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赵学敏亡佚著作考

黄玉燕

关键词:赵学敏, 著作, 亡佚
摘要:清代医家赵学敏著作颇丰,惜流传不多.其亡佚著作有《利济十二种》中的《医林集腋》、《养素园传信方》、《祝由录验》、《囊露集》、《本草话》、《花药小名录》、《升降秘要》、《撮生闲览》、《药性元解》、《奇药备考》10种存目,以及《灌园杂志》中《蔬药志》、《丝桃杂编》、《七七秘传》、《秋花志》与《盆玩志》诸稿存名.赵氏还有诸多书稿,部分被自行淘汰处理,部分久存蠢毁丢失,部分因未能及时刊刻出版或传抄不力而亡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李庆海治疗心悸经验

    探讨李庆海教授治疗心悸的经验,认为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治疗注重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以化痰祛瘀、宁心定悸为主,辨证施治.

    作者:李为党;李庆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卒中后抑郁的影像学及中医证候特点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与相关因素及其与中风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13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记录、卒中部位分析、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依据HAMD得分将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观察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卒中病程、卒中性质、脑损伤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与PSD的关系;同时采用中风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进行评定,观察PSD与中风病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PSD的发生率为56.7%,PSD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卒中性质及卒中病程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损伤部位(大脑前部、颞叶、基底节区)等因素相关.PSD的发生与中风病肝阳上亢证候有关.结论:PSD的发生率较高,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损伤部位等因素有关,表明PSD的发病与生物、社会、心理等多因素相关,其发生与中风病的证侯密切相关.

    作者:朱爱华;宋娟;张美慧;张立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LS、Lasso对高血压患者脉诊信息特征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脉诊信息特征.方法:分别采集高血压患者的脉诊信息并与正常人对照进行分析.在对脉诊信息预处理后选取连续多个周期的脉搏波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获取193个特征参数进行特征分析,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LS、Lasso分类判决,并获得高血压患者脉诊信息的变化特征.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脉诊信息与正常人比较有较明显的差异,主成分分析的判决准确率为81%,7参数的LS回归判决准确率为93%.Lasso识别准确率为82%.其特征参数为时域参数h1和左关与右足的频域参数中.结论:高血压患者机体的病理变化可以在桡动脉脉诊信息的时域与频域参数中得到体现并在诊脉的不同部位呈现较强的特征性.本研究为中医“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括,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分寸、关、尺不同部位的诊脉方式提供了科学基础.

    作者:薛利媛;汪南玥;于友华;黄大威;林谦;闪增郁;李同达;陈燕萍;陈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脑瘫康复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于脑性瘫痪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瘫患者,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通过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使用水针、针灸、中药等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发生感染率等情况.结果:2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费用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经过治疗后发生感染率要明显少于治疗前.结论:对脑性瘫痪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不只可以减少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康复疗效,让患者能够更早地康复出院.

    作者:李恩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健脾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后免疫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后免疫功能疗效.方法:将60例大肠癌拟行FOLFOX4方案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化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益气汤,并观察2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联合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且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汤能提高大肠癌化疗后免疫功能和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美琴;季昆明;丁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其安全、简便、易于操作,更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1].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多,而成功的透析管放置术是腹膜透析技术成功的第一步.术后2周内是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高危期,常见的导管并发症有腹透液引流障碍、漏液、隧道口炎、血性透出液等[2].我科自2006年12月开展腹膜透析,从事积累了直视下腹膜透析置管手术的经验,现就中药在围术期处理导管并发症的体会进行总结,以探讨中药在腹膜透析中的作用.

    作者:王洪霞;赵卫兵;李海玉;杨丛旭;余仁欢;郑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观察活血补肾方治疗子宫内膜生长不良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活血补肾方治疗子宫内膜生长不良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生长不良不孕症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活血补肾汤进行治疗,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A型子宫内膜比例、子宫内膜厚度、血流情况和成功妊娠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活血补肾方治疗子宫内膜生长不良不孕症,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成功妊娠率,因而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更高.

    作者:周小琳;李改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辨疫琐言》医学思想述评

    李炳《辨疫琐言》在温病学历史上见解独树.启后学之功显著.文章从疫病之病因、疲病之辨证、疫病之治疗及疫病之预防等4个方面,对李炳在疫病临床诊治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对当今传染性疾病的辨证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张茂云;牟宗毅;苏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AIDS合并呼吸道症状中医病机初探

    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并探讨中医病机.方法:随机抽取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诉的AIDS患者31例,收集中医四诊资料,按照症状频率高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IDS患者呼吸道症状出现频率按高低分别为咳痰、咳嗽、气短、胸闷、气喘、胸痛等,多见的全身症状依次为发热、不寐、身体困重、食欲不振、盗汗、头痛、头晕、口苦等,出现多的舌象依次为红舌、白厚苔、黄厚苔、暗舌等,出现多的脉象依次为数脉、实脉、沉脉、虚脉,浮脉与沉脉、数脉与迟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IDS并呼吸道症状的主要病机是肺脾两虚、痰热壅盛、痰温阻肺.

    作者:陈滢宇;岑玉文;谭行华;符林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龚去非治疗多发性疖肿经验

    推介龚去非诊治多发性疖肿经验.他认为多发性疖肿在病因病机上与气候炎热、日光曝晒或暑湿毒火蒸于肌表等因素有关,因此治疗上主张内清外透兼以凉血养阴的原则,采用自拟验方加减临床屡获效验,既见效快捷,又很少复发.

    作者:谭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议《脉经直指》版本考订及学术特色

    脉学理论历经几千年发展至清代已日臻完善.本文首次对明代医家方谷撰写《脉经直指》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脉经直指》主要内容及成书背景、学术特色及其版本孝订,为现代临床脉诊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借鉴.

    作者:周卫;李文林;余芝;曾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符合病例筛选条件的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活血方,并比较2组疗效、血液流变学、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生化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57.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7%,2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UAER和血生化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以益气活血之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强;常红娟;孙仕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舌色形成的机理探讨

    现行的中医诊断学教材对舌诊中有关舌色的讲述仅仅局限于从中医的角度,缺乏现代医学更有力的佐证.为更好地理解舌色,现将几部著名舌诊文献中有关舌色的外观、主证和成因部分进行摘录,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舌色形成原因的认识,从中西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总结出影响舌色的几个主要因素,以期更全面地理解舌色.

    作者:李静;陈家旭;刘玥芸;贾松涛;赵宏波;唐银杉;赵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鼠平台骨折术后活血补肾药物对软骨退变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胫骨平台骨折固定造模术后应用活血补肾方药对关节软骨退变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中药观察组,对照观察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术后3d,7d及21天进行血清TNF-a、MMP-3和NO浓度检测.结果:中药观察组在抑制血清TNF-a、MMP-3及NO等水平升高方面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应用活血补肾药物对于抑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软骨退变的进程相关因子水平产生积极和有利的影响.

    作者:林梓凌;曾建春;樊粤光;黄永明;孙鸿涛;曾意荣;赵京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玄府学说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阐微

    玄府学说是中医眼科病因病机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干眼症是目前为常见的眼表疾病.由于泪液分泌的质或量异常使患者出现眼部干涩、畏光烧灼等不适症状,现代医学的方法不能解决泪液分泌的根本问题.根据玄府学说,玄府为气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泪液为人体津液的一部分,探讨应用开玄府、散郁结、通彻气液、养阴润目的方法,为治疗干眼症提供临床治疗思路.

    作者:陈小华;白世淼;戎曙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TNF-α的影响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中药“津力这颗粒”联合西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及炎症因子(TN F-α)的影响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相对开放的观察性对照研究实验设计方法,入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在原有1~2种西药(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至少8周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9g每日3次,疗程3个月,并设60例拜糖苹联合同种西药为对照组.结果:(1)实验组组内自身前后对照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1h、2h血浆胰岛素(PINS1h、2h)均有显著升高(P<0.01),HOMA-β上升,HOMA-IR下降(P <0.0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TNF-α水平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3)2组自身前后组内比较,FPG、1 hPG、2hPG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有下降(P<0.05);(4)实验组津力达联合口服降糖西药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津力达颗粒可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部分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TNF-α水平,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甘油三酯,且无明显严重不良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郑莹;闫赋琴;王宏宇;杨柳;刘汶青;王薇;王德恩;徐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寒邪与疼痛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黄帝内经》的多篇内容对疼痛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素问·举痛论》专论疼痛,惟热留小肠1则属热痛,其余均为寒中致痛,并将寒痛的性质分为掣痛、急痛、实痛及虚痛4种类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经络论》等篇则描述了寒邪所形成的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阻滞气血的运行,致不通则痛.综上所述,《黄帝内经》即已认识到寒邪是致痛的主要病因.张仲景之《伤寒论》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出发,对外感病六经中寒出现疼痛的证治进行了阐述.《金匮要略》则从内伤杂病的角度对脏腑寒痛的证治进行了分析.临床上可宗《内经》之旨,从张仲景之法对寒痛进行辨证论治.

    作者:孙小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针手足阳明经穴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电针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价值.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对照组30例.电针组针刺天枢、合谷、足三里、上巨虚,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普瑞博思,每日3次,4周后评价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时间、便秘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电针组有效率93.1%,疗效优于对照组;电针改善排便时间更有优势(P<0.05),2组在改善“排便次数、用力情况、大便情况”方面均有效,电针在改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方面更有优势(P<0.05).结论:电针组在缩短排便时间、提高排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远期疗效也较好.

    作者:张昶;刘赵丽;周鹰;徐耀;熊会海;马洪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师承教育中的诠释学应用

    诠释学(Hermeneutics)是当今世界非常活跃的西方哲学流派,其方法学和哲学意义也对中国的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涉及到哲学、科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中医师承教育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师承教育的再次回归说明其在中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诠释学已经在教育学中得到了应用,那么其在中医师承教育中又有怎样的价值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张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 ~ 9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 ~ 40%的患者无症状[1].DPN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于DPN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治疗DPN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中医药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达;李鸣镝;林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