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左自军;刘晓梅;刘秀民;于四堂;任银祥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 X线体层摄影, CT, MRI
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l夥像学表现.结果:长骨骨巨细胞瘤位于股骨下端8例.胫骨上端6例.股骨上端1例,肱骨上端1例,肱骨下端1例,桡骨下端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表现为偏侧性、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17例),可有骨壳、分隔及骨嵴、硬化边、液-液平面和软组织肿块.结论:长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对长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56例血管球瘤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临床诊治特点.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血管球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血管球瘤发病、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56例血管球瘤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随访6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血管球瘤多为良性肿瘤,大部分为单发,常见发病部位为四肢末端指(趾)甲下;部分病例临床表现为良性,而病理学表现为恶性肿瘤细胞分裂特性;手术完整切除瘤体及包膜是治疗血管球瘤的确切根治方法.

    作者:刘大看;马玉春;雷红召;董长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的121例患儿临床资料及其胸部X线表现.结果: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X线表现为单纯间质性改变或以肺门为中心向肺野延伸云雾状影,斑片状影,伴发肺不张2例,累及胸膜1例.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X线表现有一定特点,X线动态变化显示起病急、进展快,与病程进展有关系.

    作者:陈瑞刚;朱笑年;郭振;李眸晗;郭玉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心脏黏液瘤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黏液瘤62例.右心房黏液瘤5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27例,三尖瓣叶修补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第2年因脑梗死死亡.随访62例,随访时间5个月~4年,心功能J级51例,Ⅱ级8例,Ⅲ级2例,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心脏黏液瘤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对确诊病例应尽早实施手术;保持瘤体完整、防止其残留是手术操作的关键,并同期处理并发症.

    作者:刘海燕;宋先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胸膜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胸膜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92例胸膜疾病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活检及治疗,统计胸腔积液的确诊率及胸膜粘连术的疗效.结果: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确诊率达95.6%,常规胸膜活检术确诊率5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科胸腔镜下喷洒滑石粉胸膜固定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总有效率为91.7%,常规胸腔穿刺后胸腔内注入人重组细胞白介素-2的有效率为5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技术的介入,使胸膜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且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高.

    作者:凌宙贵;汪春梅;刘卫;蒋连强;梁萍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周围动脉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动脉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行64排MSCT扫描检查下肢动脉,根据结果分为周围动脉病组41例和无用围动脉病组23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结果.结果:用围动脉痛组与无周围动脉病组的年龄、糖尿病痛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为年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病的发生与年龄,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肌酐水平呈正相关.危险因素是年龄.

    作者:丁胜;赵湜;王红祥;王中京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3例(82.5%).死亡7例(17.5%),其中2例死于大咯血,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3例死于多脏嚣功能衰竭.结论:早期,足量选用糖肽类抗生素,加强免疫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胡海英;付志;万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再次发作心肌缺血事件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4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复发心绞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糖尿病患者为156例(28.6%),较非糖尿病患者搭桥术后心绞痛复发时间短(P<0.05).266例患者药物治疗(48.8%).247例接受再次介入治疗(45.3%),32例行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1个月内复发症状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闭塞37.5%,1~12个月大隐静脉桥狭窄16.3%,闭塞15.2%,左乳内动脉狭窄15.3%.>1年后症状复发桥血管闭塞以静脉桥为主.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搭桥血管的类型影响再次冠状动脉治疗的必要性和倾向性.

    作者:吴长燕;陈方;张维东;李海宴;高阅春;张小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肺功能测定对胸部手术风险的评估作用

    目的:探讨肺功能测定对胸部手术术前评估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指导作用.方法:对104例拟行胸部手术的患者术前进行肺功能测定,跟踪记录有无术后并发症,以评估其对手术的耐受能力.结果:肺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高呼气流量、每分钟大通气量,总气道阻力、周边弹性阻力及共振频率在有,无并发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弥散功能及残气量在有、无并发症组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拟行胸部手术的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可了解英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俊玲;张焕英;赵凤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长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分析并比较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l夥像学表现.结果:长骨骨巨细胞瘤位于股骨下端8例.胫骨上端6例.股骨上端1例,肱骨上端1例,肱骨下端1例,桡骨下端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表现为偏侧性、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17例),可有骨壳、分隔及骨嵴、硬化边、液-液平面和软组织肿块.结论:长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对长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左自军;刘晓梅;刘秀民;于四堂;任银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评价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12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60例)和<65岁组(60例),术前测定紧张度,术前、术中检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对支气管镜进入声门难易程度、恶心、窒息、咳嗽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1)2组患者在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左、右支气管检查中血压和心率均较术前升高,≥65岁组收缩压升高较<65岁组明显(P<0.05),心率增快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紧张度≥65岁组低于<65岁组(P<0.01);(3)≥65岁组较<65岁组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容易(P<0.05);(4)≥65岁组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为56.7%(34/60),<65岁组为46.7%(28/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5岁组操作困难9例(15.0%),<65岁组操作困难10例(16.7%),失败4例(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余荣环;胡斌;陈弘群;黄运平;薄维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8,11,19和组织蛋白酶B在异常胎盘绒毛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11,19和组织蛋白酶在胎盘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葡萄胎、子痫前期等和滋养层细胞密切相关的妊娠疾病病理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方法,比较葡萄胎组织、早孕绒毛、子痫前期足月胎盘和自然分娩及剖宫产的正常足月胎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11,19和组织蛋白酶B等蛋白酶的表达差异.结果:5种胎盘绒毛组织中,仅旱孕绒毛明显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8(P<0.05),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1的表达在足月胎盘组织中较为明显(P<0.05),且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的表达较正常胎盘组织弱(P<0.05).葡萄胎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9的表达弱于正常旱孕绒毛组织(P<0.05).而其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强于正常自然分娩的胎盘组织(P<0.05).5种绒毛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8,11,19等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胎盘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可能和葡萄胎、子痫前期等与滋养层密切相关的妊娠疾病的病理发生有关.

    作者:庞战军;周君桂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筛查早期肺癌的研究

    目的:研究胸部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筛查早期肺癌的可行性.方法:本院体检的无症状肺癌高危人群共2 332例按2:1随机分为2组,低剂量螺旋CT-p16组1 555例,首先给予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发现肺非钙化结节者行常规剂量CT及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标准剂量CT-p16组777例,给予标准剂量CT扫描,发现肺非钙化结节者行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低剂量螺旋CT-p16组中11.4%及标准剂量CT-p16组12.1%患者可疑肺癌,其中低剂量螺旋CT-p16组中108例及标准剂量CT-p16组中50例确诊为肺癌.2组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联合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是一种敏感、安全、可行的筛查早期肺癌的方法.

    作者:孟丽娟;王峻;王友;刘福银;樊卫飞;杨民;蒲骁麟;许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后生存10年以上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肝癌远期疗效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生存>10年的15例肝癌术后惠者临床资料.结果:体检发现亚临床肝癌8例.其中肿瘤直径<5 cm的小肝癌6例,行肝脏切除术后生存>11年8个月,其中1例生存已超过18年8个月;肿瘤直径≥10 cm的大肝癌4例,行一期肝切除,术后生存10年4个月~14年5个月.不能手术切除5例,先行肝动脉和门静脉栓塞化疗,降期后再二期肝切除术,术后生存11年2个月~16年5个月;其中2例术后复发,分别行再次肝切除术及γ刀治疗,治疗后累计生存期分别超过12年2个月和14年7个月.1例术后6年5个月发生门脉高压引起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行贲门周围离断术其生存超过12年1个月.结论: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及规范治疗是肝癌长期生存的关键.术后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治疗,对复发病灶再手术切除或局部消融治疗,术后并发门脉高压大出血及时手术止血治疗,是提高肝癌生存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冯关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电视胸腔镜诊治恶性胸腔积液38例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电视胸腔镜诊治的3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快速病理检查.38例患者均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术后均门诊随访,每1~2个月摄X线胸片观察胸腔积液情况,有效率为92.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处理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效果好、安全、微创、诊断准确等优点.

    作者:张连福;朱霞;陈明会;张泉河;李希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微小残留病灶是白血病患者治疗完全缓解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及时精确检测到微小残留病灶并给予彻底清除是白血病治疗的关键.本文就微小残留病灶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王丹蕾;马保根;张茵;翟亚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尿激酶溶栓启动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启动时间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尿激酶溶栓启动时间分为3 h内溶栓组16例、6 h内溶拴组22例和12 h内溶栓组15例.发病1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18例患者血管再通,其中3 h溶栓组9例(56%),6 h内溶栓组6例(27%),12 h内溶栓组3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溶栓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室间隔收缩幅度及左窑后壁收缩幅度均明显高于6 h和12 h溶栓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3 h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血栓溶解的成功率并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王旋麟;艾民;乔玉花;刘军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左旋氨氟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45例原定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实验组在卡托普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左旋氨氯地平,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抗体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抗体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实验组下降优于时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王佐兵;段永强;余辉;曾伟;王静;李晓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非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支气管胸膜瘘患者11例均先行胸腔闭式引流,应用庆大霉素及1:4络合碘液、3%三氯醋酸稀释液交替冲洗,配合祛痰、止咳药物、抗生素的应用,加强营养,待瘘口基本无分泌物时酌情更换细引流管并逐渐外退或纤维支气管镜下以医用生物蛋白胶黏合,然后继续引流.结果:10例患者瘘口愈合后1,3,12个月复查纤维支气管镜及胸部CT未见复发.1例经上述方法2次处理无效后行开胸瘘口修补,带蒂肌瓣填塞后治愈.结论: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瘘口<6 mm的患者,处理得当多数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治愈.

    作者:王作培;韦海涛;李晓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乳头溢血的术前联合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乳头溢血的各种诊断方法,为临床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合理方法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乳头溢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溢血涂片法细胞学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55.0%,钼靶X线摄片诊断准确率为67.5%,乳管镜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2.5%,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7.5%.联合检查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优于单独应用乳头溢液涂片、钼靶X线摄片和乳管镜检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例乳头溢血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66.00%,乳腺癌26.67%,囊性增生、炎症、导管扩张症7.33%.结论:联合诊断可提高乳头溢血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秦坚;朱晨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倒)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d,静眯滴注;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氧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14d.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李翔;张环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