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

潘彦康;刘裕恒;黄敏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胆道支架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随访3.5~12个月.结论: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支架种植术是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方式,处理方法及妊娠情况.结果:经盆腔检查和B超检查.术前确诊妊娠合并卵巢肿瘤33例,占63.46%;割官产术中探查双附件发现19例,占36.54%.其中9例发生卵巢肿瘤蒂扭转,发生率17.31%.均急诊手术;43例择期手术,52例经病理检查均为良性,其中良性囊性畸胎瘤23例,占44.23%.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易出现并发症,早期诊断,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王彦英;王淑;周瑞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显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3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超声检查.采用腹前壁逐渐加压检查法,在患者感觉敏感点寻找阑尾.或采用从侧腹向回盲部移动探头扫查找阑尾.结果: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55例(占72.77%),非阑尾炎58例(占27.23%).结论:超声检查对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者具有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袁志红;范俊萍;杨春梅;曹学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筛查早期肺癌的研究

    目的:研究胸部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筛查早期肺癌的可行性.方法:本院体检的无症状肺癌高危人群共2 332例按2:1随机分为2组,低剂量螺旋CT-p16组1 555例,首先给予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发现肺非钙化结节者行常规剂量CT及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标准剂量CT-p16组777例,给予标准剂量CT扫描,发现肺非钙化结节者行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低剂量螺旋CT-p16组中11.4%及标准剂量CT-p16组12.1%患者可疑肺癌,其中低剂量螺旋CT-p16组中108例及标准剂量CT-p16组中50例确诊为肺癌.2组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联合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是一种敏感、安全、可行的筛查早期肺癌的方法.

    作者:孟丽娟;王峻;王友;刘福银;樊卫飞;杨民;蒲骁麟;许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胸膜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胸膜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92例胸膜疾病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活检及治疗,统计胸腔积液的确诊率及胸膜粘连术的疗效.结果: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确诊率达95.6%,常规胸膜活检术确诊率5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科胸腔镜下喷洒滑石粉胸膜固定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总有效率为91.7%,常规胸腔穿刺后胸腔内注入人重组细胞白介素-2的有效率为5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技术的介入,使胸膜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且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高.

    作者:凌宙贵;汪春梅;刘卫;蒋连强;梁萍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血红蛋白水平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贫血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方法:87例产妇在产后第7,14和28天分别采集末梢血测定血红蛋白水平,第28天行CES-D量表测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7天血红蛋白水平与第28天CES-D量表测试评分呈负相关(r=-4.26,P<0.05).第7天非贫血产妇CES-D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贫血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旱期贫血是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睿;张菊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甲状旁腺素测定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机体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不同分期甲状旁腺素与血肌酐的关系.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甲状旁腺素和血肌酐水平,并与40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组甲状旁腺素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衰竭不同分期其甲状旁腺素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衰竭不同分期甲状旁腺素值与血肌酐值之间均呈线性相关,且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检测甲状旁腺素可监测其肾功能衰竭程度;同时甲状旁腺素值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新的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薛燕平;涂学亮;李莉华;任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美罗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致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or lysis syndrome,ATLS)是因肿瘤细胞大量破坏,细胞内物质快速释放,导致代谢产物体内蓄积而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磷酸血症和低钙血症为特征.易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1] .

    作者:刘济轩;郭智;谭晓华;陆宁宁;楼金星;陈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9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其特点.结果:小肠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上端与回肠末端;病理类型中恶性肿瘤占69.3%,其中常见为腺癌;63例恶性肿瘤中35例(55.6%)诊断时已发生转移,其中转移至肠系膜常见.结论:小肠肿瘤各种病理类型与发病部位有关.

    作者:张拥军;王念林;彭伯坚;李月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9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对照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或β爱体阻滞剂等,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时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降压同时能有效降低血尿酸.

    作者:郭利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瘦素及其受体在大肠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及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 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大肠癌、35例大肠腺瘤标本中瘦素、瘦素受体mRNA及蚤白的表达.分别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年龄和性别中二者的表达情况.结果:瘦素、瘦素受体mRNA及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和大肠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P<0.05).但在大肠癌组织分化、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均存在瘦素、瘦素受体mRNA及蛋白,癌组织中有更高的检出率,临床晚期较临床早期的患者有更高的表达,其表达同组织分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无关.瘦素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目的:现察奥氮平冶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奥氮平治疗急性脑卒中后阳性精神障碍患者36例,2.5 mg/d,每晚口服,3 d无效增加剂量至5.0 mg.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 d后阳性精神症状评分、医疗保健评分和睡眠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后患者阳性精神症状评分,医疗保健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睡眠时间延长(P<0.0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阳性精神障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萍;孔岳南;许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采取结膜瓣下微小穿刺口行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结果:36例(36眼)断离的虹膜均得到修复,虹膜位置和瞳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患者视力及外观明显改善.结论:应用结膜瓣下微小穿刺口修复虹膜根部断离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有效地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评价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12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60例)和<65岁组(60例),术前测定紧张度,术前、术中检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对支气管镜进入声门难易程度、恶心、窒息、咳嗽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1)2组患者在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左、右支气管检查中血压和心率均较术前升高,≥65岁组收缩压升高较<65岁组明显(P<0.05),心率增快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紧张度≥65岁组低于<65岁组(P<0.01);(3)≥65岁组较<65岁组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容易(P<0.05);(4)≥65岁组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为56.7%(34/60),<65岁组为46.7%(28/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5岁组操作困难9例(15.0%),<65岁组操作困难10例(16.7%),失败4例(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余荣环;胡斌;陈弘群;黄运平;薄维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并与40例未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DR组)和50例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R组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DR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NDR组(P<0.01).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512,r=-0.517,r=-0.523).结论:脂联素具有抗高血糖、抗炎等多种效应.脂联素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在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周有利;张健;谢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心脏黏液瘤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黏液瘤62例.右心房黏液瘤5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27例,三尖瓣叶修补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第2年因脑梗死死亡.随访62例,随访时间5个月~4年,心功能J级51例,Ⅱ级8例,Ⅲ级2例,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心脏黏液瘤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对确诊病例应尽早实施手术;保持瘤体完整、防止其残留是手术操作的关键,并同期处理并发症.

    作者:刘海燕;宋先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醛固酮与冠心病的研究现状

    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合成醛固酮的能力,特别是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病理状态下.醛固酮合成明显增多.醛固酮对心脏的作用主要是诱导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周围的血管炎症、内皮功能障碍,加速氧化应急反应,心脏的电生理作用,使钠-钾泵功能下降,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脏重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众多研究发现,在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中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且与预后相关.抗醛固酮治疗能降低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防止血管纤维化,抑制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刘明伟;杨利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长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分析并比较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l夥像学表现.结果:长骨骨巨细胞瘤位于股骨下端8例.胫骨上端6例.股骨上端1例,肱骨上端1例,肱骨下端1例,桡骨下端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表现为偏侧性、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17例),可有骨壳、分隔及骨嵴、硬化边、液-液平面和软组织肿块.结论:长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对长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左自军;刘晓梅;刘秀民;于四堂;任银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随访3.5~12个月.结论: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支架种植术是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彦康;刘裕恒;黄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微小残留病灶是白血病患者治疗完全缓解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及时精确检测到微小残留病灶并给予彻底清除是白血病治疗的关键.本文就微小残留病灶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王丹蕾;马保根;张茵;翟亚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改良法结肠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诊断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造影均采用改良法进行.将术前X线诊断与术后切除的病变结肠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改良结肠检查方法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4%.结论:改良结肠造影是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其操作安全,简便、有效,利于推广,掌握正确的结肠造影方法,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覃文华;潘正航;卢林民;程广;梁彪;冯秀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