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传统养生九大学术流派探析

郭岚;王平

关键词:中华养生, 学术流派, 探析
摘要:中华养生学术流派众多,如顺应学派、养性学派、动形学派、静神学派、温补学派、培元学派、调气学派、药饵学派及食养学派等.中华传统养生是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为目的,以自我调摄为手段的一系列综合保健措施.养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早在《黄帝内经》里,养生学在理论、方法等方面已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本文旨在探析诸学术流派的形成源流、学术思想和养生方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灵枢》名称探析

    《素问》书名的含义在宋代就因《新校正》的注释而早已明确.但《灵柩》自唐代定名以后至今,其含义虽有多种推测却并无定论.本文参考有关文献,以《素问》含义中的要素为模板,从王冰的道家背景出发,解释了灵与枢二字所隐喻的医学起源,从道家阴阳现的角度揭示了生与死的本质,以及“灵”与“枢”二字连用所暗示的疾病与健康关系的转换,从而对《灵柩》的含义进行了全面探析.

    作者:于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肝胃同治法对心梗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食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肝胃同治法对心梗大鼠食量和心梗面积的影响.方法:将心梗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心痛组、心肝胃同治高、低剂量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用药组分别给予心肝胃同治方及消心痛水溶液,其他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用药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心梗大鼠食量和心梗面积.结果:心肝胃同治方高低剂量组食量和心梗面积均优于消心痛组(P<0.05).结论:心肝胃同治法对心梗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对胃的调节有关.

    作者:贾云芳;侯仙明;王文智;方敬;潘永梅;张拴成;刘淑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饮食改变对不同中医临床体质类型湿疹患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改变对不同中医临床体质类型的湿疹患儿影响的研究.方法:4~6岁50例患儿湿疹分为肺热阳盛质、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气虚倦怠质、阳虚迟冷质与平和正常质5类临床体质,根据食物sIgG检测阳性的结果忌口3月,观察对不同类型体质的疗效比较,重新评价患儿体质,观察患儿的体质是否有改变.结论:根据食物sIgG检测阳性的结果忌口3个月对患儿体质改善不大;对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型患者治疗效果佳.

    作者:庄严;王学艳;石海云;任华丽;王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林兰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医诊治

    林兰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糖尿病专病医疗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林兰教授认为甲亢就是中医之“瘘气”,主要是由于甲状腺“助肝疏泄”功能失调而出现由实致虚、虚实夹杂,实为热、瘀,虚为气虚、阴虚的病机变化,常见的5个主要证候为疏泄失调、肝郁化热,火炽风动、秉土侮心,灼津伤气、阴虚风动,肝郁气滞、痰聚血瘀,气随液脱、真阳衰微,并提出了以疏肝理气、清热泻火、滋阴益气、息风消瘿之法.

    作者:任志雄;李光善;黄达;郑亚琳;倪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龚去非治疗多发性疖肿经验

    推介龚去非诊治多发性疖肿经验.他认为多发性疖肿在病因病机上与气候炎热、日光曝晒或暑湿毒火蒸于肌表等因素有关,因此治疗上主张内清外透兼以凉血养阴的原则,采用自拟验方加减临床屡获效验,既见效快捷,又很少复发.

    作者:谭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寒热并举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通过对中医方剂中寒热并举治法方药的梳理,探讨方剂寒热并举配伍规律,为临床上立法组方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思路,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谷建云;王新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代谢组学技术作为探索与诠释中医药辨证理论科学内涵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诸多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分别从理论以及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将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扬;张安晶;胡元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赵学敏亡佚著作考

    清代医家赵学敏著作颇丰,惜流传不多.其亡佚著作有《利济十二种》中的《医林集腋》、《养素园传信方》、《祝由录验》、《囊露集》、《本草话》、《花药小名录》、《升降秘要》、《撮生闲览》、《药性元解》、《奇药备考》10种存目,以及《灌园杂志》中《蔬药志》、《丝桃杂编》、《七七秘传》、《秋花志》与《盆玩志》诸稿存名.赵氏还有诸多书稿,部分被自行淘汰处理,部分久存蠢毁丢失,部分因未能及时刊刻出版或传抄不力而亡佚.

    作者:黄玉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明清入华耶稣会士涉医文献的研究价值

    明末清初,天主教之耶稣会士入华传教,随之将西医学(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等)传入我国,成为西学东渐的必要组成,并产生了重大学术影响.但这些医学文献牵涉学科众多,内容涉及广泛,散佚世界各地,阅读诠释困难,因此对其进行系统调研梳理,就医学史、科技史、专门史研究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奕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玄府学说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阐微

    玄府学说是中医眼科病因病机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干眼症是目前为常见的眼表疾病.由于泪液分泌的质或量异常使患者出现眼部干涩、畏光烧灼等不适症状,现代医学的方法不能解决泪液分泌的根本问题.根据玄府学说,玄府为气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泪液为人体津液的一部分,探讨应用开玄府、散郁结、通彻气液、养阴润目的方法,为治疗干眼症提供临床治疗思路.

    作者:陈小华;白世淼;戎曙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明确黄芪桂枝五物汤对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以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生长因子为指标,以弥可保为对照,观察比较药物治疗8周后不同组别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状态.结果: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上调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作用强于其他各组(P< 0/05,或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与剂量成正比,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齐峰;邱昌龙;朱亮;赵舒;杨小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脾“体阴而用阳”疏证

    唐容川认为脾“其体阴而其用阳”,学界对此说发祥尤少.本文从脾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论治特点及唐氏此说出现的理论背景方面进行了详尽疏证,揭示脾居中土藏营贮血,其体属阴,以气为发挥运化、升清、护卫功能的物质基础,其用为阳的功能特点,并系统梳理脾运化、统血、主卫的功能,明确脾统血“贮血、生血、行血、摄血”的理论内涵,为完备脾藏象理论体系张本.

    作者:李涵;张明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健脾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后免疫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后免疫功能疗效.方法:将60例大肠癌拟行FOLFOX4方案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化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益气汤,并观察2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联合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且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汤能提高大肠癌化疗后免疫功能和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美琴;季昆明;丁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舌色形成的机理探讨

    现行的中医诊断学教材对舌诊中有关舌色的讲述仅仅局限于从中医的角度,缺乏现代医学更有力的佐证.为更好地理解舌色,现将几部著名舌诊文献中有关舌色的外观、主证和成因部分进行摘录,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舌色形成原因的认识,从中西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总结出影响舌色的几个主要因素,以期更全面地理解舌色.

    作者:李静;陈家旭;刘玥芸;贾松涛;赵宏波;唐银杉;赵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滋阴平肝潜阳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目的:观察滋阴平肝潜阳法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阴平肝潜阳方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FI3、FT4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FT3、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FT3、FT4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平肝潜阳法治疗甲亢疗效确切.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其安全、简便、易于操作,更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1].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多,而成功的透析管放置术是腹膜透析技术成功的第一步.术后2周内是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高危期,常见的导管并发症有腹透液引流障碍、漏液、隧道口炎、血性透出液等[2].我科自2006年12月开展腹膜透析,从事积累了直视下腹膜透析置管手术的经验,现就中药在围术期处理导管并发症的体会进行总结,以探讨中药在腹膜透析中的作用.

    作者:王洪霞;赵卫兵;李海玉;杨丛旭;余仁欢;郑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TNF-α的影响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中药“津力这颗粒”联合西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及炎症因子(TN F-α)的影响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相对开放的观察性对照研究实验设计方法,入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在原有1~2种西药(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至少8周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9g每日3次,疗程3个月,并设60例拜糖苹联合同种西药为对照组.结果:(1)实验组组内自身前后对照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1h、2h血浆胰岛素(PINS1h、2h)均有显著升高(P<0.01),HOMA-β上升,HOMA-IR下降(P <0.0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TNF-α水平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3)2组自身前后组内比较,FPG、1 hPG、2hPG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有下降(P<0.05);(4)实验组津力达联合口服降糖西药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津力达颗粒可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部分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TNF-α水平,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甘油三酯,且无明显严重不良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郑莹;闫赋琴;王宏宇;杨柳;刘汶青;王薇;王德恩;徐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痤疮的病因病机和外治法研究进展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的皮肤疾病,中医外治法对其有较好的疗效.由于痤疮的特殊发病因素和部位,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得到肯定的疗效.本文将痤疮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研究现状方面的近几年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贤俏;杨金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活血通络方在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在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给予活血通络方治疗30d.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全血黏度(低切与高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电泳时间(S)与血沉(ESR)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显效16例占57.14%,有效10例占35.71%,无效2例占7.14%,总有效26例占92.86%;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方治疗PV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汇颖;胡冬菊;张雪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西药治疗,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显著,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较显著,治疗后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君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