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利媛;汪南玥;于友华;黄大威;林谦;闪增郁;李同达;陈燕萍;陈岩
目的:探讨大鼠胫骨平台骨折固定造模术后应用活血补肾方药对关节软骨退变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中药观察组,对照观察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术后3d,7d及21天进行血清TNF-a、MMP-3和NO浓度检测.结果:中药观察组在抑制血清TNF-a、MMP-3及NO等水平升高方面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应用活血补肾药物对于抑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软骨退变的进程相关因子水平产生积极和有利的影响.
作者:林梓凌;曾建春;樊粤光;黄永明;孙鸿涛;曾意荣;赵京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唐容川认为脾“其体阴而其用阳”,学界对此说发祥尤少.本文从脾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论治特点及唐氏此说出现的理论背景方面进行了详尽疏证,揭示脾居中土藏营贮血,其体属阴,以气为发挥运化、升清、护卫功能的物质基础,其用为阳的功能特点,并系统梳理脾运化、统血、主卫的功能,明确脾统血“贮血、生血、行血、摄血”的理论内涵,为完备脾藏象理论体系张本.
作者:李涵;张明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黄帝内经》的多篇内容对疼痛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素问·举痛论》专论疼痛,惟热留小肠1则属热痛,其余均为寒中致痛,并将寒痛的性质分为掣痛、急痛、实痛及虚痛4种类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经络论》等篇则描述了寒邪所形成的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阻滞气血的运行,致不通则痛.综上所述,《黄帝内经》即已认识到寒邪是致痛的主要病因.张仲景之《伤寒论》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出发,对外感病六经中寒出现疼痛的证治进行了阐述.《金匮要略》则从内伤杂病的角度对脏腑寒痛的证治进行了分析.临床上可宗《内经》之旨,从张仲景之法对寒痛进行辨证论治.
作者:孙小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现行的中医诊断学教材对舌诊中有关舌色的讲述仅仅局限于从中医的角度,缺乏现代医学更有力的佐证.为更好地理解舌色,现将几部著名舌诊文献中有关舌色的外观、主证和成因部分进行摘录,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舌色形成原因的认识,从中西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总结出影响舌色的几个主要因素,以期更全面地理解舌色.
作者:李静;陈家旭;刘玥芸;贾松涛;赵宏波;唐银杉;赵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的皮肤疾病,中医外治法对其有较好的疗效.由于痤疮的特殊发病因素和部位,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得到肯定的疗效.本文将痤疮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研究现状方面的近几年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贤俏;杨金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近代中西医汇通思想影响下,本草学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同时,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化学分析、药物提纯等方法,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这一时期,中医药期刊以其时效性、广泛性、权威性而成为业界同仁重要的学术阵地和舆论平台,汇集了大量的本草学研究论文.以民国期刊《国药新声》为例,期刊共刊载本草类研究文章103篇,综合分析这些文章,呈现研究方法科学化、重视药理实验、强调道地药材和药物安全评价等新特点.
作者:任宏丽;宋海坡;段逸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明确黄芪桂枝五物汤对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以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生长因子为指标,以弥可保为对照,观察比较药物治疗8周后不同组别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状态.结果: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上调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作用强于其他各组(P< 0/05,或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与剂量成正比,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齐峰;邱昌龙;朱亮;赵舒;杨小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电针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价值.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对照组30例.电针组针刺天枢、合谷、足三里、上巨虚,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普瑞博思,每日3次,4周后评价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时间、便秘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电针组有效率93.1%,疗效优于对照组;电针改善排便时间更有优势(P<0.05),2组在改善“排便次数、用力情况、大便情况”方面均有效,电针在改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方面更有优势(P<0.05).结论:电针组在缩短排便时间、提高排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远期疗效也较好.
作者:张昶;刘赵丽;周鹰;徐耀;熊会海;马洪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AMI发病的48h内,其病死率约为70% ~ 85%.随着再灌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广泛应用,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已明显降低,但仍然是AMI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君;张立晶;朱海燕;沈晓旭;赵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患有颅内血肿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92例颅内血肿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止血、抗感染、脱水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和通窍活血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颅内血肿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血肿消除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停药后血肿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颅内血肿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建峰;崔凯;董雅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李炳《辨疫琐言》在温病学历史上见解独树.启后学之功显著.文章从疫病之病因、疲病之辨证、疫病之治疗及疫病之预防等4个方面,对李炳在疫病临床诊治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对当今传染性疾病的辨证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张茂云;牟宗毅;苏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符合病例筛选条件的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活血方,并比较2组疗效、血液流变学、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生化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57.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7%,2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UAER和血生化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以益气活血之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强;常红娟;孙仕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通腑活血法对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清洁级SD昆明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按1mL/100g/d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桃核承气汤组按1mL/100g/d给予桃核承气汤药液灌胃,7d后造模.大鼠造模成功后6h、12h分别采集血清、小肠组织标本,PCR检测相关指标,电镜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①桃核承气汤组大鼠小肠组织的受损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②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桃核承气汤组大鼠小肠组织TLR4mRNA、12h时间点CD4mRNA表达减少(P<0.05),血清TNF-α、IL-6和LPS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可减轻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CD4mRNA和TLR4mRNA表达,进而下调TNF-α、IL-6等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刘云涛;王大伟;杨荣源;李际强;罗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林兰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糖尿病专病医疗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林兰教授认为甲亢就是中医之“瘘气”,主要是由于甲状腺“助肝疏泄”功能失调而出现由实致虚、虚实夹杂,实为热、瘀,虚为气虚、阴虚的病机变化,常见的5个主要证候为疏泄失调、肝郁化热,火炽风动、秉土侮心,灼津伤气、阴虚风动,肝郁气滞、痰聚血瘀,气随液脱、真阳衰微,并提出了以疏肝理气、清热泻火、滋阴益气、息风消瘿之法.
作者:任志雄;李光善;黄达;郑亚琳;倪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津力这颗粒”联合西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及炎症因子(TN F-α)的影响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相对开放的观察性对照研究实验设计方法,入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在原有1~2种西药(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至少8周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9g每日3次,疗程3个月,并设60例拜糖苹联合同种西药为对照组.结果:(1)实验组组内自身前后对照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1h、2h血浆胰岛素(PINS1h、2h)均有显著升高(P<0.01),HOMA-β上升,HOMA-IR下降(P <0.0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TNF-α水平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3)2组自身前后组内比较,FPG、1 hPG、2hPG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有下降(P<0.05);(4)实验组津力达联合口服降糖西药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津力达颗粒可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部分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TNF-α水平,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甘油三酯,且无明显严重不良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郑莹;闫赋琴;王宏宇;杨柳;刘汶青;王薇;王德恩;徐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治疗痛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60例痛风急性期的患者以2∶1比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穴位针刺加用加味四妙汤内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服用西药秋水仙碱治疗,观察患者肝肾功能、白细胞、血尿酸、关节肿胀、压痛、疼痛VAS评分、胃肠道反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及肝肾功能、白细胞、血沉改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秋水仙碱组在肝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较中医针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降低患者血尿酸上2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痛风的急性期,中医针药并用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降低血尿酸.
作者:王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探讨李庆海教授治疗心悸的经验,认为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治疗注重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以化痰祛瘀、宁心定悸为主,辨证施治.
作者:李为党;李庆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代谢组学技术作为探索与诠释中医药辨证理论科学内涵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诸多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分别从理论以及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将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扬;张安晶;胡元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脉学理论历经几千年发展至清代已日臻完善.本文首次对明代医家方谷撰写《脉经直指》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脉经直指》主要内容及成书背景、学术特色及其版本孝订,为现代临床脉诊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借鉴.
作者:周卫;李文林;余芝;曾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后免疫功能疗效.方法:将60例大肠癌拟行FOLFOX4方案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化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益气汤,并观察2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联合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且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汤能提高大肠癌化疗后免疫功能和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美琴;季昆明;丁罡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