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伟
玄府学说是中医眼科病因病机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干眼症是目前为常见的眼表疾病.由于泪液分泌的质或量异常使患者出现眼部干涩、畏光烧灼等不适症状,现代医学的方法不能解决泪液分泌的根本问题.根据玄府学说,玄府为气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泪液为人体津液的一部分,探讨应用开玄府、散郁结、通彻气液、养阴润目的方法,为治疗干眼症提供临床治疗思路.
作者:陈小华;白世淼;戎曙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滋阴平肝潜阳法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阴平肝潜阳方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FI3、FT4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FT3、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FT3、FT4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平肝潜阳法治疗甲亢疗效确切.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明确黄芪桂枝五物汤对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以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生长因子为指标,以弥可保为对照,观察比较药物治疗8周后不同组别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状态.结果: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上调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作用强于其他各组(P< 0/05,或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与剂量成正比,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齐峰;邱昌龙;朱亮;赵舒;杨小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通腑活血法对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清洁级SD昆明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按1mL/100g/d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桃核承气汤组按1mL/100g/d给予桃核承气汤药液灌胃,7d后造模.大鼠造模成功后6h、12h分别采集血清、小肠组织标本,PCR检测相关指标,电镜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①桃核承气汤组大鼠小肠组织的受损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②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桃核承气汤组大鼠小肠组织TLR4mRNA、12h时间点CD4mRNA表达减少(P<0.05),血清TNF-α、IL-6和LPS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可减轻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CD4mRNA和TLR4mRNA表达,进而下调TNF-α、IL-6等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刘云涛;王大伟;杨荣源;李际强;罗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肝胃同治法对心梗大鼠食量和心梗面积的影响.方法:将心梗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心痛组、心肝胃同治高、低剂量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用药组分别给予心肝胃同治方及消心痛水溶液,其他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用药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心梗大鼠食量和心梗面积.结果:心肝胃同治方高低剂量组食量和心梗面积均优于消心痛组(P<0.05).结论:心肝胃同治法对心梗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对胃的调节有关.
作者:贾云芳;侯仙明;王文智;方敬;潘永梅;张拴成;刘淑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心肌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对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GK大鼠30只随机分为GK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黄连解毒汤组,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12周,测定心肌匀浆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含量.取心肌切片作HE染色.结果:2药物组血糖均下降(P<0.01).GK对照组各炎症因子升高(P <0.01 ~0.05),黄连解毒汤组降低(P<0.01~0.05),其中NF-κB、TNF-α、ET-1与二甲双胍比较下降程度较大(P<0.01 ~0.05).HE染色显示黄连解毒汤组心肌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防治糖尿病心肌炎症损伤.
作者:姜萍;李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 ~ 9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 ~ 40%的患者无症状[1].DPN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于DPN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治疗DPN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中医药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达;李鸣镝;林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柴芍利胆散分型辨证加减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胆石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溶解胆固醇结石药物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柴芍利胆散分型辨证加减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发生发生率为8.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利胆散分型辨证加减治疗胆石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可明显提高疗效,有效消除胆石且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广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原发性肝癌多于疾病晚期发现,手术治疗效果差.近年来中医药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癌肿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广泛共识.本文对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机及防治进行探讨,认为其中医病机的本质因素正气亏虚,关键因素是癌毒内发,促进因素是血瘀、痰湿、热毒、气滞;预防以鼓舞正气、未病先防为主,治疗以扶正祛邪,辨证论治为主要手段.
作者:肖跃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西药治疗,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显著,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较显著,治疗后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君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符合病例筛选条件的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活血方,并比较2组疗效、血液流变学、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生化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57.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7%,2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UAER和血生化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以益气活血之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强;常红娟;孙仕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其安全、简便、易于操作,更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1].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多,而成功的透析管放置术是腹膜透析技术成功的第一步.术后2周内是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高危期,常见的导管并发症有腹透液引流障碍、漏液、隧道口炎、血性透出液等[2].我科自2006年12月开展腹膜透析,从事积累了直视下腹膜透析置管手术的经验,现就中药在围术期处理导管并发症的体会进行总结,以探讨中药在腹膜透析中的作用.
作者:王洪霞;赵卫兵;李海玉;杨丛旭;余仁欢;郑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物,它有一套独特的理论,即药性理论,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和功效,它正确地指导着药物的临床应用.但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中药不同于现代化学纯品药,它的药效成分是复杂多样的,而且常常多味中药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某种临床疗效,这种药效成分的多样性势必决定其临床作用的双向性乃至多向性,在药性理论上对这种双向或多向性进行研究,有利于正确指导药物的临床使用.
作者:付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治疗痛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60例痛风急性期的患者以2∶1比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穴位针刺加用加味四妙汤内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服用西药秋水仙碱治疗,观察患者肝肾功能、白细胞、血尿酸、关节肿胀、压痛、疼痛VAS评分、胃肠道反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及肝肾功能、白细胞、血沉改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秋水仙碱组在肝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较中医针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降低患者血尿酸上2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痛风的急性期,中医针药并用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降低血尿酸.
作者:王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中医综合疗法研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进行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即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各68例.实验组的患者使用中药治疗法,以自拟方对患者进行化浊解毒、活血化瘀、疏肝和胃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以西药叶酸进行治疗.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患者的治疗状况分析以及疗程结束后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采用中药和西药治疗该疾病的疗效比较,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的效果相对要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相对比较好,因此它对治疗胃癌前病症以及预防疾病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姚娜;孟宪鑫;李玲玲;王荟;孟令静;梁会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素问》书名的含义在宋代就因《新校正》的注释而早已明确.但《灵柩》自唐代定名以后至今,其含义虽有多种推测却并无定论.本文参考有关文献,以《素问》含义中的要素为模板,从王冰的道家背景出发,解释了灵与枢二字所隐喻的医学起源,从道家阴阳现的角度揭示了生与死的本质,以及“灵”与“枢”二字连用所暗示的疾病与健康关系的转换,从而对《灵柩》的含义进行了全面探析.
作者:于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AMI发病的48h内,其病死率约为70% ~ 85%.随着再灌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广泛应用,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已明显降低,但仍然是AMI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君;张立晶;朱海燕;沈晓旭;赵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在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给予活血通络方治疗30d.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全血黏度(低切与高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电泳时间(S)与血沉(ESR)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显效16例占57.14%,有效10例占35.71%,无效2例占7.14%,总有效26例占92.86%;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方治疗PV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汇颖;胡冬菊;张雪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对中医方剂中寒热并举治法方药的梳理,探讨方剂寒热并举配伍规律,为临床上立法组方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思路,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谷建云;王新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津力这颗粒”联合西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及炎症因子(TN F-α)的影响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相对开放的观察性对照研究实验设计方法,入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在原有1~2种西药(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至少8周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9g每日3次,疗程3个月,并设60例拜糖苹联合同种西药为对照组.结果:(1)实验组组内自身前后对照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1h、2h血浆胰岛素(PINS1h、2h)均有显著升高(P<0.01),HOMA-β上升,HOMA-IR下降(P <0.0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TNF-α水平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3)2组自身前后组内比较,FPG、1 hPG、2hPG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实验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有下降(P<0.05);(4)实验组津力达联合口服降糖西药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津力达颗粒可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部分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TNF-α水平,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甘油三酯,且无明显严重不良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郑莹;闫赋琴;王宏宇;杨柳;刘汶青;王薇;王德恩;徐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