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民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ELISA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以虫体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作为诊断抗原,采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感染者(来自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阳性)血清107份和健康人(来自非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阴性)血清50份,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并进行两种诊断抗原间的统计学比较与评价.结果:可溶性抗原的敏感性为58.88%,特异性为98%,符合率为71.34%;排泄-分泌物抗原的敏感性为87.85%,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91.72%.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敏感性和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诊断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优于可溶性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叶春艳;王峰;吴秀萍;李玉香;杨秀云;于申业;邓洪宽;刘相叶;刘明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收治左向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61 mmHg)30例,术前经中心静脉置管以15~20 ng/(kgmin)的速度持续单一泵入前列腺素E1 6~8 h/d,共7~10 d,比较用药前、后肺动脉压、周围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系统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手术结束并于停体外循环后测量纪录平均肺动脉压,随再继续应用前列腺素E1,分别于停体外循环15,60 min测量纪录以上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前应用前列腺素E1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周围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P<0.05),降低肺动脉压(P<0.05),而对系统血压无明显影响(P>0.05);术毕继续应用前列腺素E1能进一步降低心内畸形矫治后的肺动脉压(P<0.01),改善周围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P<0.05),而且能降低平均肺动脉压(P<0.05)、提高心指数(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前列腺素E1,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患者周围动脉氧分压、减轻右心负荷、增加心排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手术安全性.
作者:葛振伟;杨志远;谢周良;程兆云;顾以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相关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乳腺大汗腺癌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几乎所有肿瘤细胞具有大汗腺分化.表现为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强嗜酸性,部分细胞胞质内有数量不等的细小空泡,或呈泡沫状.结论:乳腺大汗腺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诊断主要依赖于形态学,需要与伴有大汗腺化生的其他乳腺病变相鉴别.
作者:肖萍;薛玲;彭建军;吴惠茜;车丽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32例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氧分压上升(P<0.05),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岁患者占死亡患者的60%.结论: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早期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病情与预后有重要意义,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敏;王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在床旁胸片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床边胸片及相关资料,根据曝光条件参数,运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对影像清晰度、对比度、密度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计算机X线摄影床旁胸片甲片率75.08%,乙片率23.84%,废片率1.08%.结论:计算机X线摄影明显提高了危重急诊床边胸片摄影的质量,降低了重复摄影概率,降低了辐射剂量,为患者诊治争取了时间.
作者:张维博;马洪宇;张荣恒;袁方;郭文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经动态心电图检查,选择186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为老年组,<60岁为中青年组.分析比较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和出现的阵次﹑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无症状心肌缺血出现的阵次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且多合并心律失常,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作者:钱春丽;刘东亮;刘燕;栗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肾脏替代治疗是严重的急性肾损伤治疗的基石,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改进,但是关于治疗的时机、治疗模式的选择以及治疗的剂量仍然存在争论,关于急性肾损伤的肾脏替代治疗的佳方式仍不确定,本文从以上3个方面进行论述,回顾一些临床证据并对将来的更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作者: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留置双J管治疗妊娠期上尿路结石并发肾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996年5月-2007年6月对14例妊娠期上尿路结石并发肾绞痛的患者行表面麻醉下留置双J管治疗.结果:14例患者留置双J管时间2~7个月,平均4.5个月.14例患者在留置双J管后肾绞痛症状均缓解;1例置管后2周双J管脱出,再次留置2条双J管后未见脱出;排尿后患侧腰痛2例,1例出现肉眼血尿.无产科并发症.14例孕妇均顺利生产,婴儿健康;分娩后,4例结石自行排出,10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论:经膀胱镜或输尿管镜留置双J管治疗妊娠期上尿路结石并发肾绞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波;董文奎;雷鸣;吴曦;高风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硼替佐米(Bortezomib,商品名万珂,Velcade,)是第1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被推荐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目前一些研究显示硼替佐米对淋巴瘤、复发或难治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浆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黄月华;潘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急症院前及急诊时用药的有效性.方法: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卡托普利和压宁定治疗.观察用药10 min及30 min后血压下降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卡托普利组和压宁定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急症发作时舌下含服卡托普利或静脉给予压宁定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陈炳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慢性微炎症状态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无皮肤瘙痒患者15例,健康对照者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抽取不抗凝静脉血(维持性血液透析33例患者在血透前、后采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次透析后C反应蛋白均高于透析前(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伴皮肤瘙痒者C反应蛋白高于不伴皮肤瘙痒者(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单次血液透析可能加重微炎症状态,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可能与炎症相关.
作者:苗艳;王建生;邵凤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mad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方法:选择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其异位内膜(A组)和在位内膜(B组)进行研究,同期因子宫畸形住院手术患者30例为对照组,取其正常子宫内膜(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三组组织中Smad7的表达情况.结果:A、B组Smad7表达较C组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增生期和分泌期Smad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mad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作者:杨俊娟;边爱平;赵倩;吴惠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式,使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更简单、微创、美容,减少复发.方法:对28例(32条肢体)和34例(42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Ⅲ级),采用主干常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曲张部位迂曲静脉分别采用常规剥脱或微创电凝术逐一灼闭,2种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62例均痊愈出院,微创电凝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愈合好,瘢痕少,无明显淤斑.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曲张部位迂曲的静脉用微创电凝术,是一种更简单、微创、美容、减少复发的可推荐术式.
作者:周海蒙;殷艳花;战志勇;孙秋茹;张焕虎;周少杰;丁雷;孙胜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前列腺癌对中老年男性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仍无满意的方法用于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判断.文章针对近年来新发现的前列腺癌高特异性标记物DD3基因的研究情况,就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前列腺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展望了DD3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卢永宁;陈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75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47±6.36) μg/mL vs (13.98±5.63)μg/mL, P<0.01)],且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呈正相关.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并与内皮和血管损伤有关.
作者:纪志尚;刘秀英;解中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浮膝损伤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浮膝损伤患者,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使用股骨钢板(加压或解剖钢板)-胫骨钢板内固定6例,股骨钢板-胫骨外支架固定5例,股骨交锁钉-胫骨外支架固定5例,股骨交锁钉-胫骨交锁钉内固定6例.结果:21例骨折愈合.1例胫骨不愈合,经再次植骨内固定后愈合;1例胫骨感染,经清创引流而治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1.8%.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严重多发伤的治疗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手术方法应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其中交锁钉内固定效果较好.
作者:李长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诊断及意义.方法:19例住院患者在B超定位下行肝穿刺取肝组织,肝组织标本经10%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19例肝组织标本镜下观察肝细胞排列紊乱、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病理诊断为肝硬化,其中5例为早期肝硬化,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52.6%.结论:早期肝硬化单凭临床资料很难确诊,影像学诊断及腹腔镜诊断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确诊仍需肝穿活检.
作者:柯芳;张文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心室颤动的抢救.方法:9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15例,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外按压、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血压及水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15例患者经及时积极抢救均获成功.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一旦发生心室颤动,需采取及时、积极及正确的抢救措施,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张贵生;潘桂华;刘彩萍;张文玲;李隆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65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采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的腮腺切除术;B组27例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1年复查.通过碘-淀粉试验和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术后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A组(13.16℅)低于B组(48.15%).耳垂区麻木发生率A组(7.89%)低于B组(5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术式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磊;吕改玲;刘平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予以基础治疗+Bobath疗法,对照组仅予以基础治疗,于治疗前1个月、3个月时分别予以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训练组患者在1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时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与常规治疗相比对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
作者:张琰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