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防治现状

郝德勋

关键词:食管癌, 贲门癌, 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 诊断和治疗, 食管支架
摘要:食管、贲门癌为常见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合理围手术期管理、精确手术技巧、术中实施预防措施可减少吻合口瘘,充分引流、营养支持、有效抗生素应用、禁食、胃肠减压、防治心肺并发症、及早闭合瘘口为其治疗基本原则.食管覆膜支架植入已大量应用于临床,成为其治疗发展的亮点.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抗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抗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其中轻中度29例(轻中度VM组),重度21例(重症VM组),选择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组)为对照,测量4组血清中抗cTnI表达情况,分析抗cTnI表达阳性率和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4组均有抗cTnI表达,表达程度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轻中度VM组、重度VM组和DCM组抗cTnI阳性率分别为69%,95%和92%,与正常对照组(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cTnI与病毒性心肌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可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疾病严重程度诊断及预测不良预后.

    作者:杨为;周军;张夏;蒋先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过表达Nurr1蛋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胎脑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比较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和过表达Nurr1蛋白的MSC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PD)的效果.方法 携带Nurr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Nurr1转染大鼠MSC,构建稳定高表达Nurr1蛋白的MSC克隆(Nurr1-MSC);分别将Nurr1-MSC(Nurr1-MSC组)、MSC(MSC组)、胎鼠中脑腹侧细胞(VMC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植入PD大鼠纹状体,检测移植区Nurr1蛋白表达,观察移植前、后PD大鼠旋转行为变化,评估不同细胞移植治疗PD大鼠效果.结果 移植术后8周内,Nurr1-MSC持续高表达Nurr1蛋白,3种移植细胞均明显改善PD大鼠症状(P<0.01),VMC组疗效佳且持久;Nurr1-MSC组4周内效果优于MSC组(P<0.05),随时间延长其疗效逐渐减弱,至术后8周时与MS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及Nurr1-MSC移植PD大鼠纹状体后均可改善PD症状,Nurr1-MSC治疗PD大鼠模型效果短期内优于MSC,长期效果与MSC接近,胎鼠中脑腹侧细胞治疗效果佳.

    作者:徐浩文;孙石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致婴儿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导致婴儿体内母源性病毒标志物变化,为预防接种及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224例,于分娩前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HBV-DNA定量检测,并检测对应224例婴儿出生及1,2,7,12个月龄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了解全程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接种后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 224例孕妇HBV-DNA阳性50例,阴性174例;对应婴儿出生时HBV-DNA均为阴性,HBsAg阳性23例中22例于1个月龄时转阴,1例于2个月龄时转阴;12个月龄时2例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低应答,无HBV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婴儿;出生时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阳性210例(93.75%),c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率220例(98.21%);12个月龄时随诊117例婴儿,HBeAb阳性21例(17.95%),HBcAb阳性68例(5 8.12%).结论 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对应要儿血清HBeAb、HBcAb为母源性,在婴儿体内逐渐转阴.

    作者:白淑芬;杨立新;吴凯华;吴岷岷;唐迅;王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19例外科治疗时机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外科治疗时机及疗效.方法 19例自发性食管破裂采用不同术式治疗,3例食管破裂24h内患者(A组)及5例食管破裂≥24~72 h者(B组)均采取食管修补术,11例食管破裂7~63 d者(C组)行食管修补+食管内T管引流术.结果 A组术后食管破裂修补均一期愈合,B组术后均发生裂口再瘘,C组中9例痊愈,1例抢救性手术患者术后3d死于中毒性休克引起的呼吸循环衰竭,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食管破裂<24 h一 期修补成功率高,>24 h~14 d应慎行直接修补术,延迟手术可提高修补成功率,对晚期食管破裂者行食管修补+T管引流安全、有效,必要时可加行空肠造瘘术,以提供肠内营养支持.

    作者:杨光煜;赵璞;侯广杰;何苡;胡为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压力性尿失禁动物模型建立

    目的 探讨模拟产伤建立压力性尿失禁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雌性成年未育SD大鼠22只,分为实验组15只,对照组7只.实验组行阴道损伤即模拟产伤,对照组仅插入阴道扩张气囊和导尿管,常规饲养1个月后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术后2组大膀胱容积、漏尿点压力、腹压漏尿点压、喷嚏试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拟产伤可有效建立雌性大鼠压力性尿失禁模型.

    作者:张广伟;李铁强;朱朝阳;杜信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半导体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方法 牙本质过敏症患者98例(210牙),随机分为半导体激光组39例(76牙),Gluma脱敏剂组32例(69牙),氟化钠甘油组27例(65牙),分别应用半导体激光、Gluma脱敏剂及质量分数75%氟化钠甘油对牙齿过敏区进行处理,观察治疗后即刻及治疗3,6个月后疗效.结果 半导体激光组治疗后即刻及治疗3,6个月后有效率分别为93.42%,86.84%,81.58%;Gluma脱敏剂组分别为84.06%,68.12%,60.87%;氟化钠甘油组分别为72.31%,61.54%,55.38%;半导体激光组治疗后即刻优于氟化钠甘油组(P<0.05),治疗3,6个月后有效率优于Gluma脱敏剂组、氟化钠甘油组(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胡明;吴大明;梁睿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甲泼尼龙对脊髓损伤大鼠氧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 了解急性脊髓损伤大鼠预防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后氧自由基的变化.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只,利用Allen重物打击造成脊髓损伤,于损伤前30 min,观察组预防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于脊髓损伤后24,72 h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结果 损伤后24 h,观察组与对照组Tarlov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脊髓损伤后24,72 h观察组大鼠血清和损伤段脊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较对照组增高(P<0.01),丙二醛较对照组降低(P<0.01);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在损伤后72 h与24 h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预防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可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氧自由基清除,保护神经功能.

    作者:杨建东;李广峰;王静成;费文勇;冯新民;蒋百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细胞块石蜡切片技术在癌性胸腔及腹腔积液诊断中应用

    目的 探讨胸腔及腹腔积液石蜡切片技术在寻找肿瘤细胞组织来源中的价值.方法 常规细胞学涂片筛查疑似恶性腹腔积液标本8份、疑似恶性胸腔积液14份,离心沉渣石蜡包埋切片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确诊断及组织来源.结果 依据切片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标记结果,12份标本中发现腺癌细胞,2份发现鳞状细胞癌细胞,2份发现肺小细胞癌细胞,2份发现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细胞,余4份除外癌细胞.结论 胸腔及腹腔积液沉渣包埋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可作为癌性胸腔及腹腔积液诊断的重要手段,并可为临床寻找和判断恶性肿瘤细胞组织来源.

    作者:邓志勇;李海;陈芳;徐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小瞳孔并发白内障49例 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瞳孔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49例(53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术,术中应用黏弹剂或晶体调位钩钝性分离、虹膜拉钩牵开瞳孔、瞳孔缘多点放射状剪开、虹膜囊膜切除术等多种方法扩臆.结果 术后50眼视力有明显提高,有效率94.34%;术后2周裸眼视力≥0.1者48眼(90.57%),≥0.3者39眼(73.58%);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3者45眼(84.91%),≥0.5者42眼(79.2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小瞳孔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前应根据小瞳孔的原因及散瞳情况制订不同的手术方案;术中瞳孔有效扩大均可满足手术需求,顺利完成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李文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及转移瘤3.OT磁共振磷谱研究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对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及转移瘤的成像特征,并分析其相应磁共振31P波谱特点.方法 对1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恶纤组)及8例转移瘤患者(转移瘤组)行3.0T磁共振常规扫描及单体素磷谱检查,分析其影像特征及代谢产物特点.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恶纤组磷酸肌酸( phosphocreatine,PCr)面积、总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PCr峰高、PCr/无机磷(inorganic phosphorus,Pi)下降,磷酸单酯(phosphomonoesterase,PME)峰高、pH值、PME/三磷酸核苷(nucleoside triphosphate,NTP)、β-ATP/Pi升高(P<0.05);转移瘤组PCr面积、PCr峰高、PCr/Pi、PCr/NTP、PCr/β-ATP下降,pH值、PME/NTP、磷酸二酯/NTP升高(P<0.05);恶纤组及转移瘤组各代谢物及其相关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对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及转移瘤显像清晰,磷谱特征可帮助分析其肿块组织的生化信息.

    作者:由长城;朱凯;巴成磊;关国发;闫景龙;徐公平;张志鹏;赵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聚氨酯不同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目的 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提供组织相容性好的支架材料.方法 聚氨酯膜分别用CO2,O2,NH3和SO2 4种低温等离子体辐照进行改性,每种等离子体分别辐照2,5,10,15 min,采用生物学与材料学方法对改性前、后聚氨酯表面的理化特性及组织相容性进行比较.结果 CO2,O2及NH3等离子体改性后与未改性聚氨酸膜外观相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扫描及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细胞在CO2,O2及NH3等离子体改性聚氨酸膜上生长状况较改性前好,O2辐照10 min的聚氨酸膜上细胞生长状况较其他等离子体及其他辐照时间好(P<0.05);改性后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有所增加,并成功引入-OH、-COOH、-NH2、-SO3H等极性基团,这些基团明显改善聚氨酯表面的组织相容性;与改性前及其他方法比较,O2等离子体辐照10 min的聚氨酯组织相容性明显改善.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是一种有效改善聚氨酯组织相容性的方法;O2等离子体辐照10 min的改性效果良好.

    作者:张燕搏;姜明;胡平;昊清玉;王强;王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3种中药对胆管狭窄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红花、丹参、苦参碱腹腔注射对家犬实验性胆管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 家犬32只建立胆管狭窄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3组为药物处理组,分别腹腔注射红花、丹参、苦参碱,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检测4组胆管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情况及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各药物处理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各药物处理组间基质金属蛋白酶-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处理组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红花、丹参、苦参碱对胆道瘢痕组织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有抗胆道瘢痕治疗作用.

    作者:黄桂填;朱光辉;刘玉群;候健民;翁杰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宫颈癌中多药耐药1基因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1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2例宫颈癌组织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多药耐药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1 mRNA表达(0.573±0.32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186±0.099) (P<0.001);宫颈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1 mRNA表达高中分化组(0.678±0.269)高于低分化组(0.383±0.325)(P<0.05),在其他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药耐药1基因在宫颈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多药耐药1基因的表达情况对预测宫颈癌的化疗效果、协助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有一定意义.

    作者:刘瑾;魏琼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关节镜下自体4股胭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4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4股胭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侧用Endobutton尼龙袢、胫骨侧用界面螺钉固定,术后行系统康复训练.结果 67例随访24~63个月,平均38个月;Lachman试验0级51例,+1级11例,+2级5例,轴移试验0级46例,+1级13例,+2级8例;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58.0士10.2)分增加至(92.0士10.1)分,其中优38例,良2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9.6%;无膝前痛及膝跪痛.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4股胭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可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云飞;吴广良;蔡喜雨;李付彬;李俊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没食子对牙釉质矿化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没食子对牙釉质的矿化作用,探讨没食子防龋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离体牛牙制备人工釉质龋标本120颗,随机分为脱矿组和再矿化组各60颗,每组再分为氟化钠组、没食子组、去离子水组各20颗,分别进行脱矿和再矿化实验,行光敏荧光技术及扫描电镜检查,比较各组脱矿后及再矿化后荧光量及扫描电镜结果.结果 荧光结果显示,在脱矿及再矿化实验中,没食子组和氟化钠组药物作用前后荧光量的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去离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显示,没食子组和氟化钠组牙面均有颗粒附着,效果接近,去离子水组牙面无颗粒附着.结论 没食子对离体牙釉质有再矿化、抗酸脱矿作用,对预防龋病发生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新尚;程春;赵今;李新霞;林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抑郁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患者217例,分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组39例和冠心病组178例,选择同期抑郁症患者45例(抑郁症组)与健康体检者85名(对照组).检测4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位点多态性,并分析4组间差异.结果 4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位点GT杂合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抑郁与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位点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马依热·艾则孜;古丽扎尔·买买提明;党海红;张小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扩张型心肌病心房颤动预后研究

    目的 了解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心脏超声和临床特征,评价AF对DCM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 DCM患者173例,分为AF组和非AF组,比较2组心脏超声、临床特征及脑栓塞发生率和心源性病死率.结果 AF组62例,AF发生率35.8% ;AF组男性比例、心室率、高血压比例、QRS时限、左心室收缩末直径、左心室收缩末容量、左心房直径、脑栓塞发生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均高于非AF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是DCM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CM患者并发AF时脑栓塞发生率增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汪剑锋;罗博哲;李智;卢喜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CD64指数对临床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检测临床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评价CD64对诊断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 行微生物培养的患者65例,分为非细菌感染组28例、局部感染组22例与全身感染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CD64指数、白细胞数量,并同时进行微生物培养.结果 局部感染组CD64指数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身感染组CD64指数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均P<0.01);ROC曲线显示CD64指数临界值取2.82时,诊断细菌感染敏感性为92.4%,特异性为78.4%3.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可作为临床诊断细菌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尤其对败血症的诊断有临床价值.

    作者:王贤;张葵;夏永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内镜及CT检查术前诊断胃肠间质瘤价值

    目的 探讨电子内镜、超声内镜及CT检查对胃肠间质瘤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105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电子内镜、超声内镜及CT检查影像资料.结果 75例行电子内镜检查,诊断符合38例,符合率50.7%;47例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符合43例,符合率91.5% ;6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符合29例,符合率45.3%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高于电子内镜(X2=21.580,P=0.000)及CT检查(X2=25.354,P=0.000).结论 电子内镜、超声内镜及CT检查均可对胃肠间质瘤作出较准确初步诊断,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较高.

    作者:李改芹;除永涛;李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防治现状

    食管、贲门癌为常见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合理围手术期管理、精确手术技巧、术中实施预防措施可减少吻合口瘘,充分引流、营养支持、有效抗生素应用、禁食、胃肠减压、防治心肺并发症、及早闭合瘘口为其治疗基本原则.食管覆膜支架植入已大量应用于临床,成为其治疗发展的亮点.

    作者:郝德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