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成人纵膈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

兰庆茂;黄可祥;吕亚萍;黄忠道;黄宇

关键词:淋巴结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纵膈淋巴结结核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纵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资料.结果:12例患者共检出短轴直径5~10 mm淋巴结103个,≥10 mm的肿大淋巴结93个,淋巴结累及2个分区以上10例.平扫显示肿大淋巴结呈等密度9例,伴有中间低密度3例.注射造影剂后0.5 min,172个淋巴结未见明显强化,24个淋巴结呈轻微环状强化;2,4 min后强化淋巴结明显增多,其中呈薄环形强化81个,不规则环形强化68个,不均匀强化16个,均匀强化10个,中心分隔状强化12个,无明显强化9个;10例患者具有2种以上强化形式.结论: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成人纵膈淋巴结结核有重要价值.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ER和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erb-2,p53,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6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erbB-2,p53,ER和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46例乳腺癌中,C-erbB-2,p53,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73.6%,63.0%和57.7%;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p53,ER和PR阳性表达率在不同肿瘤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C-erbB-2,p53,ER和PR对判断预后和治疗有指导价值.

    作者:黄自明;赵倩倩;李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直肠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作用.方法:晚期直肠癌患者28例均给予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2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9例,疾病稳定11例,疾病进展7例,有效率35.7%,疾病控制率75.0%.治疗期间发生腹泻9例,中性粒细胞减少6例,急性乙酰胆碱综合征6例,脱发3例,患者均可耐受,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直肠癌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杨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颈段食管胃黏膜异位症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颈段食管胃黏膜异位症(heterotopic gastricmucosainthe upper esophagus,HGMUE)的效果.方法:经组织病理证实HGMUE患者68例,均在无痛胃镜下行APC治疗,术后给予奥美拉唑40 mg/次,1次/d口服,至不适症状缓解后改为20 mg/次,1次/d,维持4周.治疗后第3,6,12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8例患者均经1次APC治疗即完全消除异位黏膜,均未发生出血、穿孔、感染、狭窄等严重并发症.3例6个月后复发再行APC治疗后随访6个月未复发;64例随访12个月1例胃镜下见复发病灶,2例失访.APC术后出现轻度咽部不适52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例,均逐渐缓解.结论:无痛胃镜下APC治疗颈段食管胃黏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作者:邓全军;谢立群;李华;任万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5个月,无骨折不愈合、感染、内固定失败病例,Sanders评分优3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7.4%.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可靠.

    作者:来秋山;邵佳;陈清汉;马希峰;张明生;张仲宁;朱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鼻窦炎鼻腔分泌物超高倍镜真菌检测及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高倍镜在诊断真菌性鼻窦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高倍镜显微成像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真菌感染情况,并与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慢性鼻窦炎患者真菌阳性率高于鼻中隔偏曲患者.结论:超高倍镜显微成像分析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方便、快捷、准确性高.

    作者:张青俊;李彩青;张雪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清胱抑素C在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危重患者(观察组)及71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法测血清肌酐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采用ROC评价血清胱抑素C的诊断价值,应用Cockroft-Gault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观察组1,2,3期患者分别为19,11和16例;血清胱抑素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呈明显线性相关(r=0.877,P<0.01),血清胱抑素C倒数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明显线性相关(r=0.924,P<0.01).ROC得出血清胱抑素C佳截断值为1.832 mg/L,血清肌酐佳截断值为123.5 μmol/L,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肾损伤诊断中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血清肌酐高(P<0.01).急性肾损伤1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灵敏度(89.5%)明显高于血清肌酐灵敏度(57.9%)(P<0.05),急性肾损伤2、3期患者间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急性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对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克鹏;王海波;陆士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p16基因甲基化联合脱落细胞检查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价值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沉渣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联合脱落细胞检查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意义.方法:66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胸腔积液36例(恶性组),良性胸腔积液30例(良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胸腔积液沉渣细胞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同时进行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分析2种方法对胸腔积液诊断的意义.结果:p16基因甲基化、脱落细胞学检查和二者联合检查的阳性率恶性组分别为69.4%,41.7%和88.9%;良性组分别为13.3%,0,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86.7%,准确性为87.9%,2种方法联合检查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胸腔积液p16基因甲基化联合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良、恶性胸腔积液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刘大鹰;胡灼君;胡红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T-幼淋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总结T-幼淋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T-幼淋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骨髓穿刺可见幼淋细胞,流式细胞学分析示CD2+CD3+CD5+CD7+CD8+CD4-TdT-HLA-DR-CDla-CD19-.染色体:46,XX,inv(14)(q11;q32).给予化疗,化疗第10天突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自动出院.结论:T-幼淋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胸腺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侵袭性高,中位生存期短.多种新药的临床应用及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为该病提供了治疗前景.

    作者:时杰;张茵;雷平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凝血机制的变化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机制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于发病12 h内和24 h采集65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观察组)静脉血,检测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PAP)、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蛋白C(proteinC,P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水平,比较不同时间各项指标差异,并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AT、t-PA、PC水平升高,PAP、PAI水平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发病12 h内到24 h,观察组患者TAT浓度升高后又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其余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24 h内凝血功能处于亢进状态,伴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改变,血液呈低凝状态.

    作者:张玉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低场强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价值

    目的:探讨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HIE患儿MRI影像资料.结果:17例轻度HIE患儿MRI表现为T1WI呈皮层下斑点状及弯曲条状高信号,1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中度HIE患儿20例T1WI表现为两额叶深部对称性点状高信号,4例表现为两侧脑室边缘条状高信号;9例重度HIE患儿均有脑梗死,不同程度脑萎缩、脑软化灶、脑积水等表现,2例为基底节点状高信号伴脑室内出血,1例T1WI表现为丘脑区斑片状不均匀高信号伴内囊后肢低信号及侧脑室边缘条状信号.结论:低场强MRI可准确反映新生儿HIE的脑损害程度.

    作者:齐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创伤骨折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嚣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型号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肱骨干骨折、尺桡骨双骨折、多发肋骨骨折、腓骨多段骨折、掌骨不稳定性骨折、跖骨骨折共27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生畸形愈合和再骨折.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具有损伤小、操作方便、固定稳妥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创伤导致的各类骨折.

    作者:吴浩;高延征;赵占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宫颈癌组织中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ollagen triple helix repeat containing 1,CTHRC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宫颈癌患者39例(宫颈癌组),正常体检者(对照组)、慢性宫颈炎(宫颈炎组)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患者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检测CTHRC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THRC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宫颈癌组36例(92.3%)呈阳性表达,CIN组18例(60%)阳性表达,宫颈炎组2例(6.67%)阳性表达,对照组无阳性表达,宫颈癌组和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CTHRC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炎组及CIN组(P<0.05);CIN组、宫颈癌组CTHRC1蛋白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CTHRC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在病理分级、临床分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HRC1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有望成为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周琦;张蔚;童永清;郭婉茹;易跃雄;梁华;申复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新技术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价值

    判定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可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线索,因此需要有效方法来鉴别.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经济实用且准确性高等优点,逐渐成为淋巴结影像检查首选.近年随超声新技术的出现,又为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提供了更多依据.本文就超声新技术诊断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石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尼莫司汀预防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尼莫司汀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给予足叶乙甙联合卡铂化疗,每21 d为1个化疗周期,重复6个周期.A组在B组化疗方案基础上,于化疗第1,3,5个周期的第1天静脉滴注尼莫司汀2~3 mg/kg.比较2组脑转移发生率、客观缓解率、1 a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脑转移发生率低于B组(P<0.05).2组客观缓解率和1 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无进展生存期高于B组(P<0.01),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且程度较B组严重(P<0.05);2组血小板计数减少、贫血、周围神经炎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司汀可降低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发生率.

    作者:钱皓瑜;陈卓昌;郭晓斌;潘金兵;冯可青;时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病死率较高.研究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明确其发病机制,可为相关治疗策略提供指导和帮助.建立一种理想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发病机制.

    作者:朱耀斌;李晓锋;张燕搏;凌峰;刘爱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调节性T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β与初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 β)在初发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在RA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初发活动性RA患者(RA组)和3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中TGF-β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组CD4+CD25+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4+CD25+T细胞与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CD4+CD25+T细胞与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均有相关性(P<0.05).RA组TGF-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CD127low/-T细胞水平与其血清TGF-β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三者表达水平均与RA活动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RA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RA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作者:罗莉;罗德梅;刘盼盼;董旭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病理因素所致胆管损伤9例,解剖因素所致胆管损伤7例,技术性因素所致胆管损伤2例.18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1~5 a,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根据胆管损伤时间及类型选择适宜手术方式,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李广俊;赫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大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大出血发病机制、临床处理原则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止血、经小切口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和手术止血方法治疗,止血成功率64.0%,病死率36.0%.结论:对此类患者,发病早期出血应首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止血;术后出血应先行小切口纱布填塞压迫止血,手术止血可作为补救治疗方法.

    作者:乔泽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Ki-67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抗原修复对A549肿瘤组织内Ki-67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修复法、柠檬酸微波修复法、柠檬酸高压修复法、Tris/EDTA微波修复法、Tris/EDTA高压修复法等对肿瘤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修复,采用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肿瘤组织的核蛋白Ki-67经柠檬酸微波修复后,染色效果较其他修复方法明显增强,且定位佳,对比度清晰.结论:在核蛋白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柠檬酸微波修复法优于其他抗原修复方法.

    作者:邹金;李亨芬;邢咏梅;聂金梅;白如玉;刁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阴道分娩会阴Ⅲ度裂伤1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阴道分娩会阴Ⅲ度裂伤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阴道分娩会阴Ⅲ度裂伤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及时行会阴修补术;未发生伤口裂开及感染,术后患者大便控制正常.结论:梗阻性难产、助产不当、巨大儿、急产等是造成会阴Ⅲ度裂伤的主要原因,会阴修补术疗效满意.

    作者:徐明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