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

邓超;代志刚;董希伟;李燕;张红

关键词: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腹腔镜妇科手术, 气腹, 应激
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丙泊酚维持相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25例.诱导后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以1 mg/(kg·min)递增或递减调整丙泊酚泵入速度,维持BIS在(50±5).比较2组气腹前5 min(T1)、气腹后10 min(T2)、气腹后40 min(T3)和手术结束前5 min(T4)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和血糖水平.结果:(1)2组各时点BIS、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点BIS、平均动脉压、心率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T2、T3、T4时间点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糖水平均高于T1时间点(P<0.05);丙泊酚组T2、T3、T4时间点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糖水平高于七氟醚组(P<0.05).结论:BIS指导下七氟醚预防或减轻气腹致手术中的不利应激反应较丙泊酚有效,适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维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内支架置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肝癌致下腔静脉癌栓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肝细胞肝癌致下腔静脉癌栓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临床资料,26例单纯支架置入(单纯组),30例支架置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组).患者均行支架置入,比较手术前、后下腔静脉梗阻段直径;联合组术后行体部伽玛刀治疗下腔静脉癌栓,处方剂量300~400 cGy,等剂量曲线50%~70%覆盖计划靶区,照射总剂量达3 000~4 800 cGy,术后1个月测量下腔静脉梗阻段直径;3,6个月了解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1个月下腔静脉直径均有不同程度扩大,单纯组下腔静脉梗阻段直径增加(0.67±0.25)cm,联合组直径增大(1.7±0.21)cm,3,6个月随访单纯支架置入患者下腔静脉通畅率60.87%,21.74%,而支架置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患者为10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支架置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是治疗肝细胞肝癌致下腔静脉癌栓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季洪兵;吕光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眼血流作用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眼部血流的影响,探讨药物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对12例22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静脉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 d,观察用药前、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以及睫状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明显增加,阻力指数明显降低.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增加视网膜血液灌注量.

    作者:曾照年;董良;董仰曾;王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股薄肌移植应用于外伤性肛门失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股薄肌移植应用于外伤性肛门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因外伤导致完全性肛门失禁患者行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术后6,12,24个月时分别对肛管直肠压力、排粪造影结果及自主感觉等方面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均<2个月;(2)术后24个月患者肛管直肠压力各指标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24个月,5例患者排粪造影已能随意控制钡剂流出;(4)术后6,12,24个月患者Wexner肛门失禁评分逐渐降低,至术后24个月时患者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薄肌移植应用于治疗外伤性肛门失禁,可保护肛门功能及外形.

    作者:李二建;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uPA、VEGF和微血管密度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ovarian germ cell tumor,MOGCT)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MOGCT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uPA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标记CD34肿瘤新生血管,计算MVD.结果:uPA和 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值在MOGCT患者不同年龄、不同病理类型、不同腹腔积液程度、有无网膜转移、有无肝转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PA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表达强度及MVD值在不同FIGO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uPA蛋白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期较阴性表达者明显缩短,uPA与MOGCT的总生存期有关(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uPA蛋白表达越强、MVD值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二者可影响患者的生存期.结论:uPA,VEGF的表达及MVD值与MOGCT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uPA和MVD可作为判断MOGCT的预后指标.

    作者:王靖雯;刘涛;王伟;杨林青;程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应激反应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行肺叶切除术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L组30例,C组30例.2组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行明视经口支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前1 min,L组在气管导管前1/3均匀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 g,C组气管导管表面不涂任何药物.比较2组诱导前5 min(T1)、停药后角膜反射恢复(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血液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有创血压、心率.结果:C组T2~T5时间点各指标高于T1时间点(P<0.05);L组T3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心率较T1增高(P<0.05),T2~T5时间点各项指标均低于C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少肺叶切除术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围拔管期儿茶酚胺释放,维持围拔管期血压、心率的稳定.

    作者:张璐瑶;董铁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颈动脉体瘤价值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超声声像学特点,提高其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并与CT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颈动脉体瘤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又处实性低回声团块,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可出现不同程度增大,瘤内血液供应丰富,可见动脉血流信号.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增强表现为均匀性强化.结论:超声有助于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且可明确瘤内血液供应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手术入路的选择.

    作者:朱好辉;袁建军;周艳珂;王振华;王娜;吕传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诊断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时HBsAg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同时阳性对HBV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 532例分娩孕妇及其对应新生儿1 545例(双胎13例),检测新生儿出生时HBsAg和HBV-DNA,复查1月龄时HBsAg,计算HBV宫内感染率,分析HBsAg与HBVDNA同时阳性对HBV宫内感染初步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 545例新生儿中,HBsAg和HBV-DNA 同时阳性者36例(2.33%).至1个月龄时剔除失访148例后,随访婴儿出生时HBV-DNA阳性36例中32例持续HBsAg阳性,而出生时HBsAg阳性、HBV DNA阴性婴儿中10例HBsAg持续阳性,HBV宫内感染率2.72%(42/1545);与出生时HBsAg和HBV-DNA同时阳性率2.33%相近.结论: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时HBsAg和HBV-DNA同时阳性可作为HBV宫内感染的初步诊断指标.

    作者:白淑芬;杨立新;唐迅;王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证实晚期食管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DN组16例,DP组16例.DN组给予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化疗,DP组给予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2组均21 d为1个化疗周期,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接受的不良反应停止,多6个周期.每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7 d行胸、腹部CT检查,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DN组总有效率为37.5%,DP组总有效率为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与D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与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迭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均满意,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但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迭铂方案消化系统反应较轻,更适合老年或身体状况较弱者.

    作者:薛英波;蒋莹;李利波;李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慢性肾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左心室肥大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透析前慢性肾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159例慢性肾病患者和63例非慢性肾病患者,分析主要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经彩超检查其左心室质量指数,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变量、多变量回归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与非慢性肾病患者相比,慢性肾病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加,左心室肥大发生率高,且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平均血磷浓度和Log FGF-23增加值均与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下降呈明显相关(P均<0.01);不同肾功能组别患者平均血磷浓度均正常,但Log FGF-23绝对值随患者肾功能减退明显增加;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肾病患者增加的Log FGF-23与增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密切相关,且与左心室肥大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慢性肾病患者中FGF-23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肥大存在独立相关性.

    作者:丁士新;曹慧霞;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钠肽与狼疮性肾炎患者心脏损害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脑钠肽与狼疮性肾炎患者合并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同时测定血浆脑钠肽、白蛋白、肌酐等水平;观察脑钠肽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白蛋白、肌酐的关系.结果:狼疮性肾炎组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心脏损害的狼疮患者脑钠肽明显高于不舍并心脏损害组(P<0.01).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54,P<0.01;r=0.46,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2,P<0.01).结论:脑钠肽测定有助于发现并监测狼疮性肾炎合并心脏损害.

    作者:陈晖;朱清;邵凤民;程银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不同生化指标临床意义比较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雌激素、血脂和肝功能水平在疾病发展中的变化规律以及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方法:依据病情程度将72例ICP患者分为重度组23例和轻度组49例,同期剖宫产正常孕妇72例为对照组,检测胆汁酸、血脂、肝功能、雌二醇、雌三醇水平,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统计3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判断ICP患者血脂增高与雌激素及肝功能水平的关系;对预测ICP孕妇胎儿窘迫发生的各因素作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1)3组雌二醇、胆汁酸、三酰甘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重度组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4)预测胎儿窘迫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雌二醇、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雌二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可考虑作为疾病分度指标,ICP患者血脂升高主要与总胆红素水平有关,血脂改变可能是胆汁淤滞的直接结果,与肝功能变化是并列关系非因果关系;血脂变化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不敏感,雌二醇、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预测胎儿窘迫较好的指标.

    作者:任思佳;殷艳;王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PH联合芍倍注射液三腔双层注射固定治疗直肠脱垂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直肠脱垂临床治疗方法.方法:90例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取PPH手术治疗(PPH组)、单纯芍倍三腔双层注射固定治疗(注射组)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芍倍三腔双层注射固定疗法(联合组).观察3组术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远期复发率均优于PPH组、注射组(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芍倍注射液三腔双层注射固定治疗直肠脱垂,临床疗效可靠,对直肠黏膜固定更稳固,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刘新华;韩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6例大面积皮肤潜行撕脱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面积皮肤潜行撕脱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皮肤潜行撕脱的患者采用原位取皮,反削后再回植创面治疗.结果:20例反削回植皮片全部成活,6例2%~6%的回植皮片坏死,经再次植皮后皮片成活,创面均愈合.结论:原位取皮反削后回植创面是治疗大面积皮肤潜行撕脱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志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静脉高营养下同步放化疗2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高营养在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作用.方法: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行中心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观察治疗前、后KPS评分、体质量、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并评价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高于治疗前;患者KPS评分由治疗前(58.4±8.2)分增加至治疗后的(74.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高营养下同步放化疗常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降低、贫血、血小板降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均为轻中度反应,无需中断治疗;其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2例.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结论: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静脉高营养支持下同步放化疗,有利于患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

    作者:李琦;向森;陈运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血压变化情况.方法:OSAHS 合并高血压患者116例,分别行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摘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舌根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3,6,12个月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6,12个月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术前下降(P<0.01),术后3,6,12个月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后降压效果较满意.

    作者:肖玉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晚期胃癌患者6例,均在给予化疗药物前1天给予西妥昔单抗静脉滴注,首剂负荷量为400mg/m2,以后给予维持剂量250 mg/m2,1次,周,静脉滴注.21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部分缓解1例,稳定4例,疾病进展1例,总有效率16.7%,疾病控制率83.3%.6倒不良反应均较轻,对症治疗均缓解.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张桂芳;马晓艳;鲁一;慕竹青;周林静;孟娜娜;景海曼;齐路霞;李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COPD患者131例分为吸烟组86例和不吸烟组45例,比较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值,并观察吸烟组吸烟指数与COPD临床严重程度肺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吸烟组FEV1%为(55.09±11.30)%、FEV1/FVC为(57.80±7.31)%;不吸烟组FEV1%为(59.58±13.92)%,FEV1/FVC为(61.28±6.7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临床严重程度肺功能分级Ⅰ级者吸烟指数低于Ⅱ,Ⅲ级者(P<0.05);COPD临床严重程度肺功能分级Ⅲ级者吸烟指数高于Ⅱ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COPD患者的戒烟教育.

    作者:骆树新;许西琳;关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6排螺旋CT诊断臂丛区神经源性肿瘤价值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诊断臂丛神经源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臂丛区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16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CT检查示肿瘤位于前及中斜角肌间隙5例,其中2例沿椎间孔伸入椎管内,位于锁骨上窝2例,经胸廓入口突入胸腔1例;肿块约4.5 cm×5.0 cm×4.8 cm大小;呈哑铃形5例,梭形3例;边界不清晰者3例,边界清晰者5例;平扫肿瘤密度等于肌肉2例,密度略低于肌肉6例;5例病变内见低密度影,2例可见小点状钙化,1例高密度区包绕裂隙样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示轻度均匀强化2例,中度强化5例、较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4例病灶呈缓慢强化特点,4例有囊变病灶者囊变区呈低度强化或无强化,其实性部分不同程度强化.结论:臂丛神经区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典型,有助于术前定位、定性诊断.

    作者:边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N-端脑钠素前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支架置入术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N-端脑钠素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3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7 d NT-proBNP水平,观察对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T-proBNP水平术前分别为(776.8±219.2)pg/mL 与(351.2±123.4)pg/mL(P<0.01),术后即刻分别为(963.6±31 5.3)pg/mL与(372.5±142.1)pg/mL(P<0.01),术后7 d分别为(443.7±188.5)pg/mL 与(275.6±98.2)pg/mL(P<0.01);术后即刻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仅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NT-proBNP水平较术前及术后即刻均降低(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下降趋势更明显.基线NT-proBNP≥300 pg/mL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10.6%(7/66)高于NT proBNP<300 pg/mL患者的6.1%(2/33)(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NT-proBNP水平存在动态改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作者:王子超;孙刚;高传玉;于革文;郝毅;张文祥;李延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早期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手术诊断早期宫外孕81例,其中胚胎存活完整38例,输卵管流产32例,输卵管破裂9例,陈旧性宫外孕2例,输卵管出血和黄体破裂各1例超声误诊为宫外孕,超声诊断符合率97.6%.66例包块内彩色多普勒可检测到滋养层血流及低阻型动脉频谱.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宫外孕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邓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