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刚;安坤杰
目的:探讨大鼠胫骨平台骨折固定造模术后应用活血补肾方药对关节软骨退变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中药观察组,对照观察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术后3d,7d及21天进行血清TNF-a、MMP-3和NO浓度检测.结果:中药观察组在抑制血清TNF-a、MMP-3及NO等水平升高方面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应用活血补肾药物对于抑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软骨退变的进程相关因子水平产生积极和有利的影响.
作者:林梓凌;曾建春;樊粤光;黄永明;孙鸿涛;曾意荣;赵京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推介龚去非诊治多发性疖肿经验.他认为多发性疖肿在病因病机上与气候炎热、日光曝晒或暑湿毒火蒸于肌表等因素有关,因此治疗上主张内清外透兼以凉血养阴的原则,采用自拟验方加减临床屡获效验,既见效快捷,又很少复发.
作者:谭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患有颅内血肿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92例颅内血肿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止血、抗感染、脱水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和通窍活血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颅内血肿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血肿消除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停药后血肿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颅内血肿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建峰;崔凯;董雅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华养生学术流派众多,如顺应学派、养性学派、动形学派、静神学派、温补学派、培元学派、调气学派、药饵学派及食养学派等.中华传统养生是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为目的,以自我调摄为手段的一系列综合保健措施.养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早在《黄帝内经》里,养生学在理论、方法等方面已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本文旨在探析诸学术流派的形成源流、学术思想和养生方法.
作者:郭岚;王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清代医家赵学敏著作颇丰,惜流传不多.其亡佚著作有《利济十二种》中的《医林集腋》、《养素园传信方》、《祝由录验》、《囊露集》、《本草话》、《花药小名录》、《升降秘要》、《撮生闲览》、《药性元解》、《奇药备考》10种存目,以及《灌园杂志》中《蔬药志》、《丝桃杂编》、《七七秘传》、《秋花志》与《盆玩志》诸稿存名.赵氏还有诸多书稿,部分被自行淘汰处理,部分久存蠢毁丢失,部分因未能及时刊刻出版或传抄不力而亡佚.
作者:黄玉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林兰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糖尿病专病医疗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林兰教授认为甲亢就是中医之“瘘气”,主要是由于甲状腺“助肝疏泄”功能失调而出现由实致虚、虚实夹杂,实为热、瘀,虚为气虚、阴虚的病机变化,常见的5个主要证候为疏泄失调、肝郁化热,火炽风动、秉土侮心,灼津伤气、阴虚风动,肝郁气滞、痰聚血瘀,气随液脱、真阳衰微,并提出了以疏肝理气、清热泻火、滋阴益气、息风消瘿之法.
作者:任志雄;李光善;黄达;郑亚琳;倪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诠释学(Hermeneutics)是当今世界非常活跃的西方哲学流派,其方法学和哲学意义也对中国的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涉及到哲学、科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中医师承教育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师承教育的再次回归说明其在中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诠释学已经在教育学中得到了应用,那么其在中医师承教育中又有怎样的价值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张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赤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及赤芍组,8周后测定各组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微量蛋白及肾重/体质量,检测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及肾组织ED-1表达.结果: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赤芍降低大鼠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及肾重/体质量,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同时肾组织TNF-α、MCP-1、ICAM-1 mRNA及ED-1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赤芍能改善糖尿病早期肾功能,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脏TNF-α表达继而下调MCP-1及ICAM-1水平进而减少肾脏巨噬细胞迁移浸润有关.
作者:郑亚萍;康红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脉学理论历经几千年发展至清代已日臻完善.本文首次对明代医家方谷撰写《脉经直指》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脉经直指》主要内容及成书背景、学术特色及其版本孝订,为现代临床脉诊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借鉴.
作者:周卫;李文林;余芝;曾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后免疫功能疗效.方法:将60例大肠癌拟行FOLFOX4方案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化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益气汤,并观察2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联合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且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汤能提高大肠癌化疗后免疫功能和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美琴;季昆明;丁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简称甲素)是一种二萜内酯美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准确定位甲素各种药理作用相应的靶分子,不仅有利于揭示其药理作用机制,也可以为其分子结构改进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终达到减毒和增效的目的.因而甲素药理作用靶分子的筛选和鉴定成为研究的重点,并在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本文就近年来对甲素药理作用靶分子相关实验研究作一综述,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石倩玮;李曙光;凌昌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津力这颗粒”联合西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及炎症因子(TN F-α)的影响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相对开放的观察性对照研究实验设计方法,入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在原有1~2种西药(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至少8周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9g每日3次,疗程3个月,并设60例拜糖苹联合同种西药为对照组.结果:(1)实验组组内自身前后对照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1h、2h血浆胰岛素(PINS1h、2h)均有显著升高(P<0.01),HOMA-β上升,HOMA-IR下降(P <0.0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TNF-α水平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3)2组自身前后组内比较,FPG、1 hPG、2hPG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有下降(P<0.05);(4)实验组津力达联合口服降糖西药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津力达颗粒可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部分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TNF-α水平,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甘油三酯,且无明显严重不良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郑莹;闫赋琴;王宏宇;杨柳;刘汶青;王薇;王德恩;徐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明末清初,天主教之耶稣会士入华传教,随之将西医学(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等)传入我国,成为西学东渐的必要组成,并产生了重大学术影响.但这些医学文献牵涉学科众多,内容涉及广泛,散佚世界各地,阅读诠释困难,因此对其进行系统调研梳理,就医学史、科技史、专门史研究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奕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黄帝内经》的多篇内容对疼痛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素问·举痛论》专论疼痛,惟热留小肠1则属热痛,其余均为寒中致痛,并将寒痛的性质分为掣痛、急痛、实痛及虚痛4种类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经络论》等篇则描述了寒邪所形成的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阻滞气血的运行,致不通则痛.综上所述,《黄帝内经》即已认识到寒邪是致痛的主要病因.张仲景之《伤寒论》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出发,对外感病六经中寒出现疼痛的证治进行了阐述.《金匮要略》则从内伤杂病的角度对脏腑寒痛的证治进行了分析.临床上可宗《内经》之旨,从张仲景之法对寒痛进行辨证论治.
作者:孙小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李炳《辨疫琐言》在温病学历史上见解独树.启后学之功显著.文章从疫病之病因、疲病之辨证、疫病之治疗及疫病之预防等4个方面,对李炳在疫病临床诊治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对当今传染性疾病的辨证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张茂云;牟宗毅;苏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素问》书名的含义在宋代就因《新校正》的注释而早已明确.但《灵柩》自唐代定名以后至今,其含义虽有多种推测却并无定论.本文参考有关文献,以《素问》含义中的要素为模板,从王冰的道家背景出发,解释了灵与枢二字所隐喻的医学起源,从道家阴阳现的角度揭示了生与死的本质,以及“灵”与“枢”二字连用所暗示的疾病与健康关系的转换,从而对《灵柩》的含义进行了全面探析.
作者:于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明确黄芪桂枝五物汤对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以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生长因子为指标,以弥可保为对照,观察比较药物治疗8周后不同组别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状态.结果: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上调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作用强于其他各组(P< 0/05,或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与剂量成正比,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齐峰;邱昌龙;朱亮;赵舒;杨小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于脑性瘫痪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瘫患者,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通过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使用水针、针灸、中药等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发生感染率等情况.结果:2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费用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经过治疗后发生感染率要明显少于治疗前.结论:对脑性瘫痪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不只可以减少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康复疗效,让患者能够更早地康复出院.
作者:李恩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肝胃同治法对心梗大鼠食量和心梗面积的影响.方法:将心梗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心痛组、心肝胃同治高、低剂量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用药组分别给予心肝胃同治方及消心痛水溶液,其他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用药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心梗大鼠食量和心梗面积.结果:心肝胃同治方高低剂量组食量和心梗面积均优于消心痛组(P<0.05).结论:心肝胃同治法对心梗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对胃的调节有关.
作者:贾云芳;侯仙明;王文智;方敬;潘永梅;张拴成;刘淑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脉诊信息特征.方法:分别采集高血压患者的脉诊信息并与正常人对照进行分析.在对脉诊信息预处理后选取连续多个周期的脉搏波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获取193个特征参数进行特征分析,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LS、Lasso分类判决,并获得高血压患者脉诊信息的变化特征.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脉诊信息与正常人比较有较明显的差异,主成分分析的判决准确率为81%,7参数的LS回归判决准确率为93%.Lasso识别准确率为82%.其特征参数为时域参数h1和左关与右足的频域参数中.结论:高血压患者机体的病理变化可以在桡动脉脉诊信息的时域与频域参数中得到体现并在诊脉的不同部位呈现较强的特征性.本研究为中医“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括,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分寸、关、尺不同部位的诊脉方式提供了科学基础.
作者:薛利媛;汪南玥;于友华;黄大威;林谦;闪增郁;李同达;陈燕萍;陈岩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