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燕;陈方;张维东;李海宴;高阅春;张小玲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临床诊治特点.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血管球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血管球瘤发病、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56例血管球瘤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随访6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血管球瘤多为良性肿瘤,大部分为单发,常见发病部位为四肢末端指(趾)甲下;部分病例临床表现为良性,而病理学表现为恶性肿瘤细胞分裂特性;手术完整切除瘤体及包膜是治疗血管球瘤的确切根治方法.
作者:刘大看;马玉春;雷红召;董长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单切口联合经尿道电切膀胱壁段输尿管的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先经尿道切除膀胱壁段输尿管.再取腰部一个切口行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出血,尿瘘及感染等并发症.平均随访32个月(6~63个月)肿瘤复发6例(19.4%),其中4例发生在膀胱,2例发生在对侧输尿管末端.在切除的输尿管口部位无肿瘤复发.患侧盆腔、腹膜后来见肿瘤种植.结论:该手术方法简化了手术程序,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于满;于爱军;王志勇;张利国;赵立军;马光;王振潮;辛立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随访3.5~12个月.结论: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支架种植术是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彦康;刘裕恒;黄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方式,处理方法及妊娠情况.结果:经盆腔检查和B超检查.术前确诊妊娠合并卵巢肿瘤33例,占63.46%;割官产术中探查双附件发现19例,占36.54%.其中9例发生卵巢肿瘤蒂扭转,发生率17.31%.均急诊手术;43例择期手术,52例经病理检查均为良性,其中良性囊性畸胎瘤23例,占44.23%.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易出现并发症,早期诊断,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王彦英;王淑;周瑞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8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和扩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后回输至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体内,评价其疗效.结果: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影像学复查显示1例多发侵犯肿块基本消失,7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T细胞亚群水平在回输后均有明显升高.结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为难治性淋巴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作者:郭智;谭晓华;陈丰;石宇杰;张明;张育葵;胡碧川;纪妍;瞿嵘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持续性肺动脉压升高的疾病.并不伴随明显的左心衰竭.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由于左向右的大量分流使肺血流增多而造成.肺动脉高压是渐进的,大部分患者在30~50岁出现症状并死亡.临床上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去避免其继续发展.静脉内注射前列腺素,经证明对治疗肺动脉高压有效.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对终末期患者或许是好的治疗方式.但是否有合适的供体是限制这一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口服用药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生存率有较大的改善.本综述通过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与诊断的认识.为其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朱耀斌;胡滨;刘迎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3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超声检查.采用腹前壁逐渐加压检查法,在患者感觉敏感点寻找阑尾.或采用从侧腹向回盲部移动探头扫查找阑尾.结果: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55例(占72.77%),非阑尾炎58例(占27.23%).结论:超声检查对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者具有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袁志红;范俊萍;杨春梅;曹学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贫血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方法:87例产妇在产后第7,14和28天分别采集末梢血测定血红蛋白水平,第28天行CES-D量表测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7天血红蛋白水平与第28天CES-D量表测试评分呈负相关(r=-4.26,P<0.05).第7天非贫血产妇CES-D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贫血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旱期贫血是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睿;张菊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MRI综合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学资料,提高术前对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后免疫组化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MRI影像特征和病理资料.结果: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3例,潜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7例.肿瘤位于胃18例,小肠5例,结肠2例,肠系膜1例;所有惠者均无淋巴结肿大.免疫组化显示:CD34阳性率92.3%,CD117阳性率96.2%.结论:检测CD34,CD117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的金标准;肿瘤大小和核分裂的多少是病理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CT,MRI综合影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良恶性趋势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文兵;罗江平;汪明全;袁芳;吴炅;温云;姜剩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其特点.结果:小肠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上端与回肠末端;病理类型中恶性肿瘤占69.3%,其中常见为腺癌;63例恶性肿瘤中35例(55.6%)诊断时已发生转移,其中转移至肠系膜常见.结论:小肠肿瘤各种病理类型与发病部位有关.
作者:张拥军;王念林;彭伯坚;李月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支气管胸膜瘘患者11例均先行胸腔闭式引流,应用庆大霉素及1:4络合碘液、3%三氯醋酸稀释液交替冲洗,配合祛痰、止咳药物、抗生素的应用,加强营养,待瘘口基本无分泌物时酌情更换细引流管并逐渐外退或纤维支气管镜下以医用生物蛋白胶黏合,然后继续引流.结果:10例患者瘘口愈合后1,3,12个月复查纤维支气管镜及胸部CT未见复发.1例经上述方法2次处理无效后行开胸瘘口修补,带蒂肌瓣填塞后治愈.结论: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瘘口<6 mm的患者,处理得当多数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治愈.
作者:王作培;韦海涛;李晓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现察奥氮平冶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奥氮平治疗急性脑卒中后阳性精神障碍患者36例,2.5 mg/d,每晚口服,3 d无效增加剂量至5.0 mg.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 d后阳性精神症状评分、医疗保健评分和睡眠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后患者阳性精神症状评分,医疗保健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睡眠时间延长(P<0.0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阳性精神障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萍;孔岳南;许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采取结膜瓣下微小穿刺口行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结果:36例(36眼)断离的虹膜均得到修复,虹膜位置和瞳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患者视力及外观明显改善.结论:应用结膜瓣下微小穿刺口修复虹膜根部断离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有效地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肝癌远期疗效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生存>10年的15例肝癌术后惠者临床资料.结果:体检发现亚临床肝癌8例.其中肿瘤直径<5 cm的小肝癌6例,行肝脏切除术后生存>11年8个月,其中1例生存已超过18年8个月;肿瘤直径≥10 cm的大肝癌4例,行一期肝切除,术后生存10年4个月~14年5个月.不能手术切除5例,先行肝动脉和门静脉栓塞化疗,降期后再二期肝切除术,术后生存11年2个月~16年5个月;其中2例术后复发,分别行再次肝切除术及γ刀治疗,治疗后累计生存期分别超过12年2个月和14年7个月.1例术后6年5个月发生门脉高压引起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行贲门周围离断术其生存超过12年1个月.结论: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及规范治疗是肝癌长期生存的关键.术后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治疗,对复发病灶再手术切除或局部消融治疗,术后并发门脉高压大出血及时手术止血治疗,是提高肝癌生存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冯关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及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 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大肠癌、35例大肠腺瘤标本中瘦素、瘦素受体mRNA及蚤白的表达.分别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年龄和性别中二者的表达情况.结果:瘦素、瘦素受体mRNA及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和大肠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P<0.05).但在大肠癌组织分化、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均存在瘦素、瘦素受体mRNA及蛋白,癌组织中有更高的检出率,临床晚期较临床早期的患者有更高的表达,其表达同组织分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无关.瘦素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动脉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行64排MSCT扫描检查下肢动脉,根据结果分为周围动脉病组41例和无用围动脉病组23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结果.结果:用围动脉痛组与无周围动脉病组的年龄、糖尿病痛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为年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病的发生与年龄,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肌酐水平呈正相关.危险因素是年龄.
作者:丁胜;赵湜;王红祥;王中京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全胃肠外营养的观察组(20例)和全胃肠外营养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治疗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等热量、等氮的全胃肠外营养,热量20 kcal/(kg·d)、氮摄八量0.2 g/kg.其中治疗组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2 mI,/(kg·d),共7 d.治疗前和治疗后1、5、7 d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发生率.结果: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后,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或P<0.01);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作者:龙鼎;喻莉;许涛;张远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比较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l夥像学表现.结果:长骨骨巨细胞瘤位于股骨下端8例.胫骨上端6例.股骨上端1例,肱骨上端1例,肱骨下端1例,桡骨下端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表现为偏侧性、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17例),可有骨壳、分隔及骨嵴、硬化边、液-液平面和软组织肿块.结论:长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对长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左自军;刘晓梅;刘秀民;于四堂;任银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造影均采用改良法进行.将术前X线诊断与术后切除的病变结肠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改良结肠检查方法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4%.结论:改良结肠造影是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其操作安全,简便、有效,利于推广,掌握正确的结肠造影方法,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覃文华;潘正航;卢林民;程广;梁彪;冯秀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与正常胸腺中CD53与胸腺细胞亚群的差异,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异常增生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与正常胸腺(对照组)中胸腺细胞CD4、CD8、CD45RA、CD45RO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和对照组胸腺组织CD5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双阳性细胞(CD4+CD8+)、单阳性细胞(CD4+CD8-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5RA分子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45RO分子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荧光定量PCR发现CD5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中为(4.45±0.5),对照组为(5.58±3.140),与对照组相比较,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中CD53mRNA的表达上调2.66倍.结论:CD53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细胞亚群异常分布有关,可能与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及其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李倩如;李沛;赵航;杜英;杨璇;高峰;张清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