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良恶性临床病理分析

曾文兵;罗江平;汪明全;袁芳;吴炅;温云;姜剩勇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 免疫组化, CT, MRI
摘要: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MRI综合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学资料,提高术前对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后免疫组化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MRI影像特征和病理资料.结果: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3例,潜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7例.肿瘤位于胃18例,小肠5例,结肠2例,肠系膜1例;所有惠者均无淋巴结肿大.免疫组化显示:CD34阳性率92.3%,CD117阳性率96.2%.结论:检测CD34,CD117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的金标准;肿瘤大小和核分裂的多少是病理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CT,MRI综合影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良恶性趋势判断有重要价值.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胸腔镜诊治恶性胸腔积液38例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电视胸腔镜诊治的3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快速病理检查.38例患者均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术后均门诊随访,每1~2个月摄X线胸片观察胸腔积液情况,有效率为92.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处理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效果好、安全、微创、诊断准确等优点.

    作者:张连福;朱霞;陈明会;张泉河;李希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的121例患儿临床资料及其胸部X线表现.结果: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X线表现为单纯间质性改变或以肺门为中心向肺野延伸云雾状影,斑片状影,伴发肺不张2例,累及胸膜1例.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X线表现有一定特点,X线动态变化显示起病急、进展快,与病程进展有关系.

    作者:陈瑞刚;朱笑年;郭振;李眸晗;郭玉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全胃肠外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全胃肠外营养的观察组(20例)和全胃肠外营养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治疗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等热量、等氮的全胃肠外营养,热量20 kcal/(kg·d)、氮摄八量0.2 g/kg.其中治疗组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2 mI,/(kg·d),共7 d.治疗前和治疗后1、5、7 d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发生率.结果: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后,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或P<0.01);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作者:龙鼎;喻莉;许涛;张远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铁缺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舍量对铁缺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Bayer 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常用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同时测定血清铁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血清铁蛋白.以骨髓铁染色结果为标准,应用ROC曲线分析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对铁缺乏的诊断效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铁正常患者比较,铁缺乏患者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低.尤以缺铁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舍量降低明显.ROC曲线显示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对铁缺乏诊断效率高.结论: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指标是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早期、有价值的指标,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可重复性好,可用于铁缺乏疾病的筛查.

    作者:高绍华;董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尿激酶溶栓启动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启动时间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尿激酶溶栓启动时间分为3 h内溶栓组16例、6 h内溶拴组22例和12 h内溶栓组15例.发病1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18例患者血管再通,其中3 h溶栓组9例(56%),6 h内溶栓组6例(27%),12 h内溶栓组3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溶栓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室间隔收缩幅度及左窑后壁收缩幅度均明显高于6 h和12 h溶栓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3 h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血栓溶解的成功率并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王旋麟;艾民;乔玉花;刘军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随访3.5~12个月.结论: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支架种植术是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彦康;刘裕恒;黄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显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3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超声检查.采用腹前壁逐渐加压检查法,在患者感觉敏感点寻找阑尾.或采用从侧腹向回盲部移动探头扫查找阑尾.结果: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55例(占72.77%),非阑尾炎58例(占27.23%).结论:超声检查对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者具有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袁志红;范俊萍;杨春梅;曹学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心脏黏液瘤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黏液瘤62例.右心房黏液瘤5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27例,三尖瓣叶修补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第2年因脑梗死死亡.随访62例,随访时间5个月~4年,心功能J级51例,Ⅱ级8例,Ⅲ级2例,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心脏黏液瘤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对确诊病例应尽早实施手术;保持瘤体完整、防止其残留是手术操作的关键,并同期处理并发症.

    作者:刘海燕;宋先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方式,处理方法及妊娠情况.结果:经盆腔检查和B超检查.术前确诊妊娠合并卵巢肿瘤33例,占63.46%;割官产术中探查双附件发现19例,占36.54%.其中9例发生卵巢肿瘤蒂扭转,发生率17.31%.均急诊手术;43例择期手术,52例经病理检查均为良性,其中良性囊性畸胎瘤23例,占44.23%.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易出现并发症,早期诊断,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王彦英;王淑;周瑞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长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分析并比较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l夥像学表现.结果:长骨骨巨细胞瘤位于股骨下端8例.胫骨上端6例.股骨上端1例,肱骨上端1例,肱骨下端1例,桡骨下端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表现为偏侧性、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17例),可有骨壳、分隔及骨嵴、硬化边、液-液平面和软组织肿块.结论:长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对长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左自军;刘晓梅;刘秀民;于四堂;任银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后生存10年以上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肝癌远期疗效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生存>10年的15例肝癌术后惠者临床资料.结果:体检发现亚临床肝癌8例.其中肿瘤直径<5 cm的小肝癌6例,行肝脏切除术后生存>11年8个月,其中1例生存已超过18年8个月;肿瘤直径≥10 cm的大肝癌4例,行一期肝切除,术后生存10年4个月~14年5个月.不能手术切除5例,先行肝动脉和门静脉栓塞化疗,降期后再二期肝切除术,术后生存11年2个月~16年5个月;其中2例术后复发,分别行再次肝切除术及γ刀治疗,治疗后累计生存期分别超过12年2个月和14年7个月.1例术后6年5个月发生门脉高压引起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行贲门周围离断术其生存超过12年1个月.结论: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及规范治疗是肝癌长期生存的关键.术后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治疗,对复发病灶再手术切除或局部消融治疗,术后并发门脉高压大出血及时手术止血治疗,是提高肝癌生存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冯关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瘦素及其受体在大肠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及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 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大肠癌、35例大肠腺瘤标本中瘦素、瘦素受体mRNA及蚤白的表达.分别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年龄和性别中二者的表达情况.结果:瘦素、瘦素受体mRNA及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和大肠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P<0.05).但在大肠癌组织分化、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均存在瘦素、瘦素受体mRNA及蛋白,癌组织中有更高的检出率,临床晚期较临床早期的患者有更高的表达,其表达同组织分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无关.瘦素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周围动脉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动脉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行64排MSCT扫描检查下肢动脉,根据结果分为周围动脉病组41例和无用围动脉病组23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结果.结果:用围动脉痛组与无周围动脉病组的年龄、糖尿病痛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为年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病的发生与年龄,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肌酐水平呈正相关.危险因素是年龄.

    作者:丁胜;赵湜;王红祥;王中京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胸膜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胸膜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92例胸膜疾病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活检及治疗,统计胸腔积液的确诊率及胸膜粘连术的疗效.结果: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确诊率达95.6%,常规胸膜活检术确诊率5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科胸腔镜下喷洒滑石粉胸膜固定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总有效率为91.7%,常规胸腔穿刺后胸腔内注入人重组细胞白介素-2的有效率为5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技术的介入,使胸膜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且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高.

    作者:凌宙贵;汪春梅;刘卫;蒋连强;梁萍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8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和扩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后回输至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体内,评价其疗效.结果: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影像学复查显示1例多发侵犯肿块基本消失,7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T细胞亚群水平在回输后均有明显升高.结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为难治性淋巴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作者:郭智;谭晓华;陈丰;石宇杰;张明;张育葵;胡碧川;纪妍;瞿嵘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3例(82.5%).死亡7例(17.5%),其中2例死于大咯血,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3例死于多脏嚣功能衰竭.结论:早期,足量选用糖肽类抗生素,加强免疫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胡海英;付志;万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持续性肺动脉压升高的疾病.并不伴随明显的左心衰竭.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由于左向右的大量分流使肺血流增多而造成.肺动脉高压是渐进的,大部分患者在30~50岁出现症状并死亡.临床上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去避免其继续发展.静脉内注射前列腺素,经证明对治疗肺动脉高压有效.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对终末期患者或许是好的治疗方式.但是否有合适的供体是限制这一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口服用药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生存率有较大的改善.本综述通过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与诊断的认识.为其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朱耀斌;胡滨;刘迎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α-1,岩藻糖苷酶及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化学法及速率法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治疗前、后血清中上述指标的含量.并检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及良性肝病患者36例(良性肝病组)上述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癌组治疗前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α L-岩藻糖苷酶和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氡基肽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肝病组(P<0.01);肝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α-L岩藻糖苷酶和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含量变化,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波;王英;李美琴;陈艳华;黄玲莎;黄文成;张玮;陈铃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评价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12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60例)和<65岁组(60例),术前测定紧张度,术前、术中检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对支气管镜进入声门难易程度、恶心、窒息、咳嗽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1)2组患者在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左、右支气管检查中血压和心率均较术前升高,≥65岁组收缩压升高较<65岁组明显(P<0.05),心率增快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紧张度≥65岁组低于<65岁组(P<0.01);(3)≥65岁组较<65岁组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容易(P<0.05);(4)≥65岁组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为56.7%(34/60),<65岁组为46.7%(28/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5岁组操作困难9例(15.0%),<65岁组操作困难10例(16.7%),失败4例(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余荣环;胡斌;陈弘群;黄运平;薄维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乳头溢血的术前联合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乳头溢血的各种诊断方法,为临床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合理方法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乳头溢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溢血涂片法细胞学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55.0%,钼靶X线摄片诊断准确率为67.5%,乳管镜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2.5%,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7.5%.联合检查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优于单独应用乳头溢液涂片、钼靶X线摄片和乳管镜检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例乳头溢血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66.00%,乳腺癌26.67%,囊性增生、炎症、导管扩张症7.33%.结论:联合诊断可提高乳头溢血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秦坚;朱晨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