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性骨髓瘤28例预后因素分析

孙静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意义, 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对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诊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以Log-rank检验作单因素生存分析,将筛选出相对有意义指标利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作图法估计有意义指标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失访1例,7例存活,20例死亡,中位生存期1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骨髓涂片检出原浆细胞与预后相关,血红蛋白水平较高者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涂片检出原浆细胞等与预后相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肝功能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肝功能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率、常见感染部位和常见菌株及其构成,感染与肝功能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37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79例,感染率57.7%;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腹腔(22.9%)、胆管系统(22.3%)和胃肠道(17.5%);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23.8%)、肺炎克雷伯菌(16.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1.9%);感染者较非感染者血清总胆红素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低,病死率高(P<0.05).结论 肝功能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以腹腔和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多见,与肝功能有关并影响其预后.

    作者:刘树人;罗显荣;张雁;陈汉先;李灼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种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质量分数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质量分数0.250%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泌尿外科手术男性患儿50例随机分为Ⅰ,Ⅱ2组各25例.Ⅰ组应用质量分数0.250%盐酸罗哌卡因,Ⅱ组应用质量分数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以1 mL/kg的剂量进行骶管阻滞麻醉.观察2组骶管注射后5,10 min及切皮前、切皮后10 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并比较2组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结果 2组各时间点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及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分数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和质量分数0.2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均安全、有效.

    作者:杨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心脏外科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心脏病手术患者308例根据有无低氧血症分为发生低氧血症者(观察组)与未发生低氧血症者(对照组),分析手术后72 h内发生低氧血症的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后,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7.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脏病种类、手术时间、术后X线胸片检查阳性发现是低氧血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病术后早期低氧血症与年龄、心脏病种类、手术时间、术后X线胸片检查结果密切相关,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早期干预心脏病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

    作者:刘富荣;程兆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结扎速血管闭合切割系统在完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

    目的 探讨结扎速血管闭合切割系统(LigaSure)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行完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5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5~2 h;发生输尿管损伤1例.结论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可直接闭合大部分血管和组织血管束,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较快.

    作者:凌箫鸣;陈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8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血小板抑制剂、脑保护剂及改善脑循环药物等常规治疗.强化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口服;常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1次/d,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后检测3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C反应蛋白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常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较常规剂量治疗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反应蛋白,对急性缺血的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琼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支气管镜对耐多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干预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干预在耐多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耐多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78例,治疗过程中分为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组(干预组)和未行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组(对照组),比较2组血气分析变化、首次痰培养阳性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pH、p(O2)升高,p(CO2)降低(P<0.05);首次痰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耐多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早期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短期内可改善预后.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β2-微球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初发、缓解、复发时血清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 MG)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0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β2-MG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β2-MG及CRP水平在初发组、复发组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1);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LDH,β2-MG及CRP水平对于判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预后及复发有一定价值.

    作者:孔荣;邱宏春;吴鹏飞;王勇;吴得红;刘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5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急、慢性阑尾炎行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3~106 min,平均61 min.术中置腹腔引流管15例,2~4 d拔出;术后住院2~6 d,平均3.1d.未发生胆汁渗漏、粪便渗漏、腹腔感染或出血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可作为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急、慢性阑尾炎治疗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张险峰;刘双国;冯新献;吴继君;裴晓东;黄续;吕广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MRI表现

    目的 探讨MRI 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21例椎管内表皮样囊肿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术前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18例,诊断准确率85.7%;MRI表现T1WI呈均匀等信号9例、均匀低信号6 例、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5例、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8例肿瘤边缘可风脂肪信号;T2WI呈高信号18例、等高信号3例,19例肿瘤边缘可见环殂等低信号囊壁;17例行增强扫描,3例肿瘤周围可见轻微强化,14例无强化.结论 MRI有助于术前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诊断.

    作者:黄文亮;周山;张振勇;昊淑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中价值

    目的 探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5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均应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行胸膜活检术.结果 病理诊断胸膜转移肿瘤46例,其中转移腺癌32例、转移鳞癌14例,恶性胸膜间皮瘤5例,结核性胸膜炎37例,非特异性慢性炎症5例,未能确定组织类型2例,确诊率92.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应用于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确诊率高.

    作者:唐贞明;刘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多发性骨髓瘤28例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对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诊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以Log-rank检验作单因素生存分析,将筛选出相对有意义指标利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作图法估计有意义指标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失访1例,7例存活,20例死亡,中位生存期1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骨髓涂片检出原浆细胞与预后相关,血红蛋白水平较高者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涂片检出原浆细胞等与预后相关.

    作者:孙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88例2型糖尿病患者(DM2组)及同期健康者体检排除糖尿病者604例(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并比较阳性率.结果 DM2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102例,阳性率17.35%,对照组阳性76例,阳性率12.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24,P=0.021);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DM2组(59.52%)低于对照组(6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53,P=0.002);2组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P=0.210);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率DM2组(51.02%)高于对照组(4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1,P=0.022).结论 糖尿病发生与HBV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何宗忠;王强;裘宇容;魏东;孙德华;刘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动态反应器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以自行设计的旋转细胞培养器和动态反应器比较静态和动态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的差异,以期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提供依据.方法 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在氧等离子体辐照10 min聚氨酯膜制成的管状支架上进行细胞培养,比较静态和动态种植、静态和动态培养细胞增殖率的差异.结果 自制的旋转培养器、动态反应器工作状态稳定;培养第7,14,28天动态培养组光密度值均高于静态培养组(P<0.01);培养28 d甲苯胺蓝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动态培养组细胞增殖数较静态培养组多、生长更致密,且有顺培养液流动方向排列的趋势.结论 动态细胞的种植与培养优于静态.自制的旋转培养器、动态反应器可用于初步的动态培养实验,但仍有待改进.

    作者:张燕搏;姜明;王强;吴清玉;胡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4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内镜微创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患者460例均应用纤维胆管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中转开腹患者,未发生胆管损伤、胆汁渗漏等并发症.术后每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结石复发9例(1.96%).结论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红远;乔国勇;朱铮;周大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吸气性喉喘鸣婴儿86例电子喉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电子喉镜在吸气性喉喘鸣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婴儿吸气性喉喘鸣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吸气性喉喘鸣婴儿的临床资料和电子喉镜检查结果.结果 电子喉镜诊断喉软化症44例,声带麻痹1 7例,急性及亚急性喉炎16例,喉囊肿、喉部乳头状瘤各2例,声门下狭窄、先天性喉噗、喉异物各1例,喉部结构正常2例.结论喉软化症、声带麻痹、急性及亚急性喉炎是引起婴儿吸气性喉喘鸣主要原因,电子喉镜检查对喉喘鸣婴儿病因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柳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目的 观察螺旋CT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肾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复杂性肾结石患者54例,均在螺旋CT引导下建立微创经皮肾通道,使用气压弹道击碎结石,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60~150 min,术中出血量80~400 mL,住院时间7~13 d,结石清除率90.74%(49/54),未发生大出血,结肠穿孔,气胸,肝脏、脾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螺旋CT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定位准确、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易于掌握.

    作者:高强利;张超雄;林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长期肝损伤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及异常分布的结果,终导致肝硬化发生.肝纤维化是一个慢性渐进过程,有效的肝纤维化诊断方法是阻止肝纤维化进程及逆转肝硬化的重要基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技术及肝组织弹性检测技术的无创诊断方法已被大量研究,本文对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与检测技术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龙大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黄芪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白血病患儿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0.5~1.0 mL/(kg·d),共30 d,对照组单用化疗,2组其他支持治疗相同.观察2组化疗后缓解率,化疗前、后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结果 化疗后治疗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T细胞亚群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组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治疗组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减轻化疗对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黄宗宣;严媚;李婕;盛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并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后29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糖尿病合并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的同时控制血糖水平,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王晓颖;颜兴;韩培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超声检测胎儿透明隔腔宽度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产前检测胎儿透明隔腔宽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B超测量460名孕18~40周正常胎儿透明隔腔宽度,线性回归分析透明隔腔宽度与孕周的关系;比较167名孕18~40周透明隔腔正常胎儿(对照组)、7例透明隔腔缺失胎儿(观察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发生率.结果 460名孕18~40周正常胎儿透明隔腔宽度(5.6±1.7)mm,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明隔腔宽度与胎儿孕周无明显相关性(r=0.40,P>0.05);观察组、对照组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发生率分别为100.00%,1.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18,P<0.01).结论 超声检测胎儿透明隔腔宽度有助于产前诊断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作者:许玉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