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志尚;刘秀英;解中华
硼替佐米(Bortezomib,商品名万珂,Velcade,)是第1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被推荐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目前一些研究显示硼替佐米对淋巴瘤、复发或难治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浆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黄月华;潘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对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同种脑脊髓匀浆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给予吲哚美辛进行实验性干预治疗,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症状和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动物小胶质细胞反应.结果:吲哚美辛可以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缓解率、复发率,减轻炎症反应及脱髓鞘(P<0.05).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阳性细胞数在高峰期和未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美辛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下调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从而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高聪;杨洁;区腾飞;谢富华;沈岩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方法.方法: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68例,采用多种超声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常规B超诊断输尿管腰部结石仍具优势,而诊断输尿管盆部脏段结石阴式B超优势明显,测量肾血管阻力指数和输尿管喷射检测对未被发现的输尿管结石有一定帮助.结论:充分利用现代超声技术可显著提高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率,超声目前仍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阚庆国;王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对46例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3个月后观察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氟伐他汀治疗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酐、尿素氮虽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伐他汀能明显减少慢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尿蛋白排出,同时降低三酰甘油和肌酐、尿素氮,有助于减轻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肾损害.
作者:郭义恒;于改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肝癌切除术患者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探讨合适的镇痛剂量.方法: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S1组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剂量为0.02 μg/(kgh),S2组为0.04 μg/(kgh),S3组为0.06 μg/(kgh).分别于术后4、12、24、48 h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运动评分(VAFS评分)、镇静评分(White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于48 h后记录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结果:S1组4、12、24 h的VAS评分及VAFS评分与S2组、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2组4 h时的VAFS评分与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3组4、12 h的White评分与S1组、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3组的RR在术后4 h时明显低于S1组(P<0.05).S1组的镇痛满意度评分与S2组、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2组与S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持续输注0.04 μg/(kgh)舒芬太尼,可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加强;赵素真;孟凡民;牛全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浮膝损伤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浮膝损伤患者,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使用股骨钢板(加压或解剖钢板)-胫骨钢板内固定6例,股骨钢板-胫骨外支架固定5例,股骨交锁钉-胫骨外支架固定5例,股骨交锁钉-胫骨交锁钉内固定6例.结果:21例骨折愈合.1例胫骨不愈合,经再次植骨内固定后愈合;1例胫骨感染,经清创引流而治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1.8%.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严重多发伤的治疗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手术方法应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其中交锁钉内固定效果较好.
作者:李长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8岁,停经20周,要求引产.5/30 d,末次月经:2006年11月21日.1周前因负重自觉阴道有大量液体流出,近几日仍自觉阴道有少量液体流出.入院查体:体温36.8℃,下腹部可见一长约10 cm手术纵形瘢痕.专科检查:宫底:脐平.B超示:宫内胎儿胎头居下方,双顶径约4.8 cm,胎心搏动良好,羊水大液性暗区深约2.6 cm,胎盘位于子宫左侧壁.作者单位: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省 046000
作者:刘勘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用于诊断胎儿肾脏畸形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超声诊断为胎儿肾脏畸形及其羊水量的声像图.结果:23例胎儿肾脏畸形患者中,7例终止妊娠,引产后尸检证实;16例出生后超声检查证实.其中,肾缺如3例;多囊肾4例,肾囊肿4例,肾盂扩张9例,肾积水4例.共有5例患者羊水量异常.结论:超声可对多种胎儿肾脏畸形做出准确诊断,超声还可通过估计羊水量及观察膀胱是否充盈来评价胎儿肾功能状态.
作者:涂睿;黄玉华;蔡俊;韩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65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采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的腮腺切除术;B组27例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1年复查.通过碘-淀粉试验和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术后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A组(13.16℅)低于B组(48.15%).耳垂区麻木发生率A组(7.89%)低于B组(5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术式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磊;吕改玲;刘平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输卵管妊娠7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甲氨蝶呤(50 mg/m2)单次肌肉注射;观察组: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50 mg/m2)并口服米非司酮(200 mg/次,1次/d,共3 d).两组均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及包块缩小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70%,观察组治愈率91.3%,且观察组能明显缩短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及包块缩小的时间(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满意.
作者:凡艳丽;孟跃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急症院前及急诊时用药的有效性.方法: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卡托普利和压宁定治疗.观察用药10 min及30 min后血压下降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卡托普利组和压宁定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急症发作时舌下含服卡托普利或静脉给予压宁定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陈炳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鼠胰腺病理学变化,探讨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小鼠模型并检测血糖、C肽水平,取胰腺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大鼠、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血糖均明显升高,C肽水平下降.成模大鼠、小鼠胰岛缩小,β细胞数量减少.结论:链脲佐菌素直接破坏胰岛β细胞,使β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王芳;朱名安;胡清;李雪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相关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乳腺大汗腺癌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几乎所有肿瘤细胞具有大汗腺分化.表现为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强嗜酸性,部分细胞胞质内有数量不等的细小空泡,或呈泡沫状.结论:乳腺大汗腺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诊断主要依赖于形态学,需要与伴有大汗腺化生的其他乳腺病变相鉴别.
作者:肖萍;薛玲;彭建军;吴惠茜;车丽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式,使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更简单、微创、美容,减少复发.方法:对28例(32条肢体)和34例(42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Ⅲ级),采用主干常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曲张部位迂曲静脉分别采用常规剥脱或微创电凝术逐一灼闭,2种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62例均痊愈出院,微创电凝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愈合好,瘢痕少,无明显淤斑.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曲张部位迂曲的静脉用微创电凝术,是一种更简单、微创、美容、减少复发的可推荐术式.
作者:周海蒙;殷艳花;战志勇;孙秋茹;张焕虎;周少杰;丁雷;孙胜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4例,分为缺血预适应组(n=53)及非缺血预适应组(n=51),分别于入院后24 h、1周、1个月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缺血预适应组与非缺血预适应组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左心室容积均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分别为(62.3±5.4)mL/m2,(66.4±5.6)mL/m2,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分别为(30.1±3.2)mL/m2,(33.9±5.7)mL/m2,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3±0.05)%,(0.5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左心室重构.
作者:闫华;孙建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及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A组为2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B组为4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6、血脂水平及核因子κB活性.结果:A、B两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水平、核因子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白介素-6水平、核因子κB活性均有明显下降(P值<0.05),而以B组作用更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核因子κB激活,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水平和抑制核因子κB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孙丽芳;曹国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与运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1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和运动心电图2种检查并比较结果.结果: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高于运动心电图,但特异性较低.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和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有互补性.
作者:贺海荣;李培秀;王国军;张子刚;吴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予以基础治疗+Bobath疗法,对照组仅予以基础治疗,于治疗前1个月、3个月时分别予以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训练组患者在1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时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与常规治疗相比对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
作者:张琰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针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43例)和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42例),疗程7~14 d.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进行X线胸片和实验室检查并对比.结果:莫西沙星针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对莫西沙星有较好的耐受性,且依从性好.结论:单独应用莫西沙星针剂可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可选方案之一.
作者:于洪波;徐德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心室颤动的抢救.方法:9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15例,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外按压、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血压及水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15例患者经及时积极抢救均获成功.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一旦发生心室颤动,需采取及时、积极及正确的抢救措施,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张贵生;潘桂华;刘彩萍;张文玲;李隆贵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