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Smad7的表达

杨俊娟;边爱平;赵倩;吴惠琰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Smad7
摘要:目的:探讨Smad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方法:选择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其异位内膜(A组)和在位内膜(B组)进行研究,同期因子宫畸形住院手术患者30例为对照组,取其正常子宫内膜(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三组组织中Smad7的表达情况.结果:A、B组Smad7表达较C组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增生期和分泌期Smad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mad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89锶治疗骨转移癌骨痛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89锶治疗骨转移癌骨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骨转移癌患者经过89锶治疗后骨痛缓解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218例骨转移癌患者186例患者的骨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完全缓解68例,部分缓解118例.3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3%.89锶的止痛效果和骨转移癌的原发灶的病理类型有关.结论:89锶治疗骨转移癌骨痛,疗效明显,毒副作用小.

    作者:朱云芝;汪开明;罗卫华;陈易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链脲佐菌素对鼠胰腺病理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鼠胰腺病理学变化,探讨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小鼠模型并检测血糖、C肽水平,取胰腺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大鼠、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血糖均明显升高,C肽水平下降.成模大鼠、小鼠胰岛缩小,β细胞数量减少.结论:链脲佐菌素直接破坏胰岛β细胞,使β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王芳;朱名安;胡清;李雪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经动态心电图检查,选择186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为老年组,<60岁为中青年组.分析比较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和出现的阵次﹑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无症状心肌缺血出现的阵次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且多合并心律失常,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作者:钱春丽;刘东亮;刘燕;栗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明胶海绵微型填塞在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方法.方法:应用鼻内镜对5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寻找出血部位.以局部明胶海绵微型填塞治疗.结果:50例患者均治愈,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检查确认出血点,采用明胶海绵局部微型填塞治疗鼻出血,视野清楚,痛苦小,疗效可靠.

    作者:刘泽民;杨志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肋间动脉造影在咯血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咯血患者肋间动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对73例大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和其他可能的体循环供血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栓塞靶血管止血.结果:病灶多支供血动脉有:单独支气管动脉36例(49.32%),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共同参与供血37例(50.69%),起始胸主动脉的肋间动脉18例(24.56%).肋间动脉是支气管动脉外常见的病灶供血动脉.结论:肋间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对大咯血有着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超选择靶血管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闫小纺;邱怀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核因子κB活性及白介素-6分泌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及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A组为2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B组为4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6、血脂水平及核因子κB活性.结果:A、B两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水平、核因子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白介素-6水平、核因子κB活性均有明显下降(P值<0.05),而以B组作用更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核因子κB激活,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水平和抑制核因子κB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孙丽芳;曹国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并发室颤的抢救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心室颤动的抢救.方法:9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15例,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外按压、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血压及水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15例患者经及时积极抢救均获成功.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一旦发生心室颤动,需采取及时、积极及正确的抢救措施,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张贵生;潘桂华;刘彩萍;张文玲;李隆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胎儿肾脏畸形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用于诊断胎儿肾脏畸形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超声诊断为胎儿肾脏畸形及其羊水量的声像图.结果:23例胎儿肾脏畸形患者中,7例终止妊娠,引产后尸检证实;16例出生后超声检查证实.其中,肾缺如3例;多囊肾4例,肾囊肿4例,肾盂扩张9例,肾积水4例.共有5例患者羊水量异常.结论:超声可对多种胎儿肾脏畸形做出准确诊断,超声还可通过估计羊水量及观察膀胱是否充盈来评价胎儿肾功能状态.

    作者:涂睿;黄玉华;蔡俊;韩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65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采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的腮腺切除术;B组27例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1年复查.通过碘-淀粉试验和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术后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A组(13.16℅)低于B组(48.15%).耳垂区麻木发生率A组(7.89%)低于B组(5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术式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磊;吕改玲;刘平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无产后出血的产妇相比较.结果:产程延长者与无产程延长者相比,孕产次数>3次者与孕产次数≤3次者相比,胎儿体重≥3500 g者与胎儿体重<3500 g者相比,剖宫产、阴道助产分别与顺产相比,产后出血发生率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原因构成为:宫缩乏力(78.30%)、胎盘滞留(9.91%)、软产道裂伤(4.72%);93.4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45.75%的出血量>1000 mL.结论:重视高危因素及产前预防、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是减少产后出血的三大重要环节,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寻找并纠正病因、因地制宜的开展救治是抢救成功、减少出血量、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段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吲哚美辛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对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同种脑脊髓匀浆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给予吲哚美辛进行实验性干预治疗,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症状和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动物小胶质细胞反应.结果:吲哚美辛可以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缓解率、复发率,减轻炎症反应及脱髓鞘(P<0.05).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阳性细胞数在高峰期和未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美辛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下调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从而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高聪;杨洁;区腾飞;谢富华;沈岩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盆腔恶性肿瘤引起腹水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1987年查体发现HBsAg阳性,一直无不适,肝功能正常,未予系统诊疗.2007年3月下旬开始间断发热,体温高38.5℃,无明显伴随症状,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几日后反复,未予重视及诊治.4月中旬开始出现腹胀,并逐渐加重,伴尿量减少,无其余不适,B超提示有腹水,遂于4月23日入我院.查体:体温37.5 ℃,脉搏122 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8/71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吉英杰;范振平;罗生强;张文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输卵管妊娠7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甲氨蝶呤(50 mg/m2)单次肌肉注射;观察组: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50 mg/m2)并口服米非司酮(200 mg/次,1次/d,共3 d).两组均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及包块缩小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70%,观察组治愈率91.3%,且观察组能明显缩短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及包块缩小的时间(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满意.

    作者:凡艳丽;孟跃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计算机X线摄影在床旁胸片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在床旁胸片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床边胸片及相关资料,根据曝光条件参数,运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对影像清晰度、对比度、密度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计算机X线摄影床旁胸片甲片率75.08%,乙片率23.84%,废片率1.08%.结论:计算机X线摄影明显提高了危重急诊床边胸片摄影的质量,降低了重复摄影概率,降低了辐射剂量,为患者诊治争取了时间.

    作者:张维博;马洪宇;张荣恒;袁方;郭文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华支睾吸虫成虫虫体与排泄-分泌物抗原在ELISA检测中的评价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ELISA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以虫体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作为诊断抗原,采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感染者(来自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阳性)血清107份和健康人(来自非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阴性)血清50份,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并进行两种诊断抗原间的统计学比较与评价.结果:可溶性抗原的敏感性为58.88%,特异性为98%,符合率为71.34%;排泄-分泌物抗原的敏感性为87.85%,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91.72%.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敏感性和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诊断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优于可溶性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叶春艳;王峰;吴秀萍;李玉香;杨秀云;于申业;邓洪宽;刘相叶;刘明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脂联素与1型糖尿病肾病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关系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75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47±6.36) μg/mL vs (13.98±5.63)μg/mL, P<0.01)],且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呈正相关.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并与内皮和血管损伤有关.

    作者:纪志尚;刘秀英;解中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压宁定静脉给药治疗高血压急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急症院前及急诊时用药的有效性.方法: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卡托普利和压宁定治疗.观察用药10 min及30 min后血压下降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卡托普利组和压宁定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急症发作时舌下含服卡托普利或静脉给予压宁定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陈炳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肾脏替代对急性肾损伤治疗的新认识

    肾脏替代治疗是严重的急性肾损伤治疗的基石,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改进,但是关于治疗的时机、治疗模式的选择以及治疗的剂量仍然存在争论,关于急性肾损伤的肾脏替代治疗的佳方式仍不确定,本文从以上3个方面进行论述,回顾一些临床证据并对将来的更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作者: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并分析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146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P<0.01).肝细胞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肝细胞癌术后转移和复发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明显升高(P<0.05),TNMⅢ、Ⅳ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也明显高于I、Ⅱ期患者(P<0.01).结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细胞癌和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作者:师阳;李彬;常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宫腔镜下宫内残留胎骨、部分植入胎盘取出1例体会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8岁,停经20周,要求引产.5/30 d,末次月经:2006年11月21日.1周前因负重自觉阴道有大量液体流出,近几日仍自觉阴道有少量液体流出.入院查体:体温36.8℃,下腹部可见一长约10 cm手术纵形瘢痕.专科检查:宫底:脐平.B超示:宫内胎儿胎头居下方,双顶径约4.8 cm,胎心搏动良好,羊水大液性暗区深约2.6 cm,胎盘位于子宫左侧壁.作者单位: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省 046000

    作者:刘勘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