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活血补肾方治疗子宫内膜生长不良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周小琳;李改非

关键词:活血补肾方, 子宫内膜生长不良, 不孕症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补肾方治疗子宫内膜生长不良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生长不良不孕症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活血补肾汤进行治疗,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A型子宫内膜比例、子宫内膜厚度、血流情况和成功妊娠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活血补肾方治疗子宫内膜生长不良不孕症,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成功妊娠率,因而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更高.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明确黄芪桂枝五物汤对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以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生长因子为指标,以弥可保为对照,观察比较药物治疗8周后不同组别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状态.结果: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上调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作用强于其他各组(P< 0/05,或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与剂量成正比,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齐峰;邱昌龙;朱亮;赵舒;杨小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辨疫琐言》医学思想述评

    李炳《辨疫琐言》在温病学历史上见解独树.启后学之功显著.文章从疫病之病因、疲病之辨证、疫病之治疗及疫病之预防等4个方面,对李炳在疫病临床诊治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对当今传染性疾病的辨证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张茂云;牟宗毅;苏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卒中后抑郁的影像学及中医证候特点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与相关因素及其与中风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13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记录、卒中部位分析、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依据HAMD得分将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观察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卒中病程、卒中性质、脑损伤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与PSD的关系;同时采用中风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进行评定,观察PSD与中风病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PSD的发生率为56.7%,PSD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卒中性质及卒中病程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损伤部位(大脑前部、颞叶、基底节区)等因素相关.PSD的发生与中风病肝阳上亢证候有关.结论:PSD的发生率较高,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损伤部位等因素有关,表明PSD的发病与生物、社会、心理等多因素相关,其发生与中风病的证侯密切相关.

    作者:朱爱华;宋娟;张美慧;张立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议《脉经直指》版本考订及学术特色

    脉学理论历经几千年发展至清代已日臻完善.本文首次对明代医家方谷撰写《脉经直指》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脉经直指》主要内容及成书背景、学术特色及其版本孝订,为现代临床脉诊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借鉴.

    作者:周卫;李文林;余芝;曾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免疫炎症因子及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心肌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对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GK大鼠30只随机分为GK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黄连解毒汤组,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12周,测定心肌匀浆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含量.取心肌切片作HE染色.结果:2药物组血糖均下降(P<0.01).GK对照组各炎症因子升高(P <0.01 ~0.05),黄连解毒汤组降低(P<0.01~0.05),其中NF-κB、TNF-α、ET-1与二甲双胍比较下降程度较大(P<0.01 ~0.05).HE染色显示黄连解毒汤组心肌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防治糖尿病心肌炎症损伤.

    作者:姜萍;李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饮食改变对不同中医临床体质类型湿疹患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改变对不同中医临床体质类型的湿疹患儿影响的研究.方法:4~6岁50例患儿湿疹分为肺热阳盛质、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气虚倦怠质、阳虚迟冷质与平和正常质5类临床体质,根据食物sIgG检测阳性的结果忌口3月,观察对不同类型体质的疗效比较,重新评价患儿体质,观察患儿的体质是否有改变.结论:根据食物sIgG检测阳性的结果忌口3个月对患儿体质改善不大;对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型患者治疗效果佳.

    作者:庄严;王学艳;石海云;任华丽;王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TNF-α的影响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中药“津力这颗粒”联合西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及炎症因子(TN F-α)的影响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相对开放的观察性对照研究实验设计方法,入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在原有1~2种西药(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至少8周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9g每日3次,疗程3个月,并设60例拜糖苹联合同种西药为对照组.结果:(1)实验组组内自身前后对照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1h、2h血浆胰岛素(PINS1h、2h)均有显著升高(P<0.01),HOMA-β上升,HOMA-IR下降(P <0.0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TNF-α水平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3)2组自身前后组内比较,FPG、1 hPG、2hPG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有下降(P<0.05);(4)实验组津力达联合口服降糖西药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津力达颗粒可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部分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TNF-α水平,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甘油三酯,且无明显严重不良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郑莹;闫赋琴;王宏宇;杨柳;刘汶青;王薇;王德恩;徐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代谢组学技术作为探索与诠释中医药辨证理论科学内涵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诸多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分别从理论以及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将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扬;张安晶;胡元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明清入华耶稣会士涉医文献的研究价值

    明末清初,天主教之耶稣会士入华传教,随之将西医学(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等)传入我国,成为西学东渐的必要组成,并产生了重大学术影响.但这些医学文献牵涉学科众多,内容涉及广泛,散佚世界各地,阅读诠释困难,因此对其进行系统调研梳理,就医学史、科技史、专门史研究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奕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寒邪与疼痛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黄帝内经》的多篇内容对疼痛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素问·举痛论》专论疼痛,惟热留小肠1则属热痛,其余均为寒中致痛,并将寒痛的性质分为掣痛、急痛、实痛及虚痛4种类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经络论》等篇则描述了寒邪所形成的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阻滞气血的运行,致不通则痛.综上所述,《黄帝内经》即已认识到寒邪是致痛的主要病因.张仲景之《伤寒论》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出发,对外感病六经中寒出现疼痛的证治进行了阐述.《金匮要略》则从内伤杂病的角度对脏腑寒痛的证治进行了分析.临床上可宗《内经》之旨,从张仲景之法对寒痛进行辨证论治.

    作者:孙小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玄府学说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阐微

    玄府学说是中医眼科病因病机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干眼症是目前为常见的眼表疾病.由于泪液分泌的质或量异常使患者出现眼部干涩、畏光烧灼等不适症状,现代医学的方法不能解决泪液分泌的根本问题.根据玄府学说,玄府为气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泪液为人体津液的一部分,探讨应用开玄府、散郁结、通彻气液、养阴润目的方法,为治疗干眼症提供临床治疗思路.

    作者:陈小华;白世淼;戎曙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雷公藤甲素药理作用靶分子研究进展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简称甲素)是一种二萜内酯美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准确定位甲素各种药理作用相应的靶分子,不仅有利于揭示其药理作用机制,也可以为其分子结构改进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终达到减毒和增效的目的.因而甲素药理作用靶分子的筛选和鉴定成为研究的重点,并在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本文就近年来对甲素药理作用靶分子相关实验研究作一综述,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石倩玮;李曙光;凌昌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李庆海治疗心悸经验

    探讨李庆海教授治疗心悸的经验,认为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治疗注重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以化痰祛瘀、宁心定悸为主,辨证施治.

    作者:李为党;李庆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痤疮的病因病机和外治法研究进展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的皮肤疾病,中医外治法对其有较好的疗效.由于痤疮的特殊发病因素和部位,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得到肯定的疗效.本文将痤疮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研究现状方面的近几年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贤俏;杨金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赤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TNF-α、MCP-1、ICAM-1表达及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

    目的:观察赤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及赤芍组,8周后测定各组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微量蛋白及肾重/体质量,检测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及肾组织ED-1表达.结果: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赤芍降低大鼠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及肾重/体质量,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同时肾组织TNF-α、MCP-1、ICAM-1 mRNA及ED-1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赤芍能改善糖尿病早期肾功能,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脏TNF-α表达继而下调MCP-1及ICAM-1水平进而减少肾脏巨噬细胞迁移浸润有关.

    作者:郑亚萍;康红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师承教育中的诠释学应用

    诠释学(Hermeneutics)是当今世界非常活跃的西方哲学流派,其方法学和哲学意义也对中国的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涉及到哲学、科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中医师承教育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师承教育的再次回归说明其在中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诠释学已经在教育学中得到了应用,那么其在中医师承教育中又有怎样的价值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张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对中医综合疗法研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进行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即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各68例.实验组的患者使用中药治疗法,以自拟方对患者进行化浊解毒、活血化瘀、疏肝和胃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以西药叶酸进行治疗.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患者的治疗状况分析以及疗程结束后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采用中药和西药治疗该疾病的疗效比较,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的效果相对要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相对比较好,因此它对治疗胃癌前病症以及预防疾病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姚娜;孟宪鑫;李玲玲;王荟;孟令静;梁会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刺配合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急性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治疗痛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60例痛风急性期的患者以2∶1比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穴位针刺加用加味四妙汤内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服用西药秋水仙碱治疗,观察患者肝肾功能、白细胞、血尿酸、关节肿胀、压痛、疼痛VAS评分、胃肠道反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及肝肾功能、白细胞、血沉改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秋水仙碱组在肝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较中医针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降低患者血尿酸上2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痛风的急性期,中医针药并用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降低血尿酸.

    作者:王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鼠平台骨折术后活血补肾药物对软骨退变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胫骨平台骨折固定造模术后应用活血补肾方药对关节软骨退变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中药观察组,对照观察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术后3d,7d及21天进行血清TNF-a、MMP-3和NO浓度检测.结果:中药观察组在抑制血清TNF-a、MMP-3及NO等水平升高方面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应用活血补肾药物对于抑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软骨退变的进程相关因子水平产生积极和有利的影响.

    作者:林梓凌;曾建春;樊粤光;黄永明;孙鸿涛;曾意荣;赵京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当归四逆汤联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4例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对6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进行中药加手法治疗并观察总体治疗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88%.结论:当归四逆汤联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刘淑刚;安坤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