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介入治疗盆腔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18例临床观察

任群

关键词:超声介入治疗, 盆腔淋巴囊肿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盆腔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通过穿刺抽液及无水乙醇硬化对18例盆腔恶性肿瘤术后21个症状性盆腔囊肿进行超声介入治疗.结果:18例21个囊腔均成功完成治疗.治愈16例(88.9%).好转2例(11.1%),治疗时患者局部感烧灼样疼痛1例,未经处理自行缓解,余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介入治疗盆腔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安全、有效.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6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既往已行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再出血者再次断流后行限制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6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限制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4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2例脾切除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人工血管架桥术,1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16例患者均获随访,除1例手术再次复发出血外,余15例患者术后情况均稳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首选的诊断方法,脾切除+断流联合分漉术是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首选术式.

    作者:秦长江;孙嵩洛;李诗杰;郑立;马万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保留肾脏术式治疗输尿管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保肾手术的效果和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输尿管癌保肾手术的临床资料,7例行输尿管病灶部分切除术,9例行输尿管末端及膀胱袖口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经输尿管镜行肿瘤电灼.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本组中18例为移行细胞癌,1例鳞癌.术后15例获得随访6个月~5年.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及2年同侧输尿管复发;3例术后3个月~3年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于术后1年发现对侧上尿路肿瘤;1例鳞癌患者术后5个月发现肺部转移,术后11个月死亡.结论:输尿管癌为少见尿路上皮肿瘤,保肾手术有复发的风险,需进行随访.但对早期、低级别原发性输尿管肿瘤,保肾手术良好.

    作者:刘先东;吴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保守及抗凝治疗效果满意,1例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死亡,5例转院治疗.结论:妇科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引起高度重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对存在高危因素者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凝剂,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徐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抢救成功1例报道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又称黏液性水肿昏迷,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未及时诊治其病情发展的晚期阶段;虽然临床发病率低,但其病死率可达50%[1].本院2008年收治1例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患者,经诊治痊愈.报道如下.

    作者:刘卫静;孟桂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无神经系统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肌电谤发电位仪检测100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糖尿痛患者(糖尿病组)和5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糖尿病组神经传导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作为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的检测手段之一.

    作者:张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卒中量表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预测脑卒中死亡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评估脑卒中急性期死亡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CT或MRI确诊的184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于入院时分别采用卒中量表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评分,追踪2周内死亡例数,绘制ROC,选择适当截割点,比较2种评分系统预测脑卒中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结果:死亡组卒中量表和急性生理学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高于生存组(P<0.01);卒中量表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分值的佳医学决定水平分别为16分和31分,卒中量表预测脑卒中急性期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0.791和0.660,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为0.767和0.816;AUC分别是0.748和0.846(P<0.01).结论:卒中量表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均可有效地预测脑卒中患者死亡风险,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的诊断性能更好.

    作者:盛雪平;刘秋菊;陈万民;岳高峰;贾宝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宫颈微偏腺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宫颈微偏腺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结果:8例依据临床症状,宫颈活检或宫颈锥切标本的光镜所见、免疫组化等相关检查确诊.2例早期治疗的患者,经3~5年随访至今仍健在.结论:宫颈微偏腺癌临床症状不明显,镜下癌腺体形态似良性,早期确诊率低.对有大量稀黏液性白带及宫颈明显肥大者,可在宫颈部深取活检或行宫颈锥切术.

    作者:王在恒;于喜法;游国芹;龙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应用PCR技术对4例DMD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目的:建立规范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产前基因诊断程序.方法:通过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判断胎儿性别,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个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中先证者dystrophin基因缺失热区内16个外显子是否缺失,并对胎儿进行相应外显子检测;对家系成员和胎儿进行第45、49、50内舍子以及5'和3'端短片段串联重复序列的基因连锁分析.结果:2例胎儿为正常男性,1例胎儿为正常女性,1例男性胎儿获得风险染色体.结论:在规范的检测程序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缺失检测结合连锁分析能准确地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进行产前基因诊断,且是目前有效的实验室方法.

    作者:王莉;王涛;康冰;方东;廖世秀;王应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单次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单次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的清除效果.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HD组)10例,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HD)组]10例,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10例,比较3组单次治疗后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3组治疗后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HP+HD)组、HDF组下降优于HD组(P<0.01),(HP+H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HD)组、HDF组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清除率优于HD组(P<0.01),(HP+H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均能有效清除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

    作者:黄洪涛;李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呼吸道病毒与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集健康体检者106例(对照组)和1年期内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208例(观察组)鼻咽拭子,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常见的7种(11个亚型)呼吸道病毒.结果:对照组106例中4例阳性.其中流感病毒A型3例,鼻病毒1例.观察组208例患者中88例检出107株病毒,患者阳性率42.3%.病毒株检出率51.4%.检出病毒以流感病毒A型、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为高,三者占检出病毒株的81.3%(87/107),人偏肺病毒和人博卡病毒未见阳性.13例患者同时检出2种以上病毒:1例同时检出5种病毒,3例同时检出3种病毒,9例同时检出2种病毒.病毒感染者中临床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占34.8%(39/112),急性支气管炎47.5%(19/40),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55.0%(22/40),支气管扩张50.0%(8/16).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A型、副流感病毒1型感染时间分布以一季度为高.结论:深圳地区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病毒感染具有较高比例,以流感病毒A型、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为主,且具有一定比例的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率.

    作者:周一平;陆学东;陈小可;杨来智;刘慧;喻海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价值.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40例,术后待患者出现痛觉时施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根据所用镇痛药液的不同,分为L组(20例)和B组(20例).L组给予质量分数0.25%左旋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100 mL;B组给予质量分数0.25%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100 mL.2组首次负荷量均为5 mL,镇痛泵背景输注量2 mL/h,一次按压量2 mL,锁定时间为10min.比较2组镇痛起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L组镇痛起效时间较B组短(P<0,05),视觉模拟评分较B组低(P<0.05),2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李宁江;沈立红;冯继泽;袁春晖;高恩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缺血性QTc间期改变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QTc间期在心肌急性缺血发作时变化特点,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心电图出现QT间期变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观察缺血发作时与缓解(静息)时心电图QT间期、RR间期以及QTc间期的变化特点.QTc间期按Bazett's公式计算.结果:3例患者出现缺血性QTc间期改变,其中2例表现为QTc间期延长,1例QTc间期缩短.在QT间期改变中以ST段、T波时限改变为主,QRS波时限未变化,伴T波振幅绝对值增大,ST段可抬高、压低或不变.结论:缺血性QTc间期异常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的心电图特征之一.

    作者:杨蕾;王宇航;刘晓宇;王芳芳;楚英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4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Ⅰb~Ⅱb期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病理检查确诊为巨块型宫颈癌47例Ⅰb~Ⅱb期(Ⅰ b期21例,Ⅱa 16例,Ⅱb 10例)患者采用PVB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子宫广泛性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观察近期疗效.结果:38例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总有效率81.3%;13例肿块完全消退,7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手术切除率100%.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是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新手段.

    作者:严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蛋白质Z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质Z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浆凝血因子FⅦ:C,FⅧ: C,FX:C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血管并发症组(30例)和无血管并发症组(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蛋白质Z,血浆凝血因子FⅧ:C,FⅧ: C,FX:C水平.结果:血管并发症组和无血管并发症组蛋白质Z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FⅦ;C,FⅧ: C,FX:C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并发症组蛋白质Z水平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FⅧ:C,FⅧ:C,FX :C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蛋白质Z与FⅦ:C,FⅦ:C,FX:C水平在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中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栓形成在2型耱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蛋白质Z水平下降所致的FⅦ: C,FⅧ;C,FX:C活性和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一个新机制,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蛋白质Z、FⅦ: C,FⅧ:C,FX:C水平对于及早发现高凝倾向,及早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高春艳;董卫军;陈英利;刘英姿;曲辉;高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半机械侧侧吻合治疗食管癌

    目的:探讨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半机械侧侧吻合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岁合并低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114例,观察组41例行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半机械侧侧吻合术;对照组73例,行经左胸后外侧切口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手工端侧吻合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14例均完整切除,无术中死亡;术后30 d内对照组1例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术后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麻痹发生率和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吻合口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一胃颈部半机械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快速的手术方式,为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理想的选择.

    作者:王明;杨光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锥形束CT在口腔科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雏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锥形束CT检查183例口腔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锥形束CT图像辅助设计牙种植手术方案,116例缺失牙患者无牙种植手术并发症发生135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和12例埋伏牙导萌术手术中检查锥形束CT定位准确率达100%;20例根管治疗后仍有症状牙体牙髓病患者锥形束CT检查诊断准确率这100%.结论:锥形束CT检查在牙种植手术方案设计,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疑难牙体牙髓病诊断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李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影响131Ⅰ首次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131Ⅰ首次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愈及出现早发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原因,提高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首次治愈率,降低早发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1Ⅰ首次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痊愈129例(54.9%),未愈78例(33.2%).近期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28例(11.9%).甲状腺质量>50 g者131Ⅰ首次痊愈率,近期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低于甲状腺质量<30 g者(P<0.01);高甲状腺吸碘率>85%者131Ⅰ首次痊愈率,近期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低于高甲状腺吸碘率<60%者(P<0.01);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者131Ⅰ首次痊愈率,近期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低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者(P<0.01).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Ⅰ治疗剂量应根据患者甲状腺大小、高甲状腺吸碘率、毒性结节性或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个体化给药.

    作者:田志远;田丽霞;付秀玲;吴庆超;张曙光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氟比洛芬酯预防瑞芬太尼所致术后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预防持续静脉滴注瑞芬太尼后引起的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的效果.方法:地氟醚吸入麻醉下行脊柱后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患者45例,按照术中应用镇痛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C组)15例,瑞芬太尼组(R组)15例、氛比洛芬酯组(F组)15例.C组术中间断给予芬太尼,R组持续静脉滴注瑞芬太尼0.2 μg/(kg·min),F组持续静脉滴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切皮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比较3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即刻、拔管后15,30 min血糖及各等级疼痛评分所占例数.结果:3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和F组苏醒、拔管时间短于C组(P<0.05),R组和F组苏醒、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拔管后15,30 min各等级疼痛评分所占例数、血糖高于C组(P<0.05),低于F组(P<0.05),F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使用氟比洛芬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片类药物急性耐受.

    作者:王寿平;陈晓彤;张雯君;黄海量;彭书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正常人鼓乳段面神经MRI斜矢状位影像解剖学观测

    目的:对正常人额骨内鼓乳段面神经进行MRI斜矢状位成像观察及解剖测量.方法:选择无任何耳部痰患的正常成年人50例(100耳),在GE 3.0T MRI机上进行扫描,采用稳态采集快速成像技术进行扫描,对所获鼓乳段面神经影像进行形态观察及解剖测量.结果:50例(100耳)在斜矢状位MRI扫描中均得到鼓乳段面神经的完整清晰影像.测得面神经鼓室段长度为(11.02±1.39)mm,直径为(1.21±0.21)mm.乳突段长度为(15.21±1.17)mm,直径为(1.37±0.16)mm.锥段直径为(1.34±0.20)mm.鼓室段与乳突段之间夹角为(109.22±5.45)°.斜矢状住扫描基线与正中矢状轴夹角角度(23.67±5.46)°,斜矢状扫描平面的内倾角角度为(6.15±3.3)°.结论:MRI斜矢状住扫描可以良好显示正常人鼓乳段面神经的解剖特点,对临床该段面神经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术及预后判断有很大帮助.

    作者:于海玲;陈宏泉;徐志鹏;朱富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游离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小腿外侧皮辫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的皮瓣面积12 cm×8 cm~20 cm×13 cm,供区中厚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19例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移植全部成活,1例在皮瓣修复的周围软组织挫伤区出现坏死、二期行膝内侧交腿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多显臃肿,4例行二期修整,无渍疡发生,感觉部分恢复,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踝周无合适局部皮瓣或带蒂皮瓣转移修复的情况下,依据软组织缺损情况采用不同的游离皮瓣修复方法,可达到较好的外观和功能要求.

    作者:单乐群;马保安;张勇;郑联合;李军;王育才;范清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