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诊治分析

李广俊;赫鹏

关键词:胆管损伤, 外科手术, 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病理因素所致胆管损伤9例,解剖因素所致胆管损伤7例,技术性因素所致胆管损伤2例.18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1~5 a,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根据胆管损伤时间及类型选择适宜手术方式,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212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女性患者与心电图运动试验相关性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test,TET)对女性冠心病诊断预测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女性患者212例,均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7 d行TET检查,分析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TET检查阴性原因.结果:212例患者中TET阳性74例(34.9%),可疑阳性60例(28.5%),阴性78例(36.6%).TET阳性、可疑阳性患者典型心绞痛、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发生率高于TET阴性者(P<0.05),TET阳性者高于可疑阳性者(P<0.05).TET阳性、可疑阳性者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TET阴性者(P<0.01),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低于TET阴性者(P<0.01).TET阳性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发生率高于可疑阳性及阴性者及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者(P均<0.01).结论:TET对女性冠心病患者诊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但存在一定假阴性.

    作者:罗仁;杨胜祥;茶春喜;左继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男性患者100例分别按高血压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分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立位、卧位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及醛固酮(aldosteronism,ALD)浓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年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的关系.结果:在高血压病1,2,3级3个亚组间,血浆PRA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而AngⅡ及血浆ALD依次升高(P<0.05).在年龄≤50岁、>50~60岁和年龄>60岁3组间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在BMI≤24 kg/m2,>24~28 kg/m2和>28 kg/m2 3组间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为AngⅡ及ALD的正性独立预测因子,而年龄是AngⅡ及ALD的负性独立预测因子;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均是血浆PRA的负性独立预测因子.身高、体质量、BMI与高血压患者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激活程度主要与年龄、血压有相关性.

    作者:符春晖;严华;陆永光;陈湘桂;黄军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成人纵膈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成人纵膈淋巴结结核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纵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资料.结果:12例患者共检出短轴直径5~10 mm淋巴结103个,≥10 mm的肿大淋巴结93个,淋巴结累及2个分区以上10例.平扫显示肿大淋巴结呈等密度9例,伴有中间低密度3例.注射造影剂后0.5 min,172个淋巴结未见明显强化,24个淋巴结呈轻微环状强化;2,4 min后强化淋巴结明显增多,其中呈薄环形强化81个,不规则环形强化68个,不均匀强化16个,均匀强化10个,中心分隔状强化12个,无明显强化9个;10例患者具有2种以上强化形式.结论: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成人纵膈淋巴结结核有重要价值.

    作者:兰庆茂;黄可祥;吕亚萍;黄忠道;黄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p16基因甲基化联合脱落细胞检查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价值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沉渣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联合脱落细胞检查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意义.方法:66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胸腔积液36例(恶性组),良性胸腔积液30例(良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胸腔积液沉渣细胞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同时进行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分析2种方法对胸腔积液诊断的意义.结果:p16基因甲基化、脱落细胞学检查和二者联合检查的阳性率恶性组分别为69.4%,41.7%和88.9%;良性组分别为13.3%,0,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86.7%,准确性为87.9%,2种方法联合检查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胸腔积液p16基因甲基化联合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良、恶性胸腔积液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刘大鹰;胡灼君;胡红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ER和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erb-2,p53,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6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erbB-2,p53,ER和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46例乳腺癌中,C-erbB-2,p53,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73.6%,63.0%和57.7%;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p53,ER和PR阳性表达率在不同肿瘤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C-erbB-2,p53,ER和PR对判断预后和治疗有指导价值.

    作者:黄自明;赵倩倩;李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

    目的:比较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治疗前、后三尖瓣反流量的变化.方法:45例成功封堵手术治疗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超声检查证实合并三尖瓣反流,并依据来源分为单纯瓣膜型(A组)31例和左心室右心房通道型(B组)14例,封堵术后观察三尖瓣反流量的变化.结果:A组术后三尖瓣反流量面积,返流峰值流速及峰值压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封堵术后三尖瓣反流量面积较术前减少,反流峰值流速及峰值压差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膜周部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应区别对待,左心室右心房通道型的三尖瓣反流在封堵术后多可得到有效减轻.

    作者:赵冰;刘煜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T-幼淋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总结T-幼淋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T-幼淋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骨髓穿刺可见幼淋细胞,流式细胞学分析示CD2+CD3+CD5+CD7+CD8+CD4-TdT-HLA-DR-CDla-CD19-.染色体:46,XX,inv(14)(q11;q32).给予化疗,化疗第10天突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自动出院.结论:T-幼淋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胸腺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侵袭性高,中位生存期短.多种新药的临床应用及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为该病提供了治疗前景.

    作者:时杰;张茵;雷平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在慢性肝病患者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A)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42例慢性肝病患者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GADA,分析血清GADA阳性率与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肝病严重程度、血糖及血清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的关系.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GAD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组高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组(P<0.05),肝源性糖尿病组高于肝病血糖正常组,肝硬化组高于肝炎组(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慢性肝病合并自身抗体阳性者血清GADA阳性率更高,可能预示着更高的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

    作者:周莉;王怡;高敏;卢诚震;郭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28例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结果:20例1周治愈,8例2周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粒细胞减少症临床常见,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血清支原体抗体阳性对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党秋菊;崔家幸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严重Pi1on骨折钢板内固定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Pilon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严重Pilon骨折患者42例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开放性骨折患者于伤后6~8 h行急诊手术治疗,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闭合骨折患者于伤后7~18 d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踝关节功能评定优28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8.1%.结论:严重Pilon骨折应正确选择手术时机,避免加重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腓骨长度;重建胫骨远端关节面、选择合适胫骨内固定材料可降低病残率,避免并发症发生.

    作者:喻元;闵银川;孙根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结直肠癌并发急性穿孔5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结直肠癌并急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老年结直肠癌并发急性穿孔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误诊2例;4例一期切除肿瘤行近端肠管造瘘术,1例行穿孔修补乙状结肠袢式双腔造瘘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1 a内死亡1例,3~4 a死亡2例,1例随访15个月仍存活.结论: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穿孔易误诊,并发症多,病情发展迅速,应及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不主张一期肠吻合术.

    作者:程章林;王国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格列美脲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于早餐及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起始量0.4 u/(kg·d),按早3/5、晚2/5分配,以后根据尿糖及血糖调整剂量,维持剂量0.3 u/(kg·d).观察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给予格列美脲片,起始剂量为1~2 mg/次,1次/d,维持量为1~4 mg/次,1次/d,每日晨口服.2组疗程均为90 d.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每日用量.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8.25±2.80)h,低血糖发生率38%,每日胰岛素用量(24.11士0.30)u;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6.83±3.10)h,低血糖发生率为12%,每日胰岛素用量为(17.24士0.20)u,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作者:段艳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为治疗组,均给予缬沙坦80 mg/次,1次/d,口服,疗程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心率、高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高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高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可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保护肾脏功能.

    作者:张小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乳腺错构瘤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错构瘤患者超声声像学表现.结果:腺型错构瘤6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内呈低回声,散在点状漂浮状分布高回声;纤维型错构瘤14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内不均质低回声,伴有条线状或小片状非均质高回声;脂肪型错构瘤20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内斑块状不均质回声,强度与周围正常乳腺腺体回声相近.结论:乳腺错构瘤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彭民;徐忠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替尼泊苷联合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对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VOF方案(替尼泊苷+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用于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胃癌根治术后应用VOF方案化疗者45例为VOF组,仅行根治术的41例胃癌患者为单纯手术组,比较2组生存率、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VOF组和单纯手术组的1,3,5 a总生存率分别为88.9%,62.2%,37.8%和70.7%,46.3%,22.0%,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2.8个月和24.9个月(P<0.05);1,3,5 a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8%,57.8%,31.1%和58.5%,34.1%,17.1%,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44.8个月和21.6个月(P<0.05);VOF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厌食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4.4%,68.9%,62.2%.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后应用VOF方案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周建炜;周云;罗执芬;马宁;梁秀菊;高明;常方方;赵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创伤骨折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嚣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型号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肱骨干骨折、尺桡骨双骨折、多发肋骨骨折、腓骨多段骨折、掌骨不稳定性骨折、跖骨骨折共27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生畸形愈合和再骨折.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具有损伤小、操作方便、固定稳妥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创伤导致的各类骨折.

    作者:吴浩;高延征;赵占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调节性T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β与初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 β)在初发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在RA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初发活动性RA患者(RA组)和3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中TGF-β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组CD4+CD25+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4+CD25+T细胞与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CD4+CD25+T细胞与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均有相关性(P<0.05).RA组TGF-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CD127low/-T细胞水平与其血清TGF-β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三者表达水平均与RA活动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RA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RA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作者:罗莉;罗德梅;刘盼盼;董旭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浆一氧化氮在酒精性心肌病评估中作用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在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ACM组)及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组)进行NYHA分级,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检测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将一氧化氮与NYHA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M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DCM组(P<0.010.ACM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NYHAⅣ级明显低于NYHAⅢ级,NYHAⅢ级明显低于NYHAⅡ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酒精性心肌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负相关(r=-0.90,95%CI为-0.80~-0.95,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88,95%CI为0.76~0.94,P<0.01).结论:酒精性心肌病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马双陶;杨大春;李刚;李德;唐兵;杨永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清胱抑素C在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危重患者(观察组)及71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法测血清肌酐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采用ROC评价血清胱抑素C的诊断价值,应用Cockroft-Gault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观察组1,2,3期患者分别为19,11和16例;血清胱抑素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呈明显线性相关(r=0.877,P<0.01),血清胱抑素C倒数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明显线性相关(r=0.924,P<0.01).ROC得出血清胱抑素C佳截断值为1.832 mg/L,血清肌酐佳截断值为123.5 μmol/L,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肾损伤诊断中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血清肌酐高(P<0.01).急性肾损伤1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灵敏度(89.5%)明显高于血清肌酐灵敏度(57.9%)(P<0.05),急性肾损伤2、3期患者间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急性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对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克鹏;王海波;陆士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尼莫司汀预防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尼莫司汀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给予足叶乙甙联合卡铂化疗,每21 d为1个化疗周期,重复6个周期.A组在B组化疗方案基础上,于化疗第1,3,5个周期的第1天静脉滴注尼莫司汀2~3 mg/kg.比较2组脑转移发生率、客观缓解率、1 a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脑转移发生率低于B组(P<0.05).2组客观缓解率和1 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无进展生存期高于B组(P<0.01),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且程度较B组严重(P<0.05);2组血小板计数减少、贫血、周围神经炎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司汀可降低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发生率.

    作者:钱皓瑜;陈卓昌;郭晓斌;潘金兵;冯可青;时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