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红丽;马芸;马利军;王海播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88例2型糖尿病患者(DM2组)及同期健康者体检排除糖尿病者604例(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并比较阳性率.结果 DM2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102例,阳性率17.35%,对照组阳性76例,阳性率12.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24,P=0.021);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DM2组(59.52%)低于对照组(6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53,P=0.002);2组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P=0.210);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率DM2组(51.02%)高于对照组(4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1,P=0.022).结论 糖尿病发生与HBV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何宗忠;王强;裘宇容;魏东;孙德华;刘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Ⅰ~Ⅱ期乳腺癌行规范化保乳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有效随访49例,随访时间9~60个月,随访期无瘤生存率95.92%,保留乳房美容效果基本满意率89.79%.结论 早期乳腺癌可实施保乳手术,但治疗需系统化、规范化.
作者:李小军;武永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对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诊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以Log-rank检验作单因素生存分析,将筛选出相对有意义指标利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作图法估计有意义指标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失访1例,7例存活,20例死亡,中位生存期1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骨髓涂片检出原浆细胞与预后相关,血红蛋白水平较高者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涂片检出原浆细胞等与预后相关.
作者:孙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RI 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21例椎管内表皮样囊肿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术前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18例,诊断准确率85.7%;MRI表现T1WI呈均匀等信号9例、均匀低信号6 例、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5例、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8例肿瘤边缘可风脂肪信号;T2WI呈高信号18例、等高信号3例,19例肿瘤边缘可见环殂等低信号囊壁;17例行增强扫描,3例肿瘤周围可见轻微强化,14例无强化.结论 MRI有助于术前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诊断.
作者:黄文亮;周山;张振勇;昊淑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测定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分析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测定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OP)和非骨质疏松组(NOP),比较2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rinary microalbumin,mAlb)、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NOP组比较,OP组年龄大、病程长,BMI,FINS,ALP低,HbA1c,mAlb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ALP,mAlb呈负相关,与BMI,FINS呈正相关.结论 高龄,糖尿病病程长,低MBI,FINS水平,高ALP,mAlb水平是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向东;卢海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微小RNA-143(microRNA-143,miR-14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40例脓毒症患者、20例非感染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中miR-143表达量.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分析miR-143与白细胞总数、TNF-α,IL-10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间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组miR-143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白细胞、IL-10水平和IL-10/TNF-α比值明显升高(P<0.01),与非感染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中死亡组miR-143表达量较存活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0水平和IL-10/TNF-α比值升高(P<0.01);脓毒症患者miR-143表达量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血清TNF-α和IL-10呈明显负相关;与白细胞无相关性.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miR-143水平可反映机体免疫反应状态,在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曾小莉;张韶岩;张京岚;袁慧;王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不同负荷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成人行清醒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80例,根据右旋美托咪定剂量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0.5 μg/kg组(B组)、1.0μg/kg组(C组)、2.0 μg/kg组(D组)和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各20例.记录4组人手术室后10 min、气管插管前、后即刻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值,记录阿托品、麻黄素和乌拉地尔使用情况,观察气管插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高于A、B、C组(P<0.05);气管插管前即刻A组脑电双频指数值高于B、C、D组(P<0.05),B、C组高于D组(P<0.05);气管插管前即刻C、D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入室后10 min降低(P<0.05),且D组低于C组(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A、B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较气管插管前即刻升高(P<0.05),且高于C、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1.0μg/kg负荷剂量用于成人清醒气管插管安全有效.
作者:张伟;张加强;孟凡民;马媛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心脏病手术患者308例根据有无低氧血症分为发生低氧血症者(观察组)与未发生低氧血症者(对照组),分析手术后72 h内发生低氧血症的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后,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7.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脏病种类、手术时间、术后X线胸片检查阳性发现是低氧血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病术后早期低氧血症与年龄、心脏病种类、手术时间、术后X线胸片检查结果密切相关,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早期干预心脏病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
作者:刘富荣;程兆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白血病患儿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0.5~1.0 mL/(kg·d),共30 d,对照组单用化疗,2组其他支持治疗相同.观察2组化疗后缓解率,化疗前、后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结果 化疗后治疗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T细胞亚群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组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治疗组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减轻化疗对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黄宗宣;严媚;李婕;盛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反复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预后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内反复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发生2次支架内血栓;首次支架内血栓形成后2例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1例再次置人支架,1例予以静脉溶栓治疗;2次支架内血栓形成后3例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引起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另1例因心源性休克死亡.结论 急诊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病死率仍较高.
作者:张文利;黄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Carisolv去龋治疗乳牙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颗龋损乳牙分为2组各50颗牙,观察组采用Carisolv去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牙钻去龋,均应用复合体充填,2 a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失访10颗牙,观察组治疗成功率89.1%(41/46),对照组65.9%(29/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充填物脱落或折断、继发龋发生率以及对牙髓的影响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arisolv去龋治疗乳牙龋病疗效确切,较传统牙钻去龋更具优势.
作者:孙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上颌窦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上颌窦癌患者64排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 上颌窦癌CT表现为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影,并向周围组织侵袭,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窦壁多呈溶骨性破坏;64排螺旋CT TNM分期符合率为97.1%(34/35),判断邻近结构受侵符合率为96.2%(101/105).结论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上颌窦癌符合率高,可显示病变范围,对指导治疗及TNM分期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莎;王冬青;王天玉;李润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初发、缓解、复发时血清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 MG)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0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β2-MG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β2-MG及CRP水平在初发组、复发组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1);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LDH,β2-MG及CRP水平对于判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预后及复发有一定价值.
作者:孔荣;邱宏春;吴鹏飞;王勇;吴得红;刘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5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均应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行胸膜活检术.结果 病理诊断胸膜转移肿瘤46例,其中转移腺癌32例、转移鳞癌14例,恶性胸膜间皮瘤5例,结核性胸膜炎37例,非特异性慢性炎症5例,未能确定组织类型2例,确诊率92.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应用于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确诊率高.
作者:唐贞明;刘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殆)垫式可摘义齿对牙齿严重磨耗患者咬合关系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牙齿重度磨耗、垂直距离降低、缺或不缺牙的患者采用(殆)垫式可摘义齿恢复其垂直距离,进行咬合重建.结果 患者垂直距离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颞下颌关节症状消失,咀嚼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殆)垫式可摘义齿用于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咬合关系重建效果满意.
作者:张海燕;彭利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合并肝转移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大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均采用FOLFOX4方案全身化疗,并给予沙利度胺200 mg/次,1次/d,口服,第1~10天.每28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6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65.63%;生存期6~14个月;治疗过程中发生神经系统毒性14例、恶心呕吐30例、白细胞计数减少28例.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合并肝转移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李恩君;马文群;吕保芳;武来兴;张桂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疗效的监测作用.方法 对60例口服阿司匹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 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抵抗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6).结论 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服用阿司匹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药物疗效有较高临床价值,可用于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潘曙明;吴增斌;费爱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螺旋CT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肾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复杂性肾结石患者54例,均在螺旋CT引导下建立微创经皮肾通道,使用气压弹道击碎结石,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60~150 min,术中出血量80~400 mL,住院时间7~13 d,结石清除率90.74%(49/54),未发生大出血,结肠穿孔,气胸,肝脏、脾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螺旋CT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定位准确、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易于掌握.
作者:高强利;张超雄;林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结扎速血管闭合切割系统(LigaSure)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行完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5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5~2 h;发生输尿管损伤1例.结论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可直接闭合大部分血管和组织血管束,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较快.
作者:凌箫鸣;陈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对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 主动脉夹层患者69例,分别于发病<12 h、发病24,72 h及手术中、术后24,48 h和术后7d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主动脉夹层分型、有无并发症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Ⅰ型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并发症和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 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有助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吕冬冬;胡殿宇;张亚飞;王红宇;杨再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