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旋麟;艾民;乔玉花;刘军霞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随访3.5~12个月.结论: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支架种植术是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彦康;刘裕恒;黄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与正常胸腺中CD53与胸腺细胞亚群的差异,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异常增生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与正常胸腺(对照组)中胸腺细胞CD4、CD8、CD45RA、CD45RO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和对照组胸腺组织CD5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双阳性细胞(CD4+CD8+)、单阳性细胞(CD4+CD8-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5RA分子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45RO分子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荧光定量PCR发现CD5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中为(4.45±0.5),对照组为(5.58±3.140),与对照组相比较,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中CD53mRNA的表达上调2.66倍.结论:CD53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细胞亚群异常分布有关,可能与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及其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李倩如;李沛;赵航;杜英;杨璇;高峰;张清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造影均采用改良法进行.将术前X线诊断与术后切除的病变结肠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改良结肠检查方法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4%.结论:改良结肠造影是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其操作安全,简便、有效,利于推广,掌握正确的结肠造影方法,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覃文华;潘正航;卢林民;程广;梁彪;冯秀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合成醛固酮的能力,特别是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病理状态下.醛固酮合成明显增多.醛固酮对心脏的作用主要是诱导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周围的血管炎症、内皮功能障碍,加速氧化应急反应,心脏的电生理作用,使钠-钾泵功能下降,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脏重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众多研究发现,在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中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且与预后相关.抗醛固酮治疗能降低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防止血管纤维化,抑制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刘明伟;杨利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12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60例)和<65岁组(60例),术前测定紧张度,术前、术中检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对支气管镜进入声门难易程度、恶心、窒息、咳嗽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1)2组患者在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左、右支气管检查中血压和心率均较术前升高,≥65岁组收缩压升高较<65岁组明显(P<0.05),心率增快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紧张度≥65岁组低于<65岁组(P<0.01);(3)≥65岁组较<65岁组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容易(P<0.05);(4)≥65岁组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为56.7%(34/60),<65岁组为46.7%(28/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5岁组操作困难9例(15.0%),<65岁组操作困难10例(16.7%),失败4例(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余荣环;胡斌;陈弘群;黄运平;薄维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其特点.结果:小肠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上端与回肠末端;病理类型中恶性肿瘤占69.3%,其中常见为腺癌;63例恶性肿瘤中35例(55.6%)诊断时已发生转移,其中转移至肠系膜常见.结论:小肠肿瘤各种病理类型与发病部位有关.
作者:张拥军;王念林;彭伯坚;李月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肝癌远期疗效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生存>10年的15例肝癌术后惠者临床资料.结果:体检发现亚临床肝癌8例.其中肿瘤直径<5 cm的小肝癌6例,行肝脏切除术后生存>11年8个月,其中1例生存已超过18年8个月;肿瘤直径≥10 cm的大肝癌4例,行一期肝切除,术后生存10年4个月~14年5个月.不能手术切除5例,先行肝动脉和门静脉栓塞化疗,降期后再二期肝切除术,术后生存11年2个月~16年5个月;其中2例术后复发,分别行再次肝切除术及γ刀治疗,治疗后累计生存期分别超过12年2个月和14年7个月.1例术后6年5个月发生门脉高压引起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行贲门周围离断术其生存超过12年1个月.结论: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及规范治疗是肝癌长期生存的关键.术后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治疗,对复发病灶再手术切除或局部消融治疗,术后并发门脉高压大出血及时手术止血治疗,是提高肝癌生存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冯关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对照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或β爱体阻滞剂等,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时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降压同时能有效降低血尿酸.
作者:郭利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单切口联合经尿道电切膀胱壁段输尿管的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先经尿道切除膀胱壁段输尿管.再取腰部一个切口行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出血,尿瘘及感染等并发症.平均随访32个月(6~63个月)肿瘤复发6例(19.4%),其中4例发生在膀胱,2例发生在对侧输尿管末端.在切除的输尿管口部位无肿瘤复发.患侧盆腔、腹膜后来见肿瘤种植.结论:该手术方法简化了手术程序,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于满;于爱军;王志勇;张利国;赵立军;马光;王振潮;辛立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全胃肠外营养的观察组(20例)和全胃肠外营养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治疗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等热量、等氮的全胃肠外营养,热量20 kcal/(kg·d)、氮摄八量0.2 g/kg.其中治疗组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2 mI,/(kg·d),共7 d.治疗前和治疗后1、5、7 d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发生率.结果: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后,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或P<0.01);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作者:龙鼎;喻莉;许涛;张远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3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超声检查.采用腹前壁逐渐加压检查法,在患者感觉敏感点寻找阑尾.或采用从侧腹向回盲部移动探头扫查找阑尾.结果: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55例(占72.77%),非阑尾炎58例(占27.23%).结论:超声检查对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者具有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袁志红;范俊萍;杨春梅;曹学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舍量对铁缺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Bayer 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常用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同时测定血清铁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血清铁蛋白.以骨髓铁染色结果为标准,应用ROC曲线分析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对铁缺乏的诊断效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铁正常患者比较,铁缺乏患者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低.尤以缺铁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舍量降低明显.ROC曲线显示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对铁缺乏诊断效率高.结论: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指标是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早期、有价值的指标,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可重复性好,可用于铁缺乏疾病的筛查.
作者:高绍华;董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单纯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37例(60个椎体).随机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18例25个椎体,椎体后凸成型术组19例35个椎体.比较2组手术前1 d,手术后1 d,1周,4周,8周,12周和24周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患者满意程度.测定后凸矫正率,观察骨水泥渗漏率.结果: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d,1周,4周.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体后凸成型术组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畸形矫正率,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体后凸成型术组分别为(65.50±3.15)%和(67.83±4.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为44.00%,椎体后凸成型术组为14.2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原理相同、疗效无明显差异;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廉.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椎体后凸成型术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但费用较高.椎体骨折时间较短时(<3个月)宜优先选择椎体后凸成型术,骨折时间较长时优先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
作者:陈书连;张广泉;高坤;郑稼;高延征;王义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再次发作心肌缺血事件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4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复发心绞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糖尿病患者为156例(28.6%),较非糖尿病患者搭桥术后心绞痛复发时间短(P<0.05).266例患者药物治疗(48.8%).247例接受再次介入治疗(45.3%),32例行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1个月内复发症状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闭塞37.5%,1~12个月大隐静脉桥狭窄16.3%,闭塞15.2%,左乳内动脉狭窄15.3%.>1年后症状复发桥血管闭塞以静脉桥为主.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搭桥血管的类型影响再次冠状动脉治疗的必要性和倾向性.
作者:吴长燕;陈方;张维东;李海宴;高阅春;张小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癌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腺苷蛋氨酸注射剂5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50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皮肤瘙痒症状评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胆汁酸水平及妊娠结局(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评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胆汁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时照组(P<0.05),割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艾(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可以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瘙痒症状和妊娠结局,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杨德;陈素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头溢血的各种诊断方法,为临床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合理方法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乳头溢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溢血涂片法细胞学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55.0%,钼靶X线摄片诊断准确率为67.5%,乳管镜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2.5%,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7.5%.联合检查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优于单独应用乳头溢液涂片、钼靶X线摄片和乳管镜检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例乳头溢血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66.00%,乳腺癌26.67%,囊性增生、炎症、导管扩张症7.33%.结论:联合诊断可提高乳头溢血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秦坚;朱晨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采取结膜瓣下微小穿刺口行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结果:36例(36眼)断离的虹膜均得到修复,虹膜位置和瞳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患者视力及外观明显改善.结论:应用结膜瓣下微小穿刺口修复虹膜根部断离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有效地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黏液瘤62例.右心房黏液瘤5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27例,三尖瓣叶修补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第2年因脑梗死死亡.随访62例,随访时间5个月~4年,心功能J级51例,Ⅱ级8例,Ⅲ级2例,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心脏黏液瘤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对确诊病例应尽早实施手术;保持瘤体完整、防止其残留是手术操作的关键,并同期处理并发症.
作者:刘海燕;宋先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并与40例未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DR组)和50例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R组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DR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NDR组(P<0.01).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512,r=-0.517,r=-0.523).结论:脂联素具有抗高血糖、抗炎等多种效应.脂联素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在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周有利;张健;谢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期间肝素钠和小剂量高渗盐水治疗对自主循环恢复后兔小肠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23只家兔开胸交流电致心室颤动,心室颤动5 min后行胸内心肺复苏,心肺复苏过程中随机滴注生理盐水(NS组)2mL/(kg·10 min)或生理盐水2 mL/(kg·10 min)加普通肝素钠60u/kg(H组)或7.5%NaCL 2 mL/(kg·10 min)+普通肝素钠60 u/kg(HSH组),另有3只家免作为假手术组,只进行外科手术操作,不给予致颤和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30min注入10%异硫氰酸荧光素钠-白蛋白0.3 mL/kg标记全身血液,循环2 min后处死动物取回肠末段,观察微循环灌注情况.结果:NS组中8只动物,6只完成实验;H组和HSH组各6只,各有5只完成实验.各组动物的生理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经历5 min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后,在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有严重的微循环灌注障碍,NS组的小肠微循环灌注面积为(22.78±4.21)%;H组为(29.73±1.21)%,和NS组相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H组为(68.36±7.43)%,和其他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只假手术组的动物显示了均匀一致的微循环灌注.结论:心肺复苏期间给予肝素钠和小剂量高渗盐水治疗可以改善复苏后兔小肠微循环灌注障碍.
作者:崔喜梅;胡春林;尹林;熊晶;钟清铃;林时荣;荆小莉;廖晓星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