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IDS合并呼吸道症状中医病机初探

陈滢宇;岑玉文;谭行华;符林春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呼吸道症状, 中医病机, 肺脾两虚
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并探讨中医病机.方法:随机抽取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诉的AIDS患者31例,收集中医四诊资料,按照症状频率高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IDS患者呼吸道症状出现频率按高低分别为咳痰、咳嗽、气短、胸闷、气喘、胸痛等,多见的全身症状依次为发热、不寐、身体困重、食欲不振、盗汗、头痛、头晕、口苦等,出现多的舌象依次为红舌、白厚苔、黄厚苔、暗舌等,出现多的脉象依次为数脉、实脉、沉脉、虚脉,浮脉与沉脉、数脉与迟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IDS并呼吸道症状的主要病机是肺脾两虚、痰热壅盛、痰温阻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通腑活血法对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通腑活血法对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清洁级SD昆明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按1mL/100g/d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桃核承气汤组按1mL/100g/d给予桃核承气汤药液灌胃,7d后造模.大鼠造模成功后6h、12h分别采集血清、小肠组织标本,PCR检测相关指标,电镜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①桃核承气汤组大鼠小肠组织的受损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②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桃核承气汤组大鼠小肠组织TLR4mRNA、12h时间点CD4mRNA表达减少(P<0.05),血清TNF-α、IL-6和LPS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可减轻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CD4mRNA和TLR4mRNA表达,进而下调TNF-α、IL-6等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刘云涛;王大伟;杨荣源;李际强;罗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符合病例筛选条件的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活血方,并比较2组疗效、血液流变学、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生化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57.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7%,2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UAER和血生化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以益气活血之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强;常红娟;孙仕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近代中西医汇通视野下的本草学发展新特点——以民国期刊《国药新声》为例

    在近代中西医汇通思想影响下,本草学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同时,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化学分析、药物提纯等方法,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这一时期,中医药期刊以其时效性、广泛性、权威性而成为业界同仁重要的学术阵地和舆论平台,汇集了大量的本草学研究论文.以民国期刊《国药新声》为例,期刊共刊载本草类研究文章103篇,综合分析这些文章,呈现研究方法科学化、重视药理实验、强调道地药材和药物安全评价等新特点.

    作者:任宏丽;宋海坡;段逸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饮食改变对不同中医临床体质类型湿疹患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改变对不同中医临床体质类型的湿疹患儿影响的研究.方法:4~6岁50例患儿湿疹分为肺热阳盛质、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气虚倦怠质、阳虚迟冷质与平和正常质5类临床体质,根据食物sIgG检测阳性的结果忌口3月,观察对不同类型体质的疗效比较,重新评价患儿体质,观察患儿的体质是否有改变.结论:根据食物sIgG检测阳性的结果忌口3个月对患儿体质改善不大;对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型患者治疗效果佳.

    作者:庄严;王学艳;石海云;任华丽;王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议《脉经直指》版本考订及学术特色

    脉学理论历经几千年发展至清代已日臻完善.本文首次对明代医家方谷撰写《脉经直指》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脉经直指》主要内容及成书背景、学术特色及其版本孝订,为现代临床脉诊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借鉴.

    作者:周卫;李文林;余芝;曾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TNF-α的影响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中药“津力这颗粒”联合西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及炎症因子(TN F-α)的影响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相对开放的观察性对照研究实验设计方法,入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在原有1~2种西药(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至少8周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9g每日3次,疗程3个月,并设60例拜糖苹联合同种西药为对照组.结果:(1)实验组组内自身前后对照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1h、2h血浆胰岛素(PINS1h、2h)均有显著升高(P<0.01),HOMA-β上升,HOMA-IR下降(P <0.0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TNF-α水平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3)2组自身前后组内比较,FPG、1 hPG、2hPG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有下降(P<0.05);(4)实验组津力达联合口服降糖西药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津力达颗粒可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部分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TNF-α水平,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甘油三酯,且无明显严重不良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郑莹;闫赋琴;王宏宇;杨柳;刘汶青;王薇;王德恩;徐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刺配合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急性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治疗痛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60例痛风急性期的患者以2∶1比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穴位针刺加用加味四妙汤内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服用西药秋水仙碱治疗,观察患者肝肾功能、白细胞、血尿酸、关节肿胀、压痛、疼痛VAS评分、胃肠道反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及肝肾功能、白细胞、血沉改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秋水仙碱组在肝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较中医针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降低患者血尿酸上2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痛风的急性期,中医针药并用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降低血尿酸.

    作者:王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师承教育中的诠释学应用

    诠释学(Hermeneutics)是当今世界非常活跃的西方哲学流派,其方法学和哲学意义也对中国的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涉及到哲学、科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中医师承教育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师承教育的再次回归说明其在中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诠释学已经在教育学中得到了应用,那么其在中医师承教育中又有怎样的价值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张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赵学敏亡佚著作考

    清代医家赵学敏著作颇丰,惜流传不多.其亡佚著作有《利济十二种》中的《医林集腋》、《养素园传信方》、《祝由录验》、《囊露集》、《本草话》、《花药小名录》、《升降秘要》、《撮生闲览》、《药性元解》、《奇药备考》10种存目,以及《灌园杂志》中《蔬药志》、《丝桃杂编》、《七七秘传》、《秋花志》与《盆玩志》诸稿存名.赵氏还有诸多书稿,部分被自行淘汰处理,部分久存蠢毁丢失,部分因未能及时刊刻出版或传抄不力而亡佚.

    作者:黄玉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从三仁汤看湿热治疗之法

    解读三仁汤可知,吴鞠通强调在治疗湿热病时应以湿为主,湿祛则热无依附而自散,由此决定治法中当时时顾护中阳,可用辛温而慎用寒凉;治疗湿热病当三焦并治,并根据部位侧重而选药,使用芳化、宣上、畅中、导下四法.

    作者:张红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机及防治探讨

    原发性肝癌多于疾病晚期发现,手术治疗效果差.近年来中医药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癌肿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广泛共识.本文对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机及防治进行探讨,认为其中医病机的本质因素正气亏虚,关键因素是癌毒内发,促进因素是血瘀、痰湿、热毒、气滞;预防以鼓舞正气、未病先防为主,治疗以扶正祛邪,辨证论治为主要手段.

    作者:肖跃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灵枢》名称探析

    《素问》书名的含义在宋代就因《新校正》的注释而早已明确.但《灵柩》自唐代定名以后至今,其含义虽有多种推测却并无定论.本文参考有关文献,以《素问》含义中的要素为模板,从王冰的道家背景出发,解释了灵与枢二字所隐喻的医学起源,从道家阴阳现的角度揭示了生与死的本质,以及“灵”与“枢”二字连用所暗示的疾病与健康关系的转换,从而对《灵柩》的含义进行了全面探析.

    作者:于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西药治疗,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显著,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较显著,治疗后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君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李庆海治疗心悸经验

    探讨李庆海教授治疗心悸的经验,认为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治疗注重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以化痰祛瘀、宁心定悸为主,辨证施治.

    作者:李为党;李庆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活血通络方在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在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给予活血通络方治疗30d.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全血黏度(低切与高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电泳时间(S)与血沉(ESR)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显效16例占57.14%,有效10例占35.71%,无效2例占7.14%,总有效26例占92.86%;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方治疗PV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汇颖;胡冬菊;张雪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鼠平台骨折术后活血补肾药物对软骨退变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胫骨平台骨折固定造模术后应用活血补肾方药对关节软骨退变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中药观察组,对照观察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术后3d,7d及21天进行血清TNF-a、MMP-3和NO浓度检测.结果:中药观察组在抑制血清TNF-a、MMP-3及NO等水平升高方面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应用活血补肾药物对于抑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软骨退变的进程相关因子水平产生积极和有利的影响.

    作者:林梓凌;曾建春;樊粤光;黄永明;孙鸿涛;曾意荣;赵京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卒中后抑郁的影像学及中医证候特点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与相关因素及其与中风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13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记录、卒中部位分析、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依据HAMD得分将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观察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卒中病程、卒中性质、脑损伤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与PSD的关系;同时采用中风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进行评定,观察PSD与中风病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PSD的发生率为56.7%,PSD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卒中性质及卒中病程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损伤部位(大脑前部、颞叶、基底节区)等因素相关.PSD的发生与中风病肝阳上亢证候有关.结论:PSD的发生率较高,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损伤部位等因素有关,表明PSD的发病与生物、社会、心理等多因素相关,其发生与中风病的证侯密切相关.

    作者:朱爱华;宋娟;张美慧;张立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 ~ 9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 ~ 40%的患者无症状[1].DPN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于DPN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治疗DPN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中医药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达;李鸣镝;林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代谢组学技术作为探索与诠释中医药辨证理论科学内涵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诸多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分别从理论以及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将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扬;张安晶;胡元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赤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TNF-α、MCP-1、ICAM-1表达及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

    目的:观察赤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及赤芍组,8周后测定各组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微量蛋白及肾重/体质量,检测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及肾组织ED-1表达.结果: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赤芍降低大鼠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及肾重/体质量,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同时肾组织TNF-α、MCP-1、ICAM-1 mRNA及ED-1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赤芍能改善糖尿病早期肾功能,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脏TNF-α表达继而下调MCP-1及ICAM-1水平进而减少肾脏巨噬细胞迁移浸润有关.

    作者:郑亚萍;康红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