察七氟醚、丙泊酚维持相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25例.诱导后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以1 mg/(kg·min)递增或递减调整丙泊酚泵入速度,维持BIS在(50±5).比较2组气腹前5 min(T1)、气腹后10 min(T2)、气腹后40 min(T3)和手术结束前5 min(T4)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和血糖水平.结果:(1)2组各时点BIS、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点BIS、平均动脉压、心率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T2、T3、T4时间点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糖水平均高于T1时间点(P<0.05);丙泊酚组T2、T3、T4时间点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糖水平高于七氟醚组(P<0.05).结论:BIS指导下七氟醚预防或减轻气腹致手术中的不利应激反应较丙泊酚有效,适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维持.

    作者:邓超;代志刚;董希伟;李燕;张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11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均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十螺内酯片,心功能Ⅳ级者联合硝酸甘油注射液5 mg+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心功能Ⅳ级以下者联合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观察组均停用ACEI类药物,螺内酯片、硝酸甘油、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口服厄贝沙坦75 mg/次,1次/d,于第7天增至150 mg/次,1次/d.2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胸比;并行6 min步行试验,观察2组步行距离,步行前后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结果:2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胸比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延长(P<0.05),心肌耗氧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ACEI类药物.

    作者:冯文学;吴利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慢性肾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左心室肥大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透析前慢性肾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159例慢性肾病患者和63例非慢性肾病患者,分析主要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经彩超检查其左心室质量指数,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变量、多变量回归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与非慢性肾病患者相比,慢性肾病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加,左心室肥大发生率高,且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平均血磷浓度和Log FGF-23增加值均与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下降呈明显相关(P均<0.01);不同肾功能组别患者平均血磷浓度均正常,但Log FGF-23绝对值随患者肾功能减退明显增加;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肾病患者增加的Log FGF-23与增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密切相关,且与左心室肥大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慢性肾病患者中FGF-23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肥大存在独立相关性.

    作者:丁士新;曹慧霞;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母血、脐血、羊水中激活素A水平对胎儿窘迫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临产时母血、脐血、羊水中的激活素A水平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92例产妇依据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分为胎儿窘迫组72例与正常分娩组20例,分娩时留取母血、羊水、脐血检测激活素A水平,分析其与胎儿窘迫之间的关系.结果:胎儿窘迫组母血、脐血和羊水中的激活素A水平均较正常分娩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时母血、脐血、羊水中激活素A水平增高,对胎儿窘迫有预测价值.

    作者:方渝;徐志康;刘艳丽;沈润华;朱兆钧;吴梅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氯诺昔康预防麻醉苏醒期导尿管刺激躁动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对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苏醒期导尿管刺激引发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行上腹部手术男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观察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观察苏醒期因导尿管引发的膀胱刺激征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苏醒期均因导尿管刺激引发膀胱刺激征,观察组膀胱刺激征程度和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后导尿管引发的膀胱刺激征是引发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可有效预防其发生或降低其程度.

    作者:彭志宏;李勇;邹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频率脉冲电磁场对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影响

    目的:采用不同频率的脉冲电磁场干预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探讨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的适宜频率.方法:8周龄雌雄各半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3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B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 mT,频率为8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C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mT,频率为32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各组小鼠在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值.结果:治疗后B,C组骨密度值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对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有治疗效果,频率为8~32 Hz的磁场治疗疗效相同.

    作者:刘亚林;魏丽;贺晓晔;张新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PH联合芍倍注射液三腔双层注射固定治疗直肠脱垂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直肠脱垂临床治疗方法.方法:90例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取PPH手术治疗(PPH组)、单纯芍倍三腔双层注射固定治疗(注射组)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芍倍三腔双层注射固定疗法(联合组).观察3组术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远期复发率均优于PPH组、注射组(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芍倍注射液三腔双层注射固定治疗直肠脱垂,临床疗效可靠,对直肠黏膜固定更稳固,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刘新华;韩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血肌酐水平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血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免疫抑制剂应用,激素冲击、抗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5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14 d.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肌酐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水平为(111.17±18.84)μmol/L,对照组为(180.81±36.78)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肾移植术后患者血肌酐水平.

    作者:蒋欣;苗书斋;曲青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原因及风险分析

    目的:了解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原因及风险,以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914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剖宫产原因,比较再次剖宫产者、同期1 000名初次剖宫产产妇(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胎盘异常、子宫不全破裂、子宫切除及术中盆腹腔粘连发生率.结果:阴道试产成功58名,再次剖宫产856名.社会因素301名(35.2%),继发性宫缩乏力192名(22.4%),巨大儿73名(8.5%),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前3位原因.再次剖宫产组手术时间(51±8)mm,术中出血量(382±63)mL;对照组分别为(27±6)min,(290±57)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盆腹腔粘连、胎盘异常、子宫不全破裂、子宫切除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风险高,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首次剖宫产十分必要.

    作者:娄翠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生理学作用及其在2型糖尿病中应用

    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促进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胰岛β细胞增殖和分化并抑制其凋亡、延迟胃排空,但不引起体质量增加和低血糖,从而保护了胰岛β细胞功能.在疾病早期应用此类药物,受损的β细胞功能和β细胞数量有逆转的可能.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及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给2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作者:陈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目的;探讨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9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单阶段(L3)椎弓根截骨矫形同时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46个月,术后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术前Cobb'S 角36°~69°(平均50°),颌眉角30°~70°(平均55°).术后Cobb'S角16°~28°(平均24°),颌眉角12°~22°(平均16°).矫正患者后凸畸形,改善了视线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并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方法相对简便,临床效果可靠,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志韧;张宝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脑卒中6个月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及相关因素,探讨其与6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老年脑卒中患者275例,连续记录入院后7 d的血压,在发病后6个月时评价预后(远期预后),对急性期血压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6岁,入院NIHSS评分>7分,急性期平均收缩压≥200mm Hg,急性期平均舒张压≥100 mm Hg是老年脑卒中患者6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坚持康复锻炼是老年脑卒中患者6个月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脑卒中急性期收缩压≥200 mm Hg、舒张压≥100 mm Hg、高龄以及NIHSS评分愈高提示预后不良,积极康复锻炼可改善远期(6个月)预后.

    作者:陈金梅;周维智;刘晓红;夏菁;陈缪存;戚幼文;宋艳艳;田发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血压变化情况.方法:OSAHS 合并高血压患者116例,分别行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摘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舌根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3,6,12个月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6,12个月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术前下降(P<0.01),术后3,6,12个月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后降压效果较满意.

    作者:肖玉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