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1 病例介绍患者,男,16岁.主因头皮肿胀15 d,加重伴双眼突出3 d,于2006年8月23日入院.15 d前患者头部受外力牵拉后局部出现一包块渐增大.入院前5 d头颅CT示局部冒状腱膜下血肿,先后两次穿刺引流并加压包扎无好转,血肿扩散至整个头部,伴胀痛、低热、乏力、多汗.
作者:成志勇;潘凌;张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经腹前列腺切除术后不同时段硬膜外腔持续注射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缓解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经腹前列腺切除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术后0.12%的罗哌卡因含芬太尼硬膜外腔持续注射;B组术后0.2%的罗哌卡因含芬太尼硬膜外腔持续注射;C组术毕至术后10 h(T1)用0.25%的罗哌卡因含芬太尼硬膜外腔持续注射、术后10~24 h(T2)用0.2%的罗哌卡因含芬太尼硬膜外腔持续注射、术后24~72 h(T3)用0.12%的罗哌卡因含芬太尼硬膜外腔持续注射.观察术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T1,T2,T3时段膀胱痉挛次数和改良Bromage评分;采用VAS评分记录膀胱痉挛与非痉挛时的VAS评分;观察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术后3 d膀胱冲洗液红细胞总数.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段膀胱痉挛次数A>B>C,Bromage评分C>B>A(P<0.05);T2时段膀胱痉挛次数B≈CA,T3时段三组痉挛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romage评分B>A,B>C(P<0.05);膀胱痉挛时VAS评分A组>B、C两组,非痉挛时三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膀胱冲洗液红细胞总数A组>B、C两组,B、C两组相近.结论:经腹前列腺切除术术后0.12%的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能有效缓解切口痛,但不能完全缓解膀胱痉挛,采用浓度递减法硬膜外腔持续注射能有效缓解膀胱痉挛且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不良反应少,效果好.
作者:娄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肺部疾病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探讨该指标与疾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患者组284例,各种肺部疾患均经临床确诊.对照组30例,为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健康人.Liatest免疫法D二聚体定量(D-dimer)用STAGO STA Compact全自动凝血仪检测.结果:慢性支气管炎D-dimer(1.14±0.92)μg/mL;肺炎(2.09±1.31)μg/mL;肺心病(1.34±1.04)μg/mL;肺栓塞(2.53±1.43)μg/mL;肺癌(2.26±1.24)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31±0.25)(P<0.01).肺癌转移组(n=45)D-dimer明显高于肺癌局限组(n=74)(2.96±1.51)μg/mL vs (1.32±1.03)μg/mL,P<0.01.结论:肺部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继发纤溶亢进,肺栓塞和肺癌D-dimer高于其他肺部良性疾病.提示凝血及纤溶的异常在肺部炎性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Liatest法检测D-dimer具有快速、敏感和自动化的特点,有助于临床对肺栓塞患者的筛选.
作者:陈渝宁;孟冬娅;方秀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下颈椎不稳的诊断方法与稳定性重建手术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21例,以前路手术为主,对于难复性颈椎脱位,行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以JOA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损伤节段的水平移位评价复位情况,White标准评定颈椎的稳定性,Bohlman的X线片标准判定植骨融合情况.结果:JOA评分术前平均为6分,术后16分;按Bohlman标准3个月时植骨融合率为80%,6个月时为100%.水平移位由术前的平均4.0 mm减小到0.5 mm,稳定性评分术前平均8分,术后平均<5分.结论:稳定性重建治疗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可早日下床活动等优点,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是否有致压因素及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作者:罗文正;唐廷波;谢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几丁糖防治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术后粘连和炎性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输卵管梗阻患者,月经净后3~7 d在X光机电视导引系统下通过介入治疗实施复通术,复通成功者应用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000 u、654-2 10 mg防治粘连,随机对其中30例患者再加入几丁糖15 mL防治粘连.结果:其中18条输卵管通畅程度显著改善,33条输卵管通畅程度有效改善,9条输卵管通畅程度无改善;未用几丁糖组再粘连率为24.0%,妊娠率为32.0%,应用几丁糖组再粘连率为7.7%,妊娠率为50.0%,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结论:几丁糖对预防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术后再粘连、提高输卵管阻塞复通术后的妊娠几率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李辉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腺苷负荷试验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72例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静脉注射腺苷90 mg/30 mL,剂量140 μg/(kg·min)持续泵入至6 min,注射过程中,行心电监测,观察患者的症状、血压和心率,于注射腺苷3 min末,静脉注射核素显像剂99mTc-MIBI 925MBq,1.5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在72例患者中,11.1%(8/72)无任何不适,88.9%(64/72)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胸部不适72.2%(52/72),头昏25.0%(18/72),其次为气短、心悸、皮肤潮红、麻木感和出汗,偶有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喉紧等.2例分别因血压和心率下降提前终止,1例达到目标心率4 min终止.在腺苷注射3 min末时,心率加快(P<0.01),收缩压降低(P<0.05),舒张压无变化(P>0.05).在腺苷注射6 min末时,心率加快(P<0.01),收缩压降低(P<0.01),舒张压降低(P<0.01).在腺苷停止注射5 min后,患者不良反应消失,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已恢复基础水平.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中不良反应很多,但多为轻微反应,并且于终止试验后不良反应迅速消失.
作者:冯雪凤;贾支俊;许守林;郭万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小儿严重烧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疗特点.方法:用单腔深静脉置管穿刺针行下腹部穿刺置管,接引流袋于床旁收集腹腔液体,3~5 d腹胀消退、引流量<15 mL/d后拔管.结果:引流管持续引流出腹腔液体,全身水肿及腹胀渐消,呼吸、心率趋予正常,尿量渐增,肾功能好转,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得到纠正.结论:小儿烧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置管引流减张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邹勇;刘兵;唐小勇;郑轲;刘容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接受经内镜胆管引流术. 结果:引流成功7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顺利治愈74例,治愈率90.2%,平均治愈时间10 d.结论:经内镜胆管引流术简便、安全、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李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学快速诊断和检测技术,不仅具有敏感、特异、便捷、快速等特点,而且适合基层和现场使用.使其成为当今快速检测微生物病原体以及临床快速诊断疾病的主要技术手段,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邵军军;常惠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人工髋关节假体的准确植入是评价手术质量、预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在手术导航系统下可以立体直观地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准确植入假体,并能实时进行关节功能评估.本文综述了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原理、优势、应用概况、技术要领及不足之处.
作者:喻忠;王黎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后牙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用桩核及全冠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对58例后牙残根残冠行根管治疗后用桩核及全冠修复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观察1年,52例成功,5例稍差,1例失败.结论:对需拔除的后牙残根残冠,适应证选择合适,采用综合性治疗是可以保存的,并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作者:邓凤章;李全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食管癌全量放疗后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全量放疗后对肺组织、肿瘤上段的正常食管组织、壁层胸膜及切口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放疗后再复发的患者体质较差.所以术前要行积极的营养支持,给予静脉高营养.因放疗后肿瘤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所以对于气管分叉至主动脉弓上缘水平的肿瘤行右侧开胸,颈、胸、腹三切口的术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暴露以廓清肿瘤,同时可提高手术的安全度和切除率.拔脱术在放疗后任何部位的肿瘤均不宜采用.术后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为呼吸道并发症.为缓解创伤症状,在术后常规应用72 h以上的糖皮质激素,对体质较差及呼吸功能不良者给予呼吸机支持,可降低病死率.结果:本组病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34%和21%,明显优于其他非手术疗法.结论:对此类患者应行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高文俊;王成吉;李刚生;孟庆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儿童眼外伤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预防.方法:对10年来收治的138例儿童眼外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儿童眼外伤常见致伤物:玩具枪、鞭炮烟花、棍棒、刀剪、化学物等.致盲多是穿孔伤,钝挫伤次之.治疗前盲目者58眼(42.02%),治疗后盲目者16眼(11.59%),视力恢复>0.7者 59眼(42.75%).眼球穿孔伤79眼,视力恢复≥0.30者31眼(39.24%).结论:儿童眼外伤严重危害视功能,致盲率较高,因此儿童眼外伤重在预防,伤后及时正确处理可获较好疗效.
作者:费贵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气管内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微波治疗仪,对28例气管内良性肿瘤进行治疗,设置功率60~80 W,每次时间5 s,采用多点部位组织凝固疗法.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气道通畅,咳嗽缓解总有效率94.4%,其他症状缓解总有效率达100%,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气管内良性肿瘤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胡章良;商敏;刘斌;田礼义;黄承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评估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能否提高布托啡诺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方法:5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即B组(0.2 mg/mL布托啡诺)和BK组(0.2 mg/mL布托啡诺和4 mg/mL氯胺酮混合液).手术结束入麻醉恢复室后接上镇痛泵,参数设置:负荷量1 mL,指令剂量2 mL,锁定时间10 min.观察并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及PCIA后1,4,8,12和24 h患者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按压次数和镇痛药消耗量.镇静评分≥3为过度镇静.观察记录患者有无呼吸抑制(SpO2≤90%),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并发症.PCIA结束后征询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与B组相比,BK组24 h的布托啡诺用量减少了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降低,并在1 h,4 h和12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镇痛不满意的发生率(VAS>3)明显减少(P<0.05);镇静评分降低,并在4 h和8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能增强布托啡诺的静脉镇痛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且无明显与氯胺酮相关的不良反应.
作者:喻红辉;周碧云;罗爱林;田玉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负压置换治疗小儿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门诊460例经过鼻窦CT扫描,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慢性鼻窦炎的小儿随机分为负压置换组(236例),对照组(224例),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治疗,负压置换组:口服头孢氨苄胶囊,4次/d,鼻炎康胶囊,3次/d,同时行鼻腔、鼻窦负压置换术.对照组:口服药与置换组相同,同时鼻腔滴入0.5%呋喃西林麻黄素液.两组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负压置换组236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224例,总有效率73.2%.结论:负压鼻腔、鼻窦置换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痛苦、小儿易接受,是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贾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妊娠标志物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诊断上的价值.方法:测定34例异位妊娠患者和34例正常妊娠者的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上述监测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异位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的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有显著差异;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个检测及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0,0.611,0.637和0.969.结论: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有助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但此三联检测并不优于单项血清孕酮指标.
作者:刘慧;童华;刘茹;吴畏;王卫光;胡晓玲;张敏;郭锡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对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005年7月-2007年4月连续收治符合入组条件的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术前放化疗(CRT)组和单纯手术(SA)组,CRT组术前采用DDP+盖诺化疗方案和同期常规分割放疗,间隔3~5周行手术,SA组行单纯手术.结果:术前放化疗患者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单纯食管癌切除术患者(P<0.05).结论:术前放化疗能明显加重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从而增加并发症风险.
作者:杨帆;马海涛;朱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2例复发性热性惊厥附加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情特点和临床特征进行分组.结果:复发性热性惊厥附加症患儿的病史、家族史、临床特征、随访等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复发性热性惊厥,频繁发作时应按一般性癫(癇)治疗原则治疗.
作者:李雪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折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78例骨折并存糖尿病的患者,并对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78例骨折并存糖尿病的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未出现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16~61 d,平均33.5 d,随访3个月~3年6个月,平均1年4个月,随访期间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7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结论:骨折并存糖尿病的手术患者,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治疗,减少心、脑血管等意外事件和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和骨折的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于维雅;张长江;邵芳;董士中;王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