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工
目的:探讨活血补肾方治疗子宫内膜生长不良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生长不良不孕症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活血补肾汤进行治疗,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A型子宫内膜比例、子宫内膜厚度、血流情况和成功妊娠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活血补肾方治疗子宫内膜生长不良不孕症,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成功妊娠率,因而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更高.
作者:周小琳;李改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滋阴平肝潜阳法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阴平肝潜阳方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FI3、FT4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FT3、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FT3、FT4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平肝潜阳法治疗甲亢疗效确切.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电针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价值.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对照组30例.电针组针刺天枢、合谷、足三里、上巨虚,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普瑞博思,每日3次,4周后评价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时间、便秘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电针组有效率93.1%,疗效优于对照组;电针改善排便时间更有优势(P<0.05),2组在改善“排便次数、用力情况、大便情况”方面均有效,电针在改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方面更有优势(P<0.05).结论:电针组在缩短排便时间、提高排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远期疗效也较好.
作者:张昶;刘赵丽;周鹰;徐耀;熊会海;马洪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物,它有一套独特的理论,即药性理论,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和功效,它正确地指导着药物的临床应用.但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中药不同于现代化学纯品药,它的药效成分是复杂多样的,而且常常多味中药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某种临床疗效,这种药效成分的多样性势必决定其临床作用的双向性乃至多向性,在药性理论上对这种双向或多向性进行研究,有利于正确指导药物的临床使用.
作者:付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简称甲素)是一种二萜内酯美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准确定位甲素各种药理作用相应的靶分子,不仅有利于揭示其药理作用机制,也可以为其分子结构改进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终达到减毒和增效的目的.因而甲素药理作用靶分子的筛选和鉴定成为研究的重点,并在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本文就近年来对甲素药理作用靶分子相关实验研究作一综述,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石倩玮;李曙光;凌昌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脉诊信息特征.方法:分别采集高血压患者的脉诊信息并与正常人对照进行分析.在对脉诊信息预处理后选取连续多个周期的脉搏波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获取193个特征参数进行特征分析,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LS、Lasso分类判决,并获得高血压患者脉诊信息的变化特征.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脉诊信息与正常人比较有较明显的差异,主成分分析的判决准确率为81%,7参数的LS回归判决准确率为93%.Lasso识别准确率为82%.其特征参数为时域参数h1和左关与右足的频域参数中.结论:高血压患者机体的病理变化可以在桡动脉脉诊信息的时域与频域参数中得到体现并在诊脉的不同部位呈现较强的特征性.本研究为中医“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括,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分寸、关、尺不同部位的诊脉方式提供了科学基础.
作者:薛利媛;汪南玥;于友华;黄大威;林谦;闪增郁;李同达;陈燕萍;陈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李炳《辨疫琐言》在温病学历史上见解独树.启后学之功显著.文章从疫病之病因、疲病之辨证、疫病之治疗及疫病之预防等4个方面,对李炳在疫病临床诊治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对当今传染性疾病的辨证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张茂云;牟宗毅;苏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AMI发病的48h内,其病死率约为70% ~ 85%.随着再灌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广泛应用,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已明显降低,但仍然是AMI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君;张立晶;朱海燕;沈晓旭;赵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现行的中医诊断学教材对舌诊中有关舌色的讲述仅仅局限于从中医的角度,缺乏现代医学更有力的佐证.为更好地理解舌色,现将几部著名舌诊文献中有关舌色的外观、主证和成因部分进行摘录,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舌色形成原因的认识,从中西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总结出影响舌色的几个主要因素,以期更全面地理解舌色.
作者:李静;陈家旭;刘玥芸;贾松涛;赵宏波;唐银杉;赵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并探讨中医病机.方法:随机抽取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诉的AIDS患者31例,收集中医四诊资料,按照症状频率高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IDS患者呼吸道症状出现频率按高低分别为咳痰、咳嗽、气短、胸闷、气喘、胸痛等,多见的全身症状依次为发热、不寐、身体困重、食欲不振、盗汗、头痛、头晕、口苦等,出现多的舌象依次为红舌、白厚苔、黄厚苔、暗舌等,出现多的脉象依次为数脉、实脉、沉脉、虚脉,浮脉与沉脉、数脉与迟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IDS并呼吸道症状的主要病机是肺脾两虚、痰热壅盛、痰温阻肺.
作者:陈滢宇;岑玉文;谭行华;符林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心肌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对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GK大鼠30只随机分为GK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黄连解毒汤组,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12周,测定心肌匀浆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含量.取心肌切片作HE染色.结果:2药物组血糖均下降(P<0.01).GK对照组各炎症因子升高(P <0.01 ~0.05),黄连解毒汤组降低(P<0.01~0.05),其中NF-κB、TNF-α、ET-1与二甲双胍比较下降程度较大(P<0.01 ~0.05).HE染色显示黄连解毒汤组心肌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防治糖尿病心肌炎症损伤.
作者:姜萍;李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玄府学说是中医眼科病因病机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干眼症是目前为常见的眼表疾病.由于泪液分泌的质或量异常使患者出现眼部干涩、畏光烧灼等不适症状,现代医学的方法不能解决泪液分泌的根本问题.根据玄府学说,玄府为气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泪液为人体津液的一部分,探讨应用开玄府、散郁结、通彻气液、养阴润目的方法,为治疗干眼症提供临床治疗思路.
作者:陈小华;白世淼;戎曙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于脑性瘫痪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瘫患者,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通过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使用水针、针灸、中药等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发生感染率等情况.结果:2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费用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经过治疗后发生感染率要明显少于治疗前.结论:对脑性瘫痪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不只可以减少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康复疗效,让患者能够更早地康复出院.
作者:李恩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华养生学术流派众多,如顺应学派、养性学派、动形学派、静神学派、温补学派、培元学派、调气学派、药饵学派及食养学派等.中华传统养生是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为目的,以自我调摄为手段的一系列综合保健措施.养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早在《黄帝内经》里,养生学在理论、方法等方面已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本文旨在探析诸学术流派的形成源流、学术思想和养生方法.
作者:郭岚;王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肝胃同治法对心梗大鼠食量和心梗面积的影响.方法:将心梗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心痛组、心肝胃同治高、低剂量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用药组分别给予心肝胃同治方及消心痛水溶液,其他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用药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心梗大鼠食量和心梗面积.结果:心肝胃同治方高低剂量组食量和心梗面积均优于消心痛组(P<0.05).结论:心肝胃同治法对心梗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对胃的调节有关.
作者:贾云芳;侯仙明;王文智;方敬;潘永梅;张拴成;刘淑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诠释学(Hermeneutics)是当今世界非常活跃的西方哲学流派,其方法学和哲学意义也对中国的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涉及到哲学、科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中医师承教育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师承教育的再次回归说明其在中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诠释学已经在教育学中得到了应用,那么其在中医师承教育中又有怎样的价值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张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脉学理论历经几千年发展至清代已日臻完善.本文首次对明代医家方谷撰写《脉经直指》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脉经直指》主要内容及成书背景、学术特色及其版本孝订,为现代临床脉诊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借鉴.
作者:周卫;李文林;余芝;曾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 ~ 9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 ~ 40%的患者无症状[1].DPN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于DPN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治疗DPN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中医药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达;李鸣镝;林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解读三仁汤可知,吴鞠通强调在治疗湿热病时应以湿为主,湿祛则热无依附而自散,由此决定治法中当时时顾护中阳,可用辛温而慎用寒凉;治疗湿热病当三焦并治,并根据部位侧重而选药,使用芳化、宣上、畅中、导下四法.
作者:张红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与相关因素及其与中风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13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记录、卒中部位分析、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依据HAMD得分将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观察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卒中病程、卒中性质、脑损伤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与PSD的关系;同时采用中风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进行评定,观察PSD与中风病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PSD的发生率为56.7%,PSD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卒中性质及卒中病程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损伤部位(大脑前部、颞叶、基底节区)等因素相关.PSD的发生与中风病肝阳上亢证候有关.结论:PSD的发生率较高,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损伤部位等因素有关,表明PSD的发病与生物、社会、心理等多因素相关,其发生与中风病的证侯密切相关.
作者:朱爱华;宋娟;张美慧;张立苹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